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六年,会宁殿,中秋夜宴。
月华如水,温柔地泻在殿外层层叠叠的汉白玉石阶上,殿内烛火通明,歌舞正当时。
景章帝端坐高台,不着痕迹地睨一眼。身边的太监瞬解其意,一拨拂尘,带着一连串的太监宫女鱼贯而入,将皇帝赏的吃食端放在大殿下方的大臣面前。
“顾爱卿,这道蟹粉荷花酥乃是皇后亲手所做,尝尝看。”景章帝的声音从高处威严传来。
顾长衡闻言当即起身跪谢帝后恩赐,而众人的目光立马投向上座这位玄色暗纹常服之人。
觥筹交错间,也可闻些许窃窃私语。
“圣上当真是看重他。”
“这还用说,人家可是新晋的武科状元,圣上钦定的皇城司副指挥使。”
“我还听说,他手段了得,前段日子他查的案子可是差点牵连三司使!”
“三司使?他当真是胆大包天!”
“怕什么?人家本是英国公世子,而今又成了皇上近臣,自是风头无两……”
几人交递眼神,纷纷噤声,这夜宴往来复杂,而今风波尚未平息太久,还是谨言慎行为妙。
御宴四行过后,按例需赏月赋诗,君臣同乐。
景章帝尊容已染几分醉意,沉吟片刻,目光遥望殿外倾斜而下的洁白月色,一挥袖道:“今日中秋,诸位便以‘秋月’为题。众卿不必拘礼,尽可抒怀。”
旨意一下,不少官员已开始捻须构思,或低声与同僚交流。
景章帝又笑道:“光是作诗,未免单调,朕欲添个彩头。”
言罢,他的目光有意无意扫过顾长衡,但彩头是什么,景章帝却卖个关子并未告知。若是依照往年惯例,都是些名贵的玉石或文房墨宝之类,天子嘉奖,还是引得群臣竞相献诗。
先是几位翰林学士和年轻进士出列吟诵,诗作或工稳,或精巧,皆是不凡,引来阵阵喝彩。景章帝虽对他们皆有赞誉,但眼底神色却是平淡,而台下的顾长衡概是因为武将出身,不擅文墨,并未出列吟诗,又或是近日风头太盛,有藏锋之意。
倒是女眷席间,皇后鼓励世家诸女皆可提笔作诗,若是诗才出众者,诗作将呈给陛下评阅,亦可参与彩头之争。
慕容枫素来飒爽的脸庞此刻却愁眉不展,扯了扯身旁少女的湖蓝袖衫,犯愁道:“阿辞,你可要帮帮我。”
被唤作“阿辞”的少女闻言轻轻颔首,淡雅一笑,抬笔间略微一沉思,旋即一双远山黛眉舒展开来,行云流水地写下一首绝句。
沈韶辞温言问道:“枫儿可想搏一搏那彩头?”
慕容枫顿时神色飞扬道:“陛下虽未言彩头是什么,但是我却知晓些眉目——家父数月前大败西夷部,生擒西夷王,更是缴获其佩剑进献给了陛下。传闻中,西夷王剑削铁如泥、见血封喉,当真是举世罕见的宝剑!”
慕容枫乃是当朝镇国将军之女,儿时随父驻守边关,及笄之年才回京。沈韶辞知晓她精通武艺,更是对兵器颇有研究,当即便言:“如此,你便把这首誊抄一份。”
慕容枫当即喜笑颜开地接过:“果然是虎父无犬女,阿辞的诗作果然精美。”但似是想到了什么,她连忙摆手:“不行不行,我不能写。”
沈韶辞微微挑眉。
慕容枫皱巴着脸道:“全京城的人都知道我不擅诗文,而今这般出众实在是众矢之的。不过——”她话锋一转,巧笑倩兮地看向沈韶辞道:“阿辞你不一样,你可是翰林大学士之女,才名闻达于京城,若是你夺此诗魁,定是名副其实。”
沈韶辞本无意出此风头,但挨不住慕容枫可怜巴巴的眼神,莞尔一笑:“这倒不难,你若诚心喜欢,我替你赢来便是。”
闻言慕容枫眉眼顿添喜色:“我就知道我的阿辞对我最好啦!不求你将御赐之物相赠,届时我来沈府观赏把玩一二便心满意足。”
沈韶辞含笑点头,转而又下笔仿照慕容枫的笔吻写下另一首稍显平淡又不着错处的绝句,慕容枫照此誊抄了一份,二人一同将诗文由宫中女官呈递给皇后。
席间闷热,沈韶辞悄然环顾,多数人尚在思索落笔,便由宫女引路至园中微微透口气。
园中金桂正盛,概因昨夜雨疏风骤,树下积了不少细小的落花。沈韶辞从袖口掏出一方秀帕,扑散树下石块上的细碎落花,倚着石块缓缓坐下,缓缓舒了一口气:“你且先回去罢,我记着路,约莫歇息一炷香便归席。”
宫女闻言行礼离去。
潮湿的空气里,夜凉而芬芳,沈韶辞一双秀目轻抬,静静欣赏着月色花影。
顾长衡本因席间喧闹,借故离席,独自漫步到御花园稍偏僻处,未曾想竟见一女眷在此。男女避嫌,他下意识举步往回走。但月色笼罩下,给那女子湖蓝的袖衫染上一层静谧皎洁的光泽,他不由自主顿足多看了一眼。
素面雅淡,白瓷般的肤色唯在两颊微微晕染醺色,眉纤长而似远黛,观之扑面而来的文秀之气,更有林下风致,其形貌清冷端正,不知是何家贵女?
顾长衡只觉自己闯入此地实在唐突,正欲往回走,未曾想此时那女子也起了身,朝他的方向走了过来。此时若是拔腿回走,岂不狼狈?顾长衡顺势想避于一旁的假山间,让那女子先行离开。
未曾想假山小径传来匆忙脚步声,顾长衡反应敏捷,见一内侍捧着珍馐盒匆忙赶路,不慎脚下一滑!几乎是雷霆电闪间,那锦盒脱手,竟朝着正下方小径上的沈韶辞急飞砸落!
内侍惊叫失声,沈韶辞察觉时,已是大难临头。她心下一慌,但面色却如常,并未尖叫躲闪,而是迅速判断方位,试图接住那食盒。
然而几乎是同一瞬间,月色里闪出一人,反应极快,身形如电,掠至近前。只见他玄色衣袖一挥,轻松拂开砸向沈清辞侧面的锦盒,同时长臂一探, 稳稳接住那刚刚拂开的锦盒。
气息之近,倏忽之间,沈韶辞下意识往回退了一步。
食盒完好无损,那内侍见此情景松了口气,赶忙自假山而下,忙向沈韶辞连连赔罪,又对顾长衡千恩万谢。
顾长衡倒是无甚言语,只道了两字“无妨”。
沈韶辞回过神来亦是没有为难那内侍,温言宽慰道:“我没什么事,你且去忙,莫耽误了。”
那内侍感激涕零地离开。小径徒留二人,倒是平添几分无措。
沈韶辞低眉颔首,行止有度地朝面前玄服男子微微欠身:“多谢公子出手相救。小女还需归宴,先行一步。”并未过多在此逗留纠缠。
披帛随她走动而受风扬起,桂香满园中随风夹杂了些许雅兰之香,萍水之遇,顾长衡并未牵动过多心神,只是待那女子走远,才稳步归席。
“福德,那是谁家姑娘?”
景章帝在席间已有些许醉意,离席更衣归来,在不远处瞧见那玄袍熟悉背影,这才多驻足了片刻。未曾想,竟在这园中看见“英雄救美”这出好戏。
太监福德在一旁恭敬地回复:“回陛下,此女是翰林大学士沈慎之女沈韶辞。”
景章帝眼中划过一丝兴致,捻须一笑道:“倒也不奇怪,行止端重有方,确实像她父亲。”
福德瞧准皇帝神色,适时补充道:“适才皇后娘娘举荐女眷诗稿,其中有一首便是沈姑娘所写。”
“喔?”景章帝看了眼福德,似是满意地点了点头:“那待会朕回去可要好好瞧一瞧,秀外慧中、端重持礼,沈慎倒是教女有方。不知年方几许,是否婚配?”
景章帝这般探究,倒是让福德未曾料到:“倒是听闻,沈翰林与谢侍郎交好,有意促成儿女婚配。”
礼部侍郎谢明远,他的确有个儿子克己复礼、宽而能断,景章帝沉思片刻:“朕倒是觉得不甚般配,谢家那小子太过谦和,沈女风姿,朕瞧着她同顾长衡站在一起,才是刚柔并济、才子佳人呐。”
圣心不可妄测,福德不敢过多言语。只是顾长衡身为皇城司副使,素来办案皆是雷霆手段,一身肃杀之气,面若罗刹威仪不近人情,世家文臣的小姐心生惧怕,故而其年少有为,但求亲之人寥寥无几。陛下若是有意将沈家女赐婚于顾副使……福德在心里默默叹了口气,这沈姑娘当真是倒霉。
宴席间觥筹交错,酒意上身,群臣不乏些人失了礼度,竟是摇摇晃晃站起来吟诗,或豪迈,或婉转,引得众人捧笑不已。此际中秋,阖家欢乐,景章帝也未过多怪罪,不过是挥挥袖,自有太监将那烂醉的臣子扶下去,宴会依旧。
景章帝扫过一众诗稿,眼落于一处。
福德会意,接过那诗稿,清了清嗓子,掐着音抑扬顿挫地诵道:“素魄浮空静,仙音绕桂丛。愿借清辉满,长悬帝阙中。”
尖细的嗓音穿透大殿,众人竟在此时都默契地渐渐安静下来,余音尚在堂上回响。
“这首,是何人所作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