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惊上春 > 第2章 第 2 章(修)

惊上春 第2章 第 2 章(修)

作者:伊伊贰柒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3-01-25 21:23:22 来源:文学城

顾准进城后并未着急着找地方落脚,而是随便找个摊子要了一碗面,吸里呼噜地将那碗面下了肚,端起碗来将面汤喝得见底,放下碗筷后,抬起手背抹了抹嘴。

她歇了一歇,才向摊主问道:“请问老先生,唐维周先生府怎么走?”

摊主是个白发苍苍地老头子,人看起来已经七十多岁了,衣衫破旧,腰上紧紧地系着黑色腰带,衬得整个人松松垮垮的。他正拿抹布收拾着桌子,听见问话,头都懒得回,只抬手指了指北边,道:“洛云寺街白马巷。”

顾准起身向他揖礼道谢,留了两枚铜板在桌上,便起身往洛云寺去。

平京城四四方方的,一共十二道城门,顾准从城南西边的顺天门进来,穿过了顺天门大街,来到了宽阔的御街上,御街以平整的青石铺路,路面十分宽阔,街道两侧的房屋鳞次栉比,御街中央更是辇毂繁华。

若是自高处俯观平京,便可知这四方城由横向的滨河与纵向的御街分为四个部分,禁宫便在御街的最北端,半座宫城都在北边的山上,俯视着满城的人烟繁华鼎盛。滨河和御街交会于观桥,从观桥往北,御街的东侧即为洛云寺。

顾准顺着御街很容易就找到了洛云寺,再一打听便找到了白马巷,巷子里第一家便是唐府。

顾准踌躇了一下,才走上前去叩门,她站在门前静待,侧耳倾听里面的动静,不久后便有脚步声隐约传来,朱红色的大门吱呀一开,里面探出一颗头来。

顾准连忙向开门的家奴揖道:“小生顾准,从蜀州青城县来,想拜会唐先生,烦请小哥通报一声。”

家奴见顾准一身半旧衣衫,以为又是一个仰慕自家老爷的穷酸儒生,若是按照往常,还可以替她通传一声,可如今会试在即,各位才名远扬的大人都在避嫌,不再接见前来拜谒的书生,唐维周是今年春闱的出题人,更应避嫌,前几日就已闭门谢客。

家奴还是客气地说道:“我家府中已经闭门谢客数日了。先生若有事,不妨春闱之后再来。”

顾准虽已料到,但还想再试一次,便道:“我是梅溪书院的学生,家师是乔鹤南,请求小哥代为劳步通传。”

家奴见她不依不饶,当即便冷了脸,“你这人怎么说不通呢,我家老爷吩咐了不见客,而且他今天一早就进宫去了,现下不在家。”

顾准略一思忖,道:“既是大人吩咐了不见客,那就劳请小哥帮我传一封书信给他,明日下午我再来贵府拜谒。”说完不等家奴反应,顾准便打开包袱,拿出笔墨纸砚,沾着地上未干雨水磨墨,趴在墙上写了一幅字,晾干了才递给家奴,躬身请求他一定送到唐维周手上,便收拾东西走了。

家奴低头看看手里的纸,又抬起头来看看顾准的背影,连身后多了个人都不知道。

唐观正从里面出来,见常寿傻呆呆地拿着一张纸站在门口,便随口问道:“你在此处做什么?”

常寿正看得出神,冷不丁被他从背后这么一吓,差点便把手里的纸扔出去,这倒引起了唐观的兴趣,一边随手抽走常寿手里的那张纸,一边问道:“问你大清早站在门口做什么,这么心虚,做贼么?”

常寿知道自家公子在大理寺犯人审多了,回到家里来跟谁说话都是一副讯问的语气,为此没少挨夫人批,但见唐观一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不由得紧张地吞咽了一下,才老实答道:“方才有个人来找老爷,我说老爷不见客,他就当场写了这张纸,叫我转交给老爷。”

唐观凝神细看手里那张纸,写的是《兰时帖》,一共十六个字,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行云流水,看墨迹像是刚刚晾干的。他略一怔忡,什么样的人能随手一写便能把《兰时帖》的韵味写出五六分,便抬起头来正视常寿,问道:“知道他是什么人么?”

常寿被他猛然一盯,吓得双手不知道该放在哪里,心里暗暗叫苦不迭,面上仍然恭敬答话道:“小的也不知道啊,他自家只说叫顾准,是蜀州青城县人,是梅溪书院的学生,老师是乔鹤南。”

唐观闻言,喃喃道:“梅溪书院的学生,老师是乔鹤南?”

常寿立马附和,点头如捣蒜。

唐观略一思忖,将那张纸还给常寿,嘱咐他收好,等晚间唐维周回家时交给他。

常寿将纸折了一折,放进衣襟前胸收好,见唐观正欲出门,便套近乎同他拉家常,问道:“公子今日不上早朝么?”

唐观瞥了他一眼,道:“明日才是上朝日。”

景宁帝三天上一次朝,平日里的惯常事宜由各府衙门便宜从权,自行处理,大事便可向内阁禀报,待上朝日再提出朝议。

早朝卯时开始,上朝日当天一般要比平常早出门一个时辰,常寿作为门房,这个应该很清楚才是,于是他敲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赔笑道:“瞧我这记性,老爷今日一早就出门了,我还以为今日上朝呢。”见唐观不搭理他,又讨好地问道:“公子这么早就去府衙,不在家里用早饭了么?”

唐观一面头也不回地迈出门去,一面摆了摆手,顽笑道:“我去府衙里用公家粮。”

另一边,顾准从洛云寺街出来,一路问人找到了贡院,附近的客栈里面已经住满了各地来的文人雅士,隔三岔五地举办集会,热闹非凡。

顾准当然是住不起客栈的,便只能找找附近人家有空闲的屋子,赁一间安顿下来,没想到好点的屋子都被人租完了且要价太贵,最后找到的屋子虽然有些偏远简陋,但胜在安静,很适合读书。

顾准仰头看着房顶正对着床榻的大天窗,这几日雨急一阵缓一阵的,榻上的被褥已经湿透了,一时发愁不知今晚有没得睡,便听屋外一阵闹嚷,推门出来,只见在隔壁的屋子房门大开,房主在里面叉腰骂道:“三两银子赁你一个月,还想讨价还价?”

对面的书生与房主理论道:“非是想讨价还价,只是你这屋子太破了,满屋灰尘不说,还漏风漏雨,我只是想请你打扫修整一番。”

房主冷笑道:“要想住好的,不如住到相府宅子里去?”

书生面红耳赤,驳斥道:“方才在贡院门口,你说你家屋子好得很,骗我来此,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

房主白了他一眼,哂笑道:“爱住不住,不住就出门右转出了这条巷子,再走几步就到了保康门街上的状元楼,二两一晚,好走不送!”

这句话一下戳在书生的肺管子上了,他气得脸色发紫,两手握拳打颤,大抵是考虑到囊中羞涩,又怕连这破屋子都被赁完了,到时候只能露宿街头,这又不得不缓下来,抓起银子摔在桌上,忿忿道:“待我金榜题名,便再也不用受着这份闲气!”

那房主拾起桌上的碎银,吹了吹灰尘,放进嘴里咬了咬才收进袖子里,闻言笑道:“公子这话我每隔三年听一遍,倘若公子高中,小人吹锣打鼓送您出这院门。”

书生将袖子一甩,便背过身去,摆出一副送客的姿态,道:“这就不必了。”

房主见他一脸穷酸,还硬要摆儒生架子,只觉得好笑,出门来见顾准站在门口,也并未言语,点个头就当打招呼,然后便走了。

顾准正准备转身回屋收拾收拾,却被叫住:“哎,是你啊。”顾准回头,仔细一瞧,才发现此人正是今早入城时排在她身后的人,他的书箧正放在桌子上。

那人已经先行一步出来,对着顾准揖礼,自报家门道:“在下彭州李知为,表字孟然,不知阁下如何称呼?”

顾准同他回礼:“蜀州顾准,表字颂和。”

李知为闻言,一脸惊喜地抓住顾准的胳膊,眉开眼笑道:“彭州与蜀州比邻,咱们也算是半个同乡了。”顿了顿又看到顾准的房门也开着,便问道:“你住这间?”

顾准不着声色地把胳膊抽回来,点头道:“正是。”

李知为笑道:“那正好,咱们算是同乡,又住隔壁,以后也能相互照应了。”他顿了顿,往屋子里看了一眼,屋顶破了一个大洞,榻上的被褥已经被雨淋湿透了,一时语塞,不知是该替这些半个同乡担忧,还是该庆幸自己房顶破的位置要稍微好点。

两人一时相顾无言,面面相觑了半晌,竟然同时笑出了声来。

待收拾好了屋子,二人合力将床榻抬到了别处,又厚着脸皮找房主要了一床被褥,待到能歇下的时候,已是更漏时分。

外头响起一片沙沙声响,是雨水打在房顶茅草上的声音。春雨漾漾,像花针,如细丝,密密斜斜,屋顶上逐渐攒了积水,顺着茅草的茎叶一点一滴地落下来,落地便霎时溅开。

流水声渐渐清晰,顾准枕着手臂侧卧在榻上,忽然想起来今早她塞给常寿的那张纸,不知他有没有转交给唐维周。她翻了个身,转念一想,明天就能知道结果了,索性吹了灯睡下。

洛云寺街白马巷的唐府此时一片寂静,唯有书房里亮着灯,唐维周凝视着书案上的那张纸,窗外的春雨又轻又细,好像湿漉漉的烟雾,没有形状。

至道三年春,先帝求仙问药大肆修建道观寺庙,曾阅岩上书劝诫触怒天颜被贬蜀州,秋日交游时路过青城县的梅溪,觉得此处幽岫含云,深溪蓄翠,便在此处设立了梅溪书院。至道四年,唐维周、顾陶钧和乔鹤南前来求学,同窗共读数载,兼之志同道合,便结下了深情厚谊。因为在至道九年一同中了前三甲,又同在梅溪书院求学,世人便称其为“梅溪三子”。这三人中,唐维周精于诗文,顾陶钧擅长书法,乔鹤南醉心画画。

至道十二年,先帝崩殂,年仅八岁的太子即位,隔年改年号为景宁,入主奉天殿,皇太后翁氏垂帘听政。

景宁四年,唐维周和乔鹤南上书反对太后从寿安宫移居乾清宫的体顺堂,因为言辞激烈被贬黜出朝。乔鹤南辞官归隐,留在梅溪书院教书。唐维周谪守恩州,寄情山水以慰朝堂失志。景宁五年冬末游览石门山时,唐维周曾给顾陶钧去信一封,借叹冬日漫长以悲朝堂晦暗不明,顾陶钧的回信便是这纸上的十六字,“虽见春迟,毋患不归,雪霁风光,兰时将至。”

未曾想这十六字竟是绝笔。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 2 章(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