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花妖医经 > 第95章 赐婚

花妖医经 第95章 赐婚

作者:清旷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6 21:52:51 来源:文学城

元嘉十年,四月,建康。

时维夏至,长风扇暑,茂柳连阴,乃一年花景最盛之时。作为南朝宫城的建康宫,精致工丽的亭台苑囿之间,正处处繁花匝树,莺声满枝。

不过,此刻正匆匆走过显阳殿东侧墁道的一行人,显然没有什么赏花听鸟的心思,尤其为首的宦官,眉头拧得几乎能夹死苍蝇。

身为大长秋,这建康宫中职级最高的内官,他平日佐皇后掌管禁中事务,几年下来已然驾轻就熟,但今日这桩事,委实棘手——

联姻便联姻,为甚偏偏选了十一公主?!

这事儿,若要从头说起,便不得不先提说一番如今的天下大势。

自昔年武帝刘裕代晋而立,践祚称帝算起,到而今刚刚十三载。从开国的武帝,到当今的圣上,都是铁腕杀伐的硬脾气,对北边的胡虏们没甚好脸色,所以,“北伐”几乎成了两代帝王的执念。

二十来年前,武帝还只是东晋大将时,便曾两次兴师北伐,前后灭南燕,破北魏,亡后秦,收复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二都,可谓所向披靡,气吞万里。但,其后因种种缘由,北伐的战果没能全然保住,成为本朝一大憾事。

十一年前,武帝病崩,太子刘义符即位,因不亲政事,游逸无度,短短四年,便被司空徐羡之、大将军檀道济等人联手废杀,是为“少帝”。

不久,徐羡之等人迎立武帝第三子——刘义隆为帝,年号元嘉。

这,便是当今圣上了。

今上的性子,颇有乃父遗风。于是,武帝当年未竟全功的北伐,便成了天子的一块心病。三年前,也就是天子承位的第七年,便以到彦之为主帅,举兵北伐……不到一年,以失败告终。

正因这场战败,如今朝廷对上北边儿,实在没有武帝时的底气。

今年二月,北魏皇帝拓跋焘,遣兼散骑常侍宋宣前来下聘,为太子拓跋晃求婚。

这是北朝释出的……讲和的信号。

而如今的南朝,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国疲兵敝,必须四境安稳,让百姓得以修养生息。今上向来慈惠爱民,在理政上是个难得的明君。因此,此次北朝的求亲,不论他本人愿意与否,恐怕都得应允。

所以,北朝那位前来送聘的散骑常侍宋宣,在建康城足足逗留了两个月之后,圣上终于点头,并定下了和亲的人选——十一公主,刘英婉。

作为前去永训宫宣旨的内官,他此刻心下忐忑:十一公主的情形,实在特殊了些。

去年三月,她的母妃因病下世时,十一公主只有六岁。听说从那以后,这个原本就性子孤僻的小公主更不爱与人说话了。白日就躲在卧房中,有时会自言自语,晚上竟喜欢一个人去殿后的荒草塘边看月亮,宫人们怎么劝都劝不住。

……甚至,宫中隐隐有流言,十一公主已经疯了。

大长秋沉沉叹了口气,不论这流言是不是真的,反正这位小公主,不大可能同她的名字一般“婉顺曲从”。

送这样一位公主去北朝和亲,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也不晓得政事上一向睿智明断的陛下,为何反常地做了这么个决定。

永训宫位于整个建康宫的东北边角落,自中宫一路向北,过了好几座便殿,才总算到了地儿……唉,真偏!都堪堪挨着华林苑了。

大长秋领着众人到了门前,看门的小内侍仿佛受到了惊吓,愣了好一会儿才看着对方的冠服判断了品阶,赶忙俯身下拜,而后一路小跑着进殿去通知众人。

约摸等了有半柱香的工夫,只见一个花信年纪的女史,虽略带匆促,却仍镇定地引着一群宫娥内侍列作两队骈阗而出。

而她俯身行礼,礼罢,又同大长秋恭谨地再次施礼,道:“公主刚刚服满出孝,瘦得厉害,如今还正病着,哪怕旁人搀扶也不好下榻……只好由奴领着宫人们代沐天恩,接下这一卷圣旨。尚望大人届时陈情于圣前,怜恤公主年幼失恃,孝极伤身,恕她不能亲领之罪。”

圣人降旨,王子公主们不来接旨,可是不轻的罪过。

但这女史仪态恭谨已极,言辞恳切又圆润,为她那不知何故未来接旨的主子寻了个极妥帖的托辞。

……这样也好。

不和那位小公主碰面,正免了许多麻烦。

大长秋从善如流,同这人情练达的女史点了下头,自袖中抽出了那轴黄纸的长卷,略清了清嗓,扬声开始宣旨——

“应天顺时,受兹明命。今北朝请婚,欲结姻好。朕夙夜难寐,辗转而筹,计社稷之安,便万民之利,愿俱弃细过,偕之大道,结兄弟之义,以全天下元元之民。和亲以定,始于今年。朕之第十一女,兰姿蕙质,贞顺自然,正当髫龄,与彼太子年齿相若,佳偶天成。婚事兹定,待其钗龄,远嫁朔方。”

“远嫁朔方”几个字,话音刚刚落地,便见那位五体投地的女史,身子猛地一颤,五指扣紧了地面的冰凉青砖才勉力维持住恭顺的跪姿。

——远嫁北朝和亲的这种消息,实在太过骇人,以至于连这般练达镇定的宫中女史,都受到了莫大的惊吓。

“此外,北朝送来的纳采之礼尚在驿舍,品类繁多,明日才能一一搬来。倒是陛下赐予公主的许多珠玉珍玩,老奴已奉命带来了,还须女史归置妥当。”大长秋又开了口,说罢,抬手示意身侧侍立的一个小内侍。

小内侍疾步跑向了宫门处,下一刻,便见两队干练利落的内侍搬着一只只精雕细镂的髹漆木箱、文贝的奁具,金玉或白瓷的匣子,流水般送上前来,一会儿工夫,中庭的长几已然摆置不下,后头的只好小心翼翼地一只只置在青砖地面儿上……

“北边儿那个太子,今年几岁?”一记清泠泠的嗓音,自正殿的方向传来,极具穿透力地,不期然间响彻了整个中庭。

霎时间,全场为之一静,更为之一惊。

自殿内阴影中走出的稚女,只有六七岁模样,一身单薄的细绢禅衣,衬着白得没有一丝血色的脸颊,仿佛初雪将销。瘦,瘦得过早没有了婴儿肥,所以秾丽如画的五官眉目更加鲜明。

随着她一步步走入殿外的阳光中,流瀑般披散肩头的长发泛起灿金色微泽,光华流溢,美好得几近奢侈。

……实在,是个好看极了的孩子。

“拜见公主!”宫人甚少有人见过这位十一公主,所以,此刻满庭静了一刹后,才纷纷如梦初醒般俯身下拜,草木一般望风披靡,乌压压额首触地跪了一地。

大长秋不敢抬头,维持着跪姿,详尽地答了她方才的话:“回公主,太子殿下乃是北朝魏帝长子,单名晃,生于元嘉五年,而今刚满五岁。”

“哦。”小公主已然走到了中庭堆放大大小小箱奁的青石长几旁,不咸不淡地应了声。

但,下一刻,她便见毫无预兆地扬脚,猛地一脚踢翻了长几右侧一只蚕纹的岫玉匣子——

匣子撞在石几上,顷刻间碎玉四裂,中间的那双镂金臂钏摇摇晃晃滚了出来,在青砖上摩擦出金属质的轻响,衬着中庭一瞬间如死静寂。

一片死寂中,小公主瞥了一眼玉匣残片上断作数截的蚕纹:“原来,也是只可怜虫。”

落音刚落,她又面无表情地一脚踹翻了第二匣子,而后更凌厉地踢飞了第三只匣子,接是更远些的一堆箱奁……一时间,不敢抬头的众人,只听到金银相击的清冷声响、木头断裂的钝缓声响、珠钗玉簪碎的碎、滚的滚的杂乱声响。

满地狼藉中,包括大长秋在内,所有宫人都额首触地,屏气敛声。

……这位,可是这永训宫唯一的主子。

箱奁太多,花了整整一刻多钟的工夫,才通通踹坏踢翻。小公主立在一堆碎玉乱金之中,冷眼四顾,而后目光落向了大长秋:“这些东西,我尽数收下了,喜欢怎么处置,是我自己的事,对罢?”

谁敢说踢金碎玉听声响儿,不算是个“用途”呢?

“喏。”大长秋十分识时务地伏地应声。

“许沅。”小公主的目光转向了自己的女史,清声道,“我力气小,砸得不太碎,待会儿,你带人当着我的面儿,把这些珠子也一颗一颗碾成珠粉,撒到御沟里喂鱼罢。”

“是。”那被唤作许沅的女史低低应了一声,却十分清晰。

“送完了东西,该走了罢?……我不爱吵闹。”她面无表情地下了逐客令。

大长秋冒着额汗,领着四名女官和一众小内侍,恭谨地退出了永训宫。

——唉,这位主子不止没疯,脑子还清楚得要命。

这回可忒麻烦了!

*

这天晚上,刘英婉照旧抱着一尾南阮,来到了殿后的荒草塘。

这里原是永训宫的后殿,**年前,意外受雷塌大了大半,而从武皇帝到今上皆不事奢华,宫室已有多年没有重修扩建过,所以这处也只令匠人将原处夷平,空置久了,便成了一片野园子,甚至因为临近华林园的天渊池,东侧的低洼处汇成了一汪浅浅的水泡子。

初夏的夜,深琉璃蓝的天穹间,夜云薄而白,淡得仿佛清晨澈蓝湖面上氤氲开的雾氛,半弯上弦月勾住云尾,流下皎白的光华,浸沐万物。

亮得像阳光一样的月光下,偌大一片园中,自顾自随意长起来的野草杂花们,繁盛得近于热闹。连片成茵的唐松草、露笋、委陵菜绿得生机葳蕤,仿佛泛着月光的碧绫毯子一路铺到了她脚边,连带着丛中草蛉、蝼蛄们的轻鸣声也生机盎然地响到了脚边。

尤其扎眼的,是那汪浅水塘边,攀着粉白矮垣生起来的一株陵苕花,它生得极盛极茂,郁郁蓊蓊地爬满了半面黛瓦的粉墙,当下正是花时,着一朵又一朵明艳灼目的陵苕花,繁得惊人,几乎缘着藤蔓,在夜色中流成了一条泛着月华的花瀑。

这本是极清冷凛冽的花,不晓得为何,此刻在这荒园寂夜中,开得这般恣意绚烂,透出一种杂芜之中,华贵又不沾人间烟火气的美丽。

她抱着自己的南阮,随意坐到了陵苕花下,伴着夜穹弦月,荒草浅塘,还有身畔开得正盛的陵苕花,轻轻拔动了第一根丝弦——

心绪随着月下光影的变幻、虫声的起伏、草木香气的浓淡而不断流动,弦下的琴声则随着她的心绪缓缓流淌了出来。

自母亲逝后,她几乎每晚都来这儿,即景度曲,渐渐成了积习。

夏夜的风,轻轻不期然间,陵苕花瓣上一滴刚刚凝成的夜露,打在了她揉弦的瘦白手背上,凉得沁人。

“铮”——她指下划出了第一个单音,而后双挑,空灵的琴声如今夜的月光般流泄而下,并随着纤白的指扫、拂、划、轮奏,不断映现出月光下生机勃勃的浅塘、野草、陵苕花……

“泠——”

在很近很近的某个地方,不可思议地,传出了一记清越的击水声,天籁入耳,正正好——与她弦上的阮声相和。

呃?这园子里竟有旁的人么?

她心下的疑惑一闪而过。但,也只这么本能地闪了那么一下神。

下一刻,便继续心无旁鹜地弹她的琴——这支曲子才谱了一小半,哪怕天子亲临,也无法教她分心。

而后,如同相向和鸣的某种鸟类,她琴声高处,那水声似泉水贲涌;她琴声低处,那水声似静水流深;她琴声宛转处,那击水声似一脉清溪九曲萦回……仿佛自生灵犀一般,默契无间。

在曲子落下最后一个音,曲终收拔之后,她终于可以分神,敞开心绪——对方,用的究竟是什么乐器?

她从来都是一个人来这荒园,弹琴给自已听……有人相和的感觉,很稀奇。

而且,她自幼耳力就极其厉害,只要单听一个音,便辨得出任何乐器。

这些年,她了解过了天下各地的各式乐器,除了寻常的秦筝萧笛外,大的像编钟、编磬、建鼓之类,小的如笙、笳、角、埙、竽、箛、筚篥,甚至她手中这尾阮琴,便是极其少见的了——因为爱它独特的音色,所以才一直留在身边。

而对方所用的乐器,竟不是她所知的任何一种。

“喂,你方才奏曲时,到底用的什么乐器呀?”陵苕花下,她抱着南阮,站在荒草丛生的野园中,径直朝空无一物的四周问了一声。

诡异得简直好像在和空气对话。

她听得出方才奏乐时,那人便在离她不远的地方……既然离得这么近,直接问就是了。至于对方是什么,那有甚么关系?

——在与人打交道时,她总有一种不管不顾,不理会后果的无畏,简称任性。

霎时,园中仿佛连风也静止了,万物声响都寂于一刹。

“我。”

过了大概有几个呼吸那么久,终于,有一个声音,奇迹般自空气中回应。与之同时,一道淡淡的水青色人影,像是凭空出现般,立在了她对面的浅草塘边。

【陵苕花】即凌霄花。《尔雅》释之曰:“苕,陵苕。”

【天渊池】先是帝(刘义符)于华林 园为列肆,亲自酤卖,又开渎聚土,以像破岗,率左右唱呼引船为乐。是夕,寝于 龙舟,在天渊池。——《宋书·本纪卷四》

【大长秋】皇后官属的负责人。

【中宫仆】大长秋的属官。

元嘉十年二月,壬午,魏主如河西,遣兼散骑常侍宋宣来聘,且为太子晃求婚;帝依违答之。——《资治通鉴·宋纪》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5章 赐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