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解决一件尚未发生的事情,除了觉察预兆、切断源头,还有其他的选择。”艾尔海森直视我,青绿色的眼眸之中,赤红色亮灼如星火。
“你是指……”我接下话来。
“让对方知难而退。攻心为上。”
·
邮局的快递员一眼便见到了从街角缓步走来的璃月学者,习惯性的冲她挥了挥手。
“今天也有要递送到至冬的信件?”
他习以为常的伸出手,等待一沓信件塞入手中,顺带着还有部分各国特产。
学者也与过去一致,递上信件与相应的商品:干花、椰炭饼、轻小说……还有小瓶装的麦芽果汁。
“?怎么今天还送这个?!”
学者与快递员对视,沉默却不容置疑的、坚持往他手里塞麦芽果汁。
推拉无果,他只好想着至冬火水的烈度,压下了良心:总归不会有人想要给孩童品尝酒水吧?
快递员倒是在初识学者时,暗地里探究、观察过这位璃月学者与至冬人的关系。
愚人众部队在各国皆有扎营排布,干涉不少人的正常生活。
有些警惕性的居民都会对至冬国的相关往来更为审慎。
不过在投递邮筒时,他只瞥见了一连串的至冬边缘村庄的地址,根本没有见过至冬城内耳熟能详的城区名称。连带着驻守至冬的同事发信抱怨,让他寄来精度更高与更新时间最近的提瓦特制式地图,不然根本找不到对应的地点。
快递员想不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能随手掏出一沓信件分别寄送的学者和至冬村庄的普通人扯上什么关系?
多思无果后,他便放弃了深思。
——说不定只是田野调查的方式之一?
——学者的理由总是千奇百怪又听不明白。
“嗯。对应的地标也写上去了。”
学者点点头,等待快递员包装信件与特产。
“难道最近有什么课题研究?这些回信的风格可不像是成年人,倒像是帮忙代笔,听小孩子口述写出来的。”快递员在忙碌中顺口问询。
“不是。”学者摇摇头:“只是遇到一些愚人众……后来帮他们寄了些信件回至冬。”
“大概是家人们期待回信,又寄过来了吧?”
“啊?这……虽然是善事,但和愚人众打交道……小姐也未免太过没有防备了。”
学者不置可否,没有回答。
沉默中,快递员突然灵光一闪,产生一个疑惑:
再怎么好相处,再怎么值得信任,也不至于每次都有这么多的愚人众愿意相信一个陌生的学者,把有关家人、有关**的信件统统交付出来吧?
他们就没有对应的寄信渠道?
不过他很快就自我说服了自己:
现在的传送装置快捷又方便,连带着快递员的工作都轻松不少。愚人众可没有须弥这么先进的传讯渠道,花心思找一位好心人帮忙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就愚人众的风评,他们能找到一位愿意帮忙就不错了,哪里还敢挑三拣四?
只是早在数年前,这位学者就开始寄送信件、期间从未间断,这件事被快递员下意识地忽略了。
“最近工作很忙吗?”
学者环顾四周,随意扯出一个话题。
——她还等着称重后支付邮费。
“差不多吧。倒是各国来人,在上头的智慧宫协商,街上看到陌生人的概率大多了。”
“沙漠那边的,至冬的,稻妻的……真是少见……”
“连带着最近的学者大人们火气也大,没事就和人吵起来。”
“前些天不还有个学者当面和一群人打起来了吗?要不是我急着送快递,真想停在附近多听几句热闹。”
“据说还是个神之眼的拥有者呢!”
“那打起架来……会比普通人切磋更花里胡哨吧?”
“……嗯。”学者闻言,眼神微妙,却又有几分愉快的露出微笑:“我也听说了。”
“当事人没有受伤,讨论赔偿时甚至挑出了大堆的语言漏洞,反过来让闹事者赔偿了足额的钱款。”
“哟,小姐也知道这件事?”
“真难得,还以为平时都呆在智慧宫里做研究呢。”
“当然。不多在外走动走动,怎么结合实际与理论。……说起这神之眼……你怎么看?”
“怎么看?……很贵重?都说这玩意厉害,但平时和我们这些普通人生活太远了,也就能在小说里看到了吧?哟,这本轻小说是最近的八重堂新款?”
快递员打包时,掂量了一把轻小说的重量,眼睛一扫便看到了其上的标题与色彩艳丽的封面。
——这是稻妻轻小说常见的排版与设计。
——与须弥厚重且严肃的学术著作截然不同。
“对。不过还有一本,是枫丹那位小说家写的。”
一提那位来自枫丹的小说家,快递员便明悟了身份,会意的点点头。
“噢噢,我记得……是阳月吧?她写的那本推理小说……推理看得不怎么明白,倒是里面的生活看得人心痒痒。真能这么安全的走在野外就好了……”
“前几年我们寄送信件,可没少被魔物追赶着跑到兽径里。”
“最近新安装的通讯塔不是能有效降低元素活跃度,间接减少魔物靠近的频率吗?”
“你们沿着通讯塔的安装路线走,就能避开大多的风险。”
“新发下来的规则通告确实有提到这件事……不过那些镀金旅团也会中途拦路,索要过路费。”快递员摇摇头:“还是这传送装置好,平时送信多中转几趟就是了。”
“中转次数多了,人体承受的负荷会增加。小哥没有看健康之家最近新发布的公告吗?”
“有旅行者多次频繁中转,最后昏厥倒在道成林。”
“他还是巡林员日常巡逻时发现的。”
“什……看来我真该看看最近的公告板了。”
“……哎……虚空终端要是能重启就好了,那时候可都是终端将最新的消息发送到脑子里的。”
“根本不必费神留意。”
“就像阳月书里的那样?”
“那是真不错。一个手环就能搞定大部分杂事,连摩拉袋都不用多装几只,就能直接交付钱款。”
“省的我们成天称摩拉,公式背得人都要傻了。”
快递员填好订单,接过学者早有准备的钱袋,拉开短绳,将摩拉袋一一称重。
“数字没错,重量公式换算下来,金额也没差。下次见,小姐。”
“下次见。”
学者目送快递员小跑着冲向传送装置,又将目光移向珠宝铺台前细致端详的钟离。
——该说是巧合,还是必然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