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诗牌盛唐I:长安热搜榜 > 第20章 不敢高声语

诗牌盛唐I:长安热搜榜 第20章 不敢高声语

作者:吟凤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08:35:12 来源:文学城

早在宴会开始前,张翰林就已经在宫门外候着了。李白仅用诗牌告诉他候着就是,其他的自有他安排。

站在宫门外,张翰林的心脏几乎要跳出嗓子眼。来了!来了!他努力按捺住狂喜和紧张,正了正衣冠,确认自己的仪态万无一失。

——他绝不会知道,高力士奉命出来传召前,已经得了李白的“贴心”嘱咐:“高将军,张大人面圣,难免紧张,不宜在显眼处久候忐忑。烦请将军带他去……嗯,东边偏殿回廊下那僻静处稍待,圣前喧哗总归失礼。让他在那儿清净片刻,平复心绪最好。”

高力士脸上挂着万年不变的恭敬笑容,躬身应道:“供奉思虑周全,老奴省得。”

然而,在垂首领命的瞬间,他那双阅尽宫闱风波的老眼深处,一丝极其细微的冷光倏然闪过。

他堂堂内侍省监、骠骑大将军、渤海郡公,侍奉圣人近四十年,深得信重,便是李林甫、杨国忠这等权相国戚,在他面前也要客客气气,如今竟被一个初入宫廷、根基未稳的“供奉”如此呼来喝去,当作打手使唤!李白这点借刀杀人、驱虎吞狼的小把戏,在他眼里简直如儿戏一般拙劣显眼!

他太清楚了:这个李白,哪里是体恤张翰林紧张?分明是料准了那僻静角落的阴湿足以让这位养尊处优又胆小如鼠的张大人狼狈不堪!那水池……那潮湿……那些扰人的小虫……哼!好个谪仙,手段倒是够狠够准!这是要借着咱家的手,替他了却私怨!

然而,这股邪火刚刚冒头,就被更强大的理智硬生生压了下去。高力士眼皮微垂,掩盖住所有情绪。

没办法!李白眼下圣眷正隆,是皇帝和贵妃眼前第一红人。沉香亭赋诗惊动长安,连深居简出的玉真公主都为其说话。此时刻,别说只是借他这把刀小小惩戒一下一个无关紧要的张翰林,就算是李白做得再过分些,只要不触及陛下底线,他高力士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甚至还得帮忙兜着点!

与一个如日中天的宠臣硬碰硬,绝非明智之举。

“张大人,请随咱家这边来。”高力士声音平静无波,对着张翰林做了个“请”的手势,将他引向了李白指定的那个“僻静处”。

他步伐沉稳,心中却已盘算清楚:这事他得办,还得办得不露痕迹,让李白如愿以偿。但同时,这份“被利用”的账,他暗暗记下了——李供奉,别得意太早,这深宫里的风,转向比你想的快!你今儿个利用咱家,那咱家就与你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张翰林满心准备着圣前奏对,哪知刚站定片刻,角落里潮湿土壤和腐叶气息中钻出的几只潮虫、小蜈蚣就在他脚边窸窣爬动,更有小咬嗡嗡骚扰。他素来对这些小虫惊惧莫名,瞬间头皮发麻,浑身不自在。

他本想在见驾前抓紧最后的时间,再将袖中揣着的《楚辞》偷偷看上两眼。然而,蚊虫嗡嗡的骚扰和偶尔滑过脚面的湿冷触感搅得他心烦意乱。就在他试图弯腰拍打裤腿上的飞虫时,袖中那本被翻得卷了边的小册子竟脱手而出,“噗通”一声掉进了旁边假山池的浅水里!

“哎呀!”张翰林低呼一声,急得汗都出来了。这书可是他的“倚仗”和“体面”!他顾不得许多,弯下腰就想去捞。

然而就在此时,高力士已来到跟前,声音不高却清晰入耳:“张翰林,陛下宣召,随咱家速速上殿!”

“高将军!这……我的书……”张翰林看着浸在池水中的书卷,急得语无伦次。

“陛下召见,岂容耽搁!”高力士板起脸,不容置喙。

张翰林只得硬着头皮,带着满手的污迹和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跟着高力士狼狈入殿。

麟德殿内,灯火璀璨,觥筹交错。张翰林在众人审视的目光下跪拜行礼,狼狈之色难掩,全然不见翰林学士应有的风度。

皇帝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眉。贵妃眼底也掠过一丝诧异。

“张卿,听李供奉说,你于《楚辞》一道,深有研究?”李隆基声音平淡,听不出喜怒,“‘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此句何解?”

张翰林强自镇定,声音发颤但还算清晰:“回陛下,此句……此句表达了屈子……屈子对百姓疾苦之深切同情,对……对楚国未来之忧心忡忡!其悲悯情怀,日月可鉴!”

他答得不算错,但也只是浮皮潦草的泛泛之谈。

李隆基又随口问了几个《楚辞》中常见的典故和词句含义。张翰林气息稍定,凭着先前硬背下的那点存货,倒也磕磕绊绊地答了上来。

李白一直在旁冷眼旁观,看着张翰林对答如流,嘴角勾起一个意义不明的弧度。他就着刚刚讨论过的“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罗”,面向李隆基拱手道:

“陛下,关于‘香草美人’之喻,似乎与《山海经》中某些异草形象有所牵连?”

李隆基眼神一亮,由《楚辞》延伸至《山海经》,更能考验博闻强识之功,故而瞥向张翰林,把李白的问题丢给他,看他如何作答。

张翰林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发问镇住了,迟疑片刻,他抛出了几句生硬的《山海经》注疏,算是蒙混过关。

然而,李白的提问并未就此打住,接连抛出几个刁钻问题。他不是对张翰林发问,而是看着皇帝的脸色,由皇帝将问题以一个威严的眼神递到张翰林面前:

“……依臣浅见,此句异文所载,似与屈子当时心境更为契合?”

“……《九章·怀沙》中有‘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眴兮杳杳,孔静幽默’之句,不知‘孔静幽默’与楚国巫祀‘降神之法’之间有何关联?”

这些问题一个比一个刁钻,一个比一个深僻。张翰林那点死记硬背的功夫哪里招架得住?他额头冷汗涔涔而下,支支吾吾,答非所问,急得面红耳赤。

殿内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出来了:这个张翰林,完全被问住了!哪里是专攻楚辞,治学严谨的模样!

皇帝的脸色眼见着沉了下来,目光转向李白,带着明显的疑惑和不悦——此人满身狼狈,言语空洞无物,所谓“造诣颇深”在哪里?李白你莫不是戏弄于朕?

李白心中冷笑,面上却立刻露出一片惶恐和诚挚的神色,快步上前,对着皇帝深深一揖:“陛下恕罪!臣……臣惶恐!是臣失察!想来……想来……”

他目光“无意”地扫过如筛糠般发抖的张翰林,充满“理解”地叹了口气:“想来是张翰林兄生平难得面圣,今日得睹天颜,感于陛下龙威浩荡、贵妃娘娘容光绝世,一时心潮澎湃,惊惧交加,把平素那些讲得头头是道的真知灼见,一时……一时竟给全然忘却了!”

一旁的李林甫端着一副温和恭谨的微笑,变幻莫测的目光却在李白和张翰林之间逡巡,不时看一眼皇帝的脸色。他拢在袖中的手指,正极其缓慢地捻动着指间一枚温润的玉扳指——这是他极度不悦时才有的小动作。

张翰林是他的人!

虽然张九龄倒台后,张翰林立刻改换门庭,摇尾乞怜地投靠过来,能力也有限,但终究是他在翰林院安插的一颗钉子,负责盯着院中动向,尤其是李白这种不安定因素。关于他与李白的过节,李林甫听过一些,却不以为意,不过是为些蝇营狗苟,不值得让他抬眼。

但李白今日这出戏,哪里是打张翰林的脸?分明是把耳光甩在了他李林甫的脸上!在这煌煌麟德殿,当着皇帝的面,把他李林甫新收的一条狗打得满地找牙,颜面尽失!

他眯起眼睛,手捻须髯,且听这狂生如何继续他的滑稽剧。

李白上前一步,声音更添几分“仗义”:“然请陛下明鉴!张翰林对楚辞之研究倾注心血,常于休沐之日亦闭门苦读。其人在翰林院中,为人是极坦荡直率的!他对同僚也是关爱有加,对臣,那也是时时提点照顾。臣……臣也是想到平日多得张兄照顾,此番陛下设此盛会,才斗胆举荐,盼他也得沐天恩一二……是臣思虑不周,有负圣望,罪该万死!”

他一副自责又为同僚求情的模样,言语间既点出张翰林平日“清苦”,又强调他对自己“照顾”,还把他在御前失态完全归咎于“紧张”,撇开了皇帝对自己“识人不明”的责备。

这一番“仗义执言”下来,殿内气氛为之一变。众人从起初鄙夷张翰林,转为觉得此人虽才疏学浅上不得台面,但李白以德报怨,在御前还能为“老同僚”如此辩白求情,实在是有情有义,心胸宽广,连贵妃也微微颔首。

李隆基看着李白一副好心办坏事的痛心疾首模样,又看看地上抖如筛糠、狼狈不堪的张翰林,心中那点不快倒被李白的“赤诚仗义”冲淡了几分。不过是个小人物,不值得大动干戈。

“罢了。”

李隆基挥了挥手,语气淡淡:“既是你念及同僚之谊,其心可悯。太白你亦是无心之失。张翰林……”他瞥了一眼地上的人,“今日御前失仪,可见还需历练。回你的翰林院去吧,勤加修习,恪尽职守。”

一个“恪尽职守”,基本判定了张翰林的上限就在那个誊抄公文,整理卷宗的岗位上了。

李林甫自然也听出了皇帝的言外之意,拈须的手指微微一顿,眼中寒光一闪即逝。

张翰林如此狼狈地被当众驱逐,不仅证明了他的无能,更让满朝皆知他李林甫刚刚收拢的一条狗,转眼就被李白这个新宠踩在了泥里!这让他这位权倾朝野的宰相颜面何存?李白此举,无异于在他一手遮天的权力版图上公然挑衅。

他李林甫最恨的就是这种不受掌控,锋芒毕露的刺头。此人必须打压,而且要尽快、要彻底,不能让他再借皇帝之势坐大!他看向李白的眼神,已是在看一个需要被拔除的钉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不敢高声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