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府的门槛终究没能拦住太子的脚步,但朝堂上的风波却不会因此停歇。
苏家军械案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弹劾的奏章一字字一句句,不仅针对苏家,更将矛头隐指向了东宫。
-
“殿下,此时若再明着回护,只怕会适得其反。”心腹幕僚低声劝谏。
李晏端坐案后,目光扫过站在下首的苏清。往日里从容不迫的苏家少爷,此刻虽依旧挺直脊背,但紧抿的唇线和微蹙的眉宇,都透露出他内心的波澜。
“苏清。”李晏的声音打破了沉寂。
“臣在。”苏清上前一步,声音平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孤信你清白。”李晏开门见山,目光如炬,“但国法不容儿戏,舆情需要交代。孤予你一道手谕,着你即日回府。”
苏清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错愕。这个时候让他回家,岂不是……
“不是让你回去认罪。”李晏看穿他的疑虑,语气沉稳,“是让你‘戴罪立功’。明面上,你是奉东宫之命,回府自查,给朝廷一个交代。暗地里——”
李晏的声音压低,唯有近前的沈狸、墨渊能听清:“孤准你动用一切手段,彻查此案。苏家内部、供货流程、经手人员,凡有疑点,一查到底!墨渊会以协助查验军械材质为名,随你同去。”
-
这不是放逐,而是赋予重任。奉旨归家,意味着苏清获得了在府内合法调查的权力,东宫的力量可以名正言顺地介入。
苏清瞬间明白了其中的深意。这不是放弃,而是更深的信任。他撩起衣袍,单膝跪地:
“苏清领命!必查清真相,还苏家清白,以报殿下信重!”
他的声音坚定,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
-
半个时辰后,东宫侧门。
-
一辆青篷马车静静等候。苏清与墨渊并肩而立,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修长。
“……苏清,请。”墨渊抬手示意。他注意到苏清的手指在袖中微微收拢,这个向来从容的人,此刻像是绷紧的弓弦。
苏清点头,正要登车,忽然驻足,从怀中取出一枚小巧的玉印,递给一旁的沈狸:
“沈公子,城西粮行的账目,烦请代为照看几日。”
沈狸接过玉印,金褐色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了然。
-
这哪里是托付账目,分明是借机将一条重要的商路情报网交托东宫。苏清这是在表明,即便离宫,苏家依然与东宫同心。
“苏兄放心。”沈狸郑重收下玉印。
-
苏清这才转身登车。在车帘落下的刹那,他最后望了一眼东宫的重檐。这一次回去,他不再是单纯的苏家少爷,而是要在自家府邸里,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墨渊随之入内,在他身旁坐下。车厢狭小,两人衣袂相触。
“家父......有劳先生照看。”苏清忽然低声说了一句,语气中透出难得的疲惫。
“分内之事。”墨渊应道,顿了顿,“真相,必会水落石出。”
-
马车缓缓启动,驶向那座被阴云笼罩的府邸。苏清的归家之路,注定是一场在刀尖上的行走。
而此刻,在他身旁,至少还有一个可以并肩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