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偏轨同驰 > 第28章 老周的手艺与未凉的茶汤

偏轨同驰 第28章 老周的手艺与未凉的茶汤

作者:许梦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2 15:51:16 来源:文学城

老周家就在纺织厂后巷,是间带小院的平房,墙头上爬满了丝瓜藤,叶子在晨光里绿得发亮。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院里的石桌上摆着套粗瓷茶具,旁边晾着几串晒干的桂花,风一吹,香得人鼻子发痒。

“快坐快坐!”老周忙着搬板凳,裤脚扫过地面的青苔,带起几星绿沫子,“我这院子乱得很,别嫌弃。”他转身往屋里走,嗓门在窄巷里荡开,“老婆子!来客了!是陆师傅的孙子!”

屋里传来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一个系着蓝布围裙的老太太端着个搪瓷盆出来,盆里装着刚摘的黄瓜,沾着晶莹的水珠。“哟,是陆师傅的后人啊?”老太太手在围裙上擦了擦,眼睛笑成了月牙,“老周天天念叨,说这辈子最福气的就是跟着陆师傅学了半年手艺。”

陆池刚坐下,石凳还带着点潮气,老周就端出个铁皮罐,里面装着炒得焦黄的南瓜子,“嗑点,自家种的,甜得很。”他抓了把往陆池手里塞,瓜子壳上还沾着点泥土,“当年陆师傅就爱嗑这个,说‘修机器累了,嗑把瓜子,比抽烟强’。”

江起摸着石桌上的茶渍,那痕迹弯弯曲曲的,像个齿轮的形状。“周爷爷,您这桌子上的印子,是机器零件蹭的吧?”

“嘿,你这后生眼睛真尖!”老周拍着大腿笑起来,震得石桌上的茶杯都晃了晃,“可不是嘛!当年跟着陆师傅学修机器,总把零件往桌上放,时间长了就磨出这印子。陆师傅总说‘好记性不如烂桌子,零件往哪儿放,心里得有数’。”他指着其中一个最深的圆坑,“这是细纱机的轴承印,当年卡了三天,就在这桌上敲了三天,坑都敲出来了。”

老太太端来两碗绿豆汤,汤里飘着片薄荷叶,“天热,喝点败火。”她坐在陆池对面,手里摘着黄瓜蒂,“陆师傅当年住我们家西厢房,早上天不亮就起来琢磨机器图纸,夜里还在院里比划齿轮怎么咬合,说‘梦里都是咔嗒咔嗒的声儿’。”

“他还教我认字呢。”老周突然红了眼眶,手指摩挲着石桌上的纹路,“我小时候没读过书,连机器型号都认不全,陆师傅就用树枝在地上写,说‘修机器不光靠力气,得懂道理,这齿轮转得为啥顺,得弄明白’。”他起身往屋里走,“我给你们看样东西。”

出来时,他手里捧着个木匣子,打开一看,里面是本厚厚的笔记本,封皮都磨掉了,边角卷得像朵花。“这是陆师傅给我的,”老周的声音轻得像怕碰坏了,“里面记着各种机器的毛病,还有他画的草图,说‘徒弟笨,得多写点,省得忘了’。”

陆池翻开笔记本,里面的字迹和爷爷日记里的一模一样,每一页都画着齿轮、轴承,旁边用红笔标着注意事项:“细纱机的滚筒要每天擦,不然线头缠多了容易卡”“给齿轮上油不能贪多,多了招灰,跟人吃饭不能太饱一个理”。翻到中间,突然掉出张照片,是年轻的老周和爷爷站在细纱机旁,爷爷手里举着个刚修好的齿轮,笑得露出白牙。

“这张照片是修好机器那天拍的,”老周指着照片,眼里闪着光,“陆师傅说‘机器修好了,人也得留个念想’。他还说,等我把手艺学精了,就带我去茶坊喝李爷爷的碧螺春,去碾坊吃杨大爷的红薯粥。”

“那后来去了吗?”江起追问,嘴里的南瓜子壳吐在地上,堆了一小堆。

老周的笑容淡了点,摇摇头:“没去成。机器修好没几天,南边的农机站说有台拖拉机坏了,急着用,陆师傅连夜就走了。走的时候天还没亮,他往我手里塞了这个。”他从脖子上解下个东西,是个用铜丝编的小齿轮,上面刻着个“周”字,“他说‘戴着这个,就像师傅在身边盯着你,别偷懒’。”

陆池摸着那个铜齿轮,冰凉的金属上带着老周的体温,突然想起爷爷日记里的话:“教徒弟不光教手艺,得教他怎么做人,就像齿轮,不光要转得快,还得转得正。”

“陆师傅还说,”老太太端来盘切好的黄瓜,撒着亮晶晶的盐粒,“做手艺的人,得有副热心肠。有回邻居家的缝纫机坏了,他放下手里的活就去修,说‘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能帮一把是一把’。”

老周突然一拍脑门:“差点忘了!我给你们留了好东西!”他往院角的地窖走,梯子“咯吱咯吱”响,“去年翻地窖,找着个坛子,是陆师傅当年泡的桂花酒!”

地窖里阴凉得很,弥漫着泥土和酒香。老周抱出个黑陶坛,封着红布,上面贴着张纸条:“给小周存着,等他娶媳妇时喝。”字迹已经有点模糊,却透着股热乎气。“当年他说我太毛躁,得等娶了媳妇,性子稳了才能喝这酒。”老周的声音有点哽咽,“可他没等到我娶媳妇那天。”

陆池看着那个酒坛,突然觉得鼻子发酸。爷爷走了那么多地方,修了那么多机器,却把这些细枝末节的事都记在心里,像在每个走过的地方,都埋下了颗会发芽的种子。

“开坛尝尝?”江起的声音带着点小心翼翼。

老周犹豫了一下,还是解开了红布,“砰”地拔掉木塞,一股醇厚的酒香混着桂花的甜,瞬间灌满了整个小院。“香!真香!”老周深吸一口气,眼睛亮得像孩子,“跟当年一个味儿!陆师傅说,桂花酒得封三年以上,越陈越香,就像手艺,越练越精。”

他给每人倒了碗酒,琥珀色的酒液里飘着桂花,抿一口,甜丝丝的,带着点微辣,从喉咙暖到心里。“陆师傅说,”老周咂着嘴,酒液沾在胡子上,“喝酒跟修机器一样,得慢慢品,急不得。”

午后的阳光穿过丝瓜藤,在石桌上投下斑驳的影子。老周给他们讲爷爷修机器的趣事:说他修农机站的拖拉机时,为了拆个锈死的螺丝,蹲在太阳底下晒了三个小时,愣是没喊一句累;说他帮磨坊改碾米机时,为了调齿轮角度,用尺子量了一百多遍,说“差一分都不行”;说他走的前一天,还在院里教他怎么给齿轮做防腐,说“机器怕锈,人心怕凉,都得好好护着”。

陆池把爷爷的日记拿出来,和老周的笔记本放在一起,两本本子的边角都磨得差不多,里面的字迹在阳光下看着,像是一个人写的。“周爷爷,您看这个。”他指着日记里的一页,上面画着个奇怪的齿轮组合,“爷爷说这是给您留的,说‘小周脑子活,说不定能琢磨出新花样’。”

老周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捧着日记本看了又看,手指在齿轮图上慢慢划过,突然一拍大腿:“我明白了!这是让我给细纱机加个自动润滑装置!当年我跟他提过一嘴,说人工上油太费劲儿,他居然记在心里了!”他起身就往屋里跑,“我去画图!现在就画!”

老太太看着他的背影,笑着对陆池说:“这老头子,一提机器就像打了鸡血。陆师傅当年总说,‘小周是块好料,就是缺个点拨’,现在看来,还真让他说着了。”

江起摸着那个铜丝齿轮,突然说:“奶奶,您说爷爷走的时候,是不是知道自己不会回来了?”

老太太愣了一下,然后慢慢点头:“他大概知道。走的那天早上,他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把修机器的工具都摆得整整齐齐,就像……就像要出远门,怕回来晚了,东西放坏了。”她的声音轻得像叹息,“但他没说,就说‘等我回来,还喝你熬的绿豆汤’。”

陆池看着石桌上的空酒碗,里面还沾着点桂花,突然明白,爷爷留下的不只是机器和手艺,更是那些藏在日子里的暖——是南瓜子的香,是绿豆汤的凉,是桂花酒的甜,是齿轮转起来时,那声让人安心的“咔嗒”。

太阳快落山时,他们要走了。老周往他们包里塞了满满一袋南瓜子,还有一小坛桂花酒,“路上喝,解乏。”他把爷爷的笔记本递过来,“你们带着吧,上面有陆师傅的心思,比我藏着有用。”

老太太给他们装了袋晒干的桂花,“回去泡水喝,想起爷爷了,就闻闻这味儿。”

走到巷口,老周突然喊住他们,手里举着那个铜丝齿轮:“陆师傅说,‘手艺得传下去,不能断’!等我把那个润滑装置做出来,就去茶坊、去碾坊,给他们的机器都装上!”

陆池回头看,老周站在丝瓜藤下,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像爷爷当年站在细纱机旁的样子。“我们还会来看您的!”他挥着手喊,声音被风吹得飘起来。

“一定来啊!”老周的声音跟着风追过来,“我给你们留着新炒的南瓜子!”

自行车碾过青石板路,车筐里的酒坛轻轻晃着,发出“咕咚咕咚”的响,像谁在哼着歌。陆池摸了摸口袋里的铜丝齿轮,冰凉的金属上仿佛还带着老周的体温,和爷爷留下的那些东西一样,暖得让人心里发颤。

他知道,这趟旅程还没结束。爷爷的故事藏在茶林的清香里,藏在碾坊的米香里,藏在桂花的甜香里,藏在老周手里的铜齿轮上,等着他们一点点去捡,一点点去拼,拼出一个完整的、温暖的爷爷。

风从纺织厂的方向吹过来,带着细纱机转动的“咔嗒”声,还有桂花酒的醇厚香气。陆池踩着脚踏板,感觉浑身都是劲,像爷爷说的那样,只要心里有暖,脚步就不会停,齿轮就会一直转,日子就会一直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