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诗牌盛唐I:长安热搜榜 > 第18章 危楼高百尺

诗牌盛唐I:长安热搜榜 第18章 危楼高百尺

作者:吟凤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08:35:12 来源:文学城

翌日,李白如往常般踏入翰林院那扇厚重的朱漆大门,昨日沉香亭畔的仙音犹在耳际回荡,今日这方寸之地却已换了人间。

刚一进门,数道目光便粘了上来,不再是往日的审视、嫉妒或轻蔑,取而代之的是近乎谄媚的恭敬。几个平日只知埋头誊录的低阶翰林,竟抢步上前,脸上堆砌着夸张的笑容:

“李供奉早!供奉安好!”

“供奉辛苦,昨夜侍驾至深,今日还如此勤勉,真乃我辈楷模!”

“您这边请,当心脚下……”

一人甚至躬着腰,小心翼翼地去搀扶他的臂肘,仿佛他脚下不是坚实的地板,而是蜀山峭壁上半悬的栈道。另一个则急急撩起他那身常服的袍角,生怕那华贵的布料沾染了地上的尘埃。

李白眉头微蹙,不着痕迹地拂开了搀扶的手,目光扫过自己熟悉的角落书案。

案面光可鉴人,显然被反复擦拭过。上面陈列的文房四宝焕然一新:宣纸光洁如雪,紫毫笔锋饱满,墨锭乌黑发亮,皆是价值不菲的上品。这待遇,与昨日之前的冷落刁难,判若霄壤。

但当他的目光落在摆放砚台的位置上时,却发现那里摆着的是一方端溪老坑的上品端砚,石质温润细腻,雕工繁复华美,显然价值不菲。

但这不是他的洮河砚!

他心爱的洮河绿石砚台,那方刻着“扶摇”二字、承载着蜀中二十四名寒门学子拳拳心血的砚台,不见了!

一股无名怒火瞬间从胸中腾起,烧尽了所有虚伪的平静。他猛地一掌拍在案几上,那声巨响在过分安静的值房里如同平地惊雷。

“谁动了我原来的砚台?!”李白冷冷地扫过在场的所有人,“谁动了我的洮河砚?!”

方才还殷勤谄谄笑的几人,瞬间噤若寒蝉,脸色煞白。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带着恐惧和幸灾乐祸,聚焦在了角落里脸色骤变的顾翰林身上。张翰林站在一旁,嘴角不易察觉地抽搐了一下,悄悄后退了小半步。

顾翰林左右看看,眼里的光在看到张翰林向后一撤后骤然熄灭。他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勉强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声音干涩发颤:

“李……李供奉息怒!息怒!下官……下官看您原先那方洮河砚,石质虽佳,但毕竟……毕竟用了些时日,边角都有些磨损了。想着供奉如今诗名更盛,常伴御前,所用之物……也当更……更配得上身份些。这才……才斗胆自作主张,为您换了一方上好的端溪老坑砚……此砚乃是……乃是……”

“少废话!”李白厉声打断,眼中寒光如剑,直刺顾翰林心窝,“谁给你的胆子?!那方洮河砚,是我同乡故友所赠,心意无价!岂是这等俗物可以替代?它现在何处?!给我找出来!立刻!马上!否则……”

他声音陡然压低,却带着万钧之力:“若哪日陛下兴致正好,召我赴宴联句,我醉后失言,不小心说漏了某些腌臜泼才在翰林院里干的那些个‘克扣俸禄’‘擅挪私物’,甚至……‘狎昵僚属’的‘好事’……”

他故意停顿,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顾翰林和张翰林,两人脸皮瞬间紫涨。

“那场面,顾大人想必不愿见到吧?”

这**裸的威胁,如同重锤狠狠砸在顾翰林的心口。他腿一软,险些跪倒,嘴唇哆嗦着,语无伦次:“下官糊涂!下官该死!那……那旧砚台……下官并未丢弃,只是……怕您用着不顺手……便……便暂收在库房里……想着替您保管着……下官这就去取!这就去!”

顾翰林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出值房,哪里还有半分翰林学士的体面。值房里落针可闻,张翰林等人面如土色,深深低下头,恨不得将自己缩进地缝里,再不敢与李白锐利的目光有半分接触。

不多时,顾翰林捧着一个沾着灰尘的布包,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双手奉到李白面前,声音带着哭腔:“李……李供奉……您……您看……完好无损!完好无损!”

李白一把扯开布包,那方熟悉的洮河绿石砚台赫然在目。粗粝的触感,歪歪扭扭却饱含深情的“扶摇”刻痕,甚至角落里还嵌着一小块陈十六写字时不小心溅上的朱砂印迹……一切如旧。

他冰冷的脸色这才稍稍缓和,小心翼翼地将砚台捧起,用袖子仔细拂去上面的灰尘,郑重地放回案头最醒目的位置。那方名贵的澄泥砚,被他随手推到了角落。

“顾大人,下不为例。”李白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清朗,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是是是!谨遵供奉教诲!”顾翰林如蒙大赦,点头哈腰,后背的冷汗早已湿透。

经此一事,翰林院众人噤若寒蝉,再无人敢在李白面前耍半点花样。李白也乐得清净,将那方“扶摇”砚重新注满清水,研开松烟墨,周遭那些敬畏或嫉恨的目光,不过是过眼云烟。

三日后,玉真观。

玉真观清幽雅致,与沉香亭的皇家富丽截然不同。竹影婆娑,流水潺潺,空气中弥漫着檀香与茶香。玉真公主依旧是一身素雅道装,眉目间带着洞悉世情的平和。

“供奉请坐。”公主亲自为李白斟上一杯清茶,“前日沉香亭之事,供奉诗惊四座,陛下与娘娘皆赞不绝口。”

“公主殿下谬赞,李白愧不敢当。若非殿下慧眼识珠,力荐于御前,李白焉能有此机缘?”李白恭敬行礼,心中对这位公主的提携充满感激。

公主微微一笑,轻轻摇头:“供奉之才,如锥处囊中,锋芒自现。本宫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

言罢,语气一转,带上了一丝歉意,“今日设宴,本欲邀王摩诘同来,与供奉一晤,共论诗画之道。奈何摩诘新得陛下赏赐的波斯秘彩,其色瑰丽多变,前所未见。他如获至宝,这几日闭门谢客,一心钻研调配之法,以求在画作中再现其神韵。他那性子,在丹青一事上……确有几分执拗,失礼之处,还望供奉海涵。”

李白想起朱雀门诗板上那高悬的#波斯秘彩待懂画人##圣心独宠王维授画#词条,以及坊间流传王维对绘画近乎苛刻的完美追求,了然地点点头:“殿下言重了。摩诘先生画艺通神,有此奇物,潜心钻研正是雅事。太白虽憾未能当面请教,却也理解此等痴心。”心中对那位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画中仙”倒添了几分同道的亲近。

玉真公主赞许地看着李白,眼中欣赏之色更浓。她话锋一转,声音放低了些,带着一种推心置腹的意味:“供奉在翰林院……想必也并非事事顺遂吧?”

李白心头微动,公主此言,话里有话。他没有立刻回答,只是端起茶杯,借着氤氲的水汽掩饰眼中的复杂。

公主似乎也不需要他回答,继续说道:“翰林院乃清贵之地,却也难免人事纷扰。陛下亦知供奉性情疏阔,不耐俗务拘束。故而……本宫向陛下进言,供奉才情绝世,当如云中鹤,岂可困于樊笼?陛下深以为然,已降下恩旨。”

李白的心猛地提了起来,一种预感在胸中激荡。

“自今日起,供奉不必再日日去翰林院点卯。”公主声音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供奉只需安心居于常乐坊宅邸,或游历长安名胜亦可。唯有一条: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陛下召见,供奉务必即时入宫应召,不得延误。”

此话一出如同冰水浇头。李白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握着茶杯的手指骤然收紧。

不必日日去翰林院点卯,这曾是他梦寐以求的自由!然而“无论何时何地,即时入宫应召”这十二个字,却像十二道无形的金锁链,瞬间将他牢牢捆住。

这意味着他再不能随意与卢玉生、吴十九纵情山水,再不能与高适在瀚海诗社一醉方休。长安城,从此刻起,对他而言不再是充满可能的广阔天地,而是一座更大、更华丽的金丝雀笼。

他的确成了闲云野鹤,一只皇帝随叫随到的、被剪去了所有可能远飞羽翼的“仙鹤”!

一股强烈的抗拒感如潮水般袭来,那句“臣性疏懒,恐难奉召”几乎要冲口而出。

“供奉且慢。”玉真公主仿佛看穿了他内心的惊涛骇浪,及时开口,语气温和而带着安抚的力量,“陛下乃圣明之君,深知供奉乃性情中人。陛下特意交代,召见供奉,多在白日宴饮、君臣同乐之时,且必会提前至少一个时辰由内侍通传,绝不会有夤夜急召、扰人清梦之举。供奉尽可放心。”

公主的目光坦诚而恳切:“这已是陛下格外开恩,亦是本宫能为你争取到的最大的自在空间了。供奉试想,比起在翰林院日日面对那些琐碎公文与……某些人的嘴脸,这般安排,岂不更合你心意?只需留意诗牌讯息,莫要行踪飘渺难以寻访便是。”

李白胸腔中翻腾的震惊与不甘,在公主平静而充满力量的话语下,渐渐平息下去。他明白,这确实是目前最好的结果,甚至是玉真公主为他苦心周旋得来的“特权”。

拒绝,不仅拂了公主颜面,更是抗旨不遵!难道真要因一时意气,断送这来之不易的‘自在’和公主的情谊?

最终,他缓缓松开紧握茶杯的手,深深吸了一口气,站起身,对着玉真公主郑重一揖,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臣……李白,谢陛下隆恩!谢公主殿下周全!必当……遵旨而行。”

“如此甚好。”玉真公主展颜一笑,目光在李白俊朗的面庞上流转片刻,又落到他身后刚被修剪好插在青瓷瓶里的海棠。

公主素喜淡雅,极少用熏香,室内多用花果香。自打出家后,连花果香也免了,改用无香海棠,仅是用来点缀光景。

“来,尝尝这道终南新茶,清心涤虑。长安虽大,只要心在云端,何处不能逍遥?”

杯中清茶碧绿,映着窗外竹影摇曳。李白低头啜饮,茶汤微苦回甘,却难掩心底那抹被无形的皇权锁链悄然缠绕的沉重。

长安城的万家灯火,从此在他眼中,多了一层“咫尺天涯”的隔膜。青云梯已登,却发觉梯子尽头,仍是需要仰望的皇权星空,而故友的笑语、江湖的快意,都成了那星空下,触不可及的倒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