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全校都以为我高攀了学神 > 第4章 表白

全校都以为我高攀了学神 第4章 表白

作者:北潭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9 23:17:23 来源:文学城

“你说什么?”

苏念难以置信的问。

“我说,这次我是真的喜欢你。”

“……我也是。”

雨丝黏在皮肤上,带着湿冷的触感,苏念却像毫无知觉,只是静静地站在原地,目送陆屿深挺拔的背影融入夜色。

雨水顺着发梢滑落,苏念怔在原地,直到那个挺拔的身影完全消失在雨幕中。

"这次我是真的喜欢你。"

陆屿深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带着前所未有的认真。

而她几乎是下意识地回了一句“我也是”,说完才惊觉自己说了什么。

那句“我母亲二十年前也提过类似构想”,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她心湖里漾开一圈又一圈无声的涟漪。

TDH073。

她没有追问,因为直觉告诉她,这串字符背后藏着一个沉重而私密的故事。

回到宿舍,室友林妍已经睡下,发出均匀的呼吸声。

苏念蹑手蹑脚地打开台灯,将那枚尚带着陆屿深体温的U盘插入电脑。

除了他所说的、用于自证清白的数据流模型外,还有一个加密文件夹。

文件夹的名字很特别,叫“Project_Lotus”。

密码提示只有短短一行字:“火宅喻第三行。”

苏念的心跳漏了一拍。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中的三界火宅之喻,是中文系学生绕不开的典籍。

她几乎没有思索,便在键盘上敲下了那句经文:“于此三界,无复怖畏,亦无所忧。”

密码正确。

文件夹解开,里面是数百页高清扫描文档,页眉处的档案编号,正是那串让她心神不宁的——TDH073。

这是陆屿深母亲,那位天才敦煌学博士未发表的遗稿。

苏念深吸一口气,怀着朝圣般的心情点开了第一页。

泛黄的稿纸,清隽有力的字迹,严谨的论证,即便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撰写者澎湃的学术热情。

可越看下去,苏念的眉头锁得越紧。

一种难以言喻的诡异感攫住了她。

她下意识地从笔筒里拿出自己常用的那支0.5毫米黑色中性笔,在草稿纸上写下“敦煌”二字。

然后,她将目光投向屏幕上手稿的批注。

TDH073的撰写者显然也有在稿件边缘做随笔批注的习惯,那些用更细的笔迹写下的补充和灵感,与正文的钢笔字迹略有不同。

而其中一个“敦”字,最后的那个反文旁,收笔时有一个极细微的、向右上方的提勾。

和苏念刚刚写下的一模一样。

她又翻了几页,心跳越来越快。

稿件中,凡是遇到需要强调的重点,撰写者会用铅笔在文字下方画一道极轻的横线,并在句末画一个极小的空心圆圈。

这个习惯……她从小就有。

更让她脊背发凉的是,手稿第73页,有一处对“叚”字字形演变的批注,那个“叚”字的写法,连“又”部右上角那一“丶”点的落笔角度,都和她笔记本上的字迹如出一辙,仿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这已经超出了巧合的范畴。

苏念握着鼠标的手指微微发颤,一种荒诞又惊悚的念头从心底升起:她写的字,怎么会和陆屿深母亲的手稿一模一样?

次日清晨,苏念是被林妍从床上暴力摇醒的。

“念念!快醒醒!你还睡得着啊!”林妍举着手机,脸色比昨天看到“剽窃”帖时还要难看,“论坛又炸了!这次……这次比上次还过分!”

苏念皱眉接过手机,屏幕上,A大校园墙的最新热帖标题被加粗标红,带着一股毫不掩饰的恶意:

【扒皮所谓“天才少女”的真面目:不是学术剽窃,是处心积虑的人设模仿!目标直指陆学神!】

发帖人依旧是匿名,但那股熟悉的阴阳怪气,直指周婷。

帖子内容比昨天更加恶毒,直接甩出了一组高清对比图。

左侧,是TDH073手稿的一处片段截图,上面用红圈圈出了一个批注的“叚”字。

右侧,赫然是苏念前几天提交分析报告时,随手丢在公共打印区的一张废弃草稿,被人捡了去。

上面同样有一个她手写的“叚”字。

两张图并排放在一起,字迹的相似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九。

配文极尽嘲讽:“一个普通本科生,一夜之间写出博士导师级别的论文?哦,原来不是巧合,是‘刚好’和陆学神已故母亲的思路、甚至笔迹都高度一致?这叫巧合吗?这叫对着标准答案抄了二十年!为了接近陆学神,连人家母亲的遗稿和笔迹都模仿,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堪称顶级心机婊!”

评论区的风向瞬间急转直下。

“我靠,细思极恐!模仿死者的笔迹,这是什么阴间操作?”

“难怪陆学神会对她另眼相看,搞了半天是在她身上看到了母亲的影子?这女的太可怕了!”

“之前还觉得她牛逼,现在只觉得恶心。消费逝者,利用别人的丧母之痛来上位的,祝她原地爆炸!”

“学术世家?我看是学术小偷世家吧,从小就教她怎么偷思路、模仿笔迹,为以后嫁入豪门铺路?”

这一次,攻击不再局限于学术道德,而是上升到了对苏念人格和动机的全面绞杀。

中午,古代汉语教研室主任许国栋教授亲自来到了中文系办公室。

这位在学术界一言九鼎的老人,表情严肃地找到了赵教授。

“国栋兄,这件事……”赵教授面露难色,他刚为苏念正名,新的风波又起。

“老赵”许国栋开门见山,声音沉稳,“但思想和笔迹的高度重合,不是一句巧合能解释的。这需要当面澄清。你协助我,立刻召开一个紧急内部评议会。”

他顿了顿,看着窗外,眼神深邃:“如果,我是说如果,她真的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了这一切……那就更值得我们重视了。两个相隔二十年的人,提出了几乎完全相同的理论路径,拥有如出一辙的书写习惯,这不是偶然,这可能是……学术基因的共振。”

赵教授沉默了许久,最终沉重地点了点头。

消息不胫而走,整个文学院的师生都在私下议论。

“什么情况?难道真有什么隔代传承的说法?”

“太玄乎了吧?这都快赶上传奇小说了。”

下午三点,评议会在文学院小报告厅举行。

苏念准时到场,她今天穿了一件简单的白衬衫,长发束在脑后,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

她没有带任何资料,只是安静地坐在了被质询席上。

对面,是许国栋、赵教授以及另一位校外古文字专家组成的三人评议小组。

“苏念同学,”许国栋率先开口,语气严肃而不失尊重,“我们今天不是要审判你,而是要弄清一个事实。请你如实回答,在此之前,你是否通过任何渠道,见过陆屿深教授母亲的这份TDH073号手稿?”

“没有。”苏念回答得干脆利落,“昨晚之前,我甚至不知道这份手稿的存在。我的所有推导,均源于我对敦煌俗字演变规律的长期观察和个人思考。”

许国栋点了点头,随即示意助手将一张放大图投到苏念面前的屏幕上。

“那你解释一下,”他指着图中被放大的、来自两份不同文件上的“叚”字,“为何你不仅观点与陆教授遗稿一致,连这个字的部件拆分标记的位置、用铅笔轻勾的习惯,都与这份手稿完全一致?”

全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苏念身上,空气仿佛凝固了。

这是最致命的一击。

观点可以“英雄所见略同”,但微小到近乎潜意识的书写习惯,如何解释?

苏念看着那张图,凝视了片刻,忽然抬起头,平静地问:“我能借用一下投影仪吗?”

得到许可后,她从随身的小布袋里拿出一个U盘,调出了一页早已准备好的扫描件。

那是一篇泛黄的、带着岁月痕迹的稿纸,题目是《从“假”到“叚”:一个被忽略的通假链》。

“这是我初中时写的一篇课外读书笔记。”苏念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报告厅。

她指着稿纸角落一行稚嫩但已初具风骨的小字,“我十四岁时,就已经对这个通假现象做了标注。这个书写习惯,从我学会写字起就有了。”

众人哗然。

她没有停下,又点开了另一份文件,那是一段视频。

视频里,一位头发花白的女老师正在课堂上点评作业,画面中央的投影上,正是苏念的高中作文本。

只听那位老师笑着说:“……苏念同学的作业,内容深刻,但大家可以看看她这个小习惯,很有意思。分析异体字的时候,总喜欢先用铅笔把她认为的核心部件圈出来,再在字的右上角轻轻加一个点,表示‘此为讹变起点’。这个习惯很特别,像她自己的一个学术签名。”

视频里,随着老师的讲解,镜头给了一个特写。

那个被圈出的字,那个右上角的轻点,与TDH073手稿批注中的标记,如镜像般吻合。

不是模仿,是与生俱来的同频。

整个报告厅鸦雀无声,只剩下震撼。

会议结束,许国栋教授久久伫立在窗前,低声对身旁的赵教授说:“老赵,这不是抄袭,也不是巧合……这是一种沉睡的学术本能,被唤醒了。”

而此时,苏念正独自走在回宿舍的路上。

风吹起她的长发,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手机忽然震动了一下。

是陆屿深发来的一条消息,只有一个定位,和一行简短的附言。

“B区恒温库,TDH073今晚八点移柜保养,窗口期半小时。”

苏念抬头望向天空,厚厚的乌云裂开一道缝隙,金色的月光穿透云层,精准地洒落在她肩头。

她不知道的是,此刻,图书馆古籍特藏部的监控室里,管理员赵明远正从一个尘封的柜子里,翻阅一份泛黄的档案。

档案的申请表上写着:三十年前,一位名叫“苏婉清”的青年访问学者,曾申请查阅TDH073号手稿,因权限不足被拒。

档案末页,附着一张一寸的黑白照片。

照片上的女子眉眼温柔,气质温婉,她手中执着一支笔,那握笔的姿势,与苏念在报告厅里指着屏幕讲解时的样子,如出一辙。

表白了!表白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表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