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诗牌盛唐I:长安热搜榜 > 第7章 青泥何盘盘

诗牌盛唐I:长安热搜榜 第7章 青泥何盘盘

作者:吟凤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08:35:12 来源:文学城

与长安赛事同时,蜀中。

蜀道蜿蜒,云雾深锁。在一间四面透风,屋顶残破的简陋书社里,二十四个年轻人挤作一团,他们最大的不过二十出头,最小的才十五六,如同落难的雏鸟,瑟瑟地挤缩在屋子里唯一一片勉强干燥的角落。潮湿阴冷的霉味混合着劣质灯油燃烧后的焦糊气,在狭小的空间里凝滞、弥漫,几乎成了这群年轻人呼吸的一部分。

他们挤在用石头和烂木拼成的“条凳”上,蹲着,站着,彼此用单薄的体温互相取暖。他们褴褛的衣衫无法抵御这蜀地的湿冷,不少人嘴唇冻得发青,却浑然不觉,所有的热量仿佛都涌向了眼眶,聚焦在那个被数双手小心翼翼护在中央,正闪烁着微弱蓝光的物件上——一块闪烁着微弱蓝光的诗牌。

这是他们勒紧裤腰带,东拼西凑,甚至有人当掉了冬衣才凑够铜板买下的。为了这一刻,为了看那个曾与他们一起熬夜抄诗稿、许诺“苟富贵,勿相忘”的李十二郎,如何在长安的《大唐好诗歌》决赛上大放异彩。

“快!快!轮到第几个了?”陈十六焦急地问,声音带着焦灼的沙哑。他负责捧着诗牌,手心里全是汗。

“不知道啊!这劳什子玩意儿怎么翻页?”

旁边一个叫郑六的年轻人懊恼地戳着光滑的牌面,他们识字,但对这精巧的诗牌操作实在生疏。诗牌界面复杂,他们只勉强学会了打开“朱雀门诗板”看实时最热话题和进入大赛直通道观看比赛。

此刻,那通道画面正卡在一个模糊不清的诗俊诵诗场景,背景音嘈杂,评委们模糊的面孔似乎无甚表情,画面断断续续。

“刚才好像闪过一个‘丙’字?是不是有人被评了丙等?”一个声音从角落里不确定地传来,带着一丝压抑的恐慌。

丙等就是末流!长安高手如云,评审的标准又十分严苛,李十二能行吗?

“别管那个!找找李十二的名字!花名册在哪看?”王五凑得更近,几乎把脸贴到牌面上。

一阵手忙脚乱。有人不小心划到了“拓影”功能,诗牌“咔嚓”一声,把众人惊慌失措的脸拍了下来,引来一阵低低的抱怨和哄笑。

“啊呀!怎么把我们拓进去了!”

“老天爷!这牌子还会咬人?”

“快关掉!快关掉!别浪费了仙气儿!”

“怎么关?哪里关?”

就在大家手忙脚乱之时,又有人误触了评论框,打出一串乱码发了出去,急得直拍大腿。小小的诗牌在他们手里,显得格外娇贵又难以驯服。

“糟了!画面怎么卡住了?不动了!”陈十六的声音带着哭腔。果不其然,诗牌画面定格在某个诗俊诵读的画面,且逐渐变得模糊不清,诗俊的诵诗声时断时续。

“能量!是能量快耗尽了!”一声低沉但有力的惊呼压住了众人的慌乱。是康二。他比这群人都年长几岁,曾在州府的驿站帮工数月,见识过官家往来使用的诗牌,略懂一些门道。

“快!都别瞎戳了!把亮度调到最低!关掉所有没用的东西!”

众人屏住呼吸,像对待易碎的琉璃,小心翼翼地按照康二的指示操作。画面终于稳定了一些,但依旧模糊。他们错过了前面几个诗俊的表演,也错过了评审们平淡的反应,只隐约听到司礼官在喊一个名字,接着是长久的沉默和台下嗡嗡的议论声。

“怎么回事?李十二呢?”

“是不是错过了?都怪我们没弄明白!”

“这都快酉时了,是不是……已经结束了?”

不知是谁发出的这样一个疑问,瞬间在逼仄的环境里引起了一阵恐慌。

比赛结束了?!

他们到现在都没听见李十二的名字,比赛就这么结束了?那岂不是意味着包括李白,包括他们这么多人这么长时间以来的努力,都白费了?!

哀叹声、抱怨声、疑惑声此起彼伏,与滴滴答答的雨声交织在一起。还是康二,当即一声大喝,压制住了满屋的低迷情绪。

“都别慌!”

待众人情绪平复下来,他才继续说:“大赛到酉正戌初才结束,现在时候还早。再说了,若是比赛结束,评委必然要宣读魁首获得者。现在张相、贺监和王爷不还在那坐着吗?说明比赛还没结束!大家稍安勿躁,说不定李十二压轴出场呢!”

这一番清晰透彻又沉稳有力的话语如同定海神针,瞬间安抚了众人的情绪。大家都屏气凝神,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在陈十六手中的诗牌上。

滋……滋啦啦……

屏幕上混乱的光点挣扎着闪烁了几下,画面似乎凝滞了一瞬,重新拼接回一个较为完整的、但依旧像隔着山雾的场景。

“半柱香……张相爷说半柱香不来就算弃权……” 有人捕捉到了评审席模糊的对话,心提到了嗓子眼。

“弃权?!”

“李十二……迟到了?”

“长安……长安要把他拒之门外?!”

短暂的,死一般的寂静。紧接着,书社里炸了锅。

“不可能!”

王五第一个嘶吼起来,额头上青筋暴跳:“十二郎是什么人?!那是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的主!他对这场大赛看得多重,我们比谁都清楚!他怎么可能迟到?!”

“对!绝无可能!”郑六猛地一拳砸在湿冷的泥墙上,一声闷响,泥墙陷进去一个凹坑“星夜兼程,蜀道杀匪都没耽搁!眼看就要到朱雀门前了,怎么会迟到?定是有人使坏!”

“有人使坏”这四个字,如同火星掉进了干草堆,瞬间点燃了所有寒门学子心中那根最敏感、也最脆弱的心弦。他们身处社会底层,太熟悉那些无形的壁垒与上层的倾轧。李白的才华太过耀眼,他的行事太过狂放不羁,他得罪了多少人?挡了多少人的路?

“是了!是了!”角落里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少年,此刻声音尖锐得刺耳,“定是那些长安的贵胄公子哥!自己诗才平平,怕被十二郎比下去,失了颜面!就在路上使绊子!”

“对!他们嫉妒!嫉妒十二郎的才华盖世!故意……故意把他挡在外面!或者……或者派了金吾卫刁难他!扣他的剑,拖他的时辰!” 陈十六气的把牙齿咬得咯咯作响。他完全不知道会场的新规,只是本能地将自己想象中最黑暗、最可能的阻碍投射上去。

他们谁也没见过长安的金吾卫,但都被蜀道上卫兵盘查过,这些经历早已在他们心中刻下了对权势爪牙的深深忌惮。无论是哪里的卫兵,那套统一的穿戴下都流着一样的脏血!

“金吾卫!”众人倒吸一口凉气。那冰冷的铁甲,傲慢的眼神,是他们这些寒门子弟天然的恐惧符号。

“天杀的!他们定是收了黑钱!”

“十二郎那般傲骨,岂肯低头?定是被他们纠缠住了!”

“说不定……说不定他们还敢动手?!”

恐惧和愤怒交织,在闭塞阴暗的书社里发酵、膨胀,几乎要冲破那残破的屋顶。仿佛长安城内,此刻正上演着一场针对他们蜀中骄子的无声而肮脏的围猎。那个模糊的“弃权”判决,在他们眼中不再是规则,而是**裸的阴谋得逞的信号!

“这群王八蛋!黑了心肝!”有人忍不住破口大骂。

“十二郎孤身一人……在长安无依无靠……” 悲观的念头开始蔓延,绝望如同冰冷的藤蔓缠绕上来。

就在那香灰将落未落的最后一瞬,模糊的画面猛地晃动了一下,紧接着,一道白色的身影如同闪电般撞入视野!即使画面依旧模糊,即使声音有些失真,那熟悉的,带着蜀地口音的朗朗之声穿透了雨幕和诗牌的杂音:

“蜀人李白在此!……”

“是李十二郎!”

“苍天啊!他赶到了!赶到了!”

书社里瞬间炸开了锅。所有的懊恼、焦急都被狂喜淹没。他们挤得更紧了,眼睛瞪得溜圆,死死盯着那方寸屏幕。

金墨书写的《蜀道难》诗稿在模糊的镜头下依然难掩其华彩,评审们脸上的惊异之色依稀可辨。当卢玉生的琵琶声铮然响起,李白的身影在台上腾挪闪转,以指为剑,纵声长吟时,书社里彻底沸腾了!

“噫吁嚱!危乎高哉!……”

他们跟着屏幕里模糊的身影一起大声念诵,声音盖过了滴答的漏雨之声。李白每一个充满力量的“剑招”,每一次激昂的顿挫,都仿佛直接劈开了蜀道的险阻,也劈开了他们心中的阴霾。这一刻,那个曾与他们一起在油灯下抄写诗稿、谈论理想的李十二郎,化作了真正的仙人,在长安之巅绽放出万丈光芒!简陋的书社仿佛被这光芒照亮,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与有荣焉的激动和自豪。

一曲终了,满堂喝彩!

模糊的画面中,那个最高、最稳的评审——是张九龄吧?他提起了笔!

“甲!是甲等!张相爷给了甲等!” 眼尖的王五指着模糊的评分牌大喊。

“王爷!王爷也写了!也是个‘甲’!”

“贺监……贺监冲……冲下去了!他……他拉着李十二郎的手!”陈十六的声音激动得劈了叉,因为极度亢奋而几乎失语,“他……他说……他叫十二郎……‘谪……谪仙人’!谪仙人啊!”

书社瞬间充满了兴奋和狂喜的空气,但此时的诗牌画面已开始模糊闪烁,贺知章拉着李白离场的背影还未消失,张九龄宣布魁首的声音还在回荡——

突然,诗牌发出一声轻微的“滋啦”声,屏幕剧烈地闪烁了几下,那代表着能量彻底耗尽的红光急促地亮起,然后……彻底熄灭了。

最后一点蓝光消失,书社瞬间陷入一片昏暗,只有角落里一盏如豆的油灯摇曳着微弱的光芒。刚才还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戛然而止,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和漏雨的滴答声。

他们没听到张九龄完整的宣告,没看到李白接受魁首头衔的瞬间,更没听到他可能发表的任何感言。黑暗笼罩下来,带着一丝遗憾。

然而,这遗憾只持续了短短一瞬。

“赢了!李十二郎赢了!他是魁首!” 黑暗中,不知是谁第一个嘶吼出来,带着破音的狂喜。

“魁首!蜀中李白!大唐好诗歌魁首!”

“谪仙人!他是谪仙人啊!”

欢呼声再次爆发,比刚才更加热烈,更加疯狂!他们跳着,叫着,互相捶打着肩膀,泪水混着雨水,或是汗水,在年轻的脸庞上肆意流淌。

没有诗牌的画面又如何?没有听到感言又如何?李白那惊世骇俗的表演,那力压群雄的“甲等”,那“谪仙人”的至高赞誉,已经深深烙印在他们心里,烙印在天下人心里。

陈十六摸索着,将那块耗尽能量、变得冰冷的诗牌紧紧抱在怀里,仿佛抱着无价的珍宝。一股巨大的暖流猛地从心底涌出,直冲鼻梁,酸胀无比。他死死咬住嘴唇,不让自己哭出声。

他想起几个月前,也是在这间漏雨的书社,他们将抄好的诗稿双手奉上,李白付给他们足以支撑数月开支的报酬,且每个人的报酬都用精致的蜀绣钱袋装着。

他清楚地记得李白那双明亮而摄人的眼睛,也清楚地记得谪仙人的承诺——

“诸位,助我一场‘诗雪’,也为自己搏个前程!”

为了这份沉甸甸的承诺,这几个月,他们不分昼夜地俯在残破的书案前。指尖被粗糙的纸张和劣质笔墨磨得开裂,结了厚厚的老茧。劣质的油灯将本就熏黑的墙壁熏得更加漆黑如墨,刺鼻的油烟呛得人咳出眼泪。

他们互相监督着每一个字的横平竖直,模仿着李白那份他们无法企及的狂逸。困了就轮流靠在冰冷的泥墙上打盹,饿了就啃一口硬得像石头的冷饼。

一切艰辛,都为了这一天!为了这遥望长安的时刻!

为了感谢李白,也为了寄托他们共同的梦想,大家凑钱,托郑六去州府买来了这块洮河绿石砚。石质细腻温润,犹如蜀中山水的凝萃。

他们请不起名家,便由写得一手好字的陈十六执刀,在砚底一笔一划,刻下了两个遒劲有力的字:

扶摇。

这个词取自李白最爱的《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方砚,承载着他们最朴素也最炽热的祝愿——愿这位才华横溢的同乡,如那北海之鹏,乘着这阵由蜀道寒门子弟心意汇聚而成的“扶摇”之风,直上青云,翱翔九天!

此刻,虽然诗牌黑屏,长安的喧嚣远去,但书社里这群年轻人的欢呼声,却仿佛穿透了千山万水,与杏花坳的喝彩遥相呼应。

他们知道,那块刻着“扶摇”的洮河砚,此刻定已随李白到了长安。而李白的成功,就像那砚台本身,虽经他们粗糙的手打磨,却注定要在更广阔的天地,书写属于他的传奇。这,就是他们能听到的,最动听的“获奖感言”。

这方简陋书社,才是《蜀道难》真正的起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