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想做什么?阿岚。”
夏青没有弄懂叶衍想做什么,就和叶衍没有弄懂段岚风想做什么一样。
“上次突然没头没脑地和我说你想去老宅一趟,这次又让我把冰鉴送给段夫人。”叶衍单手撑在桌子上问好友,“怎么,你其实是认识段少夫人的,然后暗中结下了情愫,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所以都没有表现出来?”
段岚风坐在他的对面把玩着手上一只青铜爵。手指在青铜爵的边缘摩挲,“你觉得呢?”
“我觉得肯定不可能。”一句话把叶衍戳了泄了气,“你要是能和别人有这份情缘,那猪都能上树了。我和你认识这么多年,你脑子里除了打架和打仗之外就没想过别的。所以你倒是快点说,你为什么平白无故地让我把冰鉴给她。”
叶衍嘟哝,“这玩意儿全京城也就不过五只。除了我这只和宋家那只之外,其他的可都在宫里。我到手都没摸几次,怎么现在就让我平白无故送给那个女人。”
“这是补偿。”
“补偿什么?”叶衍一下坐起来,“你不会是走的时候弄坏了什么吧,还是你偷了她什么东西。”
叶衍问,“还有,为什么要我补偿。”
“因为和你也有关。”段岚风把好友按回去。“确认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实。”
*
吴三看着手里的纸,微微发愣。
桑果坊重新开张,发了三筐馒头的消息传得飞快。
抢到馒头的人兴高采烈,没抢到的人捶胸顿足。很难想象,京城竟然会因为小小的馒头而产生了如此动荡,有些饿了许久的人们拿到之后就吃了个痛快。当然,也有当场舍不得吃的,连着纸包一起带回家。
吴三就是其中的一员。
吴三家里历代都种田,几亩地在城外。一年到头就指着地上的东西吃饭。但世上最难揣度的不仅有君意还有老天爷。
只有正在土地上耕作的人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今年的天气诡谲多变,在前段时间降了好一阵子大雨。原本吃雨水的小麦在田中发霉生芽,原本就脆弱。又碰上了几阵大雨,原本对于作物来说,下雨是好事。
但对于已经岌岌可危的麦子来说,这几阵的大雨成了他们的催命符。吴三至今忘不了那个看到所有麦子倒下的清晨,他站在那里迎着许久未见的朝阳。竟觉得全身寒冷。
全部抢救下来之后,比起前几年的产量少上不少。但是吴三要面对的是依旧沉重的赋税,和所有人吃不饱的嘴。隔壁村的熟人告诉他京城的米粮铺愿意用高价收了他们的米面。于是那天,背着米面的吴三就上了京,他用这点东西换了银子。
揣着这些硬邦邦的,不能吃的东西想去买点纸糊窗户。前阵子的一场大雨,把他们的窗户都吹得残破不堪。正走在路上,肚子又叫了起来,他已经许久没吃饱饭。想着好不容易手里有点钱,不如去给妻女买点吃食。
但是一连逛了几圈,那些曾经随处可见的点心铺烧饼铺全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一连走了好几条街,营业开张的只有几家酒肆茶馆。
那里头光鲜亮丽,哪是吴三能吃得起的。
他摸摸口袋里刚赚来的银子,叹了口气,觉得不如回去。但是却在下一秒,被远处的一阵喧哗吸引。
他抓住一个过来的人问:“那边怎么了?”
“段少夫人的桑果坊在发馒头呢。免费的。”
吴三不认识段少夫人,也不知道桑果坊是什么。但是有免费的馒头这几个字就像是吊在驴面前的胡萝卜。让他不由自主地拔腿向那边去。
走向了人最多的地方。
他听过京城人家都乐善好施,但是没想到还真有这等当街发馒头的。还有写的那几个大字,吴三不识字,他看不懂边上写的是什么。
“食品加工。这是什么意思?”
好在身边不止他一个人。立刻有人念出了上面的字,吴三一怔。这个人问出了他想问的。
“就是我们把东西给你们,然后你们帮我们做成馒头?不要钱,只要一点面就成?”
“这是自然。”远处的管事一点头道。
吴三听到这个,手不自觉地攥了攥掌心。他手里确实有点食材。是他留给家里老小最后吃的口粮,能用一部分来这里加工的话。
他不敢试,也不敢想。拿着分来的馒头匆匆回家。
他家在城外,很远。但是怀里揣着馒头,走得更快了不少。
等在门口的是他的女儿,小姑娘扎着羊角辫。老远看到她朝他奔过来,一头扎进她的怀里。“爹,今天带了什么回来?”
“给你娘和你带了点礼物。”吴三粗糙的手摸了摸小女孩儿的头顶。跟着走回了自己的小院,他的妻子正在厨房里头忙活。炊烟从头顶上飘出来,他喊了一声。妻子回头。
“回来了?”
“咱娘呢?”
“上河边洗衣服去了。”吴三的妻子说着,帮他卸下了身上的担子。“今天换到银子没有?”
吴三掏了掏口袋,捏出几枚碎银子。两个人疲惫的脸上才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有银子,这便好。”
“但是咱家今年换的也不多。所以还得省着点花。”
“我自然知道。”他妻子接过银子,放在嘴边轻轻吹了吹。“从前觉得庄稼汉至少有地,有田,饿不死。但没想到,现在这点都是奢求了。”
她身后的锅里煮着粥。咕嘟咕嘟的稀粥,看起来不比那些流民在街上领的多多少。旁边的案板上放着用青稞做的窝窝。
他正是赶上了回来吃饭的时候。
但是对于他们这样的庄稼汉来说,与其说是吃饭。不如是把所有能吃的东西都囫囵地丢进肚子里而已。哪在乎好坏。但是今天不一样,他的妻子,和他的母亲,眼睁睁地看着那双粗糙的手,从怀里掏出了两个白面馒头。
“是馒头!!”小姑娘一眼叫出来。
而且这馒头和她们平时的不一样,更大,更圆也更蓬松。吴三把馒头分给了家里的三个女人,他自己啃着窝窝头。
“这是从哪儿来的?”
“路上别人给的。”吴三说,把今天在街上遇到的事和妻子母亲讲了一遍。说到桑果坊三个字的店面时,他的妻子和母亲都没有什么反应。反倒是小女儿一下子站起来。
“我知道那个!桑果坊!”
“小娟,你知道?”吴三有点好奇,觉得女儿的消息来源很神奇。连他都不知道的事,这小姑娘怎么突然有印象。
“之前和花嫂他们一起捡果子的时候听来的。说是城里有个很厉害的卖面人的神仙,叫桑果坊。做出来的面人能动,能说话呢。”
“什么能动能说花,这真的变神仙了。”吴三的妻子笑小娟,“这世上哪有神仙。”
“爹娘都说世上有老天爷了,怎么没有神仙。”小女孩的嘴巴一瘪,“反正就是很厉害的神仙。”
“爹这次遇到的可不是神仙。爹这次遇到的是个面店坊。也没有卖能动的小人。”吴三说,“卖的是馒头。”
“不过你别说,这馒头吃起来真的感觉和别的不一样。”他的妻子说。
此时她捏着手里的馒头,试图把自己手上的馒头分出一大半给自己的丈夫。
“哎,你别给我。都说了给你们吃的。”吴三摆手。
“这是让你尝尝味的。”他妻子没好气地说,“人吃不饱哪有力气下地。我们吃馒头,你吃西北风?”
吴三讪讪。他的妻子泼辣一向知道,只得拿起手上的白面馒头往嘴里放。但是吃一口就知道为什么妻子之前会这样说。
真的完全不一样。
这家的馒头入嘴很蓬松。细细嚼着还有一丝甜味。吴三觉得,就算是宫廷的那些御厨,估计也做不出来这种水平。
“馒头和馍馍本来就是我家的一绝。”他想起了当时那个像管事一样的男人说的话。
“这馒头,只要带食材就能换?”
此时这个问题已经成为这个餐桌上共同的议题。他的母亲和妻子正目光有神地看着他。
“说是只要一点食材就行……”
“我们换。”他的妻子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吴三缺有点犯难,他嘟嘟囔囔地说了几句。
“但我……”
他一边想说,自己其实没有太听懂那边的意思。一边又觉得如果隔一段时间跑去一趟的话,那他的地可怎么办。一边说着,一边手不自然地到处摸来摸去。
——他摸到了一张纸。
这纸皱巴巴的,刚刚还没有太在意。现在掏出来一看,似乎是之前拿来包着两个馒头的油纸,但是和那个又不一样。上面居然用了不知道是什么的笔写了几个字。
再然后,他看到了下面的图。这东西上居然还有画。
他看不懂字,但是画和数量还是知道的。
三两的面就能换两馒头。要知道,平常的人家大概都要二两面才能做出半个馒头。这桑果坊居然换得如此大度。
不得不说,他真的有些心动。
“但是,地里怎么办。”他抛出了最后一个问题。“谁去换这个馒头。”
“爹,让我去。”他的小闺女跳出来,“如果是这点面的话,我也能去换。”
“这不行。路上太危险了。”
“不会!明儿我就把这个消息和花嫂他们说说,他们乐意换的话一定愿意陪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