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恰同学少年 > 第4章 Chapter4

恰同学少年 第4章 Chapter4

作者:陆涉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13:08:08 来源:文学城

社团招新展会的风波,在宋晓尘那套基于“法律原则”的分配方案指导下,得以顺利平息。这件事如同一个隐秘的注脚,在清河一中高三某些特定圈子里,进一步巩固了宋晓尘“秩序制定者”的独特形象。然而,对于宋晓尘本人而言,那只是高三宏大复习乐章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她的目光早已投向更远的地方。

一周后,一个午休时分。大部分学生或在教室小憩,或仍在食堂流连,教学楼里显得比平日安静许多。

宋晓尘独自坐在图书馆靠窗的角落,面前摊开的并非高考复习资料,而是一本《刑事证据法学研究》。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在她专注的侧脸和书页上投下温暖的光斑,连空气中漂浮的尘埃都似乎变得沉静。

“果然在这里。”

带着笑意的熟悉声音打破了宁静。

宋晓尘抬起头,看到林知时和楚月一前一后走了过来。林知时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步履从容;楚月则照例背着她的相机,脸上带着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

“打扰宋同学钻研法学专著了?”林知时在她对面的座位坐下,将文件夹放在桌上。

“午休时间,图书馆是公共区域。”宋晓尘合上书,语气平淡地陈述事实,“有事?”

“大事,好事!”楚月抢着回答,眼睛闪闪发光,“关乎我们清河一中荣誉的大事!”

林知时笑着打开文件夹,推到她面前:“全国中学生模拟法庭大赛,下个月开始校内选拔,最终胜出的队伍将代表学校参加省赛,乃至全国赛。这是通知和报名表。”

宋晓尘的目光落在文件标题上,“模拟法庭”四个字让她的眼神微不可察地亮了一下。这是真正将法律知识置于实践场域检验的机会,远比背诵条文和调解纠纷更具挑战性。

“我知道你的目标是政法大学,”林知时观察着她的反应,继续说道,“模拟法庭的经历,尤其是如果能取得名次,对于你的自主招生或者综合素质评价,会是极具分量的筹码。而且……”

他顿了顿,身体微微前倾,声音里带着一丝挑战的意味:“这才是真正考验法律人综合素养的舞台,不只是背诵,而是理解、运用、博弈、说服。我觉得,你会感兴趣。”

宋晓尘的指尖轻轻拂过报名表上“参赛选手”那一栏。她确实感兴趣。这符合她对“法律经验”的追求。

“赛制是怎样的?”她问,直接切入核心。

“校内选拔采用单循环赛制,最后根据积分和表现评定。第一个案例题目已经下来了,”林知时从文件夹里抽出另一张纸,“是一个改编的真实案例,‘青少年网络诽谤侵权纠纷’。”

宋晓尘快速浏览着案例概要:高中生张某在匿名网络论坛发布多条不实信息,恶意诋毁同班同学李某的人格,造成李某心理创伤及社会评价降低,李某及其法定代理人提起诉讼。

“这个案例涉及《民法典》人格权编,《网络安全法》,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甚至可能触及《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关于诽谤罪的规定,虽然实践中对青少年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例较少。”宋晓尘几乎瞬间就完成了法律定位。

林知时眼中赞赏更浓:“没错。而且,案例材料故意模糊了一些关键证据,比如匿名帖发布IP的追溯难度,损害后果的直接因果关系认定等,留给控辩双方很大的辩论空间。”他看向宋晓尘,笑容变得有些锐利,“更重要的是,我已经报名了。并且,我选择了担任本案的辩护人。”

宋晓尘抬起头,对上他的目光。

林知时的语气带着棋逢对手的期待:“我想,由你来担任公诉人(模拟法庭中代表原告方,类似刑事案件中的检察院角色),应该会非常精彩。当然,前提是你能在选拔中脱颖而出。”

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滞了几分。图书馆安静的氛围里,似乎有无形的电光在两人视线交汇处闪烁。

楚月看看林知时,又看看宋晓尘,激动地捂住了嘴,生怕自己发出声音打破这“宿命对决”般的氛围。

宋晓尘沉默着。她明白林知时的意思。他是辩论场上的高手,擅长逻辑、言辞和临场应变;而她,则以法律条文的精准和对规则的理解著称。这是两种不同思维模式的碰撞。

“好。”几秒钟后,宋晓尘干脆地答应下来,拿起了那张报名表,“我参加。并且,我会争取公诉人的席位。”

她没有说出口的是,在她看来,这个案例中,被告的行为对受害人造成的伤害是明确的,法律应当倾向于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她需要站在那个位置上。

林知时笑了,是那种目的达成的、意气风发的笑:“期待在法庭上与你交锋。”

接下来的几天,宋晓尘的生活节奏依旧规律,但内容却悄然发生了变化。在完成日常复习任务之外,她所有碎片化的时间都被模拟法庭的案例占据。她不仅深入研究了与案件相关的所有法律条文、司法解释和类似判例,还开始有意识地搜集关于青少年心理、网络传播规律、甚至电子证据鉴定入门方面的资料。

她不再仅仅满足于知道法律“是什么”,更开始思考在实践中“怎么用”。如何构建一个逻辑严密、证据扎实的指控链条?如何预判辩护方可能提出的抗辩理由并准备好反击策略?如何将枯燥的法律条文转化为能让“合议庭”(评委)信服的有力陈述?

这天傍晚,放学铃声响起。学生们如同潮水般涌出教室。宋晓尘却逆着人流,走向学校专门为备赛小组开放的一间小会议室。

推开门,里面已经坐了七八个同学,林知时赫然在列。他正和一个男生讨论着什么,看到宋晓尘进来,抬手打了个招呼。

主持这次讨论的是学校的政治教研组组长,也是往届模拟法庭的指导老师秦老师。

“同学们,这是我们第一次案例讨论会。”秦老师环视一圈,“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这次校内赛,各位同学希望承担的角色倾向。公诉人?辩护人?还是证人、诉讼代理人等?”

“老师,我希望尝试公诉人。”宋晓尘第一个开口,声音清晰,没有任何犹豫。

几乎在她话音落下的同时,林知时的声音也响起:“我选择辩护人。”

会议室里安静了一瞬,其他同学的目光在两人之间逡巡,带着好奇与兴奋。这两人在开学典礼和食堂事件中的“传说”,早已悄悄流传。

秦老师扶了扶眼镜,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笑意:“很好。那么,宋晓尘同学,林知时同学,既然你们是第一个案例中潜在的对手,不如就在这里,针对案例的核心争议点,先进行一次简单的观点陈述?让大家也感受一下模拟法庭的氛围。”

这算是一次非正式的提前交锋。

宋晓尘站起身,走到前面白板前,拿起记号笔。她没有丝毫怯场,眼神冷静如常。

“本案的核心,在于如何认定被告张某匿名发帖行为的法律责任。”她开门见山,声音平稳有力,“我认为,其行为已构成对李某名誉权的严重侵害。根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侵害人格权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她在白板上写下“名誉权侵权”几个字,继续道:“关键在于损害后果的认定。李某因此产生心理问题,社会评价降低,足以认定损害事实存在。而张某的诽谤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至于匿名,”她顿了顿,看向林知时的方向,仿佛提前回应他的质疑,“网络并非法外之地,《网络安全法》已明确规定网络实名制的要求,技术手段可以追溯IP,匿名不能成为免责的理由。公诉方的任务,就是向法庭清晰地展示这条从‘侵权行为’到‘损害结果’再到‘法律责任’的完整链条。”

她的陈述条理清晰,引据准确,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逻辑力量。

轮到林知时了。他同样走到前面,姿态从容,脸上甚至带着一丝轻松的笑意。

“宋同学构建的链条看似完整,但其中存在几个关键薄弱点。”他开口,语气是辩论场上惯有的自信,“首先,关于‘损害后果’。心理创伤的诊断是否足够客观?社会评价降低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是否有确凿证据证明这些评价降低‘直接’源于那几条匿名帖,而非其他因素?其次,关于‘因果关系’。即便帖子内容不当,但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几条匿名帖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是否足以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这里存在一个‘相当因果关系’的判断问题。”

他也在白板上写下“因果关系”、“损害量化”等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林知时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定格在宋晓尘身上,“我们是否充分考虑了行为人的主观状态和年龄因素?张某是未成年人,其行为可能更多出于一时冲动或认知不成熟,其主观恶意程度是否需要谨慎评估?法律,尤其是涉及青少年的法律,除了惩罚,是否更应该着眼于教育和挽救?辩护方的立场,正是要质疑控方证据的充分性,强调程序正义,并为我的当事人争取一个兼顾法理与人情的裁判结果。”

他的论述同样逻辑严密,但角度刁钻,更侧重于攻击对方的逻辑漏洞和引入情理考量。

两种不同的思维风格,在这间小小的会议室里碰撞出无形的火花。一个立足于规则的严格执行和权利的保护,一个着眼于事实的细节质疑和情理的平衡。

其他参与备赛的同学听得聚精会神,不时露出思索的表情。楚月更是拿着小本子飞快地记录着,眼神兴奋。

宋晓尘安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被反驳的愠怒,只有更加专注的思索。她知道,林知时指出的每一个点,都可能是未来比赛中需要面对的难题。

秦老师满意地点点头:“很好。两位同学都展现了很好的法律素养和思辨能力。宋晓尘同学对法律条文和构成要件的理解非常扎实,林知时同学则善于寻找逻辑破绽和引入多维视角。这正是模拟法庭的魅力所在——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而是在对抗和说理中不断展现其深度与温度。”

他看向所有同学:“希望这次预演能激发大家的思考。无论选择哪个角色,深入理解己方立场的同时,也要学会换位思考,预判对手。这才是通往胜利的道路。”

讨论会结束后,学生们陆续离开。宋晓尘整理着自己的笔记,林知时走了过来。

“很精彩的立论,”他笑着说,语气真诚,“看来,想赢你并不容易。”

宋晓尘抬起头,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恰好映在她的眼底,照亮了那里面罕见的、名为“斗志”的光芒。

“彼此彼此。”她平静地回答,“我会准备好应对你所有的‘薄弱点’攻击。”

她抱起资料,转身走向门外。走廊里空荡荡的,她的脚步声清晰可闻。

模拟法庭的大门,已经在她面前缓缓开启。而第一个对手,已然站在了门的另一端。这一刻,她不仅是为了那个通往政法大学的筹码,更是为了验证自己所理解、所信奉的——秩序与正义的模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