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你不是朕的白月光 > 第12章 第十二章

你不是朕的白月光 第12章 第十二章

作者:石门之客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1:06:32 来源:文学城

“雪崩?”

萧珣起身,在殿中踱步,“淮阳国地处中原,山应当不高,伤亡几何?”

“禀陛下,这次雪崩的,是淮阳城郊的翠微山,山下有两个乡,屋室几乎皆埋在了雪中,合计受灾之人有三千余。”

快马加鞭而来的信使,呈上了淮阳国国相崔衡的文书。

“朕记得,翠微山上有郡国学舍。”萧珣扫了一眼文书,问,“学舍里有多少人?”

“回陛下,如今大雪封山,奏报传来之际,尚不知学舍中是否有伤亡。不过,好在将近年节,学舍里并无学生,只有几个夫子,与学舍之中日常洒扫、庖厨之人还住在山上,如今虽然没有明数,但应当不足十人。”

苏丞相已经到了殿外。

信使退下之后,萧珣给苏澹看了急报:“灾情虽不算严重,以屋室损毁居多,被雪压死者寥寥,但正值元日将至,若是不好好安置,只怕民心极易生乱。”

不仅是年关将至。

萧珣没有说出口的是,朝中瞿氏势力刚倒,上至三辅,下至郡县,官僚任免,都受了震荡。

瞿阳下狱之后,不时有人递上奏疏,为其陈冤。足见,他的根系不知还有多深。

若是有人借着天灾之事大做文章,以天降警示,来讼其忠直,瞿阳的罪行,恐怕就要变成一笔糊涂账了。

瞿阳若不诛,对于一个刚收回权柄的年轻君主而言,不是一件好事。

他恨极了他。

宽仁的声名又怎么样?

十四年,他在瞿阳的阴影底下活了整整十四年啊。

十四年的红轮朝升暮落,可是他看见的天空永远是灰黑色的,像天狩三年年末,昏昏欲雪的天。

苏澹颔首:“陛下所虑甚是。淮阳国乃淮阳王的封地,淮阳王却久不理政,沉迷声色,其所任免的官员亦是同流合污之辈,如今出了雪灾,只怕国中已经是一片混乱。如此,崔国相才急着上书朝廷。”

“故而,由淮阳国自行筹措,赈灾,卿也觉得不妥?”

苏澹称是,“臣以为,朝中当派光禄大夫、博士执节前往,主持赈济,开仓放粮,安置灾民。”

他犹豫了片刻,又道:“除此之外,臣亦有隐忧,淮阳国地处中原,水土丰饶,物阜民丰,有九县,人口上百万,每年仅山海池泽之税就超过万万,五之有一为朝廷献费,但是剩余的,大多都化作了淮阳王与其子骄奢淫逸之用。”

萧珣明白苏澹的意思,轻哂:“丞相言下之意,淮阳当,去国治郡?”

苏澹肃立,行长揖:“陛下明鉴。”

本朝开国之初,太祖杀白马立誓,翦除异姓王,只分封同姓子侄。诸侯王叛乱却仍屡见不鲜。

到了先帝,推恩诸侯,萧氏王侯除了嫡长子袭国外,其余子孙均能裂土为侯。

诸侯国越来越小,实力大减,不少因无后而去国。

比如,广陵王的儿子在其父死之年的年末,得了瘟疫,不治而亡,广陵国除。

如今的诸侯国中,较有实力的,一是燕国,燕王萧钺六岁袭了燕国,如今不过二十。

二是豫章国,豫章王是先帝的一母同胞的弟弟,已经年过七旬,子孙无数。

此外,便是淮阳国,淮阳王年富力强,膝下唯有独子,萧锦。

萧珣与二兄淮阳王交往不多,与萧锦玩得挺多,但印象实在不怎么好。

尤其是此前他们的玩伴里,有一个样样都优秀的萧钰。

萧锦不好经史,在承明殿读书的时候,就一直不为苏澹所喜。

然而他又与瞿清川不同。

瞿阳对瞿清川颇为严厉,尽管动辄打骂的严厉,最后达到的是适得其反的效果,但这是后话。

淮阳王对这个儿子却是极尽溺爱之能事,他的王妃不遑多让。

萧锦,实在像极了淮阳王——至少像极了萧珣知事后,所认识的那个淮阳王。

在先太子谋逆案后,淮阳王以其年资,本被许多人看好,会继承大统,他却日日酩酊,夜夜笙歌,放出醉话,只愿做一个胭脂堆里的“皇帝”。

后来更是力排众议,冒天下之大不韪,将一个收在后院的歌姬立为了正妻。

萧锦不爱读书,却擅音律,不精于骑射,却擅投壶博戏。

他虽没有娶妻,却在京中的淮阳王府与乐署的歌女舞女中长大,早早得了“好女色”的声名。

当瞿清川在承明殿中,偷偷摸摸拿出那本避火图的时候,他只是一瞥复一哂,觉得小人打架,不过儿戏。

在瞿阳的要求下,萧锦十五岁,作为世子,前往淮阳就国的时候,萧珣心中还松了一口气。

不然,他在承明殿中,一会儿拉一拉苏婵的堕马髻,一会儿在藏在书卷底下的绢布上,画出一个苏婵的肖像,虽然看起来像一只炸了毛的雉鸡,被苏婵追着打。

苏婵从书案上跳起来,碰着了砚台上搁着的笔。

墨汁溅到了萧珣案几铺开的书卷上,也飞到了他头顶的碧玉冠上。

苏婵看着点点墨痕,一片狼藉的白缣,吐了吐舌,说:“阿珣,你下回作一幅图,给你的好侄儿瞧瞧,什么才叫做真正的画儿!”

随着萧珣慢慢知人事,见萧锦对苏婵嬉皮笑脸的样子,心里是相当不舒服的。

连萧锦叫苏婵的那一声“表姑母”,在萧珣听来,也觉得格外的腻。

不过,这对父子放浪形骸,声色犬马,除此之外,倒也没有做过什么出格的事。

淮阳国得天独厚,少有天灾。

上一次得到淮阳的急报,还是景和元年,山匪猖獗。

淮阳王对这件事倒是格外上心,大约是想要投朝廷,或投瞿阳所好。

因为山匪所到处,正是瞿阳极力推行的郡国学舍。

急报一至,瞿阳立刻点了头,淮阳国便开武库,起戎事,不久便剿灭了山匪。

是,淮阳王虽不成器,处处游离于朝堂之外,立场却十分微妙。

萧珣十五岁那年,苏澹联合萧氏本家王侯,一道上书,想要逼迫瞿阳交出辅政大权,促使萧珣加冠亲政。

那份请愿书中,他记得清清楚楚,并没有淮阳王萧珵,与世子萧锦的名字。

而两个多月前,瞿清川在上郡打着“平反废太子冤案,拥立太子遗孤”的旗号,谋逆造反之际,四方皆有谣言,大司马大将军瞿阳被其独子逼反了。

朝廷军令皆出自大司马,派往上郡的大军,实则是逆贼的援军。

而天子早被软禁,朝中不日将迎立新君。

谣言如斯,愈演愈烈,淮阳王不可能听不到音讯,可他仍如天狩三年案发一样,岿然不动。

不知是置身事外,明哲保身,还是,乐见所谓的“太子遗孤”被拥立为新君。

萧珣走到了宣室殿一侧高悬着的疆域图跟前。

“淮阳国。”

他抽出了一柄长剑,寒光瞬间遍布了淮阳大地,剑锋直指翠微山。

余光掠过了豫州土地,他被紧邻的地名吸引了。

正是颍川。

阳翟县。

*

林榆的白马极有灵性,停下了脚步。

贺季也惶惶然勒了马。

翠微山忽然雪崩,好在他们不曾走到山腰,所以没有受伤。

贺季耷拉了唇角:“这雪崩了,封了下山的路,元日也得窝在山上了。”

“山下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形。不过,平日里也没见你这么想要下山啊。”林榆嗤笑,“李媪让你下去采买一趟,你回来还嫌腿酸。”

李媪就是昨日阿瑶口中在学舍里做饭的“老妪”。

贺季悻悻然:“这不是阿鸢好容易来一趟淮阳么?还没见过淮阳城里的热闹。”

林鸢听见热闹,眼睛一亮,体贴地说:“没事,我要在这儿待好些时日呢。等过了这阵子,雪化了,就好了。”

贺季唇角转了向,笑得欢喜:“雪化了,我带你去乐署听曲,等十五望夜,再带你去看灯和百戏。淮阳国中的乐署,那可是淮阳王和王妃亲自督建起来的,里面的舞乐都是一等一。”

林榆横了他一眼,脱口对林鸢道:“你要在这儿待好些时日,跟我商量过吗?”

林鸢眸光一转:“是不是我在这儿待的时日一长,那些姊姊啊,妹妹啊,就没法来照顾林夫子了?”

贺季闻言,没心没肺地爆笑了起来。

林榆睨他:“行了行了,别把这雪震得又崩一回。”

这两日中,他没有问过林鸢如何出了宫。

至于为何离开了长安的父母,林鸢吐了一口浊气,说:“我才刚回去,阿母就要为我张罗着相看人家。阿兄,我若跑得不快些,只怕现在就走到了‘纳采’这一步了。”

但他在找阿母做的芝麻饼时,看过林鸢的包裹,不见有任何身籍。

又因他之前找淮阳王世子,打听过椒房殿宫人在瞿皇后被废之后的境遇,大多数是同废后一道贬至了上林别苑的偏僻之地,于是有了猜想:

林鸢大抵是从上林苑逃出来的。

她能逃出来,林榆心里松了一口气。

最初,他与阿父阿母都不愿林鸢进宫。

可是,前来采选良家子的吏卒包围了他们的家。

当他们叫嚣着,要查看他们全家的身籍,以历年的田租口赋相威胁时,本来左手铁锹,右手铁耜,气势汹汹,充当门神的阿父,忽然哑了声。

在吏卒震天响的敲门声里,阿父最终交出了阿鸢的身籍贴,还有阿鸢。

阿父后来同流泪不止的阿母说:“这些吏卒同狗皮膏药一样,躲过了今日,明日又来了。”

他解释得前言不搭后语:“称病也不行的啊,病一好,还是得进宫去的,早晚的事。”

他思索了一番,又添补道:“隔壁的阿银的确是称病躲了过去,可是,阿银那鼻子、那眼,一阵风吹过,都能抹得平了,谁会挂在心上?阿金的脸,比马还长,宫里头御马无数,还差这一匹吗?”

“咱们阿鸢模样太好,哪怕皇帝见过都忘不了吧,别提那些吏卒了!”

他最后宽慰:“宫里,宫里又不是什么虎穴狼窝,吃不了人的!到了年岁,二十五岁,就能出宫。出宫了就好了!”

这是林榆第二次见到阿父这般仓皇的模样。

第一次是八岁那年。

阿父带着他来到了一个草庐。

林榆那时候看不到草棚子的破烂。

因为,他原先住的家,那个占满了长安城南郊的家,早已变作废墟了。

他的阿母,长裙曳地,总是温温柔柔的太子妃,穿起了甲胄,让太子府的府兵与家丁都拿起了长枪与长剑。

她脸上沾着未干的血,提着剑,转过身来,对他说的唯一一句话是:“活下去啊,阿钰。”

他哭着喊着,被一个侍卫捂上了嘴,拉了出去:“殿下,快,快跟我走。”

这个侍卫高大威猛,满身是血,一脸脏污,萧钰不认得他。

快满九岁的萧钰,终日挽弓射箭,已经有了不小的力气。

他不断地挣扎,头上的冠跌了下来,衣裳扯成了破烂。

那侍卫最后把他扛在了肩上。

他就在高处,看着他的家变成了血海,变成了火海。

侍卫带他跑了很久,最后把他托付给了一个铁匠。

萧钰不知道,为什么是这个铁匠。

但他知道,他太沉了,侍卫扛着他快走不动了。

而身后又有无数羽林军,长水宣曲胡兵,往思齐苑,朝他们的方向而来。

他背着他,跑了一路,血也流了一路。

萧钰抬头见到的是红色的天,低头见到的是红色的地。

侍卫说,铁匠为太子做过戈矛,也是参与了谋反,朝廷的追兵正朝这里而来。铁匠的妻子是思齐苑里的帮厨。而朝廷的命令是,思齐苑里的人,格杀勿论,一个不留。

在铁匠吓得跪在地上,大气不敢出的时候,侍卫又说,他能够替铁匠赴死,也能遮掩他的妻女逃跑,扮做流民,逃出长安,太子以前在城外建过流民暂居之所。但条件是,铁匠要抚养太子的遗孤。

“你要对他,视如己出。”

“让太子仅剩的血脉,活下去。”

他们说话的时候,萧钰就在门外,看着漫天的火光。

他听见了磕头声,恳请声。

哭泣声,暴怒声。

跺地声,捶墙声。

最终,铁匠红着眼出来了。

他舌头打结,笨拙地对萧钰说:“你,你喜欢,妹妹吗?”

大火从思齐苑烧到了这个小小的铁匠铺子的时候,萧钰的名字也埋在了废墟里。

同他的阿母,两个姊姊,还有思齐苑与北宫上上下下几千个人一起。

活下来的,是林榆。

为什么叫林榆呢?

铁匠的眼里映着一闪一闪的火光,说:“以前啊,吃不饱饭,就吃榆树上的榆钱串,啃榆树的树皮。榆树好啊,榆树坚韧,能活,能让人活下去。”

他跟着铁匠东躲西藏了两个多月。

直到先帝山陵崩。

九岁,他有了新的阿父,新的阿母,一个妹妹。

他们说,这是他的家。

阿鸢来淮阳受了风寒,躺在榻上昏昏沉沉,几乎不知人事的时候,他看着她。

她同十五岁进宫的模样变了不少。

不可否认的是,他的阿鸢像花苞一样,长开了,绽放了,更美了。

可是,他的阿鸢,永远都带着明媚的笑啊。

七岁,她送给林榆的一捧野花,没有被林榆接到手上,而是零落了一地。

下一刻,就被往来行人踩成了泥淖。

她吐了吐舌,说:“兄长,没关系的,我听人说,花瓣变成了泥,明年,这个地方长出来的花,会更好看的。”

林榆不会挑水,从沣水河里取了水,走一步,水桶里就晃出来一半,溅在她的脸上。

他有些抱歉,但不想开口说话。

林鸢眨巴着眼,睫羽在阳光下亮亮的,手心里也是亮亮的,掬起一捧水往林榆的脸上泼了过来。

从潮湿的眼眸中看去,她的笑亮得晃眼,声音更是:“阿兄是不是喜欢玩水?我们泼水玩吧!”

哪怕是要进宫去了,阿母垂泪了整宿,阿父郁郁得吃不下饭食。

林鸢用一方丝帕,拭去了阿母的泪:“哟,谁欺负阿母了呀?等阿鸢入了宫,再有人欺负阿母,阿母就跟人家说,咱在宫里头有人!”

她掰下一块胡饼,塞到阿父的嘴里:“阿父没吃饱饭,叹气的气力都小了八成!”

她翻着林榆的太史公书,对林榆顽笑:“兄长,我入了宫,说不定,以后太史公书上,还会再多写一个东平乡永和里的林氏呢!”

林榆记得,她的眼中跳动着隅中的阳光,亮晶晶的,一闪一闪。

仿佛就是昨宵。

昏睡中的她,眼角也亮晶晶的,带着泪。

一晃经年,她没有穿丝绸做的衣裳,没有吃上饴糖,却瘦了许多。

而他现在环着林鸢,林鸢的胳膊肘不时碰着他,也是尖尖的。

她在宫里受了多少苦啊。

半山腰又传来了“轰隆隆,轰隆隆”的声音。

间杂着“得得得”的马蹄与杂乱的人声。

“雪崩了,还有人上山来啊,不要命了吧?”贺季目瞪口呆,林鸢也闻声愕然。

他们看着那些马上的人艰难地近了,近了。

抖落下一身霜雪,抖出了淮阳王府的府兵衣裳。

发现营养液快破千了!好开心![爱心眼]

所以下一更在明天早上九点

下一章,会有一丢丢颠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第十二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