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花妖医经 > 第27章 刀光

花妖医经 第27章 刀光

作者:清旷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22:01:19 来源:文学城

渐渐地,飞蛾烧起的那团亮得刺目的火光终于熄了下去,室中仿佛更静了些。

“蔓蔓,你还记得,今日船上采莲娃们唱的那支俚曲么?”阒静中,刘迁突兀地接了话。

白蔹微微一愣。

他不看她,声音依旧带着些沙哑,轻轻哼起了那支曲子: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米,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唱罢,他垂下眼帘:“这曲子里的‘兄弟二人不相容’,编排的是天家兄弟——孝文皇帝刘恒,与我家祖父。”

“说起来,不过又是一出‘郑伯克段’罢了。”

当年吕太后薨逝,陈平、周勃联手刘氏宗亲里应外合,最终族诛吕氏,废黜少帝,扶了诸侯王中看似最弱势最温顺的一个——代王刘恒承位。

他的祖父刘长,乃是高祖幼子,时年十七岁。

天子践祚后,对自家仅剩的这位幼弟极是优容,宠纵无度,处处姑息。终于,纵出了一个任性又天真,却极其亲近兄长的蠢物。数年之年,因一场小儿嬉闹似的“谋逆”坐罪,被辎车囚载,押送入蜀……而后,生生圄死在囚车里,竟无人发觉。

然后,尸首就这么一直被沿县传送到雍城,他的祖母带着四个孩子,打开囚车,见到祖父时,半腐的尸体上浑身都生了蛆……那年,他家父王八岁。

“祖母她一直深恨于此,是以,没有一日息过复仇之心……父王,自承位起,便开始步步为营,绸缪至今。”

他与她对视,目光柔和得有些凄然——我知道,你做这些,是想逼我回头。

可,早在我出生之前,就已绝了回头之路。

说话间,他已经落手,握住了那柄短刀,而后看着她,忽地笑了一下:“蔓蔓,你定然疑惑过,仅凭这些一些陈年旧事,便要断婚,长安那边如何肯信?难倒不会反生了疑心?”

“因为,我有后招呵——”话音落处,天人之姿的美少年,出人意表地手腕一翻,骤然反转了刀刃,一线雪亮刺目的寒芒划向了自己的左脸……

殷红的血珠自他颊边滚落,正溅在帛书“性行暴戾”四个墨字上,狰狞地成了最好的佐证。

——蔓蔓,我自小便身不由己,从来拿不了主意,护不住自己。但,我……一定会护住你。

元朔三年秋,淮南王太子伉俪不睦,王上书谢归去之,上允。

……

八月里,淮南王父子入京秋请之时,宣政殿的朝会上,太子右脸上那一道从眉骨斜贯到下颔的狰狞刀疤,惊得满座公卿都失了声——这般一个姿容旷代的少年郎,竟生生破了相!

虽然先前那位被休的太子妃归京的时候,太后已经仔细查问,道是夫妇起衅,她持刀相对,不慎毁伤了太子面容。但,还是不及此刻亲眼得见来得触目惊心。

……这等戾妇,怪不得淮南王要椎心泣血地上书,恳请送归了!

先前只领了太后一通训诫,实在是罚她轻了些!只是,自出宫后,听闻她连修成君府都未回,径直出了京,谁也不晓得去了哪里——这性子,也是野得厉害!

近来长安城安闲得过分,于是这么一桩可作谈资的新鲜事,就迅速在京中公卿之家里流布开来,一直议论到了年底。

到了次年,大家就没这么闲了。刚开春,北境的匈奴便长驱直入,进犯代郡,屠戮千人后沿途劫掠而归。

天子的脸,一连阴了许多天,满朝公卿都战战兢兢,噤若寒蝉。

其后,经过近两年的准备,大汉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匈作战。

元朔五年春,卫青率三万骑兵,自高阙出兵,大败匈奴右贤王,俘男女一万五千余,牲畜千百万头。元朔六年春,霍去病率八百骑兵出击,俘匈奴国相,斩首二千余,得封冠军侯。

自此,匈奴被迫北迁。

元朔六年末,外患方平的大汉,石破天惊地出了一桩内乱——

淮南刘安被其庶孙揭发,意图谋反。一纸奏疏,在朝中掀起轩然大波。

自高祖定天下起,各诸侯王拥地自重,便日渐成了朝廷的心头大患。自孝文皇帝起,接连几任天子,都有过“削藩”之意。

五十年前,长沙王太傅贾谊曾作《治安策》,首倡在各诸侯国推行分封之制,几代分下来,就能分成一盘散沙,再难成气候。可惜,孝文皇帝并未采信。

过了十多年,到了孝景皇帝手上,御史大夫晁错“削藩”态度更为激近,企图一纸诏令,径直芟了所有诸侯国,毕其功于一役。结果,直接导致了“七国之乱”。

后来,今上承位,站稳脚跟后,中大夫主父偃便重提“削藩”之事。他踵事增华,承袭了贾谊的策略,又记取了晁错的殷鉴,提出“推恩”之说。天子采纳,于元朔二年春,诏告天下,施行“推恩令”。

各诸侯王只要不蠢,便看得这其中“蚕食分化”的用心,自然无人想坐以待毙,但……也无人敢做这公然违命的出头鸟。

不曾想,向来谨小慎微的淮南王刘安,竟做了这头一只。

……只可惜,祸起萧墙,百密一漏,落得满盘毕输。

元朔七年春,天子使臣奉命南下,彻查淮南王谋反一事。其后,伍被招供,又于淮南王宫搜出物证若干,人证物证俱全。于是,宣政殿上君臣议事,众口一词:淮南王刘安,蛊惑百姓,背弃宗庙,大逆不道,理应伏法。

于是,宗正寺众人,带着羽林军,一路南下,前往缉拿。

……

寿春,八公山,别业。

正月的夜里,连满月也是寒瑟瑟的,仿佛一块碗大的白玉璧被封在厚厚的冰层里,隔着冰,看上去只有一个模糊的圆影,微弱地散着冷幽幽的光。

月光太稀薄,照到宅中那棵高愈六丈的平仲树上,只朝西拉下了一道淡淡的树影,树影落在不远处的一间厢室,荫得这屋子更阴晦了些。

刘迁没有点灯,静静跽坐在室中书案边的熊席上,藉着一盘烘红的炭炉火的光亮,摩挲着手里一枚三寸长的竹片——

那是“照身帖”,竹片上是一行秦篆:南郡江陵,卫蔹,年十三,面白皙,身长六尺一寸。

这个,是七年前的四月,他收到她可能和亲匈奴的消息时,心急如焚地造出来的伪物——与它相匹的,还有江陵那边郡府造册的户籍,动用了好几层关系,好教“卫蔹”这个假身份严丝合缝,殊无破绽。

可惜……不,幸好,后来没能用得上。

但,与此同时,他头回清清楚楚地看明白了自家父王多年绸缪的“大计。”

心惊胆寒之后 ,做的头一件事,便是默默断了与她的联系。

“哔叭——”炭炉中小小爆了一声,几个小小的火星子四下飞溅,散到空里,又迅速熄了下去。

他终于回了神,极其爱惜地用手指轻轻摩挲着竹片上的字迹,粘在上头不肯放开,如同在上断头台前,贪婪地饱食一顿的囚徒,一点点温柔地顺着竹片的纹路摸过去……仿佛这样就能触到那个远在天边的人似的。

不晓得过了多久,他终于抬手,垂睫笑了下,然后把那枚多年间早已被摩挲得边缘滑亮起腻的竹片扔进了炭炉里——

“霹雳叭啦”几个爆响,炭块儿烧了起来,蹿起的火舌飞快舔舐着那单薄的竹片,然后,一点点将它蚀成了黑灰的余烬。

那些被他悉心珍藏的信件,方才也已统统付之一炬……不留丁点儿痕迹。

密闭的屋子里,烟味儿愈来愈浓,混着一股子黏腥的桐油味儿,实在难闻得厉害,但刘迁,却没有一点儿开窗通风的意思,仿佛就这样生生被闷死也无所谓似的。

迁者,徙也。

昔年,母亲为他取这个名字,其实是因她自己系获罪之身,一步不敢离开淮南,所以便寄望孩子日后长大,可以徙游四方,识见天下。

——可惜,他没有那样的幸运。

甚至,一直以来,他都是习惯被“闷”着的。

自记事起,许多年里他都觉得自己像是山里的树根苔藓间,长出的某种毒菇。明明出身于最阴暗潮湿角落里,却生出了鲜活艳丽的色泽。

可,因为大半身都被埋在厚厚的腐叶里,多数时候都闷得透不过气。而它周遭的几棵参天高树,与傍生其间的重得盘曲藤萝,更是遮荫得严严实实……让它,永远都见不了光,一辈子注定就这样囚死在无边无际的潮湿阴暗里。

直到某一天,一线明亮到晃眼的刀光,刺穿了重重阴翳,落到它身上。

那个一身葛布短褐背着药篓的小女孩儿,手持短刀,披荆斩棘,孤勇而利落地挑断了天罗地网般的重重藤蔓,又拔开它周遭厚厚的腐叶,然后开始一刀刀掘土,打算将它整个儿从这腐泥败叶里刨出来,一记清脆又笃定的声音响起来,在它听来仿佛天籁——

“别怕,我带你走。”

“快,披件冬衣,我带你走!”

“吱呀”一声,书房的门从被外面霍然推开,一记在臆想中听过了无数遍的语声,真真切切响在了他耳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