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馆的墨香与重逢
入秋后的A大,彻底褪去了夏末的燥热。校园里的银杏树叶开始染上浅黄,风一吹,便簌簌落下,铺成一条金色的小径。苏晚抱着一摞刚整理好的图书,快步穿梭在古籍馆的长廊里,白色的帆布鞋踩在青石板上,发出轻快的声响。
她在古籍馆的兼职已经做了一个月。当初误闯陆承渊的临时办公点后,她一直没收到过他的联系,渐渐也就把那份“如有需要可找我”的约定抛在了脑后。古籍馆的工作不算轻松,整理古籍、调取文献、登记借阅信息,繁琐却安静,很符合苏晚内敛的性子。更重要的是,这里的薪水足够补贴她的生活费,还能让她近距离接触那些珍贵的历史文献,对学历史的她来说,算是一举两得。
古籍馆的馆长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先生,对苏晚的细心和认真很是赞赏,渐渐把一些需要专业知识的活交给她,比如根据读者需求调取特定的古籍文献。这天下午,苏晚刚把一批新到的线装书编号入库,馆长就拿着一张纸条走了过来:“小苏,你去特藏室把这几份文献调出来,有人等着用。”
苏晚接过纸条,上面写着几份文献的名称:《北平古建筑考》《清代北方民居营造法式》《民国年间京郊望族宅邸档案选编》。都是些关于北方古建筑和老宅历史的资料,和她上次帮陆承渊整理的档案内容有些相似。
“好的,李馆长。”苏晚把纸条收好,拿起特藏室的钥匙,转身走向馆内深处。
特藏室是古籍馆最核心的区域,恒温恒湿,存放着许多珍贵的古籍、档案和孤本。苏晚推开厚重的木门,一股浓郁的墨香和旧纸张的气息扑面而来。她熟练地走到书架前,根据分类编号,逐一查找纸条上的文献。
这些文献都有些年头了,封面泛黄,纸张脆薄,苏晚小心翼翼地把它们从书架上取下来,轻轻拂去上面的浮尘,然后整齐地摞在托盘里。就在她准备转身离开时,眼角的余光瞥见书架角落里放着一本装订奇特的线装书,封面上写着《燕北陆氏老宅见闻录》,作者署名已经模糊不清。
“陆氏老宅?”苏晚心里一动。她想起陆承渊的档案里,提到过他家的老宅就在燕北一带,这本《见闻录》会不会和他的老宅有关?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把这本书也取了下来,打算一起带出去,或许对那位借阅文献的读者有用。
抱着托盘走出特藏室,苏晚抬眼就看到阅览区靠窗的位置坐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男人穿着一身深灰色的休闲西装,身姿挺拔地坐在椅子上,指尖夹着一支未点燃的钢笔,目光落在桌上的一份文件上,神情专注。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在他身上,勾勒出他冷硬的轮廓,却也柔和了他周身的疏离气息。
是陆承渊。
苏晚的脚步顿住,心脏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起来。她怎么也没想到,借阅这些古建筑文献的人,竟然是他。距离上次打翻他的相册已经过去一个月,她以为两人不会再有交集,却在这样的场合重逢了。
陆承渊似乎察觉到了她的目光,抬起头,目光精准地落在她身上。四目相对的瞬间,苏晚看到他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随即恢复了平静,只是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
苏晚定了定神,抱着托盘快步走过去,把文献轻轻放在他面前的桌子上:“先生,您要的文献都在这里了。”
她的声音有些发紧,脸颊微微发烫,下意识地避开了他的目光,低头整理着桌上的书。
陆承渊的目光落在那几本文献上,手指轻轻拂过《北平古建筑考》的封面,然后注意到了最上面那本额外的《燕北陆氏老宅见闻录》。他挑了挑眉,看向苏晚:“这本不是我列的清单上的。”
“我……我看到这本书的题目和您要的文献相关,觉得可能对您有用,就一起拿过来了。”苏晚小声解释着,心里有些忐忑,生怕自己多此一举惹他不高兴。
陆承渊拿起那本《见闻录》,翻开封面。书页已经泛黄发脆,上面的字迹是工整的毛笔小楷,记录着清末民初时期燕北一带几处著名老宅的见闻,其中就详细描述了陆氏老宅的布局、建筑特色,甚至还有一些关于陆氏家族的趣闻轶事。
他的眼神微微亮了起来。他这次来调取文献,就是为了老宅修复的事,想从历史资料中寻找老宅最初的建筑细节和营造工艺。这本《见闻录》记载的内容,比他之前找到的任何一份资料都要详细具体,对他来说简直是意外之喜。
“你怎么知道我需要这个?”陆承渊抬眼看向苏晚,语气里带着一丝探究。
“我……”苏晚犹豫了一下,还是老实说道,“上次帮您整理档案,看到过您家老宅的相关资料,所以觉得这本书可能有用。”
陆承渊看着她坦诚的样子,眼底闪过一丝赞许。这个女孩不仅细心,还很有观察力,而且懂得举一反三,倒是个可塑之才。
“做得很好,这本书确实很有用。”陆承渊的语气柔和了些许,“谢谢你。”
听到他的夸奖,苏晚心里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个腼腆的笑容:“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你在这里兼职?”陆承渊问道,目光扫过她身上的工作证。
“嗯,开学后就来了,主要负责整理古籍和调取文献。”苏晚点头回答。
陆承渊“嗯”了一声,没再说话,低头翻开了那本《见闻录》,专注地看了起来。他看书的速度很快,手指翻过书页时动作轻柔,生怕损坏了脆弱的纸张。
苏晚站在一旁,不知道该离开还是留下。馆长交代过,读者借阅特藏室的文献时,需要有人在旁边协助,防止文献损坏。她只好拉过一把椅子,在他对面不远处坐下,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假装看书,眼角的余光却忍不住时不时地落在他身上。
陆承渊看书的样子很认真,眉头微蹙,神情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手中的书。阳光照在他的脸上,让他冷硬的轮廓柔和了不少,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一小片阴影,竟有几分好看。
苏晚连忙收回目光,心跳有些乱。她觉得自己这样很不礼貌,赶紧低下头,翻看手中的笔记本,上面记着她最近整理的古籍目录。
时间在安静的氛围中缓缓流淌,古籍馆里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偶尔传来的咳嗽声。苏晚渐渐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把注意力放在了笔记本上,不再去想对面的人。
不知过了多久,陆承渊合上了手中的《见闻录》,看向苏晚:“这本书可以借走吗?”
“特藏室的文献一般不外借,只能在馆内阅览。”苏晚抬头回答,“不过如果您有特殊需求,可以向馆长申请,或许可以办理短期外借手续。”
陆承渊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又拿起另外几本文献翻看起来。他看得很仔细,遇到重要的地方,会拿出钢笔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字迹遒劲有力,和他上次临时办公点木牌上的字迹如出一辙。
苏晚看着他认真工作的样子,心里生出一丝敬佩。能把一件事做得如此专注投入,想必他在自己的领域也是个极其出色的人。
临近闭馆时间,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古籍馆里的灯光也亮了起来,暖黄色的光线笼罩着整个空间,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安静的氛围。
陆承渊终于看完了所有的文献,他把文献整理好,放回托盘里,对苏晚说道:“麻烦你把这些送回特藏室吧。另外,帮我向馆长申请一下,那本《燕北陆氏老宅见闻录》我想借走一周,下周这个时间我会送回来。”
“好的,我会帮您申请的。”苏晚点了点头,抱起托盘准备离开。
“等等。”陆承渊叫住了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她,“这是我的联系方式,如果申请通过了,给我打个电话,我会派人来取。”
苏晚接过名片,和上次那张一样,上面印着“陆承渊”三个字和他的电话号码。她小心翼翼地把名片放进上衣口袋里,点了点头:“好的,陆先生。”
“还有。”陆承渊看着她,语气认真地说道,“上次你帮我整理档案,做得很好。我现在正在推进老宅修复的项目,需要一个懂历史、细心且负责任的人帮忙整理相关资料,偶尔也需要去老宅遗址考察,协助记录。这份兼职,你有兴趣吗?”
苏晚愣住了,脸上写满了惊讶。她没想到陆承渊会突然向她提供一份兼职。这份工作不仅和她的专业相关,还能接触到真实的古建筑修复项目,对她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而且,兼职的薪水肯定比古籍馆要高,能更好地补贴她的生活费。
“我……我有兴趣!”苏晚连忙点头,眼神里充满了期待,“谢谢您,陆先生!我一定会好好干的!”
看到她眼里闪烁的光芒,陆承渊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勾了一下:“不用谢。具体的工作内容和薪资,我会让我的助理联系你。你课余时间和周末都有空吗?”
“有空的!我除了上课和古籍馆的兼职,其他时间都可以!”苏晚连忙说道。古籍馆的兼职是弹性工作制,她可以和馆长协调时间。
“好。”陆承渊点了点头,起身拿起自己的外套,“那我先走了,等你的消息。”
“陆先生再见!”苏晚目送着他离开,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古籍馆的门口,才抱着托盘转身走向特藏室。
把文献放回原位后,苏晚心情激动地找到了李馆长,说明了陆承渊想外借《燕北陆氏老宅见闻录》的情况。李馆长犹豫了一下,毕竟这本书是特藏室的珍贵文献,但听说借阅人是为了研究老宅修复,而且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最终还是同意了。
“小苏,你和这位陆先生认识?”李馆长好奇地问道。
“不算很熟,之前有过一次交集。”苏晚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这位陆先生可不简单啊,”李馆长感慨道,“陆氏集团的总裁,年轻有为,而且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这次他修复的陆氏老宅,可是咱们燕北一带很有名的历史建筑呢。”
苏晚心里一惊,她没想到陆承渊的身份这么厉害。陆氏集团她听说过,是北方顶尖的企业集团,涉及多个领域,没想到总裁竟然是他。
难怪他身上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压迫感和沉稳气质。
晚上回到宿舍,苏晚拿出陆承渊的名片,小心翼翼地放在床头的抽屉里。她拿出手机,按照名片上的号码给陆承渊发了一条短信,告诉他文献外借申请已经通过,问他什么时候派人来取。
短信发出去后,苏晚的心一直怦怦直跳,既期待又紧张。没过多久,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陆承渊的回复:“明天下午三点,我让助理去古籍馆找你。另外,助理会把兼职合同带给你,你可以先看看,有问题随时联系我。”
“好的,陆先生。”苏晚快速回复道。
放下手机,苏晚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她想起第一次见到陆承渊时的狼狈,想起他眼里的寒意,又想起今天他温和的语气和赞许的目光,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五味杂陈。
她知道,这份兼职或许会让她和陆承渊产生更多的交集。而他们之间,有着悬殊的身份差距,有着南北地域的隔阂,未来会怎样,她不知道。但她清楚地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无论是对她的学业还是生活,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来,洒在苏晚的脸上。她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坚定起来。不管未来会遇到什么,她都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认真做好这份工作,不辜负陆承渊的信任。
第二天下午三点,苏晚准时在古籍馆门口等陆承渊的助理。没过多久,一辆黑色的轿车停在门口,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的年轻男人走了下来,径直走向她:“请问是苏晚小姐吗?我是陆总的助理,我叫陈默。”
“您好,陈助理。”苏晚点了点头。
“陆总让我来取文献,还有这份兼职合同。”陈默递给苏晚一个文件夹,“合同的条款都写得很清楚,薪资是按小时计算,每小时两百元,报销交通和餐饮费用。如果没问题,你可以在这里签字。”
苏晚打开文件夹,快速浏览了一遍合同。条款很合理,薪资也比她预期的要高很多。她没有犹豫,在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是《燕北陆氏老宅见闻录》,请你收好,下周记得按时送回来。”苏晚把书递给陈默。
“好的,麻烦苏小姐了。”陈默接过书,放进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陆总说,如果你周末有空,这周六上午九点,他会派车来接你,一起去陆氏老宅遗址考察。”
“好,我有空。”苏晚连忙点头。
陈默点了点头,说了声“再见”,便转身离开了。
苏晚看着黑色轿车驶远,心里充满了期待。她低头看了看手中的合同,又想起陆承渊专注工作的样子,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她有种预感,这个秋天,因为这场意外的重逢,她的大学生活将会变得不一样。而她和陆承渊之间,似乎也将开启一段全新的故事。古籍馆的墨香还在鼻尖萦绕,而远方老宅的砖瓦气息,已经悄然向她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