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见枫 > 第7章 雨伞

见枫 第7章 雨伞

作者:阿厌yan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4 14:31:27 来源:文学城

第二天,我醒得异常早。窗外天色还未大亮,灰蒙蒙的。不知是焦虑还是兴奋,两者参杂在一起的时候我总会分不清到底是哪个

就像我对她

到底是欣赏还是…喜欢

到底是普通人对明星的滤镜

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吸引

提前半小时就到了美术馆。那是一座颇有设计感的现代建筑,灰白色的墙体,线条利落。

周六的午后,阳光正好,来看展的人三三两两,氛围安静而舒缓。

她选的地方

真的和她这个人一样

我站在门口阴凉处,手心因为紧张有些湿润,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看到一个相似的身影走近,我的心都会漏跳一拍。两点差五分,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视野里。

张子枫来了。

她穿着浅蓝色的条纹衬衫和白色九分裤,戴着一顶米色的棒球帽和口罩,遮住了大半张脸。

但那双清澈沉静的眼睛,我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她背着一个帆布双肩包,步伐轻快,看起来就像个普通的大学生周末来看展。

她走到我面前,声音听不出情绪:“等很久了?”

“没有,我也刚到。”我赶紧摇头,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然。

“进去吧。”她示意我一起往里走。

检票,进入展厅。展览的主题是“瞬息 Urban Ephemeral”,聚焦于城市中那些短暂易逝的瞬间和痕迹。

展厅很大,灯光幽暗,作品以摄影和影像装置为主,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我们并肩走在空旷的展厅里,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起初有些沉默,只有脚步声在安静的空间里回响。

她看得很专注,在一幅拍摄雨夜街头的照片前驻足良久。

“很像那天晚上。”她忽然轻声说,目光仍停留在作品上。

我愣了一下,随即意识到她指的是清吧那次,我生日那晚的雨。心里微微一颤,她竟然也记得那个夜晚的细节。

“嗯,”我低声回应,“那种模糊又真实的感觉。”

她侧过头看了我一眼,帽檐下的眼睛弯了弯,似乎是在微笑。

我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有时候觉得,声音比画面更让人有代入感。”她轻声感慨,“闭上眼睛,反而能看到更多。”

我点点头,深有同感:“就像写文案,有时候过于追求画面感,反而丢了味道。留白和想象,可能更重要。”

“没错。”她表示赞同,眼神里带着欣赏,“你总是能抓到重点。”

被她这样直白地夸奖,我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我们继续看展,偶尔会交流对某件作品的看法。她话不多,但每句话都很有见地解读作品背后的隐喻。

我发现自己很享受和她这样的交流,安静,深入,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在一个转角处,人流稍微多了一些。有个看展的年轻人似乎认出了她,拿着手机犹豫着要不要上前。

张子枫敏锐地察觉到了,她不动声色地向我这边靠近了一步,几乎肩并肩,然后压低帽檐,轻声对我说:“我们去那边看看。”很自然地用身体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保护圈,隔绝了外界的视线。

那一刻,我离她很近,能闻到她身上独有的,淡淡的木质香。我的心跳漏了一拍,一种被保护的感觉油然而生。

我们避开人群,走到了一个相对僻静的展厅,这里陈列的是一些关于“废弃空间”的摄影作品。

其中呈现的有破旧的厂房、长满杂草的铁轨、长满藤蔓的废弃学校……一种沧桑感扑面而来。

在一张拍摄老式居民楼公共水房的照片前,我们停下了脚步。斑驳的墙壁,锈蚀的水龙头,地上残留的水渍,这些象征着生活环境的东西,此刻却变得无比寂寥。

“我小时候住过类似的地方。”张子枫忽然开口,声音很轻,带着一丝回忆的飘渺,“夏天的时候,整个楼的小孩都挤在水房那里冲凉,闹哄哄的。”

我有些惊讶,没想到她会主动分享这么私人的记忆。我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后来搬走了,再回去看,已经拆了。”她顿了顿,目光有些悠远,“很多东西,消失得比想象中快。”

她的语气里没有太多的伤感,更像是一种平静的陈述。但我却能感受到那份平静之下,对过往的眷恋。

这让我觉得和她之间的距离,仿佛又拉近了一些。

“我老家也有条老街,去年也拆了。”我忍不住接话,分享了自己的记忆,“以前街口有棵很大的槐树,夏天开满花,香得很。现在变成商业广场了。”

她转过头看我,眼神温和:“所以我们要学会记住,用各种方式。”

我重重地点点头。那一刻我觉得我们之间没有了身份带来的距离。

看完整个展览,我们走出美术馆,阳光依旧明媚。时间还早。

“要不要去喝点东西?”张子枫看了看时间,提议道,“附近有家茶馆,环境还不错。”

“好啊。”我欣然同意。内心雀跃,舍不得这么快就结束这难得的相处。

茶馆就在美术馆后面的一条小街上,门脸很不起眼,但走进去却别有洞天。庭院深深,竹影婆娑,包厢是传统的榻榻米式,私密性很好。

我们点了一壶龙井,隔着小小的茶几对坐,氛围比在美术馆时更放松了一些。她摘下了帽子和口罩,整张脸暴露在柔和的光线下,比屏幕上看起来更生动,也更显疲惫。

“最近还是很忙吗?”我忍不住问,给她斟了一杯茶。

“还好,刚结束一个戏的宣传期,算是短暂的休整。”她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气,“后面还有一个本子在谈,可能很快又要进组了。”

她说得很平淡,但我能听出她日程的紧凑和忙碌。能挤出这样一个下午来看展喝茶,实属不易。

“做演员……是不是挺辛苦的?”我问了一个一直有点好奇的问题。

她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点复杂的意味:“辛苦是肯定的,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也算幸运。只是有时候,会有点……身不由己。”她顿了顿,没有深说,但我大概知道她指的是什么,那些无法避免的曝光。

她是个注重**的人吧

这对她而言,是酷刑

我们聊起了彼此的工作,聊起了创作中的乐趣。她告诉我她为角色做功课时的趣事,我向她吐槽甲方各种奇葩的修改意见。

交谈变得自然流畅,笑声也多了起来。我发现她私下里其实并不高冷,只是慢热,熟悉之后也会露出调皮和幽默的一面。

原来我也不太了解她

“你知道吗,”她忽然笑着说,“周姐一开始跟我说,找个广告文案来合作,我还挺抵触的。觉得可能又是那种只会写华丽辞藻,不懂内容的人。”

我愣了一下,没想到还有这段。

“不过看了你的初稿,我就改观了。”她看着我,眼神认真,“你的文字里有‘人’的味道,有真实的情感。这在商业文案里很难得。”

我被她说得有些脸红,心里却暖洋洋的。“可能是因为……我本身也是个比较‘人’的人吧。”我自嘲地笑了笑,“敏感,想得多,容易共情。”

“敏感不是缺点。”她摇摇头,“敏感才能捕捉到那些细微的东西。只是……”她顿了顿,声音低了一些,“要学会保护自己,别让敏感变成内耗。”

这句话像一颗小石子,轻轻敲在了我的心上。她似乎总能一眼看穿我的本质,并给出精准的提醒。

壶底只剩下些深绿的叶底,窗外的阳光不知何时隐去,天色暗沉下来,隐隐有雷声滚过

但彼时的我和她都没有听见,沉浸在和对方在一起轻松的氛围中。

直到茶馆的木格窗棂上传来清脆的“嗒、嗒”声,由疏到密,很快连成一片淅淅沥沥的雨幕。

“下雨了。”我望向窗外,街道瞬间被雨雾笼罩,行人匆匆奔走。

“嗯。”张子枫也转头看去,神色平静,似乎并不意外。她拿起手机看了看时间,“不早了,这雨一时半会儿可能停不了。”

我这才想起自己没带伞。早上出门时还是晴空万里。“没关系,我等等就好,或者跑到前面地铁站也行。”我嘴上说着,心里却有点发愁,这雨势看起来不小。

“我车就在附近,几步路。”她打断我,语气很自然,却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笃定,目光扫过我身上单薄的衬衫。

我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钻到了她刚刚撑开的伞下。

伞下空间顿时变得有些拥挤,我们不得不靠得很近。她的肩膀轻轻碰着我的手臂,能感觉到布料下传来的温热。那股淡淡的木质香气在潮湿的空气里似乎更清晰了。

雨水敲打着伞面,发出细密的沙沙声。我们并肩走在安静的小街上,步调一致。她稍稍把伞往我这边倾斜了一些,很细微的动作,但我注意到了。

快到路口时,一辆黑色的轿车悄无声息地滑到我们面前停下。她拉开后座车门,示意我上车。

我一脸不好意思的弯腰坐了进去。车内很干净,有淡淡的香氛味道,和她身上的气息有点像。她随后坐进来,关上车门,隔绝了外面的雨声。

“地址?”她问。

我报出小区的名字。她对司机重复了一遍。

车子平稳地驶入雨中的街道。我们并排坐着,一时无话。气氛有些微妙的安静,但并不尴尬。我能听到她清浅的呼吸声。

“最近天气多变,出门还是带把伞好。”她忽然开口,声音在狭小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嗯,记住了。”我点点头。平时确实总是丢三落四。

很快,车子停在了我住的小区门口。雨还在下。

“谢谢你送我回来。”我一边道谢,一边准备开门。

“等一下。”她叫住我,然后拿起刚才用过的那把黑伞,递给我,“拿着吧。”

我愣住了,看着她。“那你……”

“司机车上有备用的。”她解释,语气自然,“这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你拿着用。”

我看着那把还带着湿气的伞,一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是感激,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暖意。她没有给我任何推辞的机会。

“谢谢。”我接过伞,指尖碰到微凉的伞骨。

“快回去吧。”她说。

“好,那你路上小心。”我打开车门,撑开伞,站在雨里,看着她。

她对我微微颔首,车窗缓缓升起,隔开了我们的视线。车子很快驶离,消失在雨幕中。

我握着那把黑色的伞,站在小区门口,目送那辆载着她的车渐行渐远

直到完全看不见了,才收回视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