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花妖医经 > 第77章 结愿

花妖医经 第77章 结愿

作者:清旷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22:01:19 来源:文学城

“若是,以后天天都能看到她,该多好。”

他从小埋头简椟,第一次,对女孩子有了这样隐秘贪婪的念头,自己先把自己吓了一跳,后来的几天,在京口再见,几乎不敢正视她的眼睛。

回京之后,才不过半月,竟就开始想她,古人云“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大约便是如此,他平生不会相思,从这回起,见到雀儿,会想到她,见到小舟,会想到她,见到桑椹,都会想到她……

他从小就一根筋,喜欢一幅字,可以临整整半年;爱吃一样点心,可以天天佐餐,怎么都不厌,喜欢上一个女孩子,也便再容不下别的杂念。

于是,他头回提笔,给女孩子写信。

江左民风开放,建康的朱雀桥边,常见士女同游,书信往来更寻常得很。可,他却是生平第一遭有这样的胆子,遣人送去京口时,心下忐忑极了,但其中又隐匿着一份极急切的期待。

同时,他也开始留意她的兄长——庐陵公主驸马,侍中刘惔。

那日秧草水田边临别时,她坦言姓氏,联系先前种种,他便猜出了她的身份。

沛国刘氏,前晋陵太守刘耽之女,刘惔之妹。

她的这位阿兄,当朝名士之首,江左文坛领袖,择婿的眼光……只怕高得很。

他半点不敢冒昧。直到一年后,他终于入了司徒府,任著作郎,在建康的同龄人中,勉强称得上“出乎其类”,也被人谬赞过“辅国之器“,于是无端端生出了些自不量力的勇气,写了信向刘惔求亲。

……然后,被拒。

他以为,是自己不够有出息,于是除却每年的游历,其余时间在司徒府中加倍努力,兢兢业业,甚至点灯熬油,永远是府中一众年轻人中最谨慎、勤勉的……且每隔旬日,便将近日所学所感写了信寄予刘惔,不止请教学问,更是表明态度。

就像所有情窦初开的少年一样,一面拼命努力让自己更出类拔萃一些,一面有些笨拙地讨好她的长罪,好入得了她家人的眼。

就这样,日复一日,整整三年。

直到半月前,他查到了庾怿之事,并历尽艰难,搜集齐了罪证。

自那时起,他便干脆利落地断了与晋陵那边的联系。

——若事成,我便去晋陵,将消息亲口告诉她,以及……表白心迹。

——若不成,他必死于此事。那,她什么都不知道,是最好不过的结局。

“轰隆隆”钟山上空雷声轰鸣,他抬头,发现东边的天宇已是墨云翻滚,洇得整片天空一色阴青,且越来越青……

雨,终于落了下来。一滴雨点子,正凉凉地砸落在他额间,

“谁想,如今竟是事成一半,事败一半呢?”少年任雨珠自额间一路滚过左边侧脸,滑到颈下,一线凉意随之浸透周身。

此身虽在,仕途尽毁,他,这辈子恐怕再难有什么作为。

自然,更再无资格去向心心念念的那人求亲了。

头顶的雨珠子越落越密,水边的秋风一吹,冷意开始刺骨。或许是他晨起未用朝食便入了宫,在含章殿中站了近半个时辰,又走了许久远路的缘故,腹中开始刀绞一般疼了起来。那剧烈的痛意渐渐传遍了浑身的每一根神经,与自外而内的冷意相杂,冷热舛错,生生疼得人头脑晕沉,脚下的步子开始不稳。

湖边的小路越来越泥泞起来,他托着沉重的步子,一步一步往前,不一会儿半边袍角已经被泥水溅得一片狼藉,雨透重衣,脸色白得像死人一样,唇色泛出青紫,可,他依旧往前走着。

仿佛这凌迟一般的体肤之痛,可以一刀一刀,与心中积郁的绝望愤懑相抗,让人分不出哪边更痛苦一些。

就这样,少年终于疼得渐渐没了知觉,视线愈来愈糢糊,听觉也模糊,甚至竟幻想眼前出现了那个朝思暮想的身影……

“要死了!你怎么会搞成这个样子?”

这幻象太真,居然连声音也仿得神似,以至于已经神智不清的人,竟也听得恍了一下神儿。

“不带伞也就罢了,怎么连躲雨也不会?”女孩子将手中的竹骨伞遮过他头顶,又一把攥住了他手腕,被那已经失温,冰石般腕骨刺得一个激灵,“怎冻成这样儿?!”

人离得这样近,近到气息可闻,刚刚被她握过的腕上余温仍在,少年的神智终于挣扎着一点点缓醒过来。

“……阿恬。”他努力定了定睛,终于不敢置信地睁大了眼。

“别废话!你这情形不能耽搁,快点儿走,到了青溪那边,沿街便有医馆……”她又扯住了他手腕,不管他浑浑噩噩的状态,径直拽了人便往前走。

“阿恬!”少年终于彻底醒了似的,脚下被拽得踉踉跄跄,却温顺地由她施为,半点不敢挣扎,像是怕惊动了一个失而复得的美梦。

就这样走了好一会儿,雨势渐渐小了些,女孩子手上的力道也终于松了下来。他于是反手,轻轻握住了她的。

“阿恬,对不起。”

“为甚道歉?”她停了步子,回头看向浑身湿透,落汤鸡一般滑稽的少年。所谓情根深种,大约是不论那人如何狼狈落魄,看在你眼中,都只有心疼。

“我,我做了一件事。此后,仕途尽毁,再也入不了你家阿兄的眼了……”少年说得断断续续,却始终直视她的眼睛,不闪不避。

她神情平静,甚至过于淡然:“你那么聪明,先前肯定想过后果。所以,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

“大约是因为……自很小很小的时候起,便生出的执念。”少年的眼睛里先前进的雨水已经干透,这儿异样的清润明澈,“你晓得我的伯父,谢幼舆么?”

刘恬一愣。谢鲲玄门领袖,名重天下,她自然是知道的。

“幼年时,阿父时常外任,所以自我记事,便一直被伯父带在身边教养。”他的神色渐渐柔和下来,有些追忆旧事的恍然,“伯父很喜欢同我说当年的旧事,他的寝居里,有整面墙的山水图……”

图中,是昔日仍在汉人治下的,洛阳城。

记忆里,四旬年纪的文士,总爱抱他站在南壁前,伸出枯瘦的五指,一点点细细摩挲着壁上那幅巨大的绵延不断的山水图,讲给怀中的孩子听:“阿大,这儿就是铜驼大街,街面足有两丈宽,四车并行都不会拥挤,街边种了许多杨树,招蝉得很,一到五月里,我就爱和兄弟们来树根上头挑促织……”

关于这图的最后一个画面,是伯父临终,满脸病容,瘦得几乎脱了相,像一株腊月寒风里颤巍巍摇晃,随时会被大风拦腰折断的干瘦枯树,目光却火一般烫,紧紧攥着他的手:“阿大,洛阳,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也是,我的母亲,你的祖母,埋骨之地。”

“我侨寄江左,身死异乡,可日后,你一定要回去。谢氏家祠早已毁于战乱,阿大,你要在原地立一个衣冠冢。我、我不能教阿父阿母成了孤魂野鬼……”

那只手上的温度渐渐凉了下去,却始终没有松开。

而他,此生都会记得人死前,瘦骨嶙峋的手,紧紧攥住他的手腕时,那种尖锐又沉重的疼。

少年结束了漫长的回忆,轻声说:“我一直在想,如今的洛阳是什么样儿呢?这辈子,我一定要回去北地,看它一眼。”

他渐渐长大之后,到过许许多多的地方,见过许许多多的人与事。这个想法愈加坚定:如果,收复洛阳,一切就都好了罢?

说到这儿,谢三定定看向眼睛的女孩子,问:“甚至,落魄到了如今这般境地,我依旧这么想,是不是很冥顽不灵?”

“如果我说,我也想去洛阳看看呢?”女孩子从容回视,目光平静中有一股从容的力量,“毕竟,我姓刘啊。”

沛国刘氏,最正统不过的前朝血脉,汉室宗亲。

洛阳,更是她的故乡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