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李二凤,刀下留人 > 第2章 我还被这对千古一帝一后抱过呢。

李妙真看亲娘眉头微蹙,明显有怒意,也有点好奇,忍不住探过身子要去看她手中的账簿。

郑观音只觉得右边肩膀靠过来热烘烘的一团,抬眸看了眼下首的宫人,见他们皆垂目而立,这才用手指点了点女儿的额头,轻声嗔怪:

“像什么样子,坐正些罢。”

李妙真只得按郑观音平时教导的那样坐正身体,但眼睛还是忍不住往过瞟。

郑观音无奈,只能把账簿递给她。

宫中日常汇报的账目是用木牍,便宜易得,需留存的则用麻纸。所以李妙真拿到手的是一沓木板。

多数都是很日常的记录,采买、取用、报损……日复一日。

倒是有一张引起了她的注意。

这块木板上面刻着大段字,大意是秦王长子生病,按某某太医药方,用药多少多少,谁出库,谁记录。还写明,在为皇孙取用人参时,发现有人参因年久失去药效,在某太医和某管事的共同确认下,将失去药效的人参予以销毁。

李妙真看完这段话,心里啧啧两声,古往今来,多少贪腐案例,一岁一枯荣,春风吹又生。

前朝皇室奢靡,用药多选名贵稀有的药物,这些药物的保管又比较困难,这其中自然有不少可以做手脚的地方,也是养肥了一批人。

今朝建立不过几年,李渊天天作出勤俭节约的重要指示,太子天天学习重要指示精神,她这做郡主的上行下效、积极自查,一顿饭吃几个肉菜都减量了。结果宫人这里做个账,几十年份的人参就“被销毁”了。

这事还牵扯了太医,毕竟,小儿用药,除非身体实在虚得厉害,轻易不用人参这种大补的东西。

而如果李世民真有哪个儿子身体差成这样,她这个做堂姐的,也不可能刚知道了。

这种猫腻做得很浅显,但敢送给郑观音看,自然是有依仗的——

太子一脉和秦王一脉,在内宅间,固然还因为两个女人的超高情商维持着温情脉脉的情谊;又因为秦王连年外出征战,朝堂上的冲突也维持在正常竞争范畴。但风起于青萍之末,皇宫中的人,对这等天家血脉的诡谲厮杀,自有敏锐的觉察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秦王长子生病,做祖父的李渊怜惜孙辈,特命太医随侍,又让尚药局“贵贱弗论,必予之”。

郑观音即使发现里面有问题,也很难抓住这点去追究。

否则,岂不是显得太子一脉还没上位,已经想克扣有功的兄弟了。

李妙真把木板们还回去,手指点了点有问题的地方,表明自己看出来了。

郑观音带着笑看了眼女儿低头时那和自己如出一辙的额头,心下欣慰,女儿大了,她最近也在有意多让她接触一些事务,不要求能处理,但最起码能看出来问题。

李妙真没有操心后续处理情况,这点事,难不倒郑观音。

她决定去弘义宫看看生病的小堂弟,以及……

唐太宗、长孙皇后。

这对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至尊夫妻,曾经的李妙真见过很多次,但恢复记忆后再想到他们,还是不自觉生出一丝难以置信。

谁懂啊,家人们,我还被这对千古一帝一后抱过呢。

李世民一家几口,原本住在太极宫内的承乾殿。

距离主殿极其近,又是这么个名字,啧啧啧,李妙真回想李世民原本的住处,都忍不住要骂李渊这个便宜祖父了,缺不缺德啊,就两个得用的儿子,还想学康熙玩闷罐里斗蛐蛐。

今年七月,李世民拖家带口地搬出了太极宫,到了弘义宫,距离太极宫不太近。

这种距离上的变化,可以看出这对天家父子心理距离也在逐渐拉远了。

而太子和秦王的斗争,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只能说,李妙真恢复记忆比较及时。

李世民上半年一直在外平叛,长途奔袭,身体多少受了些影响,回长安后,除了处理些日常事务,剩下的时间就在家休养,陪伴妻儿。

因此,李妙真要来拜访的事,长孙无愆也告知了丈夫。作为长辈,倒是不必亲自迎接,但接待一下还是应该的。

可不知怎么,长孙无愆找去书房时,李世民正闭目垂泪,眼皮泛红,一看就是哭了一段时间了。

长孙无愆有点无奈,又觉得想笑,但并没什么担忧。

实在是,这个丈夫的确太爱哭了,而引他哭泣的,未见的是当下的困境,可能只是怀念起某个人、甚至是有时养的黄犬。

作为几乎一起长大的枕边人,长孙无愆是很清楚这点的的。

若说第一次见还觉得惊慌,第二次、第三次……

不过,她还是屏退下人,走了过去,用指腹擦拭他不断滑落的泪珠,

李世民早已从脚步声中分辨出来人——哼,他可是大人亲封的天策上将,能从地面上听出数十公里外的敌军人数,又怎么会听不出枕边人的声音。

只是,他不敢睁眼,不敢面对妻子,他想到神谕中那剜心之言,两个儿子争位,气死了他的观音婢。

而两个儿子又是学他。

所以是他的错啊,他害死了观音婢……

历史上真正被害死的李建成:喂,我才是受害者,你倒是为我哭一场啊。

长孙无愆抱着倚靠在她身上的丈夫,听他嘟囔着些什么,低声轻哄着。

李妙真出了朱雀门,坐着马车到了弘义宫。

途中还不忘绕路去看了眼玄武门——她这个行进路线,和徒手夺太子位后志得意满回家接老婆孩子的李世民有百分之九十的重合。

走起来真是让人心情复杂。

武德五年的李承乾5岁,李泰3岁,李丽质1岁,都是正可爱的年龄,而前段日子生病的是李泰。

得知李妙真要来拜访,长孙无愆把长子安顿去了招待客人的地方,又去接丈夫,就这么被绊住了腿脚。

所以接待李妙真的,就是微胖又活力充沛的李承乾。

李承乾,历史记载,热衷于扮演胡人,算是早期cosplay爱好者,比后世知名的爱拍摄cosplay定妆照的四大爷雍正早一千多年。

这种自带癫气的小孩,和李妙真相处愉快。

两个人就着牛乳吨吨吨吃了不少包裹着乳酪的小饼子和死命放蜂蜜的油酥点心,顺便聊天。

“耶耶回来看到阿弟生病,都哭了。”

“嚯,厉害了,慈父心肠。”

“他说阿弟都病得瘦了,可我看阿弟还是圆圆的。”

“这大概是遗传吧,你看你也圆圆的。”

“耶耶说当年的阿姐也是胖胖的,所以身体才这么好。”

李妙真有点恼羞成怒,小孩子的胖能叫胖嘛,这是为了长个子。

她试图转移话题:

“你耶耶和阿娘呢?”

“阿娘去书房接耶耶了,不知为何没赶过来。”

想来,今日休息的李世民应该已经看到她定向发送的“神谕”了。

又这么巧,夫妻两个都没及时来待客。

嘿嘿嘿,想到李世民有名的哭包人设,此时怕不是躲在长孙皇后怀里嘤嘤嘤呢。

李承乾想到父母,这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替长辈尽一下待客之道,不舍地放下手中的饼,身后的下人眼疾手快用湿帕子帮他擦拭手指。

“阿姐,要不要去看看阿泰和丽质。”

“要,我正是听说阿泰病了,想过来看看。”

姐弟俩正准备挪步,只见一对年轻夫妻带着随从赶了过来。

不消说,自然是此时的秦王和秦王妃,未来的唐太宗和长孙后。

只见男人生得高大俊美,神采奕奕,女人温柔秀美,面容端庄可亲,般配极了。

李妙真有点激动,曾经的她看这夫妻俩,也只觉得是亲戚,虽然长得好看,但大家都是经过数代美貌基因,又养尊处优,自家爹娘也不差。

但加上历史滤镜再看,就很动人心魄了——家人们,谁懂啊,我真被这俩人抱过!

李世民看到李妙真,想到神谕上说的玄武门事变,眼神带了些躲避和愧疚。

想也知道,都走到杀兄囚父那步了,他是不会对兄长的子女手软的,侄子们想必都被杀了,侄女们或许会被留下,但日子也不会像如今这样好过。

虽然他不会为此放弃对太子位、对皇位的渴望,这本来也是他该得的,但看到如今侄女稚嫩无忧的脸庞,想到那绵延数百年的不良影响,他难免会想,能不能不走到那一步?

双方见过礼后,又纷纷落座,长孙无愆拉着李妙真聊些家常,一个问你阿娘可好、兄弟姐妹可好、最近读了什么书,一个问阿泰病大好了吗、丽质会说几句话了……

李世民在一旁沉默不言,半饷才问出一句:

“你耶耶可好?”

“阿耶最近在忙什么常平仓的事务,我已经两三日不曾见他了。叔父应该每日能在朝会见到他吧?”

李世民陷入沉思。

长孙无愆觉得今日的丈夫有些古怪,说着说着话就神思不属起来,怕侄女觉得委屈,连忙拉着孩子们去看李泰和李丽质。

李泰刚病了一场,瘦了一些,但还是胖墩墩的,这是个比李承乾更会讨长辈喜欢的小孩,嘴甜如蜜,不像亲哥那么心直口快。

难怪李世民后来给这个孩子那么多近乎逾制的宠爱,甚至当着朝臣的面替大胖儿子卖惨。

李丽质就瘦弱一些,一岁出头的小婴儿,和母亲有些神似,而大而明亮的眼睛却肖父。

看过李唐皇室最具知名度的一家人,李妙真便准备向主家告别了。

李世民已经恢复了正常,语气温和地和侄女告别,神色间已经看不出来刚得到了一个如此重大的惊人的消息。

李妙真心中叹息,对未来的透露,或许稍微动摇了一点李世民的心神,但并不多。

可想而知,若李渊和李建成的行为没有太大改变的话,李世民还是会心如磐石地做到那一步,迅速铲除对他有威胁的兄弟。

下一步还是得对李渊和李建成洗脑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