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回归的本心
满月后,楚思远接来黄艳妮的母亲,自己假期已满,需返回单位。
自从有了女儿,楚思远仿佛回到多年前的状态,工作全力投入,与孩子视频时则充满深情,越来越有干劲。
孩子被照顾得很好,楚思远一直认为这是黄艳妮的功劳,自己未能陪伴,内心时常愧疚。他也明白,是岳母在背后承接了黄艳妮所有的负面情绪。
楚尚伊很早便会叫爸爸,甚至早于叫妈妈。
黄艳妮告诉楚思远,孩子一边爬一边叫爸爸,常拿起他的照片喊爸爸。
楚思远听到这些,泪水止不住地流。
有一次黄艳妮对着照片和孩子录视频,问道:“伊伊,这是谁呀?”
楚尚伊咿呀道:“爸,爸爸。”
黄艳妮问:“那他是我的什么呢?”
楚尚伊答:“爸爸。爸爸。”
“他是妈妈的老公,也是以前电视里说的‘夫君’。”
楚尚伊听着这话哭了起来,不再配合录制,好像她不容许妈妈这样称呼爸爸一般。
当楚思远看到这个视频时,椎心泣血。
此后,女儿对妈妈的依赖,对爸爸的爱,让这个组合的家庭开始回暖。
只要是为了孩子,楚思远什么都可以退让。同时,黄艳妮焕发出伟大的母爱,白天带孩子,晚上刷视频学育儿,同年拿到了MBA毕业证书。
黄艳妮又又又刷到广告,说学习CPA前景好、工资高,符合她的心理预期。于是她毫不犹豫报了注会培训班,上万的学费既未带来压力也未激发动力,学了几天便不再继续。
某日,她再刷到视频,说舞蹈能提升气质、保持身材,于是又报了舞蹈班。几个月下来,学会了半支舞,身体的僵硬一如内心的倔强。
她像一只无头苍蝇,在房内打转。对未来的迷茫与自身价值的缺失,让她愈发情绪化、难以沟通。她需要抓住些什么来证明自己,安放无所依凭的慌乱。
而楚思远,则像一枚精准的时钟,总在人生重要节点思考。女儿的出生,让肩头的责任具体为对未来的长远规划。眼看孩子一天天长大,户籍、学区、一个稳定、真正属于自己的家……这些现实问题迫在眉睫。他不能让女儿也在出租屋里度过童年。
这个假期,他下定决心必须完成一件大事——买房。
晚上,孩子睡下后,楚思远拿出手机,点开房产APP,郑重地与黄艳妮商量:“艳妮,伊伊越来越大,我们不能总租房。得考虑买房了。”
黄艳妮眼睛一亮。买房,这正是她想要“抓住”的东西,一个能证明安定与归属的大件。她立刻附和:“早该买了!我早腻了租房!就在省城买!”
楚思远沉默了一下。他何尝不想在熟悉的老家买?那里有父母帮衬,生活成本低,人际关系熟络,房子也能买得更大。但话到嘴边,他看到她脸上对“省城”生活的执念,想起她与公婆间的微妙隔阂及其与父亲的紧张关系。他暗自叹息,将乡愁与更实惠的方案压回心底。这个小家的和睦,比什么都重要。
“好,”他点头,“就在省城买。但市中心房价太高,我们预算有限。我研究过,三环附近的新盘价格能接受,未来也有空间。你觉得呢?”
黄艳妮撇撇嘴,对“三环外”显然不太满意,她理想的是核心地段的繁华。但也知这些年并没攒下太多钱,勉强道:“行吧,先看看。但环境要好,户型要亮堂,楼层不能低。”
于是整个假期,楚思远像执行侦察任务般,独自开始了看房之旅。他跑遍三环外所有在售及待开新盘,拿本子详细记录:单价、总价、公摊、户型、朝向、开发商口碑、周边规划、学区归属……他比对极其认真,甚至动用侦察兵的地形分析能力,研究楼间距、采光、未来可能遮挡。
过程枯燥疲惫,他却甘之如饴。这是在为妻女筑巢,为未来奠基,他必须谨慎。
黄艳妮也跟着看过两次,但很快失去兴趣。她只关心绿化、大堂气不气派、样板间漂不漂亮,对楚思远在意的硬指标毫无耐心,常催着快走。
最终,楚思远在近郊区看到一个万科楼盘。品牌不错,小区环境规划好,户型方正,采光极佳。最重要的是,有个大户型总价刚好卡在他们踮脚能够到的预算线上。他特意带黄艳妮去看,这次,她也被样板间和沙盘打动,难得赞同:“这个还行,比之前看的强。”
楚思远心中石头落地,终于看到目标。他立刻联系售楼顾问,详细了解付款、贷款、交房时间等细节,心里已开始规划未来装修。
签约那日,他们再赴售楼部,准备敲定房号商谈最终价格。销售顾问推荐19楼,视野、采光、通风俱是那栋楼里最好的之一,价格自然也同户型最高。
就在顾问计算总价费用,准备申请最终折扣时,黄艳妮突然开口,语出惊人:“这价格太贵。要是能按4楼的价格卖我19楼,我现在就签。”
话音落下,不仅销售顾问愣住,连楚思远都惊住了。4楼与19楼单价差数千,总价差十几万!这根本不是讨价还价,是天方夜谭。
顾问勉强保持职业微笑:“女士,您真会开玩笑。楼层不同,价格体系不一样,4楼和19楼肯定不是一个价。”
“怎么不能?”黄艳妮扬起下巴,一脸笃定,“我觉得就值这个价!你们肯定有内部价,去申请!不然我们不买了!”
楚思远一阵难堪,拉住她低声道:“艳妮,别这样。楼层差价是市场定的,怎么可能一样?我们谈谈这层的优惠就好。”
“你懂什么!现在他们房子不好卖!”黄艳妮甩开他,声音压低,“买东西不都要砍价?不试试怎么知道?他们肯定想成交,会来找我们的!”
销售顾问无奈,请来销售经理。经理耐心解释公司定价规则,表示最多只能在19楼定价基础上申请有限折扣,绝不可能按4楼价格卖。
黄艳妮却根本听不进,固执认为这是销售策略,对方迟早妥协。她坚持“心理价位”,毫不退让。无论经理与楚思远如何劝,她都认定对方“没诚意”。
谈判陷入僵局。原本充满希望的购房进程,戛然而止。
随后几日,楚思远心急如焚,假期将至。他多次试图说服黄艳妮现实些,哪怕换低楼层,或再看其他盘。但黄艳妮仿佛跟19楼杠上,要么坚持用4楼价买19楼,要么就“我不满意,宁可不要”。她甚至真在等售楼处来电“求”她买。
楚思远望着她那不切实际的固执,深深无力与失望再次淹没他。他为这个家,妥协了买房地点,耗尽整个假期奔波比较,好不容易找到双方还算满意的目标,却最终卡在这毫无道理的讨价还价上。他感到疲惫不堪,身累,心更累。
时间流逝,售楼处最终来电,却只是礼貌回访,表示价格确无法做到,期待下次合作。
黄艳妮挂了电话,脸上挂不住,嘟囔着:“哼,不识货,以后求我买都不买!”
楚思远什么也没说。他只是默默收拾行李,假期结束了,他必须返回高原。
离开那日,他抱着女儿,亲了又亲,望着这个他极力想为其创造安稳未来小生命,心中充满愧疚与失落。他看了眼仍在为买房生闷气的黄艳妮,最终只干涩嘱咐:“我走了。你……照顾好自己和孩子。买房的事……以后再说吧。”
出租车门关上,驶向机场。楚思远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城市景象,那个差点成为“家”的地方越来越远。他攥紧拳头,心里空了一块。一场精心准备、耗尽心力的筑巢计划,就这样以荒诞无奈的方式,无疾而终。
省城买房计划的落空,如一盆刺骨冰水,彻底浇醒了楚思远。他清楚地意识到,在决定家庭未来的重大抉择上,不能再一味顺从黄艳妮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反复无常的情绪。他必须果断,而这个决断,必须根植于最现实的考量。
回到高原后,他反复权衡,最终拨通了黄艳妮的电话。他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艳妮,省城买房的事,暂时行不通了。价格远超我们承受能力,而且你一个人带孩子在那儿,我也不放心。”他稍作铺垫,随后提出深思熟虑后的方案:“我仔细想过了,我们还是回州城买吧。就是我老家。”
电话那头,黄艳妮立刻流露出不满:“又回你老家?那地方……”
“你听我说完,”楚思远沉稳地打断,条理清晰地列出理由,“第一,州城房价低,同样的预算,我们能买更大更好的房子,还能有余钱装修和买车位,压力小很多。第二,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我爸妈都在那边。他们年纪虽大,但身体尚可,能就近帮你照看伊伊,你能轻松不少,不必事事硬扛。第三……”
他停顿片刻,提到了一个他认为或许能触动她的点:“你爸妈不是一直在为你弟弟的婚事和彩礼发愁吗?如果我们省下在省城买房多花的钱,说不定……到时候也能适当帮衬一下你家,让你爸妈轻松些,你也不用总听他们念叨钱的事了。”
他精准地捕捉到了她与原生家庭之间那种既想疏离又无法割舍的联结,以及她对弟弟那份潜在的责任感。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黄艳妮似乎在消化他的话。州城的“落后”与她向往的省城繁华固然有差距,但楚思远描绘的图景——更宽敞的房子、公婆的援手、对娘家可能的帮衬——确实触动了她现实的一面,暂时安抚了她那份无所依凭的焦虑。尤其是能缓解父母为弟弟彩礼的焦虑,让她产生了一种奇特的、能够“掌控局面”的错觉。
“……行吧。”她终于松口,语气仍带着勉强,“那你看着办吧。反正……别买太差的。”
她竟然同意了!楚思远心中一缓,但随即又绷紧了神经。他太了解她,这同意很可能只是一时情绪化的产物,极易反复。
“好,既然你同意了,那我就尽快办。早点定下来,早点安心。”他当机立断,必须速战速决,不给她反悔的机会。
他立刻给在州城体制内工作、人脉广泛的叔叔打了电话,语气急切而明确:“叔,麻烦您个急事。我想在州城立刻买房!一个要求:最好的学区。价格再谈……只要符合要求,不是问题!”
他毫无犹豫,将信任和决策权全权交付。他需要的是效率与质量,杜绝任何枝节。
叔叔办事雷厉风行,不到两天便回复:“思远,找到了!新开盘的‘学府苑’,紧邻州实验一小,划片初中是州一中!绝对是州城顶好的学区。楼层是高层优质户,户型方正,南北通透,视野极佳。开发商老板我相识,价格也谈到了内部优惠。”
“就它了!叔,谢谢您!我马上办委托手续!”楚思远没有丝毫迟疑。
他即刻通过线上流程办理了公证委托书,授权叔叔全权代理购房所有事宜:签合同、付款、办理贷款、甚至后续收房。整个过程,他远程操控,高效得如同指挥一场精准的军事行动。
定金迅速支付,购房合同顺利签订。当写着楚思远和黄艳妮名字的电子合同发到他手机上时,他长长地、深深地吁了一口气。一桩大事,终于落定。他仿佛已然看见女儿未来能在家门口步入好学校,看见父母含饴弄孙的温馨,看见一个虽不在省城、却更为踏实安稳的家的雏形。
他甚至带着一丝轻松与期待,将这个结果告知黄艳妮,并把户型图与环境照片发给她看。
最初,看着照片,听着“顶级学区”、“黄金楼层”、“楼下商圈”的描述,她那点虚荣心得到些许满足,“嗯,还行吧。”
然而此后通话中,她的悔意时常显露:“你就是只顾着你爸妈方便,根本不为我和孩子的未来着想!你就是愚孝!”
她选择性遗忘自己当初的同意,忘掉了楚思远陈述的那些现实益处,更忘掉了这其中也包含为她娘家考虑的潜在因素。她只觉得自己被“骗”回了小地方,与一场本该属于她的、更光鲜亮丽的生活失之交臂。
楚思远的这次“独断”,虽基于极度现实的考量并以最高效率执行,看似解决了眼前的住房与学区难题,却如一根坚硬的刺,深深扎入黄艳妮心中。它未能带来安宁,反而加剧了她内心的失衡与怨怼,他们买的不是房子,而是一颗定时炸弹,若真的爆炸,将让他分崩离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