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诗牌盛唐I:长安热搜榜 > 第5章 明月出天山(下)

诗牌盛唐I:长安热搜榜 第5章 明月出天山(下)

作者:吟凤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08:35:12 来源:文学城

杏花坳西侧的撷香园中,三位评委在膳使的服侍下共用午膳。

贺知章欲取食案下的秘色瓷酒注,却被张九龄轻轻按住手腕。

“贺监,这酒不着急喝,待看过甲等诗再饮,岂不更美?”

贺知章讪讪地收回手,颇有些无奈道:“张相的眼睛就是尺!老夫又不贪杯,只求解馋!”

张九龄不语,只是笑着摇摇头,把自己面前的葱醋鸡推到贺知章面前。

“还是张相记性好,不但背的过那样长的评诗标准,还能记得老夫最爱这葱醋鸡!”

张九龄轻笑一声,接过膳使递过来的手帕轻拍唇角,李琎忽然说:“听说三日前,醉仙楼来了个蜀地狂生,称这六月天能飞雪。小王那日被召进宫,没能亲临现场观看这场‘六月飞雪’,深感遗憾啊。听闻此人也是位诗俊?”

“正是。不过王爷不必遗憾,如今诗牌上尽是那日‘飞雪’的场景。”贺知章掏出自己的诗牌,“四明狂客”的界面上,#醉仙楼飞雪##青莲剑歌#的话题热度还在飙升。

李琎也拿出自己的诗牌,饶有兴致地看着自己的“移封酒泉”下浩浩荡荡的评论。忍俊不禁道:“如今‘青莲剑歌’千机引炙手可热的程度,恐怕要超过当年的‘狂歌客’了!”

“‘曲江兰叶’觉得呢?”贺知章看向张九龄,却见张九龄眉头微蹙。

“此子行事确乎狂放不羁,只是……诗才是否真如传闻般惊世,尚需亲眼验证。狂士易得,大才难求啊。”

侍者奉上香茗。贺知章呷了一口,随即就把茶杯放下:“张相严谨。李太白这番造势之举,颇有当年陈伯玉千金碎琴之风!此等人物,当在第几位登场?老夫倒有些迫不及待了。”

张九龄闻言,目光投向司礼官。司礼官感受到相爷的目光,颤颤巍巍地呈上花名册。

张九龄接过花名册,指尖划过一个个名字,直到第六位“蜀中李白”时忽然顿住,方才诵诗的分明是花名册上第七位诗俊!

“嗯?”张九龄脸色一沉,威严的目光扫向侍立一旁的司礼官,“名册次序,何以擅自改动?李白之名,为何略过?”

司礼官闻言,脸色惨白,衣襟已被汗水浸透,仍强作镇定:“李郎君昨日申时才验牌,按例当顺延至末位……”

张九龄手指敲在这蜀中狂生的名讳上:“好个‘顺延’。本相竟不知,司礼署多了个验诗牌定顺序的规矩,这么一说,各地呈报上来的‘诗俊’名单是多此一举了?”

司礼官瞬间面如土色,“扑通”一声跪倒,额头触地,声音发颤:“相爷恕罪!王……王爷恕罪!贺监恕罪!是……是那李白,他……他给了小人些许银两,央求小人将他安排到最后出场……小人一时糊涂,想着评审未必细查名册,便……便应允了!小人该死!小人该死!”

“胡闹!”张九龄拍案而起,一改往日的温婉谦和,“赛事乃朝廷盛典,自有规制!岂容尔等私下交易,扰乱秩序?此等行径,视朝廷法度为何物!”

气氛骤然紧张。李琎见状,连忙起身打圆场,温言道:“张相息怒。此事虽不合规矩,然则李白此人,行事本就异于常人。醉仙楼之举已显其志在必得,或恐压轴登场,更能一展其狂狷本色?贺监以为如何?”

贺知章捻须大笑:“王爷此言有理!老夫倒觉得,此子颇通造势之道,压轴出场,万众瞩目,正合其意。些许小节,无伤大雅。子寿,不如就顺了他的意?也好瞧瞧他究竟有何等本事,值得如此大费周章。”

张九龄看着贺知章兴致勃勃、李琎息事宁人的态度,又瞥了一眼抖如筛糠的司礼官,最终无奈地叹了口气,挥挥手:“罢了!既已如此,便按此名册进行。下不为例!”

司礼官如蒙大赦,连声称谢,冷汗已浸透后背。

午间小憩过后,三位评审重新回到主审台。

“听说当年第二季《大唐好诗歌》也是在这样一个艳阳天。”贺知章眯起眼睛看着午后西转的日头,“上官昭容觉得无趣,午后便回了宫里,让贴身女官代为评诗。哦对了,她当时坐的位置正是老夫现在坐的位置。”

“此一时彼一时耳。”张九龄在小憩后重新给朝服熏了香,淡雅的香气幽幽散开,消解了部分暑气,“当年伯玉率先登台,王杨卢骆紧随其后,双方相斗已经把朱雀门诗板闹了个天翻地覆。才高如上官昭容,为他们批下甲等后,哪里还看的下其他诗作?自然是阑珊而归。”

“巧了,这第三季恰好颠倒过来,好戏在后头呢!”补足了觉的李琎又精神饱满地将评分薄摊开,示意司礼官继续“依次”唱名。

午后最容易叫人疲惫,随着比赛后半场的进行,有些观众已经离席。一位身穿华服的贵妇人扯了扯身旁紫袍男子的衣袖,以团扇掩面,轻声道:“郎君,不如回去吧,今年的‘诗俊’也不过如此……”

“你个妇道人家,懂得什么!”紫袍男子打断她,“那日醉仙楼飘雪,你只顾找你那八饼,不肯随我去看。这蜀中李白如此造势,要的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见夫人面带不悦,男子立马由皱眉转为赔笑,缓和语气安慰:“夫人稍安勿躁,且看看这个狂生如何表演。”

正说着,司礼官已唱名到最后一位诗俊:“下一位——蜀中,李白!”

声音在偌大的会场回荡,却无人应答。

“蜀中李白!”司礼官提高音量,目光扫向入场口。

依旧寂静。台下开始响起细微的议论声,诗牌的光点闪烁得更快了,显然观众们也在“以诗会友”上热议这突如其来的冷场。

“李白!速速登场!”司礼官第三次呼喊,已带上了焦急。

入口处依然空无一人。骚动在观众席蔓延开来,疑惑、猜测、甚至幸灾乐祸的低语交织。

李琎转向张九龄和贺知章,低声询问:“二位,这……”

张九龄面色严肃,沉声道:“赛事有规,选手缺席视为弃权。”他闭目沉思,少顷睁开眼,目光如潭水般平静而深邃,“燃半柱香,若香尽人未至,便按弃权论处。”

侍从在评审席前点燃了一支细香,青烟袅袅升起,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弦。

贺知章虽未说话,但眼神中也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难道这声势浩大的开场,竟要以闹剧收场?

此刻,会场侧门外,正上演着另一幕。

“迟到”的诗俊李白正慢条斯理地往会场走,他一身白衣,腰间赫然悬着那柄在蜀道上令劫匪闻风丧胆的宝剑。与其说是他独自赴赛,倒不如说他与剑为伴,让诗篇与剑舞交织融合,为诵诗锦上添花。

行至赛场侧门,两名值守的金吾卫甲士如铁塔般挡在门前,目光锐利如鹰隼。李白嘴角微微上扬,随手一抛,腰间诗牌落到了较高的那名金吾卫手中。

“大赛规矩,我懂,只是二位军爷最好把我这诗牌单独锁在一个匣子里,我怕消息太多,吵得二位不安生!”

果不其然,“青莲剑歌”的诗牌抖动不已,显然是李白故意关了静息。

“诗牌留下,剑,也留下!”高个子金吾卫手按刀柄,厉声喝道。

李白一怔,但脸上笑意不减,手捂住剑柄解释道:“二位军爷,此乃诗舞道具。上一季魁首陈子昂先生,不也曾……”

“陈先生是陈先生!”另一个满脸麻子的金吾卫毫不客气地截断话头,语气冰冷,“彼时乃特例,今日不同,上头严令,凡入会场者,不得携带任何开刃利器!你这把剑,寒光凛冽,分明是真家伙!速速解下!”

李白眉头紧锁,千算万算,竟算漏了这一步。当年陈子昂佩剑登台,诗与剑俱绝,故而赢得了评审团的一致甲等。李白自认剑术不输陈子昂,故而有意模仿,可这突如其来的禁令,打乱了他的计划。

主审台上张九龄的决策声,观众席上的讨论声如鞭子般抽在李白的心头,他咬牙做了最后的争辩:“军爷,此剑只为助兴诗情,绝无他意!且……”

“休得多言!”两名金吾卫异口同声,态度强硬,“要么解剑,要么离开!这是规矩!”

时间紧迫,李白看了一眼那紧闭的侧门,又低头看了看陪伴自己多年的宝剑,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猛地抬手,“锵啷”一声,干脆利落地解下佩剑,动作带着一丝被冒犯的傲气:“拿去!”

麻子脸正伸手欲接,却听一声“且慢”,李白手腕一翻,剑并未落入对方手中,而是被他反手“啪”地一声,重重拍在门旁的石鼓墩上。剑鞘与石墩相击,发出沉闷的响声。

“此剑,乃我李白之魂!既不容带入,便让它在此静候!”

李白冷声回应,望向侧门,再把目光落到金吾卫脸上时,嘴角带起一抹睥睨的笑意,举起自己修长有力的右手道:“某的剑,自在心中。”

说罢,他不再看那被扣下的佩剑一眼,猛地推开那扇沉重的侧门。而与此同时,最后一缕香灰即将跌落。

“砰!”

张九龄手中的茶盏猛的一震,李琎倏的坐直了身子,贺知章脸上绽开笑容,只见一道白色的身影如惊鸿,似游龙,挟着一阵风,疾掠而入,稳稳落在舞台中央——正是李白!

他发髻微乱,额角带汗,一袭白衣沾染了些许尘土,腰间空空如也,却丝毫无损其飞扬的神采。他对着评审席和观众团团一揖,朗声道:“蜀人李白在此!惊扰诸位,万望海涵!实非有意迟来,只怪那醉仙楼外,仰慕者甚众,将道路围得水泄不通,在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方得脱身!惭愧,惭愧!”

他稳住气息,眼神明亮狡黠,卢玉生提前摸清的近道帮了他大忙,虽然进门前经历了一番小波折,但终归还是掐住了这惊心动魄的最后一刻。

不待众人反应,李白已从袖中取出一卷诗稿,一式三份,双手奉上:“此乃拙作《蜀道难》,请诸位大人斧正!”

侍者将诗稿呈至评审席。李琎最先接过,展开一看,顿时轻“咦”一声,面露惊异。只见那素纸上行书奔放,竟是以璀璨的金粉研墨书写而成!落日余晖打在纸面上,字字金光流转,灿然生辉。

“金墨?好大的手笔!”李琎惊叹道。

张九龄初看时眉头紧蹙,对这等近乎僭越的炫目方式显然不喜。然而,当他目光扫过那惊心动魄的诗句,读到“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一句时,心头那份对僭越的不满最终被这才气冲淡,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眼神中流露出赞许之色,心中暗赞:“此子狂则狂矣,然胸中确有丘壑!此句……切中时弊,发人深省!”

贺知章接过诗稿,凑近仔细端详,随后越看越快,越看越激动,口中啧啧有声:“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妙!绝妙!”他随着诗的韵脚,用指节敲击着桌面,口中反复吟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诗成矣!请容李白献丑!”李白一声清啸。早已候在场边的卢玉生怀抱琵琶,五指轮扫,一串金戈铁马般的裂帛之音骤然响起。

李白身形随乐而动,他腰间无剑,却以指为锋,以臂为刃,以身为杆。那看似随意的步伐、手势,竟蕴含着比真剑更为凌厉的“意”。他时而如猿猱攀援绝壁,时而如飞鸟掠过深渊,时而驻足长啸,声震林木。口中吟诵之声,更是与琵琶声、身形完美融合。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他的声音时而高亢入云,如黄鹤之飞不得过;时而低沉呜咽,如子规夜啼愁空山。那磅礴的想象,奇崛的意象,奔放的情感,通过他充满力量与韵律的吟诵和那虽无剑器却剑气纵横的“心剑之舞”,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所有人面前。整个会场仿佛被他的气势所慑,鸦雀无声,唯有那穿云裂石的诗句与激越的琵琶声在空中回荡。

诗毕,琵琶声止。李白收势而立,气息微喘,目光如电,扫视全场。短暂的死寂之后,是山呼海啸般的喝彩!掌声、惊叹声、诗牌疯狂拓影声此起彼伏。

评审席上,张九龄深吸一口气,提笔,在评分博上郑重写下了一个罕见的“甲”字。李琎亦含笑落笔,同样是一个耀眼的“甲”。

贺知章更是激动得不能自已,他径直离席,冲下评审台,一把拉住李白的手,上下打量,眼中满是激赏与惊叹。

“好!好一个谪仙人!太白,你非凡尘中人,定是那天上贬谪下来的仙人!无剑胜有剑,此舞更见真性情!”

他竟全然不顾尚未结束的比赛流程,拉着李白就往场外走:“走走走!莫在此处耽搁!如此仙音妙句,岂能无酒?老夫做东,今日定要与你痛饮三百杯!”

“此等好事,怎么能没有本王?”李琎也不甘示弱,大笑着起身跟上。

张九龄看着贺知章拉着李白远去的背影,以及紧随其后的李琎,无奈地摇头失笑。他整了整衣冠,走上台前,对着犹自沉浸在震撼中的观众宣布:“第三季《大唐好诗歌》决赛结果已定!魁首得主——蜀中,李白!”台下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

当夜,朱雀门诗板彻底沸腾。榜首位置,金光璀璨的大字滚动不息:

#青莲剑歌登顶第三季《大唐好诗歌》#

#贺监力赞谪仙人#

而在诗板飞速滚动的信息流最末端,一条不起眼的消息悄然滑过:

#云间鹳雀坠入诗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