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诗牌盛唐I:长安热搜榜 > 第16章 玲珑望秋月

诗牌盛唐I:长安热搜榜 第16章 玲珑望秋月

作者:吟凤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08:35:12 来源:文学城

长安的牡丹花开了。

这倾城而动的盛景,自然霸占了朱雀门诗板的热搜首位。#圣人贵妃共赏牡丹##兴庆宫沉香亭牡丹盛宴#的词条高悬不下,拓影流转间,尽是姹紫嫣红,暗香浮动。其他所有话题都挤到了角落,长安城街头巷尾,茶楼酒肆,无不议论着这场即将到来的皇家盛事。

按照惯例,翰林院需派员陪侍圣驾与贵妃娘娘赏花。然而,兴庆宫牡丹园虽大,却也容不下所有翰林。于是,这份陪侍名单,便成了翰林院内无声的战场,成了衡量地位与恩宠的隐形标尺。

主事厅煞有介事地张贴了名单,宣称是依据“勤勉、才学、德行”综合评定。但当李白扫过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张翰林、顾翰林、赵待诏……以及那几个平日里最擅长围着主事打转的同僚时,嘴角便勾起一抹鄙夷的冷笑。这哪里是评定?分明是早已内定的戏码!

名单张贴出来,主事厅还未散尽,张翰林那拨人便已按捺不住,声音陡然拔高,生怕角落里的某人听不见似的。

“哎呀,今晚沉香亭畔,月色溶溶,牡丹灼灼,圣人贵妃驾前,这诗……可得好好斟酌!”

“正是!张兄那首《咏白牡丹》清雅脱俗,定能得贵妃青睐!”

“顾兄的《魏紫》雍容华贵,也必是上上之选!只是这穿戴……我那件新制的雀翎青罗袍,配金线牡丹纹的蹀躞带,可还使得?”

“使得使得!再簪上那支和田玉牡丹簪,风雅无双!”

喧嚣声浪一**涌来,刻意地、张扬地,拍打着李白案头那方寂静。他端坐不动,腰背挺直,脸上是一层事不关己的淡漠,至少表面如此,仿佛周遭的议论不过是枝头聒噪的乌鸦。心底那簇被刻意压下的火苗,却在这片喧嚣中灼灼燃烧,烫得他几欲爆发。

呵,赏牡丹?陪侍御前?他李白何曾稀罕过这等趋炎附势的场合?不过是些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应景之作罢了!他心中冷笑,一股混杂着鄙夷的浊气在胸中翻腾,似乎还有一丝……不甘?

离下值还有小半个时辰,李白便已经坐不住了。平日里肃穆的翰林院,今日吵吵嚷嚷如西市。他霍然起身。动作幅度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他随手抄起酒壶,看也不看那喧闹的一角,径直朝门外走去。

整个翰林院此刻都沉浸在一种即将赴御前盛宴的浮夸喜悦中,无人留意一个“不合群者”的早退——或者说,乐见其成。

行至院门廊下,却与几位平日埋头案牍、不善钻营的同僚擦肩。他们见到李白,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并无多言,只是默契地侧身让开道路,脸上俱是苦笑。

李白与他们目光短暂交汇,彼此心照不宣。在这泥潭般的翰林院,这些沉默的边缘人,倒成了他仅存的一点微温。他微微颔首,算是回应,身影迅速消失在门外刺目的春光里。

他没有去崇贤坊的瀚海诗社。此刻,他不想见任何外人,不想听任何劝慰,更不想让高适看到自己这副连御花园都挤不进去的狼狈相,兀自回了常乐坊的宅院。

推开院门,那股熟悉的带着烟火气的宁静扑面而来,却未能抚平他胸中的烦闷。

卢玉生和吴十九早已备好了饭菜。见他脸色阴沉,比平日回来得早,又嗅到他身上若有似无的酒气,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担忧。

“十二郎,今日……可是翰林院有什么事?”卢玉生小心翼翼地问,递上一杯温热的茶水。

李白接过茶杯,仰头灌下,试图冲掉喉咙里的苦涩。他故作轻松地笑笑,挥挥手:“没什么大事。宫里晚上赏牡丹,要人陪侍,吵吵嚷嚷的,我觉得无趣,就……推了,先回来了。” 他刻意加重了“推了”二字,仿佛是自己主动不屑参与。

卢玉生和吴十九将信将疑。他们太了解李白了,若论好热闹,谁能比得过他?更何况是皇家的“热闹”!而现在,他那双琥珀色的眼睛里翻涌的,绝非是“无趣”,更像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失落。

但见他不想深谈,两人也只好压下心中的疑虑,强作欢笑,陪着李白吃饭,聊些市井趣闻。

李白却食不知味。他抓起酒坛,给自己满满斟了一杯,仰头饮尽。辛辣的液体滚入喉中,却浇不灭心头的火焰。

贵妃赏牡丹!这是何等绝佳的机会!天子近在咫尺,贵妃风华绝代,若他能跻身其中,以他的诗才,定能让圣人眼前一亮,让贵妃为之动容。他的诗,本就是为这煌煌盛世、为这绝代风华而生的!

可是……他连那道宫门都跨不进去!连一丝机会都没有!那些庸碌之辈,却可以凭借钻营,堂而皇之地占据那本可能属于他的位置!

“十二郎……”卢玉生见李白一杯接一杯,眼神已有些迷离,心中担忧更甚。他默默放下碗筷,试探着问:“要不……我弹首曲子给你解解闷?”

李白没有反对,只是含糊地“嗯”了一声,目光依旧落在空了的酒杯上。

卢玉生抱着琵琶回来,五指拨动,流淌出婉转悠扬的乐曲。这曲子勾起了李白的回忆,他想起了前几日朱雀门诗板上闹得沸沸扬扬的词条——#王摩诘新弹《郁轮袍》##玉真观公主亲击节#。

那位深居简出的玉真公主,皇帝最宠爱的妹妹,竟为王维的琴艺击节赞叹!王维,那个诗画双绝、清贵自持的状元郎,不正是因着玉真公主的青眼,才得以在长安诗坛与官场如鱼得水吗?

这段时间,他也并非坐以待毙。他给玉真公主府上递了自荐的诗稿和信函,字字句句,既极力炫技,又大谈抱负,希望能得到这位贵人的青睐,为自己打开一条通往天听的道路。

然而,信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这份等待的煎熬,此刻与眼前的失落交织在一起,更添了几分苦涩。

一声转高的音调将李白拉回现实,他这才注意到,琵琶声早已不是长安流行的清商雅乐,而是换成了蜀地乡间那熟悉的,带着山野气息的小调。婉转中透出淡淡的愁绪,仿佛在诉说着远山的呼唤,溪流的低语。

这熟悉的乡音,像一根无形的线,缠绕住了李白的心。他端着酒杯的手顿在半空,醉眼朦胧地看向卢玉生。少年低垂着眼帘,长长的睫毛在烛光下投下一小片阴影,神情专注而温柔,却又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寂寥。

卢玉生也有心事。

他在长安交了些朋友,其中便有瀚海诗社的社员。一次闲聊中,他无意间得知,李白曾与高适讨论过他的去留。朋友转述的话语虽不详细,但那份真挚的挽留与深切的忧虑,却像一股暖流淌进卢玉生心里。他感动得几乎落泪,十二郎待他,情同手足!

可越是如此,他心中那份去意便越是清晰。他看得明白,自己留在长安,非但帮不上忙,反而可能成为十二郎的软肋,成为那些小人攻讦的借口。

长安的水太深,他这条蜀江里的小鱼,终究是游不惯的。既然十二郎碍于情面难以开口,那不如……由他自己来提。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李白已醉意深沉,眼神迷离,伏在案上,口中含糊不清地嘟囔着什么。

卢玉生放下琵琶,轻轻走过去:“十二郎,夜深了,我扶你回房歇息吧。”

李白任由卢玉生搀扶起来,脚步踉跄。回廊幽暗,只有檐角灯笼投下昏黄的光晕。卢玉生扶着李白沉重的身躯,感受着他身上浓烈的酒气,心中酸涩。他深吸一口气,声音轻得像是怕惊扰了夜色:

“十二郎……我……我想跟你商量个事。”他顿了顿,斟酌着词句,“爹娘年岁大了,前些日子托人捎信来,说……很是挂念。长安虽好,终究不是故土。而且……这北地的气候,我……我总觉得不大适应,身子骨也常觉得不爽利。我想……等过了这阵子,天气暖和些,路也好走了,就……就回蜀中去看看爹娘,也……也养养身子。”

醉意朦胧的李白,听到“回蜀中”三个字,身体猛地一僵,像是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他费力地抬起头,醉眼迷蒙地看向卢玉生,手臂下意识地收紧,口中反复地、固执地呢喃着:

“不行……不行……玉生……再等等……再等等我……等我……等我报了仇……报了仇再走……好不好?等我……等我……”

那声音含糊不清,却带着一种近乎哀求的执拗,在寂静的回廊里反复回荡,最终消散在沉沉的夜色中。

卢玉生听着,心中五味杂陈,既为李白的重情重义而感动,又为他深陷仇恨的泥沼而忧心。他不再言语,只是更稳地扶住李白,一步步走向那间被月光浸透的卧房。

身后,吴十九默默收拾着杯盘狼藉的桌案,望着两人离去的背影,眉头紧锁,最终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消散在长安微凉的春夜里。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玲珑望秋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