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季风过境 > 第4章 第 4 章

季风过境 第4章 第 4 章

作者:皮皮久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7 18:53:43 来源:文学城

五月的北平,天气转暖,但空气中的压抑感并未随之消散,反而因日军在春季扫荡中未达目的而加剧。伪政权的管控变本加厉,尤其是对战略物资的生产和流通。位于南城的北平第一纺织厂,作为被日军征用、专门生产军服和被装的重要单位,成为了重点监控对象。高墙电网环绕,日本监工和伪警察日夜巡逻,工人们如同被困在巨大的囚笼里。

厂区内,机器轰鸣,纺锤飞转,空气中弥漫着棉絮和机油的味道。工头赵德顺,一个看起来老实巴交、技术精湛的老工人,正弯腰调试着一台出了故障的织布机。他眉头紧锁,嘴里嘟囔着“零件老化,这进口机器就是娇气”,手下却不着痕迹地将一个关键的传动齿轮微微错位了几分。在他身边,几个他秘密串联起来的骨干工人心领神会,各自在自己的机台上,用类似不易察觉的手法,或调整参数,或“意外”造成一些小堵塞。

这就是沈慕云传达下来的新指示:在敌人控制的工厂里,进行“柔性抵抗”,不搞大规模、易暴露的罢工,而是采取隐蔽的、“合理”的怠工和破坏,拖延生产,降低产品质量,像钝刀子割肉一样消耗敌人的战争潜力。这项任务,由刚刚重建的厂内地下小组执行,赵德顺是负责人。但他们遇到了难题:日本监工对原料和成品检验盯得很紧,单纯的设备“故障”容易被识破,需要更巧妙的技术指导和更精确的时机。

消息通过秘密渠道反馈到沈慕云这里。他深知其中利害,纺织厂的生产直接关系到前线日军的后勤,若能有效破坏,意义重大。但如何将具体的、不易被察觉的破坏技术安全地送进戒备森严的工厂,并指导工人操作?他感到了棘手。

与此同时,在伪政府的经济部门会议上,季淮作为文化协会的代表列席,听取关于“增强战时生产效能”的汇报。会议枯燥冗长,但季淮敏锐地捕捉到,会议多次提及北平第一纺织厂近期的“生产效率异常下滑”和“产品合格率波动”,并决定派遣一个由“技术专家”和“文化指导”组成的联合小组下厂调研,名义上是“协助解决技术难题,提振工人士气”。

一个大胆的计划瞬间在季淮脑中形成。散会后,他主动找到了负责此事的日本经济顾问小野。

“小野先生,”季淮用流利的日语说道,态度诚恳,“关于纺织厂的问题,我认为,除了技术因素,工人的‘心’或许更重要。他们可能对皇军的政策有误解,或者心存怨气,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文化协会或许可以从‘思想’层面入手,配合技术专家的工作,进行一些安抚和引导,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小野对季淮的“觉悟”十分赞赏:“季桑,你的见解很有道理!就由你代表文化协会参加这次调研吧。”

目的达成。季淮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让一个“外人”——一个能信任且有能力协助赵德顺的人——进入工厂核心区域。他想到了沈慕云。燕京大学助教的身份,探讨“工业与文化的关系”这类课题,进行社会考察,是绝佳的掩护。

当天晚上,在一家嘈杂的小茶馆的角落,利用极短暂的碰面机会(这次是季淮主动发出的秘密联络信号),季淮将这个计划和自己的判断告知了沈慕云。

“工厂的情况比想象的复杂,简单的破坏容易暴露。需要有人进去,实地了解机器型号、工艺流程和监控漏洞,才能制定出更隐蔽、更有效的策略。赵德顺同志需要具体的指导。”季淮语速很快,声音压得极低,“你以学术考察的名义跟我进去,我会创造机会让你接触设备和工人。但记住,你的身份是学者,只观察,不主动接触,一切听我指令。”

沈慕云看着季淮,对方眼中是冷静和决断。他知道这又是一次刀尖上的舞蹈,但无疑是支援工人斗争、打击敌人的绝佳机会。“我明白。需要我准备什么?”

“准备好你的眼睛和脑子。”季淮顿了顿,补充道,“还有,穿上你最旧的那件长衫,看起来越像个不通世故的书生越好。”

两天后,一辆伪政府的黑色轿车停在了北平第一纺织厂戒备森严的大门口。季淮率先下车,他今天穿着一身合体的中山装,神情严肃。跟在他身后的沈慕云,则是一身半旧的蓝布长衫,戴着眼镜,手里拿着笔记本,活脱脱一个沉浸书斋的年轻学者。

日本厂长和几个监工早已等候在外,对季淮这个“上面来的顾问”毕恭毕敬。季淮简单地介绍了沈慕云是“燕京大学研究社会学的沈先生,随行考察工业与社会关系”。

工厂内部噪音震耳欲聋,空气中飞舞的棉絮让人呼吸不畅。季淮以了解“真实生产状况”为由,要求深入车间。日本厂长虽有些犹豫,但碍于季淮的身份,只得陪同。

在织布车间,巨大的机器如同钢铁怪兽般吞吐着棉纱。季淮看似随意地走着,不时停下来用日语向日本监工询问一些“技术问题”,巧妙地引导着参观路线,逐渐靠近赵德顺负责的区域。沈慕云紧跟其后,目光快速扫过机器型号、工艺流程和岗哨位置,用心记忆。

机会出现在一台“恰好”出了故障的织布机前。日本监工正在大声呵斥赵德顺修理速度太慢。季淮走上前,用中文对赵德顺说:“老师傅,别急,慢慢检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同时,他侧身,似乎是为了让出空间,恰好将日本监工的视线挡住了一瞬。

就在这一瞬间,季淮的手指看似无意识地在机器的一个铭牌上划过,然后极快地在沾满油污的机架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箭头符号,指向一个特定的齿轮组。他的动作自然流畅,仿佛只是随手擦拭。赵德顺目光一凝,立刻心领神会,连声说:“是这里,是这里的齿轮配合有点问题,马上好,马上好!”

沈慕云站在季淮侧后方,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看到季淮如何用身体创造视线盲区,如何用看似随意的动作传递信息,也看到了赵德顺那瞬间的眼神交流。这是一种无需言语的、在敌人眼皮底下的完美配合。他的心脏因紧张和激动而加速跳动。

季淮又转向日本厂长,用日语说:“看来设备维护确实需要加强。工人的技术水平也很关键。”他顺势提出,“不如让这位老师傅详细说说这台机器的常见故障和维修要点,也让沈先生了解一下实际生产的复杂性。” 这为赵德顺提供了一个“合法”的、可以向沈慕云(间接向地下党)传递更多技术细节的机会。

在赵德顺用夹杂着术语和“抱怨”的讲解中,沈慕云快速记录着关键信息:哪些部件容易“自然”损坏,调整哪些参数会影响布匹密度和强度而不易被常规检验发现,如何利用交接班时的监控空隙……

整个“考察”过程,沈慕云谨记季淮的嘱咐,大部分时间只是安静地观察和记录,偶尔提出一些符合他“书呆子”身份的问题。季淮则始终掌控着局面,与日方人员周旋,为沈慕云的观察和赵德顺的“讲解”创造着看似合理的空间。

离开纺织厂时,夕阳西下。坐在返回的汽车里,两人一路无话。直到快到燕京大学,季淮才仿佛不经意地低声说:“齿轮的咬合,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有时候,一点点‘误差’,就能让整个系统减速。”

沈慕云默默点头。他明白,季淮不仅成功地将技术和指导送了进去,更亲自演示了如何在虎穴中从容周旋。他带回的,不仅仅是几页笔记,更是一种深刻的震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