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花期乱 > 第10章 卷三【第四章 牡丹册】

花期乱 第10章 卷三【第四章 牡丹册】

作者:绿甘蓝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2 08:24:35 来源:文学城

卷二【第四章牡丹册】

廷尉狱监牢中潮湿闷热的空气中,腐臭味混杂着血腥气。天花板上渗出暴雨后的积水,滴入地面的水坑中。

‘哒,哒,哒。’

嗅着潮闷的空气,听着鼠虫时不时窜过的声音,周和在监房中倚门站了一夜。远处鼓楼隐约断续传来,透过眼前的黑布,她感受到了微微的光亮。

“大概,是巳时。”周和心中推测。“此时早朝当已散了许久,怎么未有消息?”

刚想到此处,周和便听到监房外门吱呀一声敞开,随即有脚步声向她走来——是值守此处女监的妇人。

那妇人架着周和出了监房,又过了一会,二人站定,周和感觉到眼前大亮,应是出了廷尉狱。未等她问,那妇人道:“姑娘,卫评君著你归家,非奉传唤,不得离府。”

“是,谢过卫评君,也多谢您。”周和蒙着眼睛,躬身略施一礼,与这妇人拜别,便被带离。

廷尉府外,秋文见周和被带出来,上前来迎。

“小和,你怎么样。”

秋文给周和系了披风,扶起她的手,环着周和下了台阶。

“小文姨,这个时辰,长街应该很热闹吧。”周和半倚着秋文,声音有些发虚。

秋文扶着周和继续慢慢地往街口走,道:“我把马车放到街口外了,小和,咱们再坚持几步。”

姜雅明白周和是要将此案闹大,因此让秋文特意等到徐桓离开廷尉回府,再去廷尉接周和。这个时辰正是街上热闹的时候,今日一闹,也不必管周和究竟是否烧了天香楼,或是缘何如此,舆论的声讨,必也不会偏向徐家。

长街上的熙攘,随着茶肆中评书客的吆喝声,混着点心铺子的甜香味,渐渐飘近。

秋文松了手去开厢门,周和摸着拉车的马儿,转过车头,移到靠近街心的一侧。强光灼目,人声嘈杂,荧乱着周和的感官。她昨晚打斗已尽疲乏,又站了一夜,水米未进。此刻,周和终于不用,也不想强撑,腿一软,向前昏倒下去。

恍惚间,周和能听见秋文姨的轻呼,以及人围上前来讨论,令她耳中嗡鸣。

秋文将周和抱上马车,周和便再也没有力气,沉沉昏睡过去。

几个廷尉府官差随周家马车沿长街离去,街口方才聚起的人群又复散去。一切如常,仿佛无事发生。又或许,有些什么不同,可能是街边几个铺子有几桌主顾个字结钱离去,周围二楼关上了几扇窗,又或是一辆三架的马车朝相反的方向驶去,还有那远处纸墨铺子里,一书生结钱离开。

秋文驶着马车往南拐了弯,往周府方向去,没过几个巷口,正与苏相慈一行官差照面而过。

苏相慈刚“送”徐桓回徐府,也循例搜查了其居所,果然一无所获。然放虎归穴,总比将之困在四方囚笼里,所能看到的要多。

今日早朝,卫曙呈上已有的证据证词,皇帝虽未对徐家发难,却令卫曙彻查,可知其态度。徐士钦自请停职自查于家中,卫曙便趁着徐尚书这步退棋,请恩使周和、徐桓二人归家候传。

那《牡丹册》中反复出现的三枚印信,很明显是来自三方。如今天香楼已不能再用,这印信也都已作废。印信涉及其势力支配,他们不可能没有动作。

从各方审问供词,到账册比对,使卫曙更确信徐桓有问题的,是昨日夜中,天香楼的云妈妈前来投了案。

原来,昨日叶凌霄迷晕那几人时,往云妈妈嘴里塞了解药和纸条,引其出天香楼。随后,云妈妈则被秋平带走,由姜雅审问,诱之以利。昨夜子时驶至廷尉府的马车,正是秋文带着云妈妈前来投案。

昨夜,根据云妈妈的供述,这《牡丹册》正是天香楼账册暗本,明暗合算,才是天香楼真正的收支记录。所录条例中,暗中流动数额皆远高于明册:

‘买花’=‘豢养护卫’(暗) ‘买姑娘’(明);

‘楼宇装潢’=‘买宅院铺子’(暗) ‘天香楼装潢’(明);

‘金银玉饰’=‘铸造刀械’(暗);

‘胭脂水粉,绫罗绸缎’=‘护卫行头、药品’。

除了这些,《牡丹册》中还有额外的入账:

‘卖花’,等同于将姑娘卖到下等瓦子;

天香楼明账中的’**一刻’(一整晚的服务和酒水全包)账单中,姑娘的房钱和抽成全都入了这暗册;还有楼中客人给的’酒水打赏’,也未入明账。

另外,暗册里’礼尚往来’此条中的大额不入明账,据云妈妈所知,乃是天香楼掌柜向许多官员送出,又流回的金额。

周和的指认,天香楼护卫的供述,云妈妈对徐桓以及《牡丹册》的供词——这些证据与昨日的大火,后院密道查获的钱财,和卫曙、苏相慈二人对账册的推论,皆能对应。

如今所缺,是物证。只有云妈妈,侍卫以及周和的证词并不能定徐桓的罪名。反而,如果徐家反咬是周家蓄意栽赃,虽不会严重影响周维在朝中的地位,但周家在皇帝心中的重量却会减少。

此事既出,便要一不做二不休。

周维月前便已着人搜集整理了徐士钦这些年在吏部’卖官渎职’之行径,以及吴兴伯宋家一党几个贪腐的罪证。

若周和未曾引出这天香楼之案,单凭这’渎职’的行径,是无法让皇帝名正言顺夺了徐家的权的。

因此,宋家的这“少许”罪证,周维别有他用。而对徐士钦的“举报信”,则已直接从中书省上达宫中。

临近傍晚,氤氲细雨取代了暮色中的余晖。各官府门落锁,街上灯火零星,行人寂寥。

周维从中书省回了家中,遣人往吴兴伯宋府递了拜帖,便往内院赶去。

周维进了得一斋,姜雅躺在廊下摇椅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踩着椅梁。

“阿雅。”周维走近扶住了摇椅,坐到廊边,问道:“以宁怎么样?”

“刚才醒了一次,还是有些发热,吃了药,现下睡着呢。卢医丞和小苌先生都来过,留了药方。小苌先生三日后再来给她看眼睛,你放心。” 姜雅闭目休息,只伸手搭上周维的手。

姜雅又问到:“你待会要去宋家?”

“已经递了帖,来看看你跟以宁,换身衣服便去。”周维说着便也站了起来。

“早去早回,我等你用晚膳。”姜雅起身,给周维整了整发冠。

周府门外,蓝乙跨坐在马车边等待。见周维走出大门,蓝乙上前,对周维抱拳施礼道:“先生,送往宋府的仪礼已随拜帖一并送至。您吩咐的木盒,也已置于车厢暗格之中。”

周维应下,登上马车。

周府一行人绕过三个巷口,便至吴兴伯府。但见此处廊宇连绵,门头双排柏木柱撑起青瓦覆下的斗拱。抬眼望去,正中黄梨木匾高悬,上刻——“懋 德攸闻”四个大字。匾额虽略显陈旧,但字迹刚劲宏远,可窥风骨。只是,此刻透过潇潇雨幕望去,这肃立的门头之中,竟似染上了些许油墨。

门下,早有人去通传,不一会儿便有管家领人出来相迎。蓝乙早从周维手中接过木盒,掩至袖中,此刻他一手撑伞随着周维,由管家将他二人引至正厅。

绕过前厅园林流水,刚入正厅院中,就见吴兴伯宋梧与其长子宋熠于厅中,正起身相迎。

宋梧脸上堆起笑意,对周维道:“子与贤弟,别来无恙否。”宋熠在旁随父行礼。

周维走至近前,回到:“劳宋兄与世侄亲迎,维之过也。”

?蓝乙收伞候在厅外廊下,宋梧拉着周维客套,三人移步厅中。

落座后,侍者奉上茶汤。周维并未急于品尝,他对宋梧缓声道:“今日见世侄,私下里也是气度沉静,更甚从前。”宋熠任秘书郎,周维从秘书省升迁前,除了上下级关系,宋梧也曾托周维多加教导。

宋氏父子二人谦虚回应,周维略作停顿,语气平淡自然,又道:“小女知我前来拜会,特提及曾于清风台与世侄有过一面之缘。”言罢,他收回目光,端起茶盏。

得到宋梧示意,宋熠道:“敢问世叔,可是年初?熠惭愧,不曾得世妹告知名姓。”

周维笑答:“她倒说是在春日里。小女顽劣失礼,世侄见笑了。”

宋梧趁势接过话来,道:“哪里,定是犬子失礼。”话锋一转,又道:“子与今日送帖要来,吾甚是惊喜。早听闻子与弈妙入神,贤弟若得空,可要指教一二。”

宋梧此语虽言对弈,实乃是向周维抛出了一个选择。周维接过话来,二人便以参棋为由,去了宋梧书房谈论。

书房之外,蓝乙与一众宋家护卫守在院中。周维与宋梧进入屋内半柱香后,便叫人带蓝乙送了木盒进去。

蓝乙进去看时,二人棋盘之上落子零散。周维接过木盒,更是直接压在棋局之上。

室内盆中微景听水自流,室外细雨微风吹叶簌簌,似是二人真是无言下了半炷香的棋。

周维边收着盘面上的墨玉黑子,边道:“在下所言,还请伯爷考量。今日这薄礼既已入您府中,若是伯爷瞧得上,便是独一无二,再不现于三省六部。”

宋梧沉思不语。周维见状,不再多言,起身一揖告辞。

周维、蓝乙二人出了宋府,已是风住雨歇,暮色四合。永都城华灯初上,一片流光。

是日休沐,四处府邸阖家同席,欢声宴语渐入夜阑。

周遭的热闹层层隐入院墙。徐府主院内,徐士钦熄了书房的灯,推门入了主屋。

夫人冯青正在屋中,持针为子缝补中衣,却久久未动一针,似有出神。徐士钦推门的响动将她神思惊回。她手腕一动,细针刺破手指,指尖锥心地疼。银针落地清脆一震,她赶忙低头去寻。待将针线拾回框中,松手却见洁白的中衣领口上,已染了血迹。她慌忙去擦,忽又想起徐士钦刚才进屋,怎的半天不曾言语。

冯青转头看去,徐士钦默坐在门厅椅子上,帘布遮住了半面的光晕。如今这个关头,他面色不好,冯青心中一紧,也顾不上指尖的刺痛,快步上前问他。

“弃车保帅,断尾求生。”徐士钦低头道。

冯青“你什么意思,那可是你唯一的儿子。你要是敢——”

徐士钦打断了冯青的话。

徐士钦何尝不曾痛苦纠结过。只是,作为徐家家主,他更多的是要权衡利弊、保全徐家。

如今,天香楼已成废棋,便是不认罪,一是徐桓必也将不得重用,二是皇帝必要追查,到最后可能是更差的结果。

十年前,徐家势力已经被皇帝暗中废掉大半,作为交易,当时名声清正的徐士钦与二房庶弟才得留朝。

早些时候,上线递来消息,说中书省给皇帝送了一本检举徐士钦的奏疏。

徐家失势已成定局。然而,如果皇帝真要废了徐家,此刻的夜晚便不会如此平静。因此,徐士钦在赌。他赌皇帝虽不满徐家,却仍需要徐家作为一方牵制。他要赌他和徐桓父子二人主动认罪,便可保徐家不受牵连。

同时,也更因为,和两家消息同时递来的,还有那另外两枚印章,以及两个保证——助徐桓减罪,和为徐家与郢王保一亲事。

忽的,主屋的门被推开,晚风卷着潮湿闷闷地劈向徐士钦的面门,打断了他二人的争吵——是徐桓。

“父亲从来,都是先舍我吗?”徐桓直视着徐士钦的眼睛,虽是质问,声音却无比的镇定。

他慢慢地,一步步走向徐士钦:“当年去给他们当这天香楼的马前卒,父亲早就该想好了我的下场了吧?

“那我便当报答您的养育之恩了,读书、练武、为官,——弃子。如此,我也不欠您的了。”

徐桓也不等徐士钦说话,去扶了冯青坐下,对母亲道:“只是母亲,孩儿以后怕是不得于您身边尽孝了。万望您保重身体。”

冯青刚刚急火攻心,如今见徐桓如此冷静拜别,忧燥相冲,脑中更有些发昏。她紧紧抓住徐桓的手臂,出声都有些发抖:

“桓儿,此事何需你去认下啊,咱们随便找几个掌柜,拿了那印章去认不可吗?或者,或者咱们使人将这些东西埋了、扔了。

“实在不行,桓儿,印在我这儿,我去认,就说是我支使亲子——”

“母亲,此事已然闹大,不可能这样简单就解决的了。更何况,怕是有人容不得我们再去重新布局了。”

徐桓话音未落,便已有人通传,卫曙已在正厅等候,要带徐桓回廷尉问话。

一番挣扎后,冯青不得不将那枚印章交给徐桓。

徐桓拿了牡丹印,带着先前徐士钦给他送去的松针印和盾印,拜别了母亲,随卫曙离开了家。

今日,卫曙去天香楼审问人证,筛选口供,而苏相慈一众官差则在城中明察暗访,寻找与那印章有关的蛛丝马迹。

只不过,从天香楼后院杂役以及护卫的口供中,似乎他们并不能证明周和所说“被徐桓绑来天香楼”之事。反而,大部分人所见周和乃是从后院门进入天香楼放火,似乎还有帮手。这点,倒是与天香楼掌柜所说大差不差。但他们大部分都是先中了迷烟,也说不真切。

午后,又有几个姑娘回了天香楼,证实是周和通过丹华姑娘传信,威胁她们放火。这几个姑娘还交代了昨夜她们所去的宅院。但官差带人寻到那宅院时,只见到三个姑娘刚要离开,院中已不剩其他的姑娘。

那三个姑娘是丹华、鱼夭、幻伶。除了离开永都的或者偷偷回天香楼的姑娘,其余的姑娘早已被转移。而丹华她们三人,则是特意等在院外。周和帮了她们,她们也想要帮帮周和。

丹华等人是要证明——那院中天香楼的姑娘早已被驱逐离开,且并非合谋烧楼。另外,她们的证词也引起了卫曙的注意——每三个月,天香楼就会有些姑娘被换。

卫曙察觉到此事的可疑,又重审了云妈妈得以确定疑点。果然,苏相慈从下城区翻出了瓦子主事的。

从那人处得知,基本每三个月,就有人持那盾形印的章和银票,与他们交换女子,被换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天香楼的’弃子’,而被换过去的,都是他们新搜刮来的。

按照那几个主事人所说,他们所见之人,乃是天香楼掌柜。

另人意外的是,再审天香楼掌柜之时,当他听到瓦子与盾形印之事,竟与昨日不同——他直接指认了徐桓乃是他背后之人。

此外,廷尉今日晨间张贴了悬赏令,悬赏见过那三枚印信图案之人。

卫曙本对这悬赏令并不抱有期望,却不想傍晚过后,竟有人来领赏,称见过那形似松叶的扇形图案。那人是城中一古玩玉器店的伙计,被指人之人,乃是那店的合作货商。那货商昨日刚送来的新货,今日应是离了城。

晚饭过后,廷尉又收到了一箭并举报信,称在徐府夫人房中见过印信。凭着这些新证,卫曙才去了徐家带人。

只不过,徐桓也不再拒审,竟是直接交出了三枚印信和请罪书。按照他的自陈,这牡丹印是天香楼本印,扇形印是蓄养护卫打造刀械之流水,那盾印只是个设计的图形,方便与下城交易。

徐桓既已自认下了这“暗营避税,私蓄护卫”之罪,与目前已有的证据无有出入,等到寻到那货商,他这一方便可结案。

然而,徐桓并没有认下绑架周和之事。周和烧楼之事的量刑,还无法有定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