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惊上春 > 第1章 第 1 章(修)

惊上春 第1章 第 1 章(修)

作者:伊伊贰柒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3-01-25 21:23:22 来源:文学城

正是天色将明的时候,恰逢春雨连绵几日不歇,平京城外官道上的亭子里聚满了躲雨的人,在此处等待城门开启。东边的天际已隐隐有些微光亮,在烟蒙蒙的雨雾里,眼前的一川平芜似乎与远处的春山融为一体。

平芜尽处,一道影子在凄蒙的雨雾里缓缓移来,直到行至近处的官道上,才看清是一个手持桐油纸伞的年轻人。

顾准走到亭前,便见里面已经满了,在最外边的几人是进城卖菜的农夫,裤腿上沾满了新鲜的湿泥,而旁边的箩筐里是新鲜的蔬菜。几位农夫见状便将箩筐收了收,给她让出一条路来,顾准向他们颔首致谢,便收了伞走进去。

亭子里生了火堆避寒,此时虽已开春,但这几日春雨不住,气候仍然湿凉。围着火堆的几人看样子像是进城做生意的小商贾,怀里紧紧抱着包袱,见顾准身着一身最普通的青色布衣直裰,便未理会,只顾着团坐取暖,只有稍远处的一位老者向她招了招手:“年轻人,过来坐。”

顾准走过去,顺手把伞靠在柱边,向老者拱手致谢,其后才坐到火堆旁,解下背上的包袱抱在怀里取暖。

老者见她一身书生打扮,便同她闲话:“你也是进京赶考的么?”

顾准点头答道:“正是。”

在最里面忙着温书的几位读书人闻言便抬首望来,片刻之后便开始惊讶世上竟有这么像纸片的人,她瘦得脸上没有肉,罩着一层苍白的薄皮,但一双眉宇极为灵秀,望之如长山远水。

那老者拢了拢胡须,笑道:“巧了,老朽也是。”见顾准面露讶异的神色,那老者便笑道:“老朽从大德十二年中举,至今已有三十三年,期间大德朝五年,至道朝十二年,今朝已有十五年,已经考了——”老者掰起手指头正准备算。

“十一次会试。”顾准拿着竹棍拨着火,顺口说道。

不料,那老者却摆手道:“十次。”

顾准闻言抬首望去,老者的目光注视着火堆,火苗一头窜得比一头高,他沉声道:“景宁六年那次不算。”

顾准怔忡,景宁六年……

当今圣上八岁践祚,先帝留有四位辅臣,以任帝师的内阁首辅曾阅岩为首席辅臣。曾阅岩乃三朝耆臣,为文臣之首,天下读书人的典范,历侍三朝期间曾多次为春闱出题,朝中文臣近半为其门生,最为人称颂的是至道九年,那年的一甲三人皆是他的门生,时人称其为“梅溪三子”。

景宁六年,曾阅岩再次为春闱出题,监试官[1]为“梅溪三子”之一的顾陶钧,应天卫官员充任的搜检官例行抄检时,发现了上千份的夹带,其中有十六份夹带的文章完全切中试题。因考题泄露,考试暂停,应天卫将涉案十六名考生带回刑部审问,其中十四名考生指认是从另外两名考生处买得此次春闱押题,便找人代写了文章,夹带进入考场备用,未曾想竟真的猜中考题。

而这两名售卖押题的考生皆是顾陶钧的同乡,在严刑拷打之后,供认是通过顾陶钧牵线花重金向曾阅岩购得此次春闱试题,并事先写好文章,修改润色后,再誊抄带入考场,以求一举及第。

两名考生画押后,曾阅岩和顾陶钧立即被捉拿下狱,尚未亲政的景宁帝曾为恩师向翁太后求情,却被斥责禁足,朝堂一时风雨如晦,无人敢为其二人求情。曾阅岩年事已高,经不住严刑拷打,不出七日便暴毙狱中,顾陶钧听闻老师死讯,愤慨朝堂完全为翁氏外戚一族把控,在狱中愤而自缢。

因为此案涉事官员已经死无对证,故而就此匆匆结案,买通曾阅岩和顾陶钧的两名考生被罚充军,其余十四名考生终生禁考。至于春闱,则另改时间,重新出题再考,而当年遴选出的人才不少为官家子弟,因此备受争议,诸多平民贡生又在贡院门口闹了许久,被朝廷出面镇压方才消停。

那场春闱案闹得沸沸扬扬,彻底结束时已是暮春。

顾准感觉肩膀上被人拍了一巴掌,她一脸茫然地抬起头来,侧首看向手还搭在她肩膀上的老者,他急道:“想什么呢,叫你半天都听不见,那竹棍都烧燃起来了。”

顾准这时才回过神来,连忙道歉:“对不住,对不住。”急忙将竹棍踩熄,扔到亭外去。

雨势已经减弱了许多,天色缓缓地亮起来,蜿蜒的官道上逐渐多了三五成行的赶路人,城门马上要开了。亭子里躲雨的人踩灭了火堆,各自背起包袱开始赶路。

天色虽已大亮,但天气仍是不好,这春雨停停歇歇地下了一阵,耽搁了城门口检查的进度,五个高大的门道关闭了中间三个,只开了左右两个小门,等着守城士兵检查的百姓自动排成一列队伍,顾准排着队缓缓前进,逐渐靠近这座巍峨的都城。

平京,大梁的京师。

平京地处中原,尽据山川之形,北枕崇山峻岭,可拒千军万马,南俯沃壤千里,可保风烟鼎盛。滨河横向贯穿都城,东流入海,乘船往来江南可缩短半月路程,江南财赋尽赖此河输挽入京。

等顾准排到前面时,雨已经停了,雨水将青石板洗刷得十分干净,两侧的城墙极高,犹如巨型铁壁耸立眼前,心中油然生出一股逼仄之感。城门之后,车马喧喧一路,沿街的小摊主和挑着扁担的商贩叫卖着各色吃食,甚是热闹。

大抵是今早天气不好惹人恼,又或是日日在门岗上严查来往百姓的工作十分繁琐枯燥,士兵们的态度并不好,百姓心中忿忿不平但又不得不小心谨慎,生怕稍有不慎便惹来痛骂一顿,甚至被架走治罪,方才便有一位胡人商贾因为公验有问题被架走了。

在喧闹里,传来一阵渐次靠近的马蹄声。

顾准回头,只见两名随侍骑着马走来,其后跟着一辆青蓬双辕的马车摇摇缓行,马蹄敲击着石板的缓慢而有节奏的清脆音声声入耳,马车在距离城门数丈之地停顿下来。

有两名戍守城门的士兵立刻迎上去,两名随侍并未下马,其中一名道:“左佥都御史裴大人巡视京营毕,返程入京。”

守城士兵一听是左佥都御史,便要立即去开左侧第二个门放行。

一双手自宽大的袖管中伸出,细长的二指轻轻掀开车帘,一人从车窗里探出头来,淡声道:“承景。”

隔着氤氲的雾气,顾准看不清他的脸,只见两个守城士兵动作齐整地弯腰向他揖礼,方才说话的随侍回头看了一下,立马拨转马头过去,接过车里那人递来的公验,又拿给守城士兵核验。

那守城士兵只翻开匆匆一验,便立刻交还,急忙去张罗着开城门。

那人接过返还来的公验,侧首看排队进城的百姓,近乎一半为进京赶考的举子,此时刚至二月下旬,会试在即,大部分举子都已经进京赶考,到一月底[2]时应该都来全了。

裴则明抬目望去,忽然就注意到了排在队伍前首的顾准,看她像是读书人,却并未像其他举子一样背着书箧,只背着一只布包袱,早春雨后的天这么凉,她还穿着单衣,但整个人一点瑟缩之意都没有。

顾准愣了一愣,两个人隔着不算远也不算近的距离,一人端坐马车内,一人候在城门口,正当她不知是否应当见礼时,守城士兵抬着左侧第二个门前的拒马过来,大声叫嚷着避让,顾准垂眸往后一退,只听得一声沉响,城门洞开。

待她再抬起头时,车帘早已垂下,马车缓缓驶来。

排在顾准身后的书生把肩膀上的书箧往上抬了抬,看着摇摇进城的马车艳羡道:“这般年轻竟也能做到都察院的左佥都御史。”

后面一名书生取笑道:“人家姐姐可是皇宫里的娘娘,咱们羡慕不来的。”

先前那名书生问道:“兄台识得这位大人?”

后面的书生哂道:“天下谁人不曾听过裴晛之名?天子伴读,静妃胞弟,师从“梅溪三子”之首唐维周,未及冠便已金榜题名,算得上是本朝最年轻的进士了,如今颇得圣上倚重,年纪轻轻便官居四品了。”

那书生便更加艳羡地注视着马车渐行渐远,喃喃道:“原来是裴晛啊。”

顾准的目光里隐有一丝波澜,但很快便恢复到静水无波,恰好轮到她检查。顾准拿出公验递给守城士兵核验。

那士兵翻开她的公验,略略扫了一眼,喃喃道:“顾准,蜀州青城县人。”士兵抬起头来看了她一眼,盘问道:“来京师做什么?”

顾准答道:“赶考。”

士兵见她行李单薄,只有一个包袱,伸着脖子往后看了一眼,后面队伍里的书生个个都背着书箧,有的甚至还有书童扛着一担书箱,士兵便将公验合起来递给顾准,奇道:“你就这么来考试?”

顾准接过公验,自觉解下背上的包袱,打开给士兵检查,里面的东西三三两两地陈列开来:一方砚台和半块石墨,两只毛笔,三四本书,还有两身洗得半旧的衣裳和几两碎银。

她淡淡答道:“这些已经足够了。”

那士兵见行李没有异常,便挥了挥手,让她进去,顾准淡然向士兵揖了一礼,然后收拾好包袱不紧不慢地进城去。余下众人目瞪口呆,一时不知她是成竹在胸,还是狂妄无知。

男主的名字叫裴晛,字则明,文中一般叫他裴则明~

[1]监试官是对会试实施全面监督地官员,原来写错成主考官,此处更正

[2]明朝会试在二月举行,共考三场,一场考三天,分别是初九,十二和十五。从乾隆开始会试才改在三月,因为本文参考明朝,所以更正一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 1 章(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