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你不是朕的白月光 > 第11章 第十一章

你不是朕的白月光 第11章 第十一章

作者:石门之客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1:06:32 来源:文学城

林榆起身。

开门只见门口莫名多出了一人高的雪堆。

接着,从雪堆里抖出了一件蓑衣。

那蓑衣里又剥出了一个年青女子,面若银盆,双目晶亮,细脚伶仃,肚子却是异样的鼓。

林鸢躲在屏风后,露着一双眼睛,好生瞧。

那鼓鼓囊囊处的袄袍一敞,一个圆圆的食盒滚了出来。

热气扑到了林榆的脸上,伴着女子口中鲜热的白气:“这是油糕和豚骨羹,林夫子快尝尝吧。”

林榆退后一步,道了谢,“只是不巧,我已用过飧食了。”

“我侄儿常说,林夫子授书辛劳,这书院又清苦,平日只有两个老妪做饭。夫子当保重身体,多用一些才好。”

那女子轻车熟路,在案几上摆开了食盒。

屋里登时升腾起白茫茫的水雾,隔开了屏风后的两双看戏的眼。

林鸢往外又探出去了些。

只见林榆站在这水雾里,负着手,讪讪而笑:“令侄心思细,如果能把这些心思全然用在读书上,他日定能,成为博士弟子,封侯拜相。”

女子耳中听见的话,好像也被这水雾滤去了一半。

她脸上飞了红云:“全靠夫子教导,我们全家实在是无以为报。”

仿佛那侄儿已然带上了进贤冠,穿上了朝服缁衣。

“所以,快尝尝这羹吧。”

她搓搓手,把漆匕塞到了林榆的手里。

林鸢眼睛都睁大了,哑然失笑。

头顶也飘下来一个压抑着的笑。

仰头只见贺夫子伸长了的青色下颌,一颤一颤。

林鸢转头的时候,发髻挠到了贺季。

那笑于是压抑不住了,在使劲闭着的嘴唇里,变作了噼里啪啦的一串响。

林榆与那女子的目光齐齐朝这里转了过来。

“阿鸢,在那儿傻笑什么呢?”林榆温言细语,朝林鸢摆了摆手中的漆匕,“还不快来喝羹。”

林鸢发懵,却见,同在屏风后的贺季早已不见了踪影。

只好笑得讪讪,一步步向外挪开了步子。

“这是林夫子的……”那女郎将林鸢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

林榆含混地“嗯”了一声:“前日刚从老家过来,适逢这两日身子不适,故而,还来不及带到熟人跟前。”

林鸢乜斜了兄长一眼,心下了然,朝那女娘颔首一笑:“阿榆一个人在这儿这么多年,多亏了姊姊与乡人素日照料,我该道谢才是。”

见那女子的失落遮掩不住,她忙往带来的包袱里去寻,想找一支素银簪充作见面礼,却忽然想起,那银簪连着一个金饼,都充作了从颍川到淮阳的车马费。

翻了两遍,包裹里只滚出了一支坠着珠子的青玉簪。

她正踟蹰,那女子的双眼已经被珠玉的光映亮了。

“哎呀!”她改口叫了嫂子,一边说着太客气了,一边并不客气地接过了那根玉簪。

林鸢方知,女子名叫阿瑶,年方十八,同父兄侄儿一块儿住在书院的山脚。

当她即将知道,阿瑶的阿母在生下她时,天上多了哪八种形状的祥云,寓意着她将遇上良人,在十九岁出阁的时候——至于八种祥云与十九岁有什么关联,此种关窍,林鸢还没听明白,几句“夜深雪重,山路湿滑,千万当心”从默了半晌的林榆口中说了出来。

阿瑶这才松开了与林鸢难舍难分的手,披上了滴着水的蓑衣,掩上了门。

直到院中柴扉半掩的声音也传了过来,林鸢才抱起了胸,朝林榆说:“说吧,该怎么谢?”

“这汤羹还不够谢的吗?”林榆嗤笑,“快吃,一会儿凉了。”

“这哪儿够呀?我可是赔上了一根玉簪子,还被人叫了嫂子。”

“你今日帮了我,谁知他日,你需不需要我来帮你呢?”林榆拍了拍埋头喝汤的林鸢的脑袋。贺季正从屏后绕了出来。

林鸢嚼着油糕,轻嗤一声:“别到时候把我的桃花全给挡了。”

第二天退了烧,一身清爽,林鸢磨了林榆半日想要出门。

前来复诊的贺季听不下去,自告奋勇拍着胸脯,要带林鸢下山去看傩戏,林榆这才勉强同意,带她在书院里逛逛。

又是一夜的雪,积得齐脚踝深,林榆圈起手指,打了个响哨,一匹白马就飞奔着,踏雪而来了。

“对了,我上回就想问的,兄长发达了,哪来这么好的马呀?”

这马在雪霁初晴的天色下,毛色更显熠熠生辉。

林鸢几乎脱口而出,这堪比她先前在上林苑马厩里见过的大宛马了。

那大宛马,马如其名,皎洁如雪,只是年岁大些了。

只是,萧珣沉了脸,不肯让她骑,而是随手给她指了一匹青色的不起眼的马驹。

因而,她也无法体会白马飒沓的英姿。

现在她正是两眼发光,跃跃欲试。

连风寒初愈的虚弱也一扫而空了。

“这马叫什么名字?”林鸢问。

林榆将她托上了马:“还没名字呢,你以前不是说,等兄长有了马,要给它起名吗?”

林鸢眉欢眼笑,思忖了片刻:“叫它——嗯,胜云,好不好?”

林榆摸了摸鼻子:“唔,太俗——”

林鸢嘟起了嘴:“胜云一筹,多霸气啊。”

林榆笑着拍了拍林鸢的脑袋:“大俗才是大雅。极好。”

贺季倚在门框里,伸手抹去了马蹄溅到了额头的飞雪,艳羡道:“这可是淮阳王世子送给林夫子的马,大宛种,能不好吗?”

“兄长还同淮阳王世子有交情?”林鸢讶然。

“有时候登门,会授些诗书于他罢了。”林榆双手从两边环过林鸢的腰,拉了缰绳。

“可不是林夫子登淮阳王府的门,是世子登咱们书院的门!”

贺季在马儿的喷鼻与马颈上的泡饰轻响中,提高了嗓门。

“可我怎么听说世子同他父亲一样,是个酒色之徒?竟还好诗书啊?”

林榆不搭话,只是一哂:“你听说的事儿不少啊。”

身后又有马蹄声将近,只见贺季也骑着一匹灰马,赶了上来。

笑声也随之到了林鸢耳畔,“世子几度登门,究竟学着了什么不知道,不过也有好处。”

林鸢看向了他,贺季笑得轻快:“世子头一次登门,是在山匪侵扰的次日,之后,书院倒是再没见过山匪的踪影。别说山匪了,那些平日里欺软怕硬,以各种名目四处收取钱财的吏卒,都绕着咱们这儿走。”

这山上仅有一个书院,而无人居,空旷静谧。

白雪夹着竹林的幽绿,美得像画。

林鸢生了从未有过的心醉。

建章宫,上林苑,自然也是美的。可她不是主人,不是客人。

在太液池里涮过亵器,太液池的水看过去,就不那么澄澈了。

在梅花林里取过雪水,那梅花就失去了艳,只剩了冷,香也不足了。

在昆明池里摘过莲藕,湖面微光粼粼,看起来却是千刀万仞,一会儿就让人晒脱一层皮。

骑着那匹青灰色的马驹,她也满心想着的是,如何追上前头纵马疾驰的陛下。

他似乎因她要骑那大宛马而生了气,以及,怎么样让不会骑马的自己不摔下马去,因此一个头两个大,心中惴惴,根本看不见湖光山色,花团锦绣。

哪怕在上林苑住了半年,她只记得了虎啸龙吟,熊咆狮吼。

隆隆巨鸣,犹在耳畔。

清晰如许。

啊,不对。

——是不远处,传来的声音。

*

萧珣胸口沉闷,像是千钧的巨石沉沉砸了心上。

等到苏婵服过了第二贴药,终于昏昏睡去,才离开了月室殿。

他把“求凰”带了出来,让李顺找工匠换弦。

苏婵弹断了弦,大约因琴上的一弦一柱,思及华年,觉得岁月蹉跎,悲从中起。

他怕她醒来再度触景生情。

“务必明日平旦就换好,送回月室。”

萧珣听见鸡鸣,方知过了四更,于是改口为“今日”。

触景生情的,却是李顺。

他眼见着东方隐隐有了鱼肚白,悲切得想哭。

萧珣已经过了困头,在榻上辗转了一会儿,干脆披衣而起,坐到了书案前。

他一直是一个勤谨的皇帝。

这点也被人称为“肖父”。

他听说先帝十八岁登基,那时候,太皇太后闫氏势大,闫姓外亲在朝堂上占了半壁。

先帝的第一任皇后也是闫氏,是太皇太后的侄孙女。

先帝蛰伏多年,等到太皇太后崩,才将闫氏势力一一铲除,同时也在心里埋下了忌惮外亲的种子。

这大约也是先帝在立年幼的他为太子后,为防母少子壮,而太后称制,所以立即赐死了阿母的缘由。

萧珣苦笑。

一夜不寐的苦果,就是会让人没由来地反复想一些怎么也想不通的事。

他的阿母平民出身,家人都是些不识字的农人。

他登基之后,对于陌生的舅父,所能做的补偿与提拔,不过是赐予了空爵虚衔,赐金钱宅邸而已。

后来,反而是先帝亲自托孤的大臣,成了朝中势力最大的外亲。

十五岁之前,他勤于经史诗书。

等十五岁“亲政”之后,那些能够来到他案头的奏疏,尽管数目不多,一半都截留在了大司马的案几上,他一一过目,甚至于反复观阅,将那些奏疏上的名字牢记于心。

早早失去父母的孩子心思敏感,这敏感也是有些好处的。

比如萧珣能从言辞平实的奏疏奏表,还有朝堂上波澜不惊平平无奇的奏报中,揣摩出,上奏人是阿谀,还是耿直,是瞿氏拥趸,还是忠直之士。

这些最终成了他斗倒了瞿氏一党的关键。

平心而论,瞿阳做的很好。

先帝征战四方,随着四夷宾服而来的,是国库虚耗,和民怨四起。

而瞿阳轻徭薄赋,鼓励人们垦荒,让先帝死后,那满目疮痍的长安城重焕了生机。

接着,在他的令下,对于拥有盐铁铺子的人,以厚道的价格,以购代征,顺利地将盐铁收归了官营。

而这两项,让国库巨大的亏空在短短的五年内填上了。

国库有了盈余,便在各地设了郡国学。

全国上下,八岁以上的孩童,皆有所学。

那场景,几乎让萧珣重新看见了思齐苑里,平民豪绅,往来不绝,有识之士,清谈阔论的盛景。

甚至,当萧珣第一次登上前殿,看着底下乌泱泱的人,紧张得说话都说不出来的时候,是瞿阳,站在他的身侧,俯下身,在他的耳畔说:

“陛下,你瞧,那个脸尖,长得像老鼠的,是治粟都尉。”

“那个脸黑得像涂了墨汁的,是以后会代陛下拟奏章的尚书令。”

“还有那个,眯着眼的,是能看相卜卦的太常,原是太卜令。他不是站在后边偷偷打盹了,而是天生眼睛小。他总说,自己眼睛小的缘故是,有一半的眼在看天机。”

……

他胡乱想着,翻开了奏疏,不出所料,还是“瞿阳之罪,望陛下三思”。

萧珣将这一卷束之高阁。

瞿阳在朝政上,做得越好,越是无可指摘,萧珣越加觉得喘不过气。

那时候,需要他朱批的,只有各地上呈的岁收,太学选拔的五经博士,各处朝官的任免令。

以及,每逢大旱大涝,日月有蚀,都由尚书令代为撰好了罪己诏,他只需在最后盖上天子玺印。

什么“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人君不德,谪见天地”。

萧珣内心觉得,那不是他的过错,瞿阳既然代行天子之职,也该担上这不德之责。

灾异娄发,以告不治,那是瞿阳的“不治”,这灾异为何不降诸瞿阳的头上?

上天无眼。

——直到景和二年,他心中的愤懑,几乎已经化为了怨天尤人,甚至是自暴自弃。

苦苦蛰伏,可是那时间太久了。

久到他已经不知道,自己要等到什么时候,再等下去,还有没有拔剑出鞘的力气。

他意兴阑珊,又打开一卷奏疏,是公车令呈上来的。

昨夜宣而未见之后,看来公车令惴惴不安,连夜查明了三日前,哦,不,应该是四日前,出宫的各色人等,上了奏疏。

整整三卷。

一连串羽林军的名字,看得萧珣头疼。

他揉了揉太阳穴,一直翻到了第二卷的最末,才看到了“王福”两个字,再下面是“椒房殿宫人林氏”。

两个名字,一前一后。

萧珣不知不觉攥紧了拳。

他们关系不错,萧珣是知道的。

他疑心王福是瞿氏的人,准备将他下狱,也是林鸢求的情,他才转了心意,改为将王福逐出宫去。

王福的籍贯是……

萧珣想了片刻,头愈发昏胀。

赐田与宅,受恩还乡,还至哪个乡,他也不知道。

还是让人去传了掖廷令。

掖廷令对于这个照顾了陛下二十余年的内常侍出宫之事,极为上心,一下子报出了“豫州,颍川郡,阳翟县”几个字。

他心中得意,可惜陛下脸色无异,淡淡说了一声“知道了”,就让人退了下去。

萧珣心中有数,林鸢既然一声不吭就出了宫,决计不会回她自己的家,决计不想让萧珣找到她。

她很倔。

以至于当年萧珣想让林鸢留在椒房殿偏殿伺候,不必再做粗使宫女,明明一声令下的事,他也让王福多问了一句:

“你,情愿吗?”

只是,到底什么让她这么决绝,非要离开?

宫里不好吗?

他对她不好吗?

她不知道他对她的心意吗?

萧珣想不明白,头愈发疼了。

炭火烧得不旺,萧珣看那些书卷久了,手渐渐变得很冰。

他想起了椒房殿的紫宸阁里,他早起读奏章,或是读书的时候,林鸢会为他备下一个手炉。

她说:“陛下暖一暖吧。”

冬日,炭烧得多了,屋里太热,头脑昏沉,不适合读书。

这是瞿阳在萧珣小时候就说过的话。

他渐渐长大了,习惯了,这又变成了一种自觉。

他不动声色,翻过书简上的一页:“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行拂乱其所为。”

林鸢不以为然:“手暖和了,自己觉得舒服,才是最紧要的。”

她在袖子里搓了搓自己快冻僵的手,口中细细的白气绕到了萧珣的耳畔,“这样子,读书才有劲儿呀。”

他后来也习惯了。

习惯了从她的手上接过手炉,稍许,又塞回她的手里,让她替自己捧着。

她的指尖温热,一碰一触,周身就热腾腾的,暖起来了。

殿外的侍卫打断了他的思绪:

“陛下,淮阳国有急奏。”

汉朝是郡国并行,诸侯王的世子其实应该称为“太子”或“王太子”,正妻是“王后”。

由于本文是架空,部分私设,为了好听,不跟未来的皇太子和皇后混淆,所以还是称为“世子”,“王妃”。

收藏啊收藏,你是有什么心事吗?为什么一动都不动[爆哭]

很抱歉各位追更的宝宝,下一更要到周五了,得压字数攒一攒这个收藏。因为收藏不够无法上榜单的话,会陷入无限轮空的恶性循环,我的上一本就是这样。

留评给大家发红包补偿哈。真的很感谢你们的支持,等我有机会入V的话,一定日万爆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第十一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