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民国文坛遍布我马甲 > 第26章 点燃一盏烛火

民国文坛遍布我马甲 第26章 点燃一盏烛火

作者:金非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19:46:26 来源:文学城

当然读者也很熟悉剧情,但作为《楚惊鸿探幽录》的早期案件,即使读过,多数人也只记得大概走向,不会细节到每个情节的情境都记得。

现在想来,如果故事是她写的,那就说得通了。

“怪不得啊。”

连莲有点郁闷,为自己没早点抓到杨金穗的小辫子,又有种兴奋,选择改编身是客这部改编难度颇高的作品,那自然是因为她也很喜欢这部小说喽,结果认识了读者,话剧还获得对方的一对一指点,这种运气,了不起!

连莲要冲上去握杨金穗的手,却慢了一步,被连尹抢先了,他冲上前,想握杨金穗的手,又想到对方是个小女孩,贸然肢体接触有点冒昧了,于是抓着李记者的手摇晃,“哈哈哈哈,李记者你也觉得今天很幸运吧,不仅看到了很好看的话剧,竟然还认识了身是客先生。”

李记者一脸懵,不是咱俩认识吗你就这么自来熟?虽然他还挺愿意认识一下这位在书画界很有影响力的人物的,因此也配合地笑了起来,“是呀是呀,身是客先生竟如此年少有为,实在令人惊叹啊。”

既然连尹一个画家都替杨金穗背书了,李记者也就顺势认了下来,假装刚刚那一瞬间的迟疑没有发生。

当然,他认了,杨金穗自觉还是要给对方做个解释的,正好,她手边还有今天要寄给《京报》主编冯知明的信件,内容是关于她下一部作品的初步设想的,内容肯定是不能给李记者看的,但有信封上写着“冯知明亲启”的字样,应该也是有说服力的。

冯知明作为京城报业的资深主编兼文人,想必李记者是知道的。

李记者的确认识,连尹也认识,因为他给《京报》画过创刊周年纪念插画,只能说京城文艺界啊它就是个圈,圈内的你我他都是熟人。

身份相认了,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沟通了。

连莲大伯娘虽然不明所以,但看这些人有事要谈,还是引导着他们移步到戏院后台,这里有一间专门的类似会议室的地方,用于班主日常对戏院工作人员的安排工作。

连莲的同学们也想跟上,被连莲和许霏联手安抚住了,毕竟办公室并不大,挤不进去这么多人,而且老师和长辈们也在,并不是追着作者要签名、提问题的好机会,少年们只能遗憾离去,并强烈要求连莲把事情进展转述给他们,如果能拿到签名就更好了。

终于坐定,李记者才难掩兴奋地问,“身是客先生,您是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您称呼我杨小姐即可,我姓杨。既然遇上,就是有缘,正好我也有空,可以回答您的一些问题。”

李记者摸了下侧面斜挎的记者包,这才想起来,对啊,他没带纸笔啊,连莲见状,把自己用来记录初演问题的笔记本和钢笔递了过去。

李记者虽然是新人,但也有专业能力,而且他们报纸日常采访的多为各种创作者,也是熟练工作了,很快就进入状态,层层深入开始提问,从作品里的一些故事情节原型、对主要人物的看法,到本人的创作灵感、创作经历、创作理念,再到诸如“如何看待白话文运动”“作品如何承载启迪民智的责任”等具有社会关怀的问题,无所不包,问得很详细。

问得杨金穗都额头冒汗了,有一些问题,她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尤其是一些对社会状况和文学界发展的问题,她怕自己稍不留神就回答出争议答案,被其他文人在报纸上追着骂。

好在连尹在一旁帮忙解围,这才让处于兴奋状态下的李记者意识到,杨金穗是刚刚进入文坛的新人,年龄也小,问的问题还是得稍微轻柔一点的,于是转而去问杨金穗的一些个人情况,比如日常的阅读习惯、、创作习惯、喜欢的作家等等,在征得杨金穗允许后,还问了一点杨金穗的家庭情况和读书情况。

得知杨金穗来自于冀州一个小县城,家里也并无任何新式知识分子,李记者不由得惊讶,作为记者,虽然是进行文艺界新闻采访的,但他们和专做社会新闻报道的另外一家报纸在同一栋楼里办公,自然会知道很多民间的新闻,不说冀州了,就是北平的周边县城、乡村,百姓们还按照数千年的惯性过着很传统甚至是保守的生活,尤其是家里的女性们。

这么说吧,他前段时间还听说了一件事,一户人家的女儿因家中长辈生病欠债,进城做女工,却被定亲的婆家人追进城里打,理由是他们觉得往外跑的女人都是去窑子里卖皮肉的,此事正好被李记者认识的一名记者看到,阻止对方动手的时候还被误认为嫖客。

至于这件事的后续嘛,就是在这女人的娘家宗族长辈的调解下,她放弃了做工,回乡嫁人了。

杨金穗也知道他们家这样的情况,能让她读书,写小说,的确算得上惊世骇俗了,不然在老家的时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拿她家的事说嘴。

这其中,有三分是杨地主的脑筋还没那么死板,有两分是杨大金走南闯北见识得够多,剩下五分,则是恢复记忆前的她心中还残留一丝对这个世道的不认可,对那些礼教枷锁的不满,因此没少闹腾,这才争取到越来越宽松的环境。

她很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经历,点燃一盏烛火,让如杨地主这样的家长们,看到女孩读书的用处,能改变自己的想法。也希望那些被关在家里的女孩们,能鼓起勇气争取读书走出去的权益。

于是,杨金穗很认真地回忆着那些经历,讲给了李记者听。

当然,她也没忘记为自己即将出版的《楚惊鸿探幽录》打个广告,再宣传一下即将连载的新作品。

杨金穗也没有想到这次采访会用掉这么多时间,等采访结束后,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已经到饭点了。

好在她出门的时候,就和家里人说了,今天会和许霏他们在外面吃饭,倒也不担心家里人着急。原本和许霏出门,家里人还比较不放心,会把大侄子杨满福派来跟随,如今和许霆做了同学,家里人也放心了,任由杨金穗自己出门和朋友们玩耍,时间上就自由了很多。

李记者兴致勃勃地带着连莲友情提供的笔记本回了报社,准备好好写篇报道,技惊四座,许霏也张罗着带杨金穗和许霆去吃点好的,顺便好好“审问”一下杨金穗为什么瞒了她那!么!久!

嘿嘿嘿嘿嘿,对上许霏那“该我问你了”的噬人眼神和许霆一副“看错你了”的伤心比表情,杨金穗只能尽力保持可爱笑容。

连莲过来拉好姐妹许霏,“我爹要请我们去吃牛排,你们三个一起来吧?正好我也要感谢一下身是客女士,写出这么好的作品让我们改成话剧,对吧,金穗。”

杨金穗听出了连莲口中的调侃之意,叹气,她还没忘了,明天去学校还会遭遇如沈娜拉几人的质问呢,毕竟,他们最初也是通过聊《楚惊鸿探幽录》认识的,而许霆,想也知道,他不仅不会帮自己保密,说不定今天回去就会挨家挨户地替她做宣传。

杨金穗三个人最终还是跟着连家人一起去吃牛排了。

好耶,她爱牛排,此时的牛排还是很贵的,尤其是连家人选择的比较正宗的外国人做主厨的西餐厅,自然是比较贵的,如果没人请,杨金穗大概率不会来这种地方吃东西。

这家店叫吉士林番菜店,除了经典菜色牛排、奶油蛋糕、番茄焗通心粉外,还有一些中西结合风味的菜色,比如奶油红烧肉——这是什么鬼,它俩配吗?以及奶酪馅煎饺,京酱肉丝披萨之类。就很符合这个群魔乱舞的民国了。

牛排很好吃,不用多介绍,牛肉很新鲜,肉质好,口感好,火候好。奶油蛋糕也不错,比现代的奶油蛋糕整体硬一些,奶油的质感没那么绵软轻盈,但奶味更足。番茄焗通心粉,不如家里嫂子做的番茄鸡蛋打卤面好吃。

杨金穗重点想说一下那些创新菜色。

首先是奶油红烧肉,竟然意外地不难吃,甚至好吃,她很震惊,这是什么原因呢?或许是类似于咖喱鸡里放牛奶或者椰浆的作用?或者炸鸡腌制时加牛奶的操作?她感觉自己学到了什么。

奶酪馅煎饺,也还好,听起来有点黑暗,但你把它想象成奶酪馅饼,就容易接受得多,奶酪里还有一点咸鲜的火腿,吃起来没那么腻。

至于京酱肉丝披萨,没什么可说的,这种奇奇怪怪的中西结合披萨她见了不少,基本上不会难吃,事实上也不难吃。

她觉得自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现在手头的钱也多了,也可以在日常食物上创新一下了,完全可以把这种中西结合的食物加入家里的菜单。

只不过如奶油、奶酪、火腿之类的食材,此时能买到吗?

还真能,面对杨金穗的询问,许霏干脆地包在了她身上,她家偶尔也会吃这些东西,家里会定期和可靠的商人采买,可以帮杨金穗也买一份。

还是我霏姐可靠啊,即使有点生气,还是这么热心,杨金穗感动了,凑过去说,“许霏姐,你放心,等《楚惊鸿探幽录》出版了,我给你留一份限量的签名版。”

“哼,留不留的,我找你签个名字,你难道会拒绝吗?”

也是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6章 点燃一盏烛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