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见枫 > 第8章 收敛

见枫 第8章 收敛

作者:阿厌yan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4 14:31:27 来源:文学城

那把黑色的折叠伞,被我带回家后,没有像往常随手扔在玄关的伞桶里。我仔细地擦干了伞面上的雨水,撑开,放在客厅角落晾干。然后,将它收好,放进了我随身携带的通勤包里。

接下来的日子,这把伞成了我和她之间唯一有形的联结。它普通得毫不起眼,却因为来自她手,而变得有了特殊的意义。

我每天背着它上下班,即使天气预报是晴天。它像一个小小的护身符,或者说,一个随时提醒我那段短暂独处时光的信物。

我总想着要还给她。这个念头成了一个正当可以再次联系她的理由。但内心深处,我清楚,我贪恋的是再见她一面的机会。

然而,机会并没有如期而至。相反,我明显感觉到,某种无形的距离正在我们之间悄然拉大。

项目进入尾声,沟通主要通过周婷的团队进行,我和张子枫之间原本就稀少的微信互动,几乎完全停滞了。

她不再发来深夜的照片,也不再对我偶尔分享的工作片段给出回应。对话框安静地沉到了列表底部,像陷入冬眠。

我发给她的最后一条消息,停留在画展分别后的第三天:“伞什么时候方便还你?” 我猜她肯定看到了,但没有回复。

一天,两天,一周过去了。我开始意识到,这是一种有意的疏远。

虽然方式还是像她这个人一样,温和清冷。

起初是失落,像心口被塞进一团湿冷的棉花。我反复回想那天在茶馆和车里的每一个细节,试图找出自己哪里言行不当,惹她厌烦了。

是话说太多了?还是流露了过多的情感让她感到压力?

但这一次,我没有像过去那样陷入无尽的内耗。我想起她说过的话:“要学会保护自己,别让敏感变成内耗。” 我也想起她看我的眼神,那份欣赏和关切不像是假的。

或许,疏远的原因不在我,而在她自身。她的世界有太多身不由己,有我看不见的规则和压力。

也许,我们之间那越界的靠近,对她而言,已经是一种需要收敛的“意外”。

想通了这一点,心里反而释然了一些。失落依旧存在,但多了几分理解和……等待的耐心。

我把那把伞从通勤包里拿出来,小心地挂在了玄关的衣帽钩上。每天出门回家都能看到它,像一个安静的约定,提醒我那段记忆是真实的,也提醒我,我们之间存在着尚未解决的“未完待续”。

生活和工作照常进行。我完成了“城市记忆”项目的所有后续工作,得到了周婷和公司的高度认可。

日子仿佛又回到了认识她之前的状态,两点一线,忙碌而平静。只是心里某个角落,始终为那个清冷的身影留着一盏灯。

半个月后,一个周五下午,闺蜜项暖兴冲冲地打电话给我:“小秋!明天有空没?国家美术馆有个法国印象派的光影展,据说超级棒,我搞到两张票!一起去!”

我本来想周末在家补觉,但听到“美术馆”三个字,心里微微一动,下意识的应了下来。

第二天,天气很好,几乎完全没有下雨的可能。

出门前,我习惯性地看了一眼玄关的那把黑伞。鬼使神差地,我把它拿下来,塞进了帆布包里。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想带着。

和项暖在美术馆门口汇合。她一如既往地活力四射,挽着我的胳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笑着应和,心情也确实轻松了不少。

我问她:“你怎么会想看这种展?不应该是想看演唱会吗?”

她调皮的吐吐舌头:“被你看穿了哈,这不是有小道消息说,可能会有很帅的男明星来参加,我才来的吗?”

男明星?

会有女明星吗?

或者…会有她吗?

展览很棒,莫奈的睡莲、雷诺阿的舞会,光影交织,色彩迷离。我们随着人流慢慢欣赏,项暖不时发表着搞笑的评论,我被逗得直笑,暂时忘却了心底那丝若有若无的牵挂。

在一个展馆的转角,我们正准备去看下一幅画,我的目光无意中扫过对面的人群,然后,定住了。

心脏像被什么东西猛地攥紧。

张子枫。

她就站在不远处的另一幅画前,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和卡其色工装裤,头发扎成丸子头,脸上戴着口罩,只露出一双专注的眼睛。

她身边跟着一位年长的、气质优雅的女士,看起来像是家人或长辈。她们正低声交谈着,气氛融洽。

她似乎也感应到了什么,视线从画作上抬起,向这边看来。我们的目光,隔着攒动的人流,在空中相遇。

那一瞬间,时间仿佛慢了下来。周围嘈杂的人声、脚步声都变成了模糊的背景音。我能清晰地看到她眼中一闪而过的惊讶,随即,那惊讶迅速沉淀下去,恢复成一贯的平静,甚至……比平时更淡一些。

她没有避开我的视线,眼神扫过我包里的那把伞,怔愣了片刻,也没有任何要走过来的意思。只是隔着这段距离,对我极几乎难以察觉地点了点头。

嘴角似乎向上弯了一下,但那弧度太小,被口罩遮住大半,更像是一个礼貌疏离的示意。

然后,她便自然地转过头,继续和身边的女士低声说话,仿佛刚才那短暂的对视从未发生。

我僵在原地,手脚冰凉。项暖还在我耳边说着什么,我一个字也没听进去。胸腔里像塞满了冰块,又冷又堵。

她看到了我,也看到了我身边的项暖。她那个点头,那个微笑,清晰无误地传递了一个信息:我看到了,但就此为止。不方便。

她甚至没有看我第二眼。那种彻底的无视,比任何冷漠的话语都更让人难受。

“小秋,你怎么了?发什么呆啊?”项暖察觉到我的异样,晃了晃我的胳膊。

我猛地回过神,强迫自己挤出一个笑容:“没……没什么,刚才那幅画看得有点出神。走吧,我们去那边看看。”我拉着项暖,几乎是逃也似的走向另一个方向,背对着张子枫所在的位置。

我理解她的顾虑。我完全理解。可理解并没办法完全消除我内心的失落

也许我们之间的地位并不平等,那些所谓的平等的感知,不过是她自愿向我倾斜了

当她不愿意,不想的时候,这种倾斜会及时回到原有的位置,让我再也没办法够到她

接下来的观展,我完全心不在焉。莫奈的睡莲在我眼前模糊成一片混沌的色彩,脑海里像卡带的录像机,反复回放着刚才那一刻:她抬起眼,目光穿过人群落在我身上,那一闪而过的惊讶,迅速冷却成平静,然后是那个轻微到几乎不存在的点头示意。

我的理智开始艰难地运作,试图分析刚才的一幕。她认出了我,也一定看到了我包里那把显眼的黑伞,伞柄就露在外面。但她选择了最符合她身份的处理方式:保持距离,视而不见。

这不是针对我个人的冷漠,这是她身处那个位置必须遵循的规则。我一遍遍告诉自己。

可是,心底某个地方还是像被细针扎了一下,泛起一阵细密而真切的酸涩。那种感觉,很像小时候无比珍视一件玩具,小心翼翼地藏着掖着,却突然发现,有一天父母背着你把它送人了

理由是:看你也不玩,你不在乎,那就给别人好了

我以为我们之间构建了一种独特的联结。但现在看来,这种联结的持久性,或许只存在于我单方面的期待里。

当她需要时,她可以靠近,可以温柔,可以洞察我的情绪。当她觉得不合适时,她也可以毫不犹豫地退回到安全线以外,干脆利落,不留一丝让人误会的余地。主动权始终在她手里。而我,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种温度的变化。

“喂,小秋,你到底怎么了?从刚才就魂不守舍的。”项暖终于忍不住,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我,“脸色也不太好。”

“真的没事,”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声音听起来正常,“可能昨晚没睡好,有点累。”这个借口苍白无力,但项暖看我不想多说,也没再追问,只是担忧地看了我一眼。

从美术馆出来,我们找了家附近的餐厅坐下。项暖兴致勃勃地看着菜单,而我则望着窗外发呆。玻璃上映出自己有些失神的脸。我忽然想起张子枫说过的那句话:

“我的世界很复杂,有很多规则和身不由己。”

当时听着,只觉得是种陈述。现在亲身感受到了,才明白这句话背后的分量。

那种“身不由己”,包括在公开场合

明明认出了属于自己“东西”,却不能上前认领。

这无关喜恶,只是规则。而我,显然还没有完全学会适应这套规则,或者说,还怀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这顿饭我吃得食不知味。项暖似乎也察觉到我情绪不高,很快结束了用餐。

分别时,项暖担心地看着我:“小秋,你真没事吧?有事一定要跟我说啊。”

“真的没事,就是有点累,回去睡一觉就好了。”我拍拍她的肩膀,让她放心。

独自坐上回家的地铁,车厢摇晃,我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心情渐渐沉淀下来,不再是刚才那种尖锐的失落,而是变成了一种更深的清醒。

我拿出手机,点开那个头像。聊天记录还停留在半个月前我那条未得到回复的“伞什么时候方便还你?”。我盯着那个句子看了很久,然后,缓缓地,将对话框向左滑,点击了“不显示”。没有删除,只是让它从聊天列表里隐藏起来。

我知道,那把伞,短时间内是还不回去了。或许,永远也还不回去了。它就像我们之间这段短暂交汇的时光,成了一个不知该如何处置的物件。

把它继续挂在玄关吗?每天看到,会不会成为一种提醒,提醒我那段看似靠近实则遥远的距离?扔掉吗?又似乎太过决绝,毕竟那些瞬间的真实感受,无法抹去。

最终,我把它从包里拿出来,收进了衣柜最上面的储物盒里。眼不见,心或许能静一些。

有些关系,可能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形态和边界。

现在,梦该醒了。至少,该试着醒过来了。

地铁到站,我随着人流走出车厢。傍晚的风吹在脸上,带着一丝凉意。我抬头看了看城市灰蓝色的天空,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理性告诉我,这样也好。保持距离,对彼此都是一种保护。只是心里那个刚刚被温暖过的角落,此刻空了出来,难免有些怅然若失。

但生活总要继续。我整理了一下心情,迈步向家的方向走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