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展截稿日前三天,画室里的气氛突然凝重起来。时卿月盯着画架上那幅《共栖晚霞》,指尖的画笔悬在半空,迟迟落不下去——画布右上角的晚霞晕染得太过厚重,原本通透的橘粉色变成了暗沉的红褐,像一块突兀的污渍。
“怎么了?”沈元若端着调好的颜料走过来,看到画纸上的瑕疵时,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她放下颜料盘,伸手轻轻碰了碰画布,“颜料堆太厚了,干了之后收缩不均,才会变成这样。”
时卿月抿着唇没说话,指尖用力攥着画笔,指节泛白。她从昨天下午画到深夜,反复调整了五次光影,没想到最后一步会出这样的差错。离截稿只剩三天,重新画一幅根本来不及,修补又怕越改越糟。
“别急别急。”沈元若看出她的焦虑,立刻拉过椅子坐在她身边,声音放得温柔,“我姐之前画油画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她说用稀释的松节油轻轻点涂,能把厚重的颜料晕开,再补一层浅色调就能救回来。”
时卿月抬头看她,眼里带着一丝不确定。松节油的用法她只在课本上见过,从来没实操过,怕一不小心把整幅画都毁了。
“我来试!”沈元若拍了拍胸脯,拿起一支干净的细头画笔,“你指导我,说涂哪里我就涂哪里,绝对不手抖。”她挤了一点松节油在调色盘里,稀释后蘸了少量淡粉色颜料,“你看,就像这样轻轻点,慢慢来。”
时卿月屏住呼吸,目光紧紧盯着她的笔尖。沈元若的动作很轻,像怕惊扰了画里的晚霞,稀释后的颜料顺着厚重的色块边缘慢慢晕开,暗沉的红褐渐渐被柔和的粉橘覆盖。可就在这时,她的手腕不小心撞了一下画架,画笔在画布上划出一道细长的淡痕,刚好落在晚霞中间。
“对不起!”沈元若瞬间僵住,声音里带着慌乱,“我不是故意的……”
时卿月闭了闭眼,深吸一口气:“没事,不是你的错。”她盯着那道淡痕看了片刻,忽然拿起炭笔,在淡痕处轻轻勾勒——几笔之后,那道痕迹变成了一只展翅的飞鸟,翅膀掠过晚霞,刚好填补了色块的空缺。
沈元若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卿月,你也太厉害了吧!这简直是点睛之笔!”
紧绷的气氛瞬间消散,时卿月看着画纸上的飞鸟,嘴角勾起一抹浅浅的弧度。刚才的慌乱中,她竟没想起这种补救方式,多亏了沈元若的失误,反而让画面多了几分灵动。
可麻烦还没结束。第二天早上,两人刚到画室,就发现画架被挪到了窗边,画布边缘沾了几滴深色的墨渍——显然是有人不小心碰倒了旁边的墨水瓶。沈元若气得脸颊发红,伸手去擦,却把墨渍蹭得更大了。
“别擦!”时卿月立刻拦住她,“墨渍干了,越擦越糟。”她盯着墨渍看了会儿,忽然想起什么,从画夹里翻出金粉颜料,“用这个试试。”
她蘸了少量金粉,混着淡橘色颜料,在墨渍处慢慢涂抹。沈元若也反应过来,帮着递画笔、调颜色,两人配合得默契十足。没过多久,那些墨渍就变成了晚霞中闪烁的星光,和飞鸟、渐变的天际融为一体,比原来的画面更有层次感。
“搞定!”沈元若拍了拍手,看着修复好的画作,笑得格外灿烂,“我们简直是最佳搭档!”
时卿月看着她沾了颜料的指尖,忍不住拿出纸巾,轻轻帮她擦掉:“下次小心点,别总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她的动作很轻,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温柔。
沈元若的耳尖瞬间泛红,乖乖地低着头,任由她擦拭:“知道啦,下次听你的。”
截稿日前一天的课间,温石舒突然冲进画室,手里拿着一张通知:“不好了!负责收画的学生会成员说,你们的画尺寸超了一厘米,不符合参展要求!”
两人同时愣住,沈元若赶紧拿出尺子量了量画框,果然比规定尺寸宽了一厘米。“怎么会这样?”她皱起眉头,“我们明明是按通知上的尺寸买的画框啊。”
“可能是画框边缘的木质雕花占了尺寸。”时卿月冷静地分析道,“把雕花锯掉一厘米就行,只是时间有点紧。”
“我来锯!”沈元若立刻站起来,“我家有迷你电锯,我中午回家,下午就能搞定。”她看了眼时间,上课铃马上就要响了,“你中午在画室等我,我们一起吃午饭,顺便把画框处理好。”
中午的画室很安静,时卿月买了两份盒饭,放在桌上等沈元若。没过多久,就看见她背着工具包跑进来,额角沾着薄汗:“我来啦!先吃饭,吃完马上开工!”
两人边吃边商量怎么锯画框,沈元若怕锯坏画框,手一直很稳,时卿月则在旁边帮忙扶着,时不时提醒她调整角度。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们身上,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画面温馨而静谧。
下午上课前,画框终于处理好了。沈元若把画小心翼翼地装进去,仔细检查了一遍:“尺寸刚好!颜料没掉,金粉也没蹭花,完美!”
时卿月看着修复如初、甚至更显精致的画作,心里满是感激。如果不是沈元若一直陪着她,帮她解决一个又一个麻烦,她可能早就放弃了。
“谢谢你。”时卿月轻声说,目光里带着真诚的暖意。
沈元若笑着挠了挠头:“谢什么,我们是搭档啊。”她看着画纸上的晚霞、飞鸟和星光,忽然补充道,“也是一起守护回忆的人。”
截稿当天,两人一起把画送到了展厅。看着《共栖晚霞》被挂在显眼的位置,和其他作品一起沐浴在灯光下,沈元若兴奋地拉着时卿月的手:“你看!我们的画真的参展了!”
时卿月的指尖感受到她掌心的温度,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嘴角扬起一抹清晰的笑容——比画里的晚霞还要温暖。那些在画室里的忙碌、解决麻烦时的默契、课间里的相互鼓励,都成了这幅画最动人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