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樊振东梦女向 飞鸟栖磐 > 第1章 01

樊振东梦女向 飞鸟栖磐 第1章 01

作者:祀之之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2 20:06:23 来源:文学城

01

bgm :Club 8《Love In December》

电视开着,声音调得很低。央5的画面里尽是晃动的红旗和镀金的绶带,奥运冠军们被鲜花和镜头围在中间,走过红毯,接受着浪潮般的欢呼。整个互联网都在为他们沸腾,每一个社交平台都在推送同一种规格的喜悦。

这下你可要问我了,那你呢。

本人姓陆,单字一个翊,陆翊。

而我刚顺利结束了最后一场毕业巡演,刚回到后台,妆发还没卸,手指因为长时间的演奏还在微微发烫。手机屏幕亮着,刚好推送了一条体育新闻,标题里明晃晃带着那三个字母。

你看,连名字都要靠缩写。好像那三个字本身就是一个咒语,说出来就会惊动太多不相干的人。

而我刚开完的音乐会,提及我的名字名字印在节目单上,靠前,但也没那么靠前。我活在八十八个琴键规整排列的世界里,每一个音高都是确定的,我的世界是绝对的秩序。

听起来是挺无聊的,可偏偏我这个活在秩序里的人,人生里最不按乐谱进行的那个音符,偏偏就跟他绑在了一起。

我们两家认识很多年,多到他看着我学会用筷子,我看着他的变声期。在所有人,包括曾经的我自己眼里,他就是一个名分上的兄长,一个住在我家隔壁,那个年长我几岁的别人家的小孩。

我们共享过同一个屋檐下无数个暑假。他见过我穿着公主裙摔个狗吃屎,我听过他变声期公鸭嗓唱跑调的歌。我们一起在餐桌上吃饭,他会把他不喜欢吃的青椒夹到我碗里,被长辈笑着骂没个哥哥样子。我们两家认识的年头,比我的琴龄还长,我们一起吃过数不清的家庭聚餐。

他是哥哥,我是妹妹。家里是世交,从爷爷那辈就认识的老友,或者说我还在我母亲肚子里就已经认识他。这名头像一层透明的保鲜膜,把里面那些后来才变得复杂难言的东西,裹得严严实实,看起来安全又无害。

他看着我长大,直到某一天,这个认知本身,都带上了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荒谬的嘲讽。

或许第一次连名带姓喊我陆翊而不是妹妹时;也许是我发现他把我十三岁送的丑围巾还收在行李箱底层时,这层膜突然透了风。

所以,你现在知道了。陆翊,弹钢琴的。

以及和那个名字都不能提的人,有着一纸兄妹名分,实际上倒是一言难尽。

我们的故事,你想从哪里开始听。是先从那个我自幼被按在琴凳上,哭着练拉赫玛尼诺夫的下午,他偷偷给我塞了颗糖开始;还是那些莫名其妙的微妙气氛快要变质的瞬间,或者更早一点。

或许你能在某些音乐会独奏看到我名字。也当然了你或许不知道我,但你一定知道fzd。

回国第一件事自然是找许赫芮。我和她初中便认识,再过几年,我们认识彼此的时间就要超过不认识彼此的时间了。

她在美本某藤校学金融,我时常调侃她:未来的投行精英哦。然后每当此时她就回剜我一眼:勿cue,在当ppt女工。

一个学着如何让资本增殖的人,却狂热地爱着那些探讨生命虚无的哲学家,这种分裂感让她成了我最好的树洞。

每当我被一些无厘头的问题缠住,比如“永恒是不是一个伪概念”,或者“爱到底是一种情感还是一种决策”,她总能从尼采或叔本华那里,给我拽出一段看似靠谱的引用,配上她那些学到的商科理论,搅拌成一碗味道古怪但能管饱的鸡汤。

少年时期的朋友,自然知道我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少女心事。

十六岁在国际学校,日子被IB课程和钢琴塞满。我的旧款iPhone里,只存着几个必要的人,他是其中之一。

申请迫在眉睫,反复练习着准备的曲目。练琴到手腕发酸时,会给他发一条没头没尾的消息。比如今天又看到那只胖麻雀了。或者吐槽音乐组的Leo,说他的金发像菠萝成精。

他的回复总在几小时后才来。胖麻雀那条,他回:费城松鼠更多。Leo那条,他回:总比你说那个投篮男生强。

很无厘头的是有次玩□□飞车,我突发奇想发消息:我们游戏里结婚吧,婚礼车队能加速。

这次他回得很快:你作业写完了?

隔了几秒,又追来一条:游戏里结婚算什么。

这话像羽毛搔过心尖。我盯着屏幕,反复咀嚼了好几遍,也分不清他是在嗤笑我的幼稚,还是在暗示别的什么。

我皱眉又困惑,他知道这句话很暧昧不明吗。

诸如此类的对话层出不穷。我们就这样隔着时差,用各种废话填充对话框。内容从费城松鼠到北京雾霾,从食堂难吃的炸鱼条到他队里新来的小队员。

有时深夜录一段练习曲发过去,不说什么。斯克里亚宾或者拉赫玛尼诺夫。

那天我随手拍了张照片。操场边某个男生打篮球的背影,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

我发给他,还在打字:这个人背影有点像你。

消息刚没来得及发出去,他的回复已经弹出来:

「?」

紧接着又是一条:

「你说你喜欢的就是这种?」

我愣了下,没想到他会这么理解。本来想解释是背影有点像,手指悬在键盘上却故意回:

「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他秒回:

「眼光不怎么样。」

「你们俩加起来有三十岁吗。」

我看着屏幕几乎能想象出他皱眉的样子。

「总比某些二十多岁还抢小孩冰淇淋的人强。」我回敬他。

他估计又觉得我小孩心性发作。为什么他老是这样把我当小孩,莫名其妙。

消息刚没来得及发出去,他的视频请求突然弹了出来,吓得我差点把手机扔出去。

“在哪儿?”他问,声音带着些训练后的沙哑。

“学校操场啊。”

“镜头转过去。”他命令道。

我莫名其妙地把后置摄像头对准了空荡荡的球场。

“就这?”

“你专门打视频就为说这个?”

“嗯,”他答得理所当然,“防止某些人审美滑坡,影响我们家的平均水准。”

时常困惑我该说这个人是正义凛然,还是借此之名有意引诱我。

申请柯蒂斯的个人陈述里,我写音乐是另一种形态的竞技。导师说这个角度独特。

我羡慕那些说“做过的事绝不后悔”的人,我也尝试过这样想,可我无法做到。

我喜欢赋予物品超出它们本身的涵义,即使这让我混乱不堪。

又犹如此刻他送我的bvlgari项链,我却紧紧攥着,仿佛象征着我们似乎有过的羁绊。

我眯起一只眼,抬手看着手中的项链,阳光透过项链圆环中的缝隙,闪着遥远的光。

毫无疑问他是个幽默又聪明的人。

聪明的人大概率幽默,幽默的人几乎都聪明,比如以幽默、戏谑见长的作家,王小波、钱钟书是智性幽默,王朔是玩世不恭型的戏谑,林语堂、老舍工整宽厚许多,张爱玲、黛玉都是谈话有妙语而富机锋。我喜欢的王菲、李健也是很New Sexy的聪明幽默。现在很多人搞喜剧卖钱,笑成了生意。幽默和搞笑是两码事,林语堂当年将“Humor”译为“幽默”妙极了,“搞笑”可以是油滑的伦理梗、屎尿屁的三俗笑话、滑稽的肢体语言等等,“幽默”不是,幽默是彬彬有礼,拿树枝轻轻戳你一下,不腥膻、不油腻、不失态,背后是聪明的作者聪明的受众,大家彼此心照不宣。

所以十六岁的我少女怀春,笨拙地翻着他各种采访视频和物料,想学这些他的幽默。

意识到我对他的感觉超越了妹妹该有的范畴,是在一个毫无诗意的下午。

当时他训练短暂休假回家,两家自然一起聚餐。靠在厨房流理台边喝水,喉结滚动。我就盯着那块小小的凸起看了三秒,然后突然脑袋里警铃大作,然后我就知道这事坏了。

许赫芮说,你这属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然后发现月亮是国家的,禁止私人收藏。

我说放屁,我这是看着自家客厅里摆着的博物馆展品,每天提醒自己别手贱去碰警报器。

只是仰慕是一种比暗恋更痛苦的情感。

如若我只是暗恋他,他只是我素不相识的名人,我大可以坦然向所有人说我的情感。只是环绕在我身边的还有长辈的关系,认识那么多年的漫漫岁月,和理论不清的各种关系。

好比你站在美术馆里仰望名画,心里清楚这画不属于你。而我是那个从小在美术馆长大的管理员,每天都要擦拭这画的画框,提醒游客请勿触摸,甚至还要微笑着目送它被更适合的收藏家买走。

他这人甚至还会给我递工具。

“小翊,帮我看下这条短信怎么回比较好。”

“小翊,你觉得我剪短发怎么样?”

当他真的来问“你们女孩子都喜欢什么礼物”时,我还得拿出毕生演技,用最不经意的语气给出最得体的建议。

16岁的我把这些心思全然告诉了许赫芮,她听完我的类比沉默了一会,那你这个管理员,还真的当得有点惨。

而今我划拉着手机,突然戳了戳旁边刚关闭zoom的许赫芮:“我去,你看群里没?就王明怡,她爸那个秘书,还真给他生了个弟弟?藏得够深的啊。”

许赫芮眼皮都没抬,翻过一页书,语气平淡得不行:“翊老师,你消息落后了啊。上个月的事儿了,他爸还给那女的买了套房,就他们家隔壁小区。”

我嘬了一口手里的奶茶,珍珠堵在吸管里,我用力吸了上来,打开手机查了单平价格,含糊地说:大手笔哦。看来这弟弟含金量挺高。

“谁知道呢。这些男的,兜里有几个子儿就烧得慌,换房换车换老婆。”

我说着说着又翻到某红薯平台:诶,你还记得陈屿吗。我们高中的。

“他怎么了?又跟他爸因为打游戏干架了?”许赫芮头都没抬。

“格局小了。这次是因为他爸要再婚,对象就比他大三岁。他跟他爸吵,说你要敢娶,我就从家里搬出去。结果他爸直接给了他一耳光,说他不懂事。”

许赫芮挑了挑眉,脸上露出一种果然如此的表情:“然后呢,真搬了?”

“搬了啊,硬气了三天,跑去住酒店。结果过年的时候,又回去给他爸和新后妈敬茶,笑得跟个招财猫似的。”

许赫芮短促地笑了一声,“正常啊,他的信用卡副卡和跑车,哪一样不是系在他爸裤腰带上的。”

点开他社交账号,他互联网的人设是投行精英,更新一些实习日记和留学的做饭健身日常。流量不错,倒是有十几万的粉丝。大致看了眼评论,我没忍住又开始吐槽:“怎么那么多不明真相的女孩叫他老公啊,姐妹们他是零啊。”

突然觉得太荒谬。或许在大多数人眼里,我和许赫芮,表面上一个小有名气的艺术家,一个未来的投行精英,乃至我们那些人设感满满的同学,也大多光鲜亮丽,实则各自的生活都鸡飞狗跳。

许赫芮合上书,总结陈词:“家家户户,剧本都差不多。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谁会天天往外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