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美人伴读他不想努力了! > 第15章 太学较技显锋芒,暗流涌动各思量

翌日清晨,雪后初霁。太学殿内炭火烧得正旺,却驱不散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氛。今日是旬考之日,太傅端坐上位,面前摆着一叠试卷,檀香的青烟在殿内袅袅升起。

朱由邺坐在首位,神色如常,偶尔与身旁的伴读低语几句,唇角始终带着温和的笑意。张明远坐在他下首,一身崭新的宝蓝色锦袍,衣襟上用金线绣着精致的缠枝莲纹,时不时整理衣袖,姿态倨傲。俞木帆坐在他们对面,目光平静地望着窗外的积雪,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那枚黑玉棋子。

"今日考《孙子兵法》。"太傅缓缓开口,声音在寂静的殿内格外清晰,"除了经义解读,还要考校实战推演。望诸位学子各展所长。"

试卷分发下来,殿内顿时安静,只闻纸笔摩擦的沙沙声,偶尔夹杂着炭火炸裂的轻响。俞木帆提笔蘸墨,忽然感觉到一道视线。抬眼望去,正好对上朱由恩的目光。二皇子坐在角落里,墨色常服几乎与阴影融为一体,对他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考题果然刁钻。最后一道题要求分析当年赤壁之战,若是曹操采纳了不同的策略,战局将会如何演变。这题目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既要熟知兵法,又要懂得变通。

俞木帆略一思索,想起昨夜朱由恩的提醒:"用兵之道,在于出奇制胜。但更要懂得,有时守成比进取更难。"他笔尖微动,写下"火攻虽妙,实则险招"八字破题,接着详细阐述了若是周瑜不用火攻,该如何利用长江天险,以疑兵疲敌之策应对曹军。

张明远显然也准备充分,下笔如飞,唇角带着自信的笑意,时不时瞥向俞木帆的方向,眼神中带着几分挑衅。

一个时辰后,试卷收齐。太傅当场批阅,殿内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朱由邺慢条斯理地品着茶,张明远则有些坐立不安。

"张明远,九分。"太傅念出第一个名字,声音平稳,"见解独到,引经据典,可惜过于拘泥古法,缺乏变通。"

张明远脸色微变,仍强作镇定地行礼谢过,袖中的手却不自觉地握紧。

"俞木帆..."太傅顿了顿,抬眼看向他,目光中带着赞许,"十分。"

殿内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几个伴交换着惊讶的眼神,张明远猛地攥紧了拳头,指节发白。

"为何给满分?"朱由邺忽然开口,语气温和如常,"太傅可否详解?学生也好学习借鉴。"

太傅捋须道:"俞木帆的答卷,不仅分析了赤壁之战的得失,更指出了江东若不用火攻,该如何破敌。其提出的'疑兵之计',以五千精兵分作三队,日夜骚扰,使曹军不得安寝,此计颇有新意,且确实可行。"他看向俞木帆,"更难得的是,他还考虑到了粮草调配和应急预案。"

朱由邺微微颔首,目光转向俞木帆,带着恰到好处的赞赏:"看来木帆近日精进不少,想必是用功至深。"

这时,朱由恩忽然起身,玄色衣袖在案几上轻轻拂过:"太傅,学生有一问。"

"二殿下请讲。"

"若依俞木帆所言,用疑兵之计需要多少兵力?粮草如何调配?若是曹操识破此计,又当如何?"他一连抛出三个问题,每个问题都直指要害,殿内众人都屏息看向俞木帆。

俞木帆不慌不忙地起身,先向太傅和两位皇子行了礼,这才从容应答:"回殿下,疑兵贵精不贵多。只需五千精兵,分作三队,轮流袭扰。粮草可从夏口调配,沿江设八个补给点..."他不仅回答了兵力配置和粮草问题,还详细说明了若是计策被识破的应对之策,条理清晰,考虑周全,连太傅都频频点头。

张明远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几乎要坐不住。

课后,朱由邺特意走到俞木帆身边,姿态亲切却不失分寸:"今日表现不错。"他语气依旧温和,"看来江南之行,你已做好准备。孤很期待你在漕运事务上的表现。"

"学生定当尽力,不负太子哥哥期望。"

朱由邺笑了笑,忽然压低声音,以只有两人能听见的音量道:"记住,此去江南,凡事多与张明远商议。他毕竟...是未来的国舅,在漕运上也颇有经验。"这话说得意味深长,既像是关心,又像是提醒。

俞木帆正要回答,却见张明远走了过来,脸上挂着勉强的笑容。

"俞兄今日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张明远皮笑肉不笑地说,眼神锐利,"看来这一路南下,张某要多向俞兄请教了。还望俞兄不吝赐教。"

"张兄过谦了。互相学习才是。"俞木帆不卑不亢地回应。

两人目光相接,空气中仿佛有火花迸溅。周围的伴读们都察觉到了这微妙的气氛,纷纷避开目光。

待他们离去,朱由恩才缓步走来,在俞木帆身边驻足:"表现尚可。"他的评价依旧简洁,但眼中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赞许。

"谢殿下昨日指点。"

朱由恩望向殿外,目光悠远:"江南不比京城。那里的人,说话做事都带着水乡的婉转,但温柔底下往往藏着利刃。"他转头看向俞木帆,语气凝重,"记住,柔能克刚,但过柔则靡。该强硬时,切莫犹豫。"

"学生谨记殿下教诲。"

当夜,俞府书房烛火通明。

俞谦听完儿子的讲述,长叹一声,在书房内踱步:"二殿下这是在为你铺路啊。"他停在窗前,望着院中积雪,"今日太学考核,你压过张明远一头,明日朝中便会传开。这是告诉那些人,俞家后继有人。"他转身,神色复杂,"二殿下此举,既是在帮你,也是在帮他自己。如今朝中局势微妙,他需要更多的助力。"

"父亲,此去江南,我该怎么做?"

俞谦沉吟片刻,从书架暗格中取出一本泛黄的笔记:"这是为父当年在江南为官时的心得。江南官场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他郑重地将笔记交给俞木帆,"查清漕运真相固然重要,但更要紧的是...活着回来。"他又取出一枚通体碧绿的玉佩,"这是你外祖的信物。若遇危急,可去金陵镇国公府求助。但你记住,非到万不得已,不要动用这层关系。"

俞木帆接过玉佩,只觉重若千钧。那玉佩触手温润,上面雕刻着镇国公府的徽记,在烛光下泛着幽幽的光泽。

与此同时,东宫内烛影摇红。

朱由邺正在与张明远对弈,棋盘上黑白子厮杀正酣。

"今日之事,你怎么看?"朱由邺落下一子,状似随意地问。

张明远咬牙切齿,手中的白子重重落下:"俞木帆分明是得了二殿下指点!否则以他的见识,怎能想出这等计策!"

"那又如何?"朱由邺轻笑,又落一子,吃掉张明远三颗白子,"棋局才刚开始,何必计较一时得失?"他手指轻敲棋盘,发出清脆的声响,"记住,你的任务不是与他争强斗胜,而是...盯紧他。江南这盘棋,我们要的是全局的胜利。"

"殿下放心。"张明远会意地点头,"臣知道该怎么做。漕运上的那些事,绝不会让俞木帆查到什么。"

而在清月殿,朱由恩独自站在梅树下。寒月如钩,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手中捏着一片花瓣,任由它在指间化为碎末,暗香残存。

"殿下,一切都按计划进行。"一个暗卫悄无声息地跪在身后,"江南那边已经安排妥当。"

"很好。"朱由恩望着南方的天空,目光深邃,"这盘棋,才刚刚开始。告诉我们在江南的人,务必保护好俞木帆的安全。"

"是。"

月光洒在雪地上,映出一地清辉。三个不同的地方,三个人都在谋划着各自的棋局。京城的雪还在下,而南下的路途,注定不会太平。

嗯考试那段是我乱想的不要纠结[可怜]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太学较技显锋芒,暗流涌动各思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