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良陈美锦番外——陈玄青篇 > 第16章 第16章 唆使

秋日的凉意裹着梧桐叶,轻轻扫过顾府内院的窗棂,留下细碎的“沙沙”声。

暖炉里的青桐炭燃得温吞,火星子偶尔明灭,映得屋中描金炕几上的糕点,还泛着几分刚蒸好的软润光泽。

顾锦朝坐在炕边的小凳上,手里捏着颗剥了壳的栗子,指尖的栗仁泛着浅黄,却半天没送进嘴里。

白瓷碟里已经堆了小半碟栗仁,她却浑然未觉,目光落在窗外庭院的梧桐树上,眼神空落落的。

那棵老梧桐树栽了十几年,此刻满树叶子都染了秋霜,风一吹就簌簌往下落,在树下积了厚厚的一层,像铺了片金黄的绒毯。

可顾锦朝看了半晌,眼里却没半分赏秋的心思,只觉得那落叶落得人心慌,像她心里藏着的念想,一日比一日沉。

纪氏靠在铺着素色锦缎软垫的炕头,手里捧着卷翻得边角微卷的话本,目光却没落在书页上,反倒时时往女儿那边瞟。

她看着锦朝垂着眼的模样,看着她捏着栗仁的手指无意识地收紧,心里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

这两个月,从桂花开得满院香,到如今桂花谢了、梧桐叶落,锦朝日日都来她房里侍奉,端茶、剥果、读话本,样样都做得妥帖,可那股子从前挂在眉梢的鲜活劲儿,却像被秋风刮走了似的,再也寻不到了。

从前说起城外的菊展、巷口的糖炒栗子,锦朝眼睛亮得像盛了星子,连说话都带着雀跃;可如今就算笑着应和,那笑意也落不到眼底,反倒添了几分勉强,夜里偶尔还能听到她房里传来翻书的动静,分明是辗转难眠。

“锦朝。”

纪氏放下话本,声音放得柔缓,伸手去握女儿的手,触到一片微凉时,眉头又皱了皱,“怎么手这么凉?暖炉就在旁边,怎么不凑近些烤烤?”

顾锦朝猛地回神,才发现自己的手正露在凉风中,指尖的栗仁都快被捏得变了形。

她连忙往暖炉边挪了挪,把栗仁放进碟子里,勉强扯出个笑:“娘,我没事,就是刚才看院里的梧桐叶,想着再刮几日风,叶子该落尽了,走神了。”

纪氏握着她的手,指尖轻轻摩挲着她手背上。

她哪里会信女儿的话?

锦朝看的哪里是梧桐叶,分明是在盼着那个人。

“锦朝……陈七公子并非你的良人。”纪氏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心疼,“娘知道你心里装着他,可,不是你的终究不会是你的……”

顾锦朝的指尖颤了颤,垂着眼,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影,声音轻得像被秋风卷着的落叶:“娘,我知道……我就是放不下。只要闭上眼,脑海中全是他的模样。”

纪氏看着女儿泛红的眼角,心里更疼了。

一月前纪太夫人来信,想趁着她身子好,让尧哥儿和朝姐儿把婚事定下来。

她一直迟迟未肯回信。

可女儿对陈玄青的感情却越陷越深,这样下去,总归不是个事儿。

她伸手拂去女儿肩上沾着的一片梧桐叶,终于狠了下心说:“你外祖母想要商议你和尧哥儿的婚事。”

“我和表哥?”顾锦朝提高音量,不可置信地看着母亲。

“外祖母怎会…… 怎会有这样的想法?” 她猛地抬头,眼底满是震惊,声音还带着未平的颤音。

“我和表哥自小一起长大,从来都是兄妹情谊,清清白白的,怎么能…… 怎么能谈婚事?”

尧哥儿是她的表兄,纪家的嫡子,自小就比她沉稳,却也最常说她 “骄纵跋扈”。

幼时她抢了他的画稿涂得乱七八糟,他皱着眉说 “锦朝,女子当娴静”;秋日里她爬树摘柿子摔了下来,他一边给她包扎伤口,一边叹 “你何时能安分些”。

他们之间只有打闹的熟稔,没有半分儿女情长,外祖母怎么会突然想起要把他们凑在一起?

纪氏看着女儿慌乱的模样,心里像被什么揪着疼。

她伸手,轻轻拍了拍顾锦朝的手背,语气里满是无奈:“你外祖母也是为你好,她怕你总悬着心思,耽误了终身。尧哥儿是她看着长大的,人品、家世都稳妥,她觉得…… 觉得你们俩凑一对,你往后能安稳些。”

“安稳?” 顾锦朝摇头,眼眶瞬间红了,“可我不喜欢表哥!我对他只有兄妹情分,强行凑在一起,怎么会安稳?况且舅母她…… 舅母素来觉得我性子跳脱,配不上表哥,她怎么会同意?”

她记得在纪家之时,舅母看她的眼神总带着几分挑剔,若不是惧怕外祖母,恐怕少不了给她多少难堪。

况且还私下里和丫鬟婆子说 “锦朝这性子,怕是难讨婆家喜欢”。

这样的舅母,怎么会愿意让她做纪家的儿媳?

“你舅母那边,你外祖母自会去说。” 纪氏的指尖轻轻拂过女儿泛红的眼角,声音放得更柔,却带着一丝不容回避的认真,“锦朝,母亲今日问你,抛开别的不说,若是真让你与尧哥儿成亲,你可愿意?”

顾锦朝几乎没有犹豫,头摇得像拨浪鼓:“不愿意!母亲,您是知道的!表哥打小便觉得我骄纵跋扈,嫌我不安分,我也觉得他太过跳脱,我们俩在一起,只会天天吵架,怎么能成亲?”

她说着,鼻尖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她心里装着的是陈玄青,不是那个总皱着眉看她的表哥。

纪氏看着女儿急得泛红的眼眶,伸手将她拉到身边,轻轻摸了摸她的头发,声音里满是疼惜:“我的女儿什么性子,我自是知道。你骄纵,是因为心里敞亮,没那些弯弯绕;你不安分,是因为眼里有光,想看看外头的世界。尧哥儿虽跳脱不羁,却心细,会护着人……”

她话说到一半,却又停住了。

她何尝不知道女儿心里装着陈玄青?

可陈玄青早已定亲,这样耗下去,只会更伤心。纪太夫人的信,像一根救命稻草,她明知女儿可能不愿意,却还是忍不住提了。

她怕女儿再这么陷下去,最后落得一场空,连个安稳的归宿都没有。

顾锦朝靠在母亲怀里,鼻尖蹭着母亲衣襟上淡淡的皂角香,心里又委屈又慌乱。

纪氏怜爱地看着女儿,“不如你去院子里散散心,我和徐妈妈说说话。”

顾锦朝点点头,鬓边银蝶步摇随着动作轻轻晃了晃,细碎的珍珠垂在颊边,带着丫鬟转身离开了。

方才在母亲房中强压下的郁色,此刻才随着裙摆摆动悄悄漫上眉梢。

她拢了拢袖口,指尖触到微凉的锦缎,心里像压着块浸了秋露的棉絮,沉得慌。

母亲病重,她不敢违逆,只能暂且顺着,可一想到要和表哥定亲,心口就堵得发闷。

“娘子,不如我们去西角的菊圃看看?” 身边的丫鬟留香见她眉头微蹙,脚步慢悠悠的,便小声提议道,“昨日我路过时,见那几株‘墨菊’开得正好,紫黑的花瓣衬着黄蕊,好看得很。”

顾锦朝闻言,脚步顿了顿,目光望向西角的方向。

她轻轻点头,声音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轻哑:“也好,去看看吧。”

几人沿着回廊往西行,秋风卷着梧桐叶,在回廊的青石板上滚出细碎的声响,恰好掩去了顾锦朝几人的脚步声。

她们行至转角的石榴树下。

那棵老石榴树叶子已半黄,光秃秃的枝桠上还挂着两个干瘪的石榴,正是府里人迹罕至的地方,而宋姨娘与顾澜的声音,就从树后的月洞门里传出来,压得极低,却带着几分藏不住的怨怼。

顾锦朝脚步一顿,下意识就想转身往回走。

她素来不喜偷听旁人私语,觉得有失体面。

可还没等她挪步,身侧的留香却猛地停了脚,眼底掠过一丝复杂的光,声音压得像蚊蚋:“姑娘,我们不妨听一听她们在说什么。”

顾锦朝蹙眉,刚要开口拒绝,一旁的采芙已上前半步,凑到她耳边轻声道:“娘子,您想啊——宋姨娘平日最是爱凑在老爷面前与夫人一较高下,顾澜姑娘也总爱找机会跟您比高低,她们偏选在这没人的地方说话,定然没什么好事。咱们悄悄听着,若是她们说的是家常,便当没听见;可若是想算计您,或是对夫人不利,咱们也好早做防备,总比被蒙在鼓里强。”

采芙的话句句在理,顾锦朝垂眸想了想。

母亲病重,府里本就暗流涌动,宋姨娘一向看重顾澜,说不定真会借着母亲病弱,在管家的事上做手脚。

她犹豫片刻,终是轻轻点了点头,拉着留香和采芙往石榴树后又躲了躲,借着粗壮的树干挡住身形。

树后的对话还在继续,宋姨娘的声音不大不小:“…… 澜儿,这陈玄青已有婚约,看那纪氏还如何嚣张。”

顾澜紧跟着说:“母亲,这几日我瞧见大姐姐的脸色憔悴不堪,若是我,我可不管对方有什么婚约,总是要挣一挣的!”

“挣一挣?” 宋姨娘嗤笑一声,“她顾锦朝有什么好?不过是仗着纪氏是正室,才入了陈玄青的眼。如今已知陈玄青有婚约在身,她凭什么去挣?”

顾澜的声音更大了:“可,大姐姐凭什么就这样妥协了呢?她到底是输给一个怎样的女子,她甘心吗?她不好奇吗?”

“好奇又怎样?” 宋姨娘的声音里满是不屑,“她争得过江南俞家的俞晚雪吗?”

顾澜忽然抬手理了理袖口的银线绣纹,声音比先前更清晰了些,像是特意要飘进顾锦朝耳中:“说起来,可惜咱们不在江南,见不着俞小姐的模样。不过上次听陈七公子身边的小厮说,陈七公子下月要去江南给俞家小姐送生辰礼。”

她说着,故意顿了顿,声音又拔高半分,“若是有人能去江南,倒能亲眼瞧瞧,俞小姐究竟是何等人物。”

宋姨娘轻轻 “咳” 了一声,眼角的余光若有似无地扫过树影深处。

“可不是么?” 她慢悠悠道,“不过去江南也不是难事,顾家在苏州本就有老宅,若有人想去散散心,只消跟夫人说一声,谁还能拦着?”

这话像根细针,轻轻戳在了顾锦朝心上。

俞晚雪?

陈玄青未过门的妻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