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慕佳人 > 第31章 公主

慕佳人 第31章 公主

作者:李闲庭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5 15:48:58 来源:文学城

铠甲沉重却能护体,她向来喜欢轻便些,今日回宫,未换宫装,只着身暗红裙裳,持着佩剑就进了桂宫。

天子驾前不得持兵戈,却唯独长公主李暮云除外。

小皇帝炙烤尽兴时,抬头便见这位公主迈快步朝自己走来,他难得露怯,坐直了身子,那双眼睛勉强睁大了些,手上还拿着一串烤糊的羊肉串。

“小……小姑姑怎么来了?”

李暮云没说话,上下打量了一眼坐在旁边的董清影。

见这人看着自己,贵妃故意咬着红唇,眼神嚣张,故意又把长腿露出几分,有红裙为底,实在妖娆。

“去给贵妃拿件氅衣,这般打扮,若让言官知道,岂不要给陛下扣上一顶□□后宫的帽子。”李暮云看着杨复瑾这样说。

杨复瑾不动,身边的小黄门却懂眼色,当即应是,可声音未曾落地,又听公主道:“怎么,本宫这是使唤不动杨常侍了?”

宦官当政,大魏上下皆怕这位中常侍,唯李暮云不怕。

她一摆裙子,坐于皇帝对面,宫人们立即奉茶,不敢耽误,暮云仰头看他,气势不减凌厉:“便是中常侍,也是我李家的狗。”

杨复瑾是知道隐忍的,不然也不会走到今天。

他早知道天子畏惧这位公主,连半句袒护的话也不敢说,当即眯着眼睛笑:“长公主稍候。”而后领着他的小黄门离开。

等杨复瑾走后,李暮云才问皇帝,她回朝的折子三日前已送至朝廷,怎么陛下像是今日才知道她回宫的事?

“还有,西北军政民政,凡要朝廷商议之事我皆报于政事堂,可从朝廷递来的折子为何都看不出是陛下亲笔批红?”

皇帝支支吾吾说不出话,顾左右而言他,事实上,他早已记不得自己在政事堂坐上一刻钟时是什么时候了,更不用说看什么折子了。

李暮云一言未发,听着皇帝瞎编,旁边的贵妃像是看不得皇帝被步步紧逼的样子,娇声道:“杨常侍能干,陛下年轻,只能多多依仗,这些事还是杨常侍知晓得多,是吧陛下?“

受了她的暗示,小皇帝当即跟着道:“对对!这些事要问杨常侍,等他来了,小姑姑好好问问他。”

李暮云咬紧后槽牙,却是没再看皇帝一眼。

皇兄晚年昏聩,信任阉人,设中常侍一职,既让其可起草诏令,又让其处理奏章,天下大事,都传于阉人之手,如今本朝宦官当政,便是在前朝就埋下伏笔了。

她离开平都多年,江山却已大半落入杨姓家贼手中了。

杨复瑾拿来大氅,李暮云单手接来扔到董清影身上:“穿上。”她看向皇帝,严肃道:“陛下今夜费些功夫看看我这三月来呈上的折子,明日早朝,我有要事同陛下和朝臣商议。”

待她走后,董清影才在皇帝耳边嘟囔:“小姑姑好凶!”

小皇帝可不在乎这个与自己只相差七岁大的姑姑凶不凶,他想的是,她怎么又回来了?

皇室子孙凋敝,也只剩这位长公主与小皇帝血缘最亲近。先帝在时,就说他这个妹妹长着女儿身,实为男儿心。

先帝与这个幼妹相差几十岁,是以十分疼爱,偏偏她不愿受深宫束缚,十来岁的年纪就去了西北守卫边疆。

小时对天子管教甚严,才不顾忌什么储君身份,非打即骂,但凡她抬抬手,都要吓着天子。

皇帝生气,竟一脚踹翻炉子,一直跪在炉子旁看火的宫婢没有注意,生生被烧红的炭火烫到腰间以下的衣裙烧了一大片,宫婢痛得大叫。

尖锐的叫声又让皇帝生气,他一把抓住宫婢的头发,竟把她的脸活生生按在炉子上,宫婢挣扎几下,疼晕过去。

他这才松手,狠狠喘着气。

又如早先时候,小黄门把人抬走,免得污了圣上的眼。

杨复瑾扶皇帝坐下,安抚他:“长公主久在西北,过惯了自由自在的日子,不知道陛下长居深宫,与那些个老臣斗智斗勇的苦。明日早朝,长公主要什么,陛下就给她什么吧!只是长公主一向不待见老奴,明日政事堂议事,只能由陛下一人在了。”

怒火、偏见、疑心、对立就是这么一次次被勾出来的,皇帝当即道:“怕她什么!朕才是皇帝!朕才是一国之君!你都在政事堂处理那么久的政事了,明早就同往常一样,继续在那里待着,我看她能拿你怎么办!”

杨复瑾低首谢恩:“是,陛下!”

董清影看他面色不改,一如既往的老沉,心中感叹,果然是老奸巨猾,认识他十年了,除了脸上的褶子越发多了,这宠辱不惊的样子倒一点没变啊!

皇帝打了个呵欠,董清影扶着他往寝宫去,待杨复瑾服侍皇帝休息后,清影一看,杨常侍却是往御书房方向去了。

看来生怕明早长公主发难,常侍今夜要和他的智囊团苦翻折子了。

大魏立国百余年,即便女子干政,也都是坐于珠帘幕后,仅本朝这位长公主,不仅能大方出现在众人面前,无人敢质疑,皇帝座下,就有独属于她的位置。

原因无二,谁叫她掌兵西北,军权甚重呢。这年头,谁手下的兵多,谁掌握的权力就大,那大宦官杨复瑾便是如此。

左右神策军指挥使皆是他的人,连中央禁军也混入不少党羽,他能在平都作威作福,依仗的可不仅仅是小皇帝的信任。

这次李暮云回都,是为了两件事。

她长年镇守西北,可西北南下威、并两州皆受天灾,今年雨水过多,抚河改道,大水往威、并两州而去,土地、民居都被洪水淹没,百姓流离失所,天气闷热,疫病开始流行……

百姓只能南下逃荒要饭,却遭二州之下的丹州州牧轰赶,不准他们南下,生怕灾民们来平都。

二州州牧也非胆小贪吏,俱都因救灾而亡,至今未找到尸首。

灾情上报朝廷后,朝廷重新派了两位新州牧过来,可没想到,却是派了两只饿虎来这灾荒之地,救灾粮食皆被私卖,派发下来的救灾银两直接进了州牧私囊……

并州刺史刘辛云冒死渡江北上,告知她二州险情,她本带刘辛云回王都面圣,却不想半路其遭毒箭射杀而亡。

其中手笔,李暮云早猜出是谁了。

向皇帝禀报时,她特意把刘辛云之死隐去,只说他染了疫病,不治而亡。

听来听去,就是些水灾呀、旱灾呀、疫病呀,每年都能听的事,这不都该习以为常了嘛,有什么可值得讲的!

说来说去,不就是来要银子的。

皇帝大手一挥,让户部的直接拨银子过去。

这第二件事,却是与西北卢家有关系。

天子不知当年隐情,提起卢家,也只知道那位卢植大将军是个保家卫国的大英雄,可他不是早早就死了吗?

“抚远大将军走后,西北战事平定,卢家军也纷纷卸甲归田。可最近一年,竟有边贼冒充卢家军,与戎人勾结,几次挑起战乱。这还不止,逆贼竟在西北散播流言,说陛下轻待功臣之后,故意挑拨百姓仇恨,百姓轻易相信,竟还要结伙到王都面圣,所幸都让臣拦了下来。”

对小皇帝来说,西北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那里要么是戈壁险滩,要么是险峻群山,百姓日子如牛羊一般。

他也不明白先帝为什么要争夺这种不毛之地,既然戎人要,那给他就是,又不是什么好地方。

李暮云何尝猜不出昏君所想,可这番话,却不是对天子说的。

皇帝坐得有些不耐烦了,又换了个姿势重新杵在帝座上:“那依姑姑所言,朕该怎么办?”

李暮云道:“逆贼口中的功臣之后乃卢植之子卢昶。先帝仁厚,卢将军和夫人逝后,便让高家接回卢昶,此子便定居平都,如今算来,已快十年。”

高蕴一介闲官,以往上朝,都是闭眼打着瞌睡,来凑个人数罢了,没成想今朝被这位长公主提到,吓得一个警醒,公主说完话,他便赶紧出列,叩谢先帝大恩:“长公主所言甚至。卢植和妹妹走后,先帝可怜卢家只剩卢昶一人,便命老臣将其带到高家住着,只是三年前卢昶科举未中,心灰意冷之下,独自远游去了,至今未曾回来。”

这下换天子不满了:“他在平都好吃好喝住着,哪里是受亏待的样子,这些西北愚民轻易被人挑拨,实在愚蠢!”

李暮云也笑:“是啊,真是愚蠢。要知道为了平定愚民叛乱,西北五年盈余全用光了。若百姓们还不停歇,恐怕我又要厚着脸皮找陛下用银子了。”

皇帝不知道国库空虚,一打起战来花钱如流水,可杨复瑾知道。

走到今天这个位置,一人之上,万人之下,还有大好的日子等着他,他可不愿意看到这个国家摇摇欲坠,如今,还需要这位长公主暂先守着西北,等戎人归降,再收拾她也不迟。

杨复瑾弓腰,在皇帝耳边小声说话,不曾见到下边的李暮云勾唇一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