【就像大家猜得那样,这个刺客预备行刺太宗。
虽然我们经常调侃,哪怕栓条狗在皇位上也比某些类人生物强。但皇帝这差事,还真不是那么好当的。某种意义上讲,那些能把江山折腾的天翻地覆,还长长久久当下去的昏君也是个“人才”。
没错,皇帝确实生杀予夺,可说到底也是血肉之躯,脖子上挨一刀,同样会死。
据不完全统计,从古至今近五百位帝王中,正常死亡者仅占四成左右,非正常死亡占比超过一半。而且他们死法之离奇,令人瞠目结舌。
嗯,让我仔细想想……那些千奇百怪的死法包括但不限于:跌入粪坑溺毙,被关小黑屋活活饿死,遭马蹄践踏而亡,睡梦中被枕头闷死,光天化日之下在大街被捅死……相比之下,寻常的毒杀和勒死反倒显得缺乏创意,已然落伍。
凶手的身份更是五花八门,最普通的自然是职业刺客,但除此之外,它可能是皇帝的亲生母亲、结发妻子、皇子公主,可能是权倾朝野的大臣。对了,还得加上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宫女。
这么一算,感觉天下所有人都在盼着皇帝早点归西呢。
啧啧!
不愧是万恶的封建狗皇帝,真招人恨啊!】
天幕何其善变耶?跪伏于地的众人心里不免嘀咕:先前不是还夸赞陛下为千古明君吗?怎的转眼间就成了封建狗皇帝(划掉)?
或许有人有人要问:他们为何齐刷刷跪倒在地?
要知道,生死之事对普通百姓而言尚属忌讳,何况是万人之上,九五之尊的皇帝。托那句“所有人都在盼着皇帝早点归西”和“可能是权倾朝野的大臣”的福,大臣们岂敢不立刻跪地表忠心?万一被顶头上司暗地记下一笔,后果不堪设想。
周晏对此倒不甚在意。他早就知晓当帝王之位危机四伏,但为安众人之心,他还是很配合地回了句:“卿等忠心耿耿,朕心甚慰,都平身吧。”
至于那句封建狗皇帝,平心而论,他很赞同这个评价,的确是万恶的封建狗皇帝。
不过站哪个山头就得唱哪个山头的歌,如今是他端坐龙椅之上,成了自己口中的封建狗皇帝,他可以在心底支持这个观点,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但他绝不能明着表示认同。否则……呵呵。
有臣子窥见周晏始终心平气和,心中不住赞叹:被天幕指着鼻子痛骂,陛下仍能喜怒不形于色,不愧天幕认证的千古明君。
陛下,体面啊!
【太宗是幸运的,他是那寿终正寝的四成皇帝里的一份子,但他刚登基那几年,日子也不太平。
嘉和元年,距离乱世结束还不到十年,出生在大燕统治下的新一代尚未长成,各方残余势力并未完全死心,天下自然不乏盼着太宗早日驾崩之人。
所以,我们开始提到的那位刺客就此粉墨登场。
作为一名刺客,还是一名脑子正常的专业刺客,他没有选择在宫禁内动手刺杀——成功率低不说,最重要的是无论成败都不好脱身。
找不到机会的刺客每天这个愁啊,愁的饭只吃两碗。
忽然有一天,转机出现了。
刺客打听到太宗喜欢出宫暗访,他顿时眼前一亮,嘿,机会这不就来了嘛!】
朝中一位大臣素来看不惯皇帝频繁出宫,天幕此话一出,他自以为逮到良机,当即起身慷慨陈词。
那大臣说得唾沫横飞甚是投入,什么“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什么“礼仪体统”之类的,引经据典,晦涩难懂。
沉浸在自我世界的大臣并未察觉,御座上的周晏正似笑非笑地盯着他,目光越来越冷。
“卿是认为,朕行为不妥,合该老老实实待在宫中,是耶非耶?”自诩是一个仁慈且文明的皇帝,周晏决定给他一次机会。
“陛下圣明!陛下安危关乎国朝兴衰,为社稷计,臣请陛下勿要随意离宫,若陛下应允,臣不胜欣喜。”那大臣自觉说动了周晏,毫不犹豫地表示肯定。
“朕时常出宫,长安城的纨绔子弟多少会收敛些,朕亦能及时体察民情。若依卿所言,这些事该如何是好?”周晏想确认下,这人究竟是迂腐古板,还是别有私心的蛀虫。
周晏说出心中顾虑,那大臣听后认为成功近在咫尺,更加卖力劝说:“此等琐事自有京兆府、少府等官员处置。何况陛下治下四海升平,天子脚下岂有不法之事?”
可惜,他怕是等不到他期待的那句“爱卿所言甚是”了。
周晏嗤笑一声,语气玩味,“没有不法之事?”
“朕记得,你有一子吧。这么卖力劝朕待在皇宫,是怕朕哪天撞见他欺男霸女呢?还是怕……你为了包庇儿子所冤之人,会告到朕面前?”
周晏本无意即刻发难,奈何这人蠢出生天,自己屁股不干净,还偏要跑到他面前招摇,生怕旁人想不起他。
话音刚落,那大臣已扑通一声跪倒,被侍卫拖走时仍在狡辩,说什么“臣不敢”、“臣实不知”。
“众卿以为如何?”处置完出头鸟,周晏看向其他人,“诸位爱卿尽可畅所欲言,朕绝不因言降罪。”
方才那家伙自己持身不正,并非是朕因言降罪。
看着被拖走的同僚,不少大臣不禁咽了咽口水。他们还能说什么?他们还敢说什么?他们觉得皇帝出宫体察民情,甚好。
你说你,没事惹他作甚?
他们承认,他们心底盼着皇帝老实待在宫中:一是为了社稷安稳,二则……陛下不出宫,许多事操作起来方便不少。物价、收成等,他们稍微动点手脚,油水丰厚,好处多多。
可陛下大权在握,又打着体察民情的旗号,他们劝谏也未必奏效。不如老实苟着,争取熬过今上,待新君继位另行谋划。
周晏:你们想的挺美啊!
【大方向既定,余下的是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刺客行动力惊人,迅速收买了宫中几名宫女太监,然后非常幸运地在太宗下次出宫前拿到了太宗此次目的地。再然后他就收拾收拾,出发蹲守太宗。
这里要声明一点:
某热播电视剧中演绎了这样一段情节:一个道士卜算后告诫太宗不要西行,否则必有血光之灾。偏偏太宗一身反骨,执意向西,结果遇上闲逛的刺客而受伤。
up主提醒各位,剧中道士算命等情节纯属虚构,一切都是为了增加戏剧性。这部分内容,只有太宗遇刺是真的哈。
退一步讲,道士真算这么准何必在路边摆摊?去当国师不好吗?】
算命的:好主意!但导演不让去,我也没辙。
【听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有疑问,皇宫内苑的人,就这么容易收买吗?
是的,就是这么容易。
皇宫占地广阔,人员复杂,皇帝出宫经手人员众多。
那时候大燕建国不久,本就人手不足,纵使太宗因为天象与太祖的崩逝一事将宫中犁了几遍,仍剩下不少前朝宫女太监。谁知道当中有没有忠心旧主的人,愿意给刺客行个方便?
即使没有,假设:有人给你一万块钱,只需要告诉他一个不只有你知道的老板信息,你干不干?
我干。】
周晏嘴角抽了抽,不予评价。他尊重up主的选择——毕竟,前世的自己也干得出这事。
周晏不想骂自己,旁人却无此顾忌。霎那间,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不忠不义等难听词全冒了出来。无论是前朝余孽作乱,还是宫人轻易被收买,都足以令他们破防。
【其实对比后世王朝的皇帝,大燕的宫禁也算上乘。
某朝的皇宫甚至可以找宦官买票入内参观,还有个朝代,百姓都跑午门里面卖大饼去了。
相较之下,大燕皇宫的治安管理称得上非常不错。
有句话说得好: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无上真理啊!】
听闻后世王朝宫禁松弛,宣室殿内的骂声戛然而止。各位大臣心态瞬间平衡,甚至还生出一丝骄傲:我大燕终究胜尔等一筹!
周晏的贴身太监三才暗忖:回去后定要严查,宫内犄角旮旯亦不能放过。虽然那丢脸之事未发生在大燕,但万一是他尚未察觉?他手下,绝不能出现此等疏漏!
不少一向看不起宦官的臣子则再度坚定了看法:宦官实乃祸国之源。给钱便敢带人私入禁宫,若是钱给够了,岂不是敢偷盗玉玺?细思极恐。
【好了,闲聊结束,我们回归正题。
上面说到刺客跑去蹲守太宗,最后真被他蹲到了。但刺客发现目标后又遇到新难题,他该怎么凑到太宗身前?
太宗毕竟是皇帝,就算微服出宫身边也跟了不少随从,硬贴上去肯定不行。
这个刺客非常幸运,老天爷亲自出手为他解决难题。他们在的地方恰好是闹市,没有别的特点,就是人多,闹腾。不过一会功夫,太宗和侍卫被人流隔开段距离。
机不可失!刺客见状三下五除二掏出一把刀直接捅过去。】
就算知道陛下定然无恙,大臣们的心仍不禁悬了起来。
哎呦喂,我的陛下啊,您可千万不能出事儿啊,这大燕社稷,天下子民都在您肩上担着呢!您定要平安无事啊!
周晏:谢邀,慎言,朕并不想当举重冠军。
【好在太宗运气也很不错,险而又险地躲了过去。刺客一击不成并未放弃,打算再刺一刀。
经过前面的讲解,我们都已知道,太宗就是个战五渣,面对这种近战决斗,他该如何应对?】
众人:别卖关子,有何妙招速速讲来,我等也好学上两招,人身安全更有保障。
【答案是——从袖口抓一把面粉往刺客脸上洒,然后转身逃跑。
被糊了满脸面粉的刺客当时估计非常懵:套路不对啊!你不是应该跟我一对一搏斗吗?不应该怒斥我是乱臣贼子吗?不应该试图以仁德感化我吗?
你怎么……嘶,眼睛进面粉了,疼。
好你个狗皇帝,不讲武德,偷袭我这个年轻刺客。】
“术业有专攻,谁要同你对砍啊,你怎么找朕比治国呢?”周晏内心戏十足,“再者,你都骂朕是狗皇帝了,朕若不狗一点,如何对得起你的赞美?”
本以为会见识到绝招的大臣:“……”
陛下,体面啊。
【up主看过一篇整活文,那位太太以论文形式,从获取、携带等多维度,深入分析了太宗撒面粉战术的优越性。
看的时候up主总忍不住脑补:幸好当年太宗站在上风口,否则撒出去的面粉被风吹回来……嘿嘿嘿。】
天幕不怀好意的嘿笑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朝臣们的好奇心呲溜呲溜地往外冒。
陛下的脸……沾满面粉……头发想必难以幸免……牙是白的,倒看不出来……不能再想了,要笑出声了。
只能说不管什么年代,打工人对老板的乐子总是喜闻乐见。
【那一把面粉无法阻挡刺客多久,但让太宗避开致命一击,再拉开些距离却足够了。武力不够,智慧来凑,接下来是太宗的show time。
只见太宗又从袖子里拿出一把铜钱,猛地扬向半空,高呼:“天上下铜钱了,快来捡!!!”
还记得他们在什么地方吗?
闹市。别的不多,人管够。
听到有钱可捡,本就喧闹的地方顿时炸开了锅,极大阻碍了刺客追击的步伐。
他逃,他追,他追不上,诶嘿!
忽然有点怜爱这名刺客了,居然碰到如此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
故事的最后,大燕皇帝终于等来了他忠诚的侍卫救驾。鼓掌!】
鼓掌,大燕的江山社稷总算稳住了。
除此之外,大臣们很是疑惑:陛下,你袖子里都装了些什么?
【或许又有人有疑问:太宗最初为什么不撒迷药呢?让刺客直接晕过去多方便。
科普小知识:现实中并不存在闻一口就晕的迷药,浓度不够,电视剧进行过艺术加工,大家不要轻信哈。
再额外提醒大家一句,太宗的做法看似不太……嗯……嗯,但如果不幸需要在人群密集处逃跑,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希望大家永远不会用到。】
不愧是千古明君,千年后的人都认可陛下的自救之策。
陛下,体面啊!
阅读理解:
问:本章“陛下,体面啊”共出现了几次
答:三次。
问:你认为都代表了什么含义?
答:略,言之成理即可。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第6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