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烬灯照归尘 > 第2章 轻骑将军与江湖侠客

烬灯照归尘 第2章 轻骑将军与江湖侠客

作者:锦江伴明月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1-13 08:14:01 来源:文学城

翌日早朝,太和殿的鎏金地砖冷得像冰。

林知行穿着那身玄黑劲装站在武将列的末尾,黑缎抹额束着高马尾,发梢扫过耳尖——这是武将的常服,却衬得他那张脸白得晃眼,惹得文臣列里的御史频频侧目。

谢君行坐在陛下身侧的太子位上,棕褐长氅的狐裘领衬得他眉眼更淡,半披的发垂在肩后,指尖捏着玉笏,没看林知行,却在御史出列时,先开了口:

“御史大人说林知行‘轻佻用事’,不知左贤王退兵三千里,算不算‘用事’?”

御史被堵得一噎,刚要开口,林知行忽然往前一步,朗声道:“回陛下,末将烧的不是草场,是左贤王的底气——北疆的马没了料,胡人这十年都不敢再犯云州。”

他的声音清亮,撞在殿梁上,惊得檐角的铜铃晃了晃。

陛下谢渊看着他,忽然笑了:“镇国将军府的小将军,如今连朝堂都敢当沙场了?”

林知行刚要接话,谢君行忽然抬眼,丹凤眼扫过殿内:“孤以为,沙场的功过,该由疆土说了算——文臣的笔,写得出‘体面’,写不出云州城墙上的血。”

这话像把剑,直直扎进文臣列里。谢君行的话落定,太和殿里静得只剩铜铃晃荡的余音。

文臣列里的老御史气得胡须发抖,往前迈了半步:“太子殿下此言差矣!以诡道破敌,失了大国气度,恐遭四夷耻笑——”

“耻笑?”林知行忽然笑出了声,玄黑劲装的银环撞得细碎作响,“当年胡人围云州时,可没跟咱们讲气度。”

他话音刚落,武将列里忽然有人附和:“林小将军说得对!北疆的沙子里埋着我军将士的骨,要什么气度?能打退敌人就是好法子!”

文臣们顿时哗然,有人拍着玉笏斥“武夫粗鄙”,有人皱眉道“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太和殿里瞬间分成两派,吵得像市井集市。

谢渊坐在龙椅上,指尖敲着扶手,忽然开口:“都静了。”

殿内立刻鸦雀无声。

他看向林知行,目光里没了往日的温和:“林知行,你烧草场、扰敌营,虽退了胡兵,却也坏了‘两军对垒’的规矩——朕若赏你,文臣不服;若罚你,武将不依。你说,该如何?”

这是把难题抛给了他,也是在试探文武两派的底。

林知行却抬眼,直直看向谢渊:“陛下,末将不要赏,也不怕罚——只请陛下允末将守云州三年,三年之内,若胡人再敢踏过边境一步,末将提头来见。”

这话掷地有声,武将列里顿时响起低低的喝彩。

文臣们却变了脸色——守云州三年,等于把北疆的兵权递到了林知行手里。

谢渊没立刻接话,反而看向谢君行:“晏儿,你怎么看?”

谢君行捏着玉笏的手紧了紧,半披的发梢垂在腕上:“孤以为,林知行十岁斩敌首,十四退胡兵,有守疆的本事;但云州乃北疆门户,需得有个名分镇着——不如封他为‘轻骑将军’,领云州游骑营,三年为期,功过自辨。”

他这话既给了林知行兵权,又套了“三年期限”的枷锁,刚好卡在文武两派都能接受的线上。

谢渊盯着谢君行看了片刻,忽然笑了:“准了。”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轻骑将军林知行,着玄黑文武袍,上朝可佩剑——三日之后,赴云州任。”

“文武袍”是朝堂独一份的规制,能穿的人,需得文武双绝;“上朝佩剑”更是武将的殊荣,连镇国将军林啸都未曾有过。

文臣们脸色发白,却没人再敢开口——帝王的决断,从来不是讲“公平”,是讲“平衡”。

散朝时,林知行跟在谢君行身后走出太和殿。

晨光落在他的玄黑文武袍上,金线绣的“林”字暗纹泛着光,佩剑撞在袍角,发出轻响。

“晏哥,”他忽然开口,“你这‘三年为期’,是帮我,还是帮爹平衡朝堂?”

谢君行脚步没停,半披的发扫过颈侧:“孤是太子。”

这四个字像道墙,把“谢君行”和“晏哥”隔在了两边。

林知行看着他的背影,忽然笑了,抬手拍了拍佩剑的剑柄:“不管是帮谁,三年后,我会带着左贤王的王印回来——到时候,你得把西街的糖人铺子给我。”

谢君行没回头,却轻轻“嗯”了一声。

风裹着宫墙的花香吹过来,林知行的高马尾在风里晃着,谢君行的半披发垂在肩后,两人的影子落在汉白玉台阶上,一个像出鞘的剑,一个像收了锋的笔。

而云州的风沙,已经在千里之外,等着这位刚封的轻骑将军了。

林知行盯着谢君行半披的发,忽然弯了弯眼——他知道,这把剑,是为他拔的。离宫的前一夜,林知行翻宫墙进了东宫。

谢君行正在偏殿磨墨,棕褐长氅搭在椅背上,只穿了件月白中衣,半披的发散在肩后,墨汁溅在袖口,晕开一小片黑。

听见窗棂响,他没抬头:“翻墙进来的?侍卫都被你收买了?”

“哪用收买,”林知行跳下来,玄黑文武袍的下摆扫过地面,“他们知道是我,不敢拦。”

他走到案边,看见宣纸上写着“云州”两个字,笔锋凌厉,像要划破纸页。

林知行忽然伸手,指尖碰了碰那两个字:“你也在想云州?”

谢君行终于抬眼,丹凤眼在烛火里泛着光:“孤在想,三年太长。”

林知行的心跳忽然漏了一拍。

他攥了攥佩剑的剑柄,忽然从怀里摸出个东西——是枚用红绳串着的狼牙,正是左贤王那枚。

“这个给你,”他把狼牙塞到谢君行手里,指尖碰到对方的掌心,烫得像火,“戴着它,能挡灾。”

谢君行捏着那枚狼牙,红绳缠在他的指节上,像道烧红的线。

他忽然起身,月白中衣的下摆扫过林知行的靴尖:“三年后,若你敢晚回来一天,孤就把糖人铺子拆了。”

林知行看着他,忽然笑了,伸手扯了扯他半披的发:“太子殿下怎么跟个小孩似的?”

谢君行没躲,反而往前凑了半步,烛火把两人的影子叠在一起。

他的声音压得很低,裹着烛火的暖:“孤等你回来。”

这五个字像颗石子,砸在林知行的心里,漾开一圈圈的纹。

他忽然伸手,把谢君行散着的发往耳后拢了拢——指尖碰到对方的耳廓,软得像云。

“我会回来的,”林知行的声音也轻了,“带着王印,带着糖人,带着……”

他没说完,谢君行忽然抬手,按住了他的唇。

烛火晃了晃,映得两人的脸都泛着红。

“别说了,”谢君行的指尖有些抖,“天亮了,你该走了。”

林知行盯着他的眼睛,忽然偏头,在他的掌心轻轻蹭了蹭。

窗外的天已经泛了白,宫墙的角楼在晨光里露出轮廓。

林知行翻出宫墙时,回头看了一眼——东宫的灯还亮着,谢君行站在窗后,手里捏着那枚狼牙,半披的发垂在肩前,像幅没画完的画。

风裹着晨光吹过来,林知行的高马尾在风里晃着,玄黑文武袍的金线暗纹泛着光。

他摸了摸腰间的佩剑,忽然笑了:

“等我回来,晏哥。”云州的风沙裹着雪,砸在林知行的玄黑战袍上,溅起细碎的白。

他刚带着游骑营巡完边境,正靠在城墙上擦剑——身上穿的是件暗纹玄黑劲装,银环束袖磨得发亮,佩剑“影风”的剑鞘沾着沙,却衬得他那张脸白得像雪。

忽然,城楼下传来一阵骚动。

“将军!有人闯关!”

林知行抬眼,就看见一道黑影裹着风雪掠上城头——对方穿了件玄黑纱面长氅,腰间束着棕褐皮绳,斗笠压得极低,只露出截紧抿的下颌,手里的长剑还滴着血。

“是胡人卧底?”林知行的剑先出鞘了,影风的冷光撞在对方的剑上,溅起一串火星。

对方没说话,只侧身避开,长剑扫向他的手腕——动作快得像风,却带着江湖人的路数,不是胡兵的蛮力。

林知行眉峰一挑,转手将剑往对方斗笠挑去:“摘了!”

斗笠“哗啦”落地,露出张比雪还白的脸——眉是剑眉,眼是桃花眼,唇色淡得像薄樱,偏生下颌线冷得像刀。

他看着林知行,忽然开口,声音低得像磨砂:“我是宋知南。”

林知行的剑顿在他颈侧:“宋长风的儿子?”

武林盟主宋长风递了拜帖,说要派儿子来云州“历练”,可没说会闯关。

宋知南的长剑垂了下去,指尖蹭过剑刃的血:“城门守军不让进,我就……”

他没说完,林知行忽然收了剑,玄黑战袍的下摆扫过对方的靴尖:“武林盟主的儿子,闯边关跟闯山门似的?”

宋知南盯着他的脸看了两秒,忽然弯了弯眼——桃花眼漾开笑,竟比云州的雪还晃眼:“你比京城传闻里的好看。”

林知行的耳尖忽然热了。

他攥紧剑鞘,转身往城楼里走:“跟紧,再闯关,我就把你绑去喂马。”

宋知南跟在他身后,玄黑长氅的纱面扫过林知行的衣角。

风沙裹着两人的影子,落在城墙上——一个是边关的剑,一个是江湖的风,撞在一起,竟没了刀光,只剩雪落的轻响。

林知行把宋知南领进游骑营的主帐时,雪已经下得密了。

帐内燃着兽皮炉,暖光裹着松烟味,宋知南摘了玄黑长氅,露出里面绣着暗纹的劲装——腰侧的银链随着他落座的动作轻晃,衬得肩线愈发利落。

林知行把擦好的剑搁在案上,抬眼就撞进他的桃花眼:“武林盟主的儿子,不好好在江南待着,来云州喝风沙?”

宋知南没接话,反而盯着他的发梢——黑缎抹额松了半分,几缕碎发沾着雪,软在耳后。

他忽然伸手,指尖擦过林知行的耳尖:“你耳朵冻红了。”

林知行的后背瞬间绷紧,拍开他的手:“规矩点,这是军营。”

宋知南低笑了声,指尖还沾着他耳尖的温度:“军营的规矩,管不着江湖人。”

他这话刚落,林知行忽然起身,影风剑“噌”地出鞘,剑刃抵在他颈侧:“军营的规矩,管得着闯营的人。”

宋知南却没躲,反而往前凑了凑,颈侧的皮肤擦过剑刃,泛出浅红:“轻骑将军的剑,是用来抵美人脖子的?”

“谁是美人?”林知行的剑顿了顿。

“你啊。”

宋知南的桃花眼弯成了月牙,“京城都说,镇国将军府的小将军,是文状元里最好看的,武状元里最会写词的——不是美人是什么?”

林知行的耳尖彻底红透了,收剑的动作带着点恼:“再胡说,就把你扔去马厩。”

宋知南看着他炸毛的样子,忽然笑出了声——这是他进帐后第一次笑,像雪地里炸开的花。

他起身拍了拍衣摆,忽然凑近林知行的耳边:“马厩也行,只要能跟美人待在一起。”

林知行的心跳忽然乱了节拍,刚要开口,帐外忽然传来亲兵的通报:“将军!胡兵的斥候在三里外晃悠!”

他瞬间敛了神色,抓起剑就往外走,路过宋知南时,忽然顿了步:“待在帐里,别乱跑。”

宋知南靠在帐柱上,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风雪里,忽然捻了捻指尖——刚才擦过他耳尖的触感,软得像云。

三更天,林知行带着一身风雪回帐时,宋知南正坐在兽皮炉边,手里转着枚银镖。

帐内的灯盏晃着暖光,宋知南的玄黑劲装沾了点炉灰,偏生那张脸白得晃眼。

林知行刚解下佩剑,就听见他开口:“你刚才出剑的姿势,有破绽。”

林知行挑眉:“江湖人的眼光,看得懂军阵的剑?”

宋知南忽然起身,抄起案上的备用剑,剑尖直指林知行的肩窝:“军阵的剑,快却沉——这里,是死穴。”

林知行的反应比他更快,影风剑横在身前,剑刃撞在对方的剑尖上:“江湖的剑,巧却飘——这里,也是死穴。”

两人的剑缠在一起,暖光裹着剑风,把帐内的雪沫吹得纷飞。

宋知南的桃花眼在灯影里泛着光,忽然偏头,唇擦过林知行的耳廓:“美人的剑,比嘴硬。”

林知行的剑瞬间偏了,宋知南的剑尖擦着他的衣领划过,挑开了半片衣襟——露出的锁骨沾着雪,泛着冷白的光。

“你——”林知行的声音发紧。

宋知南收了剑,指尖碰了碰他的锁骨:“这里也冻红了。”

帐外的雪还在落,兽皮炉的火晃着两人的影子,叠在帐壁上。

林知行攥着剑的手松了又紧,忽然听见宋知南低声道:“林知行,你真的很好看。”

这话说得太轻,裹在炉烟里,像句被雪埋住的戏言。

可林知行的耳尖,却烫得能融雪。林知行躺回铺着兽皮的床榻时,帐外的雪还在敲帐帘。

他盯着帐顶的毛毡,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枕畔的狼牙——是谢君行收着的那枚的同料,他自己留了半枚。

月光从帐缝漏进来,裹着雪光,忽然撞进他的回忆里。

——京城·西街·一年前

那是春末,他刚中了文试解元,穿了身月白锦袍,正蹲在李婆婆的糖人摊前抢最后一只兔子糖人。

指尖刚碰到糖人,另一只手忽然伸过来,攥住了糖人的竹签。

林知行抬头,就看见个穿玄黑纱氅的少年——斗笠压得低,只露出截紧抿的下颌,指尖的银链晃得他眼晕:“这是我的。”

“我先碰的。”林知行的脾气上来了,攥着竹签不肯放。

少年忽然摘了斗笠,桃花眼在阳光下泛着光:“我出十倍钱。”

那是他第一次见宋知南——冷得像块冰,话少得像根木头,连抢糖人都带着江湖人的“不讲理”。

最后是李婆婆又捏了只糖人,才把两人分开。

林知行临走前,还瞪了他一眼:“仗着有钱了不起?”

宋知南没理他,只捏着糖人,转身进了人群里。

——此刻·云州帐营

林知行把脸埋进兽皮枕里,忍不住骂了句“晦气”。

谁能想到,一年前抢糖人的“冰块木头”,如今会变成个凑在他耳边说“美人冻红了”的登徒子?

白天闯营时的刀剑相向,帐里的唇擦耳廓,指尖碰锁骨……桩桩件件,都像把软刀子,戳得他耳根发烫。

“早知道是他,当初就该把那糖人掰成两半。”林知行嘟囔着,忽然听见帐帘被轻轻掀开——宋知南抱着床厚毯,站在帐口,玄黑劲装沾着雪,像尊融了半分的冰雕。

“帐里冷,给你加床毯。”宋知南把毯扔在他床脚,忽然弯腰,指尖擦过他的发顶,“想什么呢?脸都埋红了。”

林知行猛地抬头,撞进他的桃花眼:“关你什么事!”

“关心美人,是江湖人的规矩。”

宋知南低笑,指尖捻了捻他发梢的雪,“对了,明天巡营,我跟你一起——亲兵们要是问,我就说,是轻骑将军的‘帐中客’。”

林知行的脸彻底炸红,抓起枕畔的狼牙就砸过去:“宋知南!你滚出去!”

云州的雪停了,晨光裹着霜,洒在游骑营的校场上。

林知行穿了件玄黑文武袍,黑缎抹额束得极紧,刚带着亲兵列阵,宋知南就晃了过来——还是那身玄黑纱氅,银链撞着佩剑,桃花眼扫过亲兵们,忽然凑到林知行身边:“将军,你今天的抹额,系歪了。”

他说着,伸手就去扯林知行的抹额。

林知行的耳尖瞬间红透,拍开他的手:“别动手动脚!”

亲兵们的目光“唰”地聚过来,有人憋笑憋得肩膀发抖。

宋知南却像没看见,反而抬手,指尖擦过林知行的眉梢:“这里沾了霜,我帮你擦。”

“不用!”林知行往后退了半步,撞进亲兵的队列里,“宋知南,你再闹,就滚回江南!”

宋知南忽然弯眼,对着亲兵们扬声:“将军舍不得我滚——昨晚还抱着我的毯睡呢。”

校场上瞬间静了,连风都停了。

林知行盯着宋知南的桃花眼,气得指尖发抖,却偏偏说不出反驳的话——那床毯,是他今早忘了还。

亲兵们终于没憋住,爆发出一阵哄笑。

林知行的脸从耳尖红到脖颈,抓起腰间的佩剑就往宋知南身上劈:“我今天非砍了你不可!”

未完待续~??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