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窃麟 > 第12章 红鸾煞·一朝春始

窃麟 第12章 红鸾煞·一朝春始

作者:臣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20:15:08 来源:文学城

转眼又过一日。

竹屿站在秦淮河堤上。

自贬为水政提举,他每日卯时巡堤。

最近在闹旱。

远处传来龙骨水车的吱呀声,却抽不上半桶水。

太子孟子琰已于昨日抵达金陵。

岸边传来衙役呵斥声,几个流民正扒着树皮充饥。

竹屿闭上眼,旱灾、妖案、党争,像三张网在金陵交织。

太子治水是真忧民,还是借民生固权?镇国公突然南下,是否为了已故皇后赵青鸾?而姚玉宁,她要的究竟是献祭亡灵,还是查清真相?

或许——太子想借此立威,镇国公想借机除妖,但他,只盼水能早点引到微尘山。

……

微尘山药庐。

林氏掀开药罐,紫云膏带着松烟味飘出来。

她用银簪别起头发,步摇叮当响了一声。

"趴着,"她看了眼榻上的崔七,"伤口再发炎,可有你受的。"

崔七歪躺着:"夫人能治好我吗?说实话,我这身伤,连斩妖司都没法子。"

"这话可不中听啊。"林氏用棉棒蘸药,"我家相公最近忙什么?"

"能忙啥,"崔七扭头,"天天擦剑、巡河呗。"

林氏手停了停。

自从昨日竹屿带回来这个少年,他颈后的青鳞……女子敏锐的心思很难不多想。

林氏已猜到了大半。

"你多大了?"她换了话题。

"十七。"崔七盯着她手背,"夫人呢?"

"二十三。"林氏把药敷在伤口上,"我嫁过来时,你怕还在要饭吧?好了,你起来吧。"

"不对不对,"崔七坐起来,"那时我都能偷炊饼了。"

林氏后退半步,看着崔七,笑了:"别乱说话。"

崔七咧嘴一笑,露出虎牙:"夫人这是吓唬我?我可不怕。"

这时,竹屿推门进来,身上带着凉气。林氏迎上去:"又去巡河了?"

竹屿颔首:"查水渠呢。"

林氏点点头:"可有进展?"

竹屿摇头:"旱着呢。师兄也累得站不住了。"

林氏皱皱眉,今年的旱灾确实严重。

崔七摸着伤口:"夫人这药,防妖用的吧?我可不是妖……夫人怎么不信我啊。"

林氏没理他:"竹屿,让崔公子住到城西庄子吧,省得在这儿添麻烦。"

竹屿看了他一眼:"就在这儿吧,去了别处反而麻烦。"

林氏笑了笑,没接话。

……

三日后,太子孟子琰正式巡视金陵。

酉时,孟子琰的青布马车驶过桥,车帘被热风掀起道缝,只见秦淮河见底,几架龙骨水车空转着。

随驾圣旨明言:"皇后忌日将近,着太子代朕往金陵祭天祈雨,兼理江淮水患。"

"殿下,又有人卖孩子了。"随侍太监掀开毡帘。

土坡下,老妇抱着幼儿向牙婆磕头,孩子的哭声撕心裂肺。

老农在一边偷偷擦泪。

孟子琰掀帘下车,蹲下身问田埂上的老农:"老丈,河里没干净的水,山上呢?"

老农抬头:"微尘山的泉眼早枯了......"

孟子琰心口发紧,从袖中摸出碎银递给老妇:"带孩子去买点米,别听牙婆的。"

老妇连连磕头。

"严知府,"他声音软下来,"去微尘山看看,总能找到水的。"

严帜刚要说话,他已走向茶棚。

人群里有人叹气:"这位官爷心善,可惜远水解不了近渴。"

孟子琰没说话。旱成这样,他这个太子,总得做点什么。

微尘山脚下,金陵刺史傅青居的官轿姗姗来迟。

"殿下千金之躯,岂可涉险?"傅青居的八抬官轿在身后晃悠,轿夫们喘着粗气。

"殿下,此路险峻......"

严帜的官靴陷进沙土里,话未说完便被孟子琰挥手打断。

前方山壁如刀劈斧削。

"傅刺史说要征两万徭役?"孟子琰转身,"严知府可知,金陵现存丁壮不过三万,若征两万,秋收谁来。"

严帜额头沁汗:"可...可开渠需耗时......"

"这不是理由。"孟子琰冷笑,"去年此时,本王在凤阳见过易子而食的惨状。严知府,你说百姓是饿死划算,还是累死划算?"

这话分量极重,严帜扑通跪下:"下官愚钝!"

太子正在思考,却听背后有人唤他,于是转身。

"小的斗胆,"漕工察觉视线,上前大大方方作揖,"《天工开物》载,'火攻水激'可破岩。"

傅青居下了轿:"山野村夫也敢妄议典籍!"

"不是的不是的,"漕工却摇头,"傅大人,徽州府去年用此法开渠,非但未伤龙脉,反而多收三成粟米。"他盯着傅青居僵硬的脸,"严大人,你说是不是?"

严帜抬头,喉咙动了动。

“是……”

漕工趁热打铁,从怀里掏出片焦岩:"此石经火炙七昼夜,再泼冰水,裂如齑粉。"

孟子琰接过岩石,触感温热,分明还带着余温——这少年竟能在一日内寻来实证,要么背后有人指点,要么……

"需多少民夫?"孟子琰指尖摩挲岩面,语气漫不经心。

"三百流民足矣。"漕工竖起三根手指,"以工代赈,既能开渠,又稳民心。"

傅青居:"殿下!流民聚众,必生事端!"

"傅刺史怕的不是事端,"孟子琰忽然逼近,"是怕流民吃饱了,有力气拆穿你克扣赈粮的勾当吧?"

山风骤停,鸦雀无声。

傅青居脸色惨白。

"严知府监工,"孟子琰将岩石塞进严帜手里,"傅刺史负责筹粮——每日卯时,本王要见流民领米的账簿。"

他转身,"小兄弟,跟本王走。"

……

行辕内烛火昏黄。

崔七盯着雕花紫檀椅,指尖不自觉搓着裤脚——自七年前从姚府逃出,他还没在这么气派的屋子里说过话。

"坐。"孟子琰解下绣金蟒纹的外袍,"别拘谨,此刻没有殿下,只有治水的同僚。"

崔七讪讪坐下。

桌上舆图上的线从桐柏山蜿蜒至长江,正是《禹贡》里禹王渠的走向。

"殿下想引淮水入江,"他盯着舆图上的盱眙县,"可淮河从黄土高原带下来的泥沙,会有堵塞。"

孟子琰挑眉:"哦,你怎知泥沙量?"

"当过流民,"崔七一边暗喜自己终于巴结上了太子,好给竹屿争取机会,一边回答,"路上看见官船搁浅,船工们用铁锹挖出来的泥沙,多的很。"

他又想起偷读的《水经注》,"书上说淮河'善淤、善决、善徙',渠堤得用耐冲的材料。"

"土堤如何?"孟子琰指尖敲了敲舆图上的淮阴段。

"土堤经不住百年冲刷。"崔七摇头,"徽州山民用的是石头。"

孟子琰:"能成?"

崔七挠了挠头,笑道:"能的。殿下看,微尘山岩层只有两丈厚,若从隘口开渠,引水到秦淮河只需十里。"

"唔。以工代赈呢。"孟子琰转换话题,"三百流民,每日三升粟米,如何避免官吏克扣?"

崔七眼睛一亮:"每十人编一队,队首按手印领米,再分给各人。"他有点激动,"每日收工后,把领米数和开渠进度写在木牌上,竖在村口最显眼的地方。"

"你怎知公示能防贪?"

"前年在扬州,"崔七笑说,"看见盐商把账本贴在衙门口,百姓们盯着,就没人敢偷斤少两。"

孟子琰笑了,笑得像春日里化开的冰河:"好个讨饭的流民。"

他收起舆图,"明日随本王去隘口定渠线,你做民夫头领如何?"

崔七忙不迭起身:"谢殿下!"

"别高兴太早。"孟子琰忽然正色,"若渠成,本王向陛下请你做水正;若不成——你最好识趣。"

崔七咽了咽口水:"殿下放心,我带人先试凿一段,若石头不裂,甘愿受罚。"

不错……这少年懂水利、知防贪,分明是块璞玉。

孟子琰本是悟性极高之人,难免心生疑虑:这少年出现得未免太巧合。

他是什么来历呢?

既然是和竹屿一起来的……

"崔七,"孟子琰忽然开口,"你可听说过姚府?"

崔七一惊,却说:"没听过。"

他抬头时笑得格外灿烂,虎牙在烛光下闪了闪。

孟子琰盯着他的眼睛,没再追问。

他起身:"明日,带十个民夫去隘口,本王要看火烧石裂。"

崔七松了一口气。

太子方才问及姚府时,语气里藏着钩子,好在他答得快。

……

行辕内,孟子琰对着舆图沉思。崔七的每个建议,都暗合他心中的治水策,却又带着山野间的机变。

他轻笑,指尖划过舆图上的微尘山——那里住着被贬的竹屿,或许,该去会会这位斩妖司的旧人了。

次日寅时,微尘山脚下。

三百流民排成纵队,严帜站在队前,手里捧着《赈民册》:"崔七,领粟米三升。"

"谢大人。"崔七笑嘻嘻接过布袋。傅青居在一旁面色铁青。

孟子琰望着惊慌的流民,提高声音:"傅刺史体恤百姓,特捐出俸银,给流民加菜!"

流民们愣了愣,忽然爆发出欢呼声。

很简单。

这是要借傅青居的贪名,换流民的民心。

"严知府,"孟子琰回眸,声音恢复温和,"开工吧。"

微尘山药庐。

竹屿坐着。林氏端着药碗进来,看见他呆坐,手中拿着什么:"这是......"

"火攻水激的焦岩。"竹屿声音发闷。

林氏手一抖:"呀,你是说,崔七......"

"他在太子身边。"竹屿垂眸:"这小子……"

林蘅皱眉:“他肚子里心眼多,你平常可要留意。”

竹屿“嗯”了声。

————————

太子处理完当日工程,拖着疲惫回到行辕。

赵谦的马车停在行辕外。

少年整了整衣襟,今日他奉父命献美,实则是试探太子对竹屿的态度。

"皇叔近日辛苦了。"赵谦踏入正厅,"侄儿选了几个懂规矩的丫头,给皇叔解闷。"

孟子琰放下书卷,目光扫过四个女子。

她们身着月白襦裙,额间朱砂痣点得恰到好处。

"扬州瘦马果然名不虚传。"他起身,语气温和,"不过本王记得,赵公子去年才纳了三房美妾,怎有闲心帮本王挑人?"

赵谦心头一紧,面上却堆笑:"侄儿想着,皇叔心系民生,定无暇顾及这些......"

"民生固然重要,"孟子琰说,"但东华门红鸾煞案未了,本王如何敢收女子?"

女子们齐齐色变。

赵谦面色一僵,腿一软,几乎要跪下去。

"起来吧。"孟子琰亲手扶他,"你年纪小,难免被人误导。"

他顿了顿,接着说,"严大人,替赵公子送这几位姑娘去亲卫营,她们针线不错,可教士卒们缝补衣甲。"

女子们脸色煞白,赵谦却暗暗松了口气——太子虽识破计谋,却留了颜面。

"谢皇叔教诲。"

“快去罢。”

待赵谦退下——

太子的脸色马上阴沉下来。

赵谦此举是很好的机会,但他不能参镇国公。

赵公子年幼,镇国公未必知情。母妃又是赵无忌的亲妹妹,何况......

竹提举旧部与流民往来频繁。

朝局正乱,他不能太冒险。

不过,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赵谦的试探虽笨拙,却让他确定了一件事——三弟想借妖案动摇他的民心。

不过没关系,这或许能引出更有趣的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