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家养小夫郎 > 第19章 生意

家养小夫郎 第19章 生意

作者:一根电缆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3-05-17 07:04:07 来源:文学城

光阴急遽,不觉又是两日过去,柳官身体大好,坛中芋荷杆,也终于浓郁地酸了起来。

八月九日,又是逢集,徐归远起了两坛子酸芋荷,带着柳官又去了镇上。

第一站,自然还是杏林回芳,徐归远感激雅姑姑的救命之恩,特意为她捎来了几样礼,权作不日后的中秋节礼。里面自然有一小坛酸芋荷,此外,还有两个尺头、五斤棉花、一匣子高档点心。雅姑姑推拒再三,最后只肯收了芋荷和棉花。

李桢那里,自然也有芋荷。除此,柳官还给他妹妹李月娘捎来了几个花样繁复、颜色鲜亮的络子,以及一个鲜红鲜红的玛瑙镯子,汪汪如一抹血一般。这是他上次与小姑娘见过一面之后,彼此交换了生辰,柳官就一直记在心里了。

东西虽小,情谊却深,李月娘和李桢都很惊喜。前者又拉着柳官进屋去喁喁半晌,后者也陪着徐归远坐了会儿,看那红光满面的模样,便知最近生意不坏。

也就不足两刻钟的功夫,外头就有人来找李桢了,正是会剃头的那个小厮。他也没避着徐归远,张嘴就道:“大爷,周家老太太打发了人来了,问咱们讨棒疮的膏药,要祖传的方子、最贵的那种。咱们能给吗?”

李桢点头:“给吧,上次进去替老太太诊脉,为人和气得很。”

原来他已经可以出入这镇上的高门大户了,可见一定是站稳了脚跟。徐归远很高兴,就随口问:“这个周家,就是开酒楼的周家么?这膏药也不知道是讨给哪个的?”

李桢又是笑又是摇头:“原来归远兄还不知道他家的笑话——还有哪个,自然是给他家小公子讨的。”

“咱们这阳疃地面,还有谁欺得了他家的公子?”徐归远不由得有些好奇。

“倒不是旁人,是周老爷自己教训的。”李桢三言两语,说起了八卦,“就是几日前,周老爷到酒楼里议事,留公子在家。也不知怎么回事,就叫一个小哥儿进了门,又不知怎么回事,这公子就捧出五十两雪花白银,从哪小哥儿手里买了一张,额,据说是菜谱……”

徐归远一口茶差点喷出来。他强自忍了,咳嗽了两声:“然后呢?”

“然后周老爷回家,听说做了亏本的买卖,又加上其他几件错处,数罪并罚,由是打了一顿。倒也不甚厉害,只是他祖母老人家心疼得了不得,满镇上找好膏药,又把他送到乡下庄子上,要躲他老子的眼,以免看了又要生气呢。对了,归远兄的贵居,不就在清水庄上?如今他就躲在那里养伤呢。”

徐归远:……

真是好一段孽缘。从杏林回芳出来好一会儿,他还觉得神志有些恍惚,以至于,柳官连叫了他三声,他才听见,忙问:“怎么了?”

柳官轻轻扯了一下他的衣袖,手指着某处:“那里还有个空位,我们过去吧。”

这些日子,柳官说话也是越来越流利了。如今,只是偶尔打一个顿,绝大多数时候,都能慢慢地说得清楚明白。

就像现在,他就是在催徐归远,赶紧去把摊子摆起来。

徐归远却笑着摇摇头:“咱们不在这卖。”

“啊?”柳官茫然,“那去哪里?”

徐归远就伸手往西一指:“如今盛夏果丰,这街上尽是卖鲜菜的,恐怕酸芋荷卖不上价!但是鲜菜有个麻烦,就是放不住……”

他手指的方向,正是客店聚集的甜水胡同。

阳疃镇是个大镇,其水陆兼具,是连接东西、南北的重镇,尤其是从西北一带往京城去的必经之地,因此来往客商极多。

徐归远行军时,也走过这条路。其行路难倒还好说,最难熬的一点是,越往西,菜蔬越少,每日吃饭,连个点缀都没有。

就说了这么一句话,柳官就明白了。他点点头:“嗯,往西北去贩马、贩牛羊的客商,是极难吃得上鲜菜。若是有了这好存放的酸芋荷,再随身带一把干辣椒,那么就能一路都吃得上菜了。”

徐归远笑着点点头。

他们很快来到了甜水胡同。此处并不是集市开张的街区,因此人流不如前头稠密,而且出来进去、三三两两,从他们的穿衣打扮上,很容易看得出来,都是些歇脚的客商。

徐归远就找了一块空地,将骡车拴好了,然后就在平板车上点燃一个小煤炉——方才去杏林回芳借的,一口才买的小锅,就地就生起火来。柳官也没用他吩咐,麻利地取出一小块猪油,就投进了锅里。

“滋啦——”油花迸开,紧接着就几颗红辣椒、青辣椒下锅,那辛香麻辣,顿时荡漾开一条街!

这时候,已经有好看热闹的人,袖着手过来问:“大兄弟,你这是作甚哩?”

徐归远这才当着大家的面,将切好的酸芋荷下了锅。锅铲一翻,黄绿色的酸芋荷滚了一身的油汪汪,配着鲜红青翠的辣椒丝,光颜色,就已经让人食指大动了。

更别说,那股弥散不去的冲鼻酸味,刺激得人嘴里不自觉地落了口水!

徐归远用筷子挑出一块酸芋荷来,递给开口的那人:“老哥,你尝尝。”

那人也没客气,接过来就扔嘴里,嚼了两下就咕咚一下咽了,意犹未尽地砸吧着嘴:“不错,这玩意挺下饭。”

“老哥是往西边贩马的?”徐归远就觑着他的衣裳,笑,“那牛羊肉肯定没少吃了,不如买两斤我这酸芋荷,到那头没菜吃了,用辣椒丝炒一盘子,也是个加菜。”

那客商果然有些心动,就问:“怎么作价?”

徐归远提高声音,不止说给他听,也是说给旁边的人听:“一斤五文钱,多买另算。”

“五文钱,这也太贵了,不就是芋荷杆子。”这客商还没说话,旁边就有人挤了过来,一面抱怨着,一面说,“给我也尝一个。”

“我也来一个。”

“尝尝不吃亏。”

柳官挨个给他们递了一块。都是饱经风霜的人,也没那么多讲究,这几个人高马大的汉子接过来,就着脏手就能吃,越吃眼睛越亮。

“这不能这么算。”徐归远在一边,就笑呵呵道,“这东西和酸菜味道差不多,那周记的一道酸菜鱼,卖得上二三百文了,那还用不上一斤酸菜。咱们这一斤五文,买个五六斤带着,就能一直吃到大西边了,这东西还不坏。”

徐归远说得口干舌燥,终于,最先品尝的那个汉子点点头:“天天啃干饼就瓜□□真不是人过的日子,先给我来两斤,我看看它好放不。”

他说的“瓜支”,即芥菜疙瘩腌制的咸菜。说起来,本地其实不产芥菜,这种咸菜,也是外县卖进来的。

果然,客商们虽然穿得破旧零碎,但口袋里都是有些银钱的。徐归远听见他要两斤,虽然不多,却仍然非常高兴:“多谢老哥叫我发个利市。”随即取秤来,称了两斤酸芋荷,用油纸包好了递过去。

哦,说到这里,油纸也是这买卖的成本之一呢。

“我也来两斤,我老婆怀着孕,正说要吃酸呢,这个回去炒肉她吃。”又一个汉子砸吧着嘴,一边回味,一边解了前递过来。

围在骡车边的人越来越多,最终,当徐归远牵着骡子离开那家客店门前,朝下一家走的时候,已经有七八个人买了芋荷,或两斤,或三斤,最多的一个,买了五斤。

“卖——酸芋荷来——”

男人雄浑有力的叫卖声,和着猪油辣子酸芋荷的香气,在微起的秋风里传出好远。每经过一家客店,就有不少人出来看热闹,光锅里的芋荷,一块一块地试吃,就吃掉了三锅!徐归远的口袋越来越鼓,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叫卖的越发起劲。

柳官没有叫卖。一来,他害羞,张不开嘴;二来,他声音太细弱,一口气都要上不来的意思,也是叫不起来的。不过,他能听见徐归远走路时,怀中铜板叮当作响的声音,又比卖金蝉衣时,越发地响亮热闹,叫他不知不觉中,也跟着心情轻快起来。

整整五坛子金蝉衣,大约五十斤左右,到了晌午时,已经卖了一大半,入账二百多文,去了零星成本,利润也是在一百五十文往上的。

这个钱,表面看着,是不如金蝉衣赚得多。可金蝉衣毕竟是一回合的买卖,再往后,杏林回芳有了稳定的货源,势必不会再要他们的金蝉衣应急了。就算要,如今也已入秋,蝉鸣渐渐稀稠,徐归远又能从什么地方挖出蝉蜕来呢?

而酸芋荷,乃至日后的酸菜,却是可以持久的生意!

“你们这是卖酸菜?”一个声音打断了徐归远的遐思。他抬头一看,只见来人一身短打,一双靴子,腰间是一柄长刀,端的一个走镖武夫的打扮。

“啊,差不多,这是酸芋荷,味道很像的。”徐归远的眼睛溜了他一溜,心思也跟着活转起来。

阳疃镇上是有个镖局的,准确的说,不算镖局,而是京中一家镖局的落脚处,就在这甜水巷的最里头,常年有二三十个人住在一座大院子里。

他们走镖,想必也是天南海北地闯荡。其衣食难周、风餐露宿,恐怕不亚于行军路上,不也正是需要酸芋荷的时候么?

若是能跟他们搭上关系……

徐归远立马热络了起来。

“还剩**斤,差不多够镖上兄弟们一顿饭吃。”徐归远就笑着道,“大哥,你若要,我都能白送,就是有个事情……”

他故意一顿。

“什么事?”这个镖师带着浓厚的京师口音,想必,是从京中来的。

“我也会点拳脚。”徐归远期待地看着他,“不大精,要是什么时候,大哥们能指导一二,小弟这里感激不尽的。”

这话是在默认镖局的师傅们武艺超群、令人向往的。那镖师就跟着笑了:“那可不成,我们的功夫不好外传的,故而不占小兄弟的便宜,还是按价付了吧。”

徐归远露出有些失望的神色,似是不大甘心:“那大哥一共付三十文也就罢了。若是吃得好,我家里还有好些呢,就都给大哥送来。”

“你这体格是不错,看模样也还有两分真功夫。”那镖师爽快地包了圆,连着坛子,一共给了徐归远四十二文钱,末了,还心情舒畅地夸赞了徐归远两句,这才拎着坛子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