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宁七年,初春。
江宁府的春意总是来得格外的早,沿江的万条柳枝垂到江面上,嫩绿的柳叶拂过白墙灰瓦,随春风进了江宁通判舟异府中。
薄暮时分,舟异下值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考校儿子的功课。
他三十有余膝下仅有一子,又是恩爱多年的发妻所生,平日里多有溺爱,从未有过“鸡娃”的心思,一直按部就班到了六岁才让孩子启蒙。
但自舟珩启蒙之后,舟异发现自家顽皮小子竟也是个读书种子!别的孩子还在苦读《三字经》的时候,舟珩凭着过耳成诵的本事已经把启蒙用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烂熟于心了。
这不,面对父亲的考校,小郎君显得游刃有余。
听到儿子熟练的背出千字文中的字字句句,舟异深感欣慰,又提问到:"'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此句看似写四季轮回,你可读出更深?"
小舟珩眨巴着乌黑发亮的眼睛,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桂花糖,可答出的话却有着和外表不符的深思:
"这是写天地间的规律。寒去暑来,非人力可改;秋收冬藏,乃自然之法。"
舟异满意的点点头,看来儿子已经能透过文字的表面去理解其中的奥义了。
他一把捞起儿子,“吧唧”一口亲到嫩滑的脸蛋上,大笑到;“好小子,以前是爹小瞧了你,没想到你这么争气!爹以后一定尽心培养你,可不能辜负了你这难得的天分。”
小舟珩这时候还不知道他爹说的“尽心培养”意味着什么,也举起小手抓着他爹的胡子跟着一起傻乐:“我最争气啦~”
月华初上,舟大人和夫人在房内说着体己话:“我看珩儿是个读书的好苗子,比我当初都强,这才不到一年,我看启蒙的书已经难不倒他了。”
陈夫人温柔地笑着应到:“珩儿虽然偶尔淘气些,但他机灵着呢。平时和大他两岁的桓儿一起玩都是他提的稀奇古怪的玩法,桓儿也乐意听他的。”
“嘿,好小子,不愧是夫人与我的儿子。”舟异乐了,抚着自己的胡子笑。“桓儿上个月刚拜到庄大儒门下读书,我想请霍大人帮忙引荐,让珩儿也能入庄大儒门下。正好与桓儿做伴。”
"庄大儒学富五车闻名士林,珩儿能得庄大儒教导自然是极好。但是…珩儿固然聪慧也才刚启蒙一年啊,庄大儒能收他吗?”陈夫人先是一喜,又不由担心起来。
舟异见夫人柳眉微蹙,忙揽过夫人的肩膀安慰道:“就让珩儿去试试看,就算是不成也算是见过世面了。而且我们珩儿机敏可爱,连霍大人都很喜欢他,说不定庄大儒也欣赏珩儿,收他为关门弟子呢!”
陈夫人听着丈夫信心满满的话,也不禁喜笑颜开:“自家小子在你眼里就是人见人爱啊。”
舟异见夫人笑了自己也开心:“我家小子就是人见人爱嘛,我还没见过谁不喜欢他呢!”
他又低头碰碰夫人的额头,“这小子惹人爱的本事定是随了夫人了~”
东厢房,人见人爱的小舟珩已经在呼呼大睡了。但是看他小手紧握、眼睫微颤的模样,似乎睡的并不安稳。
早上起来,奶娘端来一盆温水帮舟珩擦脸,小舟珩仰着白乎乎的小脸,乖乖的任由奶娘在脸上动作。
待擦过三遍后,舟珩也醒了盹。想到昨天晚上奇怪的梦,他问奶娘“任妈妈,你有没有见过比一百个人叠起来都要高的房子,还有不用马就自己跑的非常非常非常快的车子呀?”
奶娘已经习惯了小舟珩时不时冒出的奇怪的问题,她随口回答道:“房子盖那么高可不就要塌了嘛,那车子没有畜牲拉着又怎么可能自己走呢?”
她一边用红布条把舟珩的头发扎成两个小包包,一边关心的询问道:“小郎君莫不是又做了奇怪的梦?哎呀,奴婢该跟夫人说说,小孩子老这样做梦可不好啊。”
小舟珩一想这可不行,娘亲太紧张他了,一听说他有什么不好肯定要请郎中给他喝苦苦的药。忙对奶娘说:“任妈妈,我没有做梦哦,我昨天晚上睡得可香啦。”
任妈妈帮舟珩扎好了头发,听小娃娃这么说,放下了心,摸了摸他嫩豆腐似的小脸蛋,笑着说“那就好,小郎君夜里睡得香才能长高高呀~”
奶娘牵着收拾整齐的舟珩来到正房,陈夫人刚好梳完妆。她身着品月色对襟长衫,鬓间简单点缀着白玉簪,气质清雅温婉。
“娘亲好美呀,好像把屋子都照亮了呢!“舟珩简单行过礼后就把小身子塞进了娘亲怀里。
“就你嘴甜~“陈夫人搂住儿子,拿手指轻点他的鼻尖。”快去用饭吧,昨晚娘亲特意让厨房做了你最喜欢的银耳莲子粥。“
母子二人用饭,也不拘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陈夫人随口问儿子:”珩儿想不想同桓儿一起读书呀?“
“和桓哥哥一起读书?那岂不是每天都可以和桓哥哥一起玩了?“这么想着,小舟珩的眼睛笑成了两个小月牙。”好呀好呀~桓哥哥说他的夫子可厉害了,我也想要和桓哥哥一起读书~“
“今天你爹爹上值时应该会同你霍伯伯说,托他向夫子引荐你去读书。珩儿这几天要先跟着孟先生好好温书,到时候庄夫子可是会考校你的哦~“陈夫人叮嘱道。
跟桓哥哥一起读书的吸引力果然强大,舟珩这几天奋发图强,连他的启蒙先生孟夫子都不禁啧啧称赞,小郎君平时七分用功已是聪颖过人,这真用起功来真是进步神速啊。
这天舟异休沐,又是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好天气,便如约带着小舟珩并拜师礼去庄大儒家拜访了。
庄大儒做为当世大儒,曾被刚登基的元宁帝征召为翰林学士,因厌倦了朝廷争斗自请致仕,回到了老家江宁府。恰好江宁府知府霍景霆的嫡长子霍桓已随启蒙先生学习了两年有余,到了该正式拜师学习的时候。霍景霆尚在京都时和庄大儒有过几分交情,便亲自登门为儿子延请名师。庄大儒见霍桓虽醉心武学,心不在科举一途,但小小年纪便心怀大志、性情阔达,在文道上也颇又天资,就接受了霍景霆的请托,收了这个开山大弟子。
马车驶过一条临湖的绿茵道,停在了一处清幽的院落门前。门童早知今日会有客人来访,早早的侯在门口,见人到了忙迎上去,引着舟家父子往正厅去了。
正厅,庄大儒正与自己的弟子霍桓对弈,见父子二人走近便起身相迎。
双方见礼后,两个大人照例开始寒暄:“久闻大名…”
舟珩站在父亲身后偷偷向霍桓挤眼睛,霍桓见他古灵精怪的样子忍不住露出灿烂的笑脸,用口型相他说“加油”。
舟异揽过儿子介绍点“这便是犬子,我见他读书还算有几分天分,勉强算是块璞玉。实在不忍心他被朽匠雕琢出瑕疵,就舍下脸面拖霍大人引荐。”
庄文辉看着眼前的孩子:总角双环,面如敷粉,杏眼圆亮,唇点樱色,端的是玉雪可爱小郎君。他开口称赞道:“这孩子好样貌!只是我收徒,最看中的不是天分,而是心性。舟小郎君,我且试一试你如何?”
舟珩面露坚定:“好!”
“我且问你,若有一天你遇到一个乞儿向你讨饭,如果你给他一顿饭他就能活下来,反之则会饿死。你知他日后会因偷鸡摸狗、打家劫舍被斩首示众,你还会救他吗?”庄大儒负手而立,不疾不徐的发问道。
舟珩思索片刻后回答:“这个人日后被判斩首示众,可见他做了许多错事。但他遇见我的时候还只是一个乞儿,向我讨饭只是想活下去罢了,父亲教过我“扶危济困”的道理,一个危难之中的乞儿在我面前,我不能不救。”
倒是个善良的孩子,庄文辉心中默默点头,这孩子没有因为一个虚无缥缈的未来漠视眼前的生命,可见一颗心是透彻的。
“可是…”舟珩学着父亲摸胡须的样子摸了摸自己的小下巴:“如果只是给他一顿饭就让他离开的话就相当于坐看那么多户人家被偷盗、劫掠,知人将入危难却袖手旁观是不对的!所以我应该将乞儿留下来,让他读书明理,知道善恶是非,这样他就不会去做坏事啦。”
庄大儒笑了,这是发自内心的笑。这个未来弟子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不仅做了眼前的好事,还能看的到未来,虽然对乞儿的安排有些过于理想,对读书人也有着几分天真的幻想,也是阅历所限。真正珍贵的是那颗剔透的心。
庄文辉摸了摸舟珩的脑袋,道:“好小子,我就收下你这个弟子了,望你记着今天的这颗“扶危济困”的心,勤学成才、济世安民。”
舟异见儿子拜师事成,不禁喜上心头,忙请庄大儒上座,舟珩跪于座下,为师父奉上一杯清茶。庄大儒接过喝了一口,这师徒名分就算是定下了。
将将!作者第一次发文五年,喜欢的宝宝收藏一下吆~稳定更新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舟珩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