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太子殿下美食日常 > 第22章 第 22 章

太子殿下美食日常 第22章 第 22 章

作者:蒙娜丽鹅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14:42:58 来源:文学城

居然又有抽奖了!

李锦眼神微闪,他好像知道什么是关键信息了。

“此话当真?李郎君还有关于食用油的一些想法!择日不如撞日,左右本官今日无事,能谈的就一起谈了,说说你的想法吧。”

李锦收回思绪,只是脸上的欣喜根本没能藏得住。

坐在对面的卫砚舟看了他一眼,默默低头吃了一口红薯,香甜味入嘴,一向不爱吃甜的他却半点没觉得排斥,反而想起了某种令他想了许久的味道。

再次抬眼,他正好瞧见李锦口若悬河。

李锦生得俊秀,未施粉黛下莹润饱满的唇一张一翕。

“吴县令,那我就直说了,现在有辣椒种子和红薯种子,我也曾听几位胡商提过此物该如何种植,现在我最缺的就是地,适合种植红薯辣椒的,没有任何归属争议的地。”

“种红薯的话最好沙土壤,而且要保持干旱,但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充足水源。”

既然都已经提了要求了,自然就要把能想到的都先提出来。

“辣椒的种植条件也差不多,但有一个要求,就是种辣椒前的地不能是刚种了落苏的,如果是刚种过大豆那就更好了。”

吴致尧不解,问:“这是何用意?”

卫砚舟也看向他。

好吧,小葵花锦锦课堂开课了!

“植物生长与人一样都需要养料,也会被疾病侵染,能理解吧?”

两人都表示理解。

李锦继续讲解。

“虽然都需要养料,但每种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并不相同,例如大豆需要的养料是土壤中的甲,茄子则需要养料中的乙,那自然就是今年种大豆,明年种茄子,轮种得好。”

“妙极!”吴致尧恍然大悟,“《齐名要术》所言‘岁易’之言当也是此意了。”

李锦点头,“正是如此,吴县令可真是博闻强识、心忧百姓啊,居然连农书都研究得如此透彻。”

他这话也不是随意乱夸的。

瑞宁年间,北朝的人才选拔制度趋向多元化,采用的是科举为主,举荐为辅,多元途径并进之路。

据他所知这位六品县令那可是正儿八经科举考出来的。

但是这年代的科举有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等科目,但这些科目并不涉及农学。

而朝廷机构中,户部、工部、司农寺、都水监都涉及到农业。

不过其中大多是对土地、粮食、农民的管理,并没有专门从事农业研究的部门。

《礼记》记载,“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

下面的人通常都是跟着上面的人做事的,不是听从命令,而是听从行为。

所以即便重农是这个时代的基调,但统治者没有将心思真正放在农业生产上,下面的人更不可能关注农业。

百姓们自然依旧是最贫穷的阶层。

这倒也不是说北帝不行,只是时代局限而已。

所以吴致尧能主动去研究农业生产的东西,说明他就是个做实事的。

但在这含蓄的古代,李锦这样的夸赞听起来多少有点谄媚。

吴致尧被赞得不会了,他客气道:“李郎君说笑了,食君之禄为君分忧罢了。”

“吴县令谦虚。”两人客气两句,李锦继续讲解。

“病疫也是一样,不同的植物会得的病和能抵抗的病的都不同,若是连续种植同一种植物,这种残留在土壤中的病很可能会叠加。”

吴致尧若有所思,“那我们该如何得知辣椒此物能和大豆连种而不能与落苏连种呢?”

“这个答案老祖先早告诉我们了,神农尝百草不正是如此。”

吴致尧颔首,他好像明白了,但又觉得眼前有层迷雾将他想了解的东西遮盖住了。

李锦也没打断他的思考,吃了一口冬瓜,果真如他所想,肉香四溢却半点都不腻。

真好吃。

他下意识看了卫砚舟一眼。

李锦发现对方仍旧慢条斯理地吃着饭菜,他明明也觉得自己做的这些菜很合胃口,但是他却吃得很斯文。

这些清粥小菜在他面前仿佛也变成了国宴珍馐,而他就是那些品尝珍馐美食的贵族。

大概是察觉到了李锦的打量,他停下筷子也看向李锦,给了李锦一个疑惑的眼神。

“卫郎君,你就没什么想问的吗?”

李锦的合作是想带上卫砚舟的,他有预感,卫砚舟多半能成为自己的钱袋子,准确地说能成为他们合作项目的钱袋子。

别看对方好像只是个小小的官差统领,背景肯定不简单。

本来李锦不想与虎谋皮,但是有吴县令在他就不怕了。

他觉得吴县令不是个蠢货,对方肯定还是想继续往上爬的,如此就得牢牢抓住每个发展机会。

有吴县令在,如此想要坑他就得掂量掂量了。

再者,三角才是最稳固的。

三个人合作正好。

可卫砚舟似乎对自己提出的这些东西并不感兴趣。

谁知卫砚舟把筷子搁在一边语出惊人。

“在下昨日刚在附近购置了一处庄子,比较符合李郎君提出的要求。”

购置庄子?

李锦一拍脑门。

他怎么就没想到呢?

卫砚舟身份没有问题,他又有钱,自己还找什么王田主县尉县令的,他能买庄子,自己直接找他帮忙附籍不是方便多了?

不过自己怕死,在完全不知道对方的底细下若是没有县令这一遭,恐怕自己不会轻易与他合作。

好在现在也不迟。

没等李锦开口,吴致尧表示了赞同。

“如此确实不错,官府也可以租地给李郎君,但衙门里的地参差不齐,也很难集中在一处,若是有庄子集中管理,再好不过。”

此话倒是很有道理。

红薯还好,病虫害相较辣椒会少一些。

但是红薯产量高,若是有人打上红薯的主意,对他们栽种的红薯进行偷盗,这可不得了。

这是很有可能遭人惦记的。

土地在一处还方便管理,若是分开了很难避免被偷盗的情况。

“如果卫郎君愿意的话,可以谈,那吴县令可想与我二人合作?”

吴致尧微微抬眸与李锦对视,双方都在琢磨对方眼里的意思。

“合作?李郎君想如何合作?”

他抿了一下唇说:“本官虽有俸禄,但手中钱财并不多,衙门里的钱倒是可以征用一些,但如此的话肯定是要上报的,然后再慢慢审查,估计赶不上李郎君你今年的种植。”

李郎君刚才提过的今年的种植应该开始了。

“不用这么麻烦。”

土地的事情解决了,吴县令这边其实也没那么重要了,但他毕竟官身在那,当个吉祥物也是很不错的。

“卫郎君有钱,我有种子,吴县令只需要提供其他的东西就行了。”

卫砚舟睨他一眼,这就把自己给安排妥当了。

感受到卫砚舟的视线,李锦冲他眉眼一弯。

卫砚舟垂眸喝了口茶,没言语。

“其他东西,何物?”吴致尧问。

“安全,我们需要安全的合作环境。”

李锦相信其实没有吴致尧,卫砚舟应该也能提供一个安全的场所。

但那只是暂时的。

他们只有在明面上与官府达成合作,才能震慑住一些随意蹦跶的小鱼小虾,省事儿。

日后若遇上更大的对手,那他们也能有更大的合作伙伴,这个就得看吴致尧的了。

李锦觉得这吴致尧绝非池中之物,总有一天能有所建树。

不过这肯定不是一日两日的事,那时候说不定自己的身份也不用藏了。

交于微末,是最好的开始。

“安全?何意?”两人都露出疑惑。

“不说别的,亩产千斤的粮食,你们觉得若是我把这消息放出去,会引起轰动吗?”

吴致尧率先点头,“那是一定的。”

他也是个聪明人,很快明白了李锦的用意。

“李郎君是想借我的名头,我派不派人过去都不重要。”

李锦:“……”

谁说他含蓄了,这不是挺直接的吗?

李锦也很直接,“是。”

合作就得真诚。

吴致尧面色微凝,似乎在思索他的这个提议。

李锦也知道,他的提议对于吴县令来说风险是很大的。

毕竟他是个朝廷命官,他的很多言行就代表了朝廷,如果他答应和李锦合作,那么李锦在外面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他。

李锦能种出高产量粮食来那还好说,若是李锦种不出来还在外面打着吴致尧的名头胡作非为,那对于他一个县令来说也是致命打击。

易地而处的话,李锦肯定也会好好考虑考虑。

“吴县令,先用饭吧,边吃边考虑,也不是那么急。”

吴致尧:“不用考虑了,我可以答应。”

可以答应,那就是还有要求。

果然,吴致尧话锋一转,说:“我有三个要求。”

李锦扬眉,要求还不少。

不过要求多是好事,说明他对自己还挺有信心。

“说说看。”

吴致尧坐得更直了些,说:“第一,我不要钱,但种出来的东西要拿出两成上交朝廷,这两成可以随朝廷处置。”

这是想让朝廷推广种植的意思。

随意处置,那不就是可以自己育种。

李锦暂时没答应,继续听他的要求。

“第二,我的名头只能用在跟庄子或庄稼有用的事情上,别的我不能保证。”

“可以理解。”

李锦从来也没有想过要打着他的名头做什么不该做的事。

而且他相信如果是该做的事情,哪怕自己不主动提他的名头,他可能都会主动跳出来帮忙。

“第三,今日李郎君提出的那些有关轮种之类的话,我想上报朝廷,李郎君放心,我会连通你的名字一起上报。”

“不行!”

这怎么能行,这是要害死他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