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周第一圆梦师 > 第17章 第 17 章

大周第一圆梦师 第17章 第 17 章

作者:仲夏有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22 03:37:10 来源:文学城

第二日清晨,春兰茶室。

萧长捷难得一见的起了个大早,到这茶室来喝这乱七八糟古古怪怪的茶水,就是为了看看今日的舆论风向,到底是吹向哪边。

“你听说了吗?这次会试出问题了?”一位茶客喝着茶,偷偷摸摸地对旁边的人说。

“当然听说了,我早上起来门口就放着这次秋闱的试卷。可吓死我了,我还以为家里闹鬼了!”另外一个人心有余悸地回答道。

“听说有考生的卷子被换了?你说会是谁干的啊?”

“这话可不能乱说,喝茶,喝茶······”

“别的不说,有位考生的诗赋倒是做的极好。我看了之后念念不忘,正想写副对联,刻在自己家的墙上。”

“我猜一定是那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吧!”

“哈哈,你懂我!”

听着外面的赞誉声,萧长捷坐在雅室里,淡定地喝着茶。

一旁的听风骄傲地开始邀功:“主子,我这件事办的利索吧!全长安如今都知道了主子的才名。”

萧长捷学着上次景和的手法,像模像样地倒了一杯茶,递给了听风:“这些虚名是能吃啊?还是能喝啊?还是能换钱?值得你这般在意?让你打听的事怎么样了?此事一出,长安那些士子是什么反应?”

“嘿呦,那可真是乱套了。”听风幸灾乐祸的说。

“那卷子一发,就有些落榜的士子发现自己的试卷被调包了。整个国子监今日都炸了,来长安应试的士子今日连大人们上朝的路都堵了,嘿嘿,主子你没见那场面,这些读书人疯起来真可怕,差点把今科主考的杨林福大人活撕了······”听风添油加醋地给萧长捷传述他今日所见所得。

“寒窗苦读十年,却为他人做了嫁衣。他们如何能甘心呢。”萧长捷喝了一口茶幽幽地说:“且看吧,好戏还多着呢。”

*

和萧长捷悠然自得地喝茶相比,裴景和一整天都过的十分焦头烂额。

礼部举办的会试今日出了大乱子,今科得中的贡士们的卷子满天飞,传遍了长安城。

作为太傅,监管礼制是他的职责。出了这么大的纰漏,今日来找他的人将他围了个水泄不通。

他一进宫“访客”便络绎不绝,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迎来了那个,再送走这个,忙得脚不沾地。

好不容易闲了下来,他才开始梳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此事真是好生奇怪。

表面上看就是寒门和世家的矛盾。可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世家绝不会自找麻烦,想做这件事的寒门子弟又没有能力。

究竟会是谁呢?

有谁能从守备森严的贡院偷出今科士子的试卷?还能将这些试卷短时间内印刷出这么多份?再将其送到长安城的每家每户。

再者,如此有“能力”的人,又是为了什么做这件事?

会试的试卷寻常百姓根本看不懂其中的蹊跷,只有那帮国子监的学生懂得其中的门道,但他们可不是好糊弄的傻子,鼓动他们也是有风险的。

虽然他们中有的人发现同窗的卷子被调了包,有的人觉得诸位考官评卷不公,刻意打压寒门弟子。

可毕竟事不关己,又能掀起多大风浪?

自古文无第一,判卷这种事更是如此。

是人便都有偏好,喜欢词藻华丽的人自然看不上朴素的文风,喜欢务实的又看不上无病呻吟的文章。

因此单说判卷不公,倒也不尽然。

说到底还是世家专权,挤压寒门学子的晋升空间。往年这种事也不是没有过,只是做的隐秘也无从查起,久而久之就成了惯例。

可这种事一旦翻到明面上来讲,就是另一回事了。

裴景和按着眉心,头疼地想:以一纸试卷,就动摇了国本。此人手段了得啊。

这下世家当政多年但遮羞布也被扯了下来,天下人都看起了朝廷的笑话。

但祸兮福所倚,若是能乘机整肃科举取士,使得选官不再被世家把持,倒也是好事。裴景和在心中飞快盘算着。

“去写一道折子,奏请陛下亲自殿试所有士子,重定会试排名。”裴景和吩咐自己的属官。

如同裴景和所料,今日大朝会上果然吵了起来。

几乎是一开朝,一位寒门出身的御使石芹便上前奏报。

“启禀皇上,微臣弹劾礼部尚书杨林福借职务之便,操纵科举。杨林福默许属下调换考卷,使得亲族榜上有名,被调换了试卷的寒门学子却名落孙山!陛下,杨侍郎此举,是在动摇国本啊陛下!”

被这名御使点了名字的杨林福扑通一下跪到大殿中间,连声喊起冤来。

“陛下,冤枉啊!礼部本该封存的试卷不翼而飞,此事是微臣失职。可石大人说微臣为了亲族调包士子的试卷,可是冤枉我了陛下!我家的儿郎还没到读书的年龄呢!这次会试并无微臣的亲族啊!”

石芹看他抵死不认,气得牙疼,但还是强忍着继续说:“杨大人可真是巧舌如簧!你家儿郎还未读书,难道你家亲眷就没有今科考试的士子吗?不说别的,那一甲第一的杨秀,不也是和你一样出自弘农杨氏?”

此言一出,仿佛是捅了马蜂窝一样,刚才还作壁上观的其他世家的官员都纷纷出言驳斥。

“石芹大人此言差矣,这长安城里的人谁家不沾亲带故的。若单单以亲缘为凭证就说杨大人徇私枉法,是不是太牵强了?”

“是啊,那一甲第一的杨秀虽然是弘农杨氏的子弟,但论关系,早就出了五服了,我连面都没见过如何徇私?再者,若我和他的关系需要回避,我又如何能做主考官?”杨林福大喊冤枉。

确实,大周律规定的亲属回避只在父族四代、母族三代、妻族两代。若只是以姓氏论亲疏,那八百年前大家都是一家!

裴景和皱了皱眉,心想,石芹被带偏了。

应该一力追究杨林福的失责舞弊才是,攀扯亲缘拖更多人下水此事就会大事化小!

杨林福应该也是打定主意只认失职,不认舞弊。只要他咬紧牙关,杨家未必保不下他。

看来他这道折子,今天是不能上了。

早朝上吵吵嚷嚷地,建成帝听了头疼,连江南旱灾的事都没议,就匆匆散朝了。

等了一早上没有等到好消息的学子们,看到安然无恙的杨林福之后,情绪激昂,竟然围着宫城静坐了起来。

守城的士兵们不敢强行驱逐,便将事情报到了中书省来。

此刻三省长官,便都在政事堂议事。因为此事涉及到礼部,裴景和便也在议事之列。

“国子监学子堵在宣仁门不肯走,尚书省如今都无法正常办公了。”尚书令彭钧抱怨者说。

在坐的各位大臣都不接话,各有各的想法。

中书令谢观南此刻面带愁容,听着侍卫的汇报,半晌,他皱着眉头说:“诸位,准备如何应对此次国子监学生骚乱?”

骚乱?

裴景和闻言挑了下眉,这是要给此次事件定性了?要将作乱的帽子扣到学生头上,看来这是不想深究的意思。

“学生静坐的根源,在于士子人为考官判卷不公。想要平息京城四起的流言,还是要让参考的士子都心服口服才行。”裴景和淡淡地说。

裴景和只字不提查杨林福的事情,只将焦点放在学生的成绩上。

谢观南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倒是彭钧说:“可明日就该殿试了,殿试之后就要授官。若要查此案,那今科考试成绩是否要作废?”

彭钧话还没说完,吏部尚书宋知白立刻反对道:“那可不行,北境三州的州府几乎都死光了,如今四下正缺人手,这批士子还有用呢!”

宋知白说的倒是实话,年初凉州城破后,北羌和西蕃南下,将所过州府屠了个干净。如今新收回来的两州之地,倒确实是处处都缺人手。

裴景和提议说:“那不如让此次参加会试的贡士全部进入殿试,再以殿试成绩为主,定级授官?这样既给了落榜士子一个机会,也不至于让今科取士空置。”

“那已经考中的士子是否会觉得不公平?”彭钧补充说道。

裴景和略加思索说:“流言已起,大家都在质疑此次考试不公,其实对于那些榜上有名且有真才实学的人也不公平,再考一次也是给了他们清白。至于剩下的那些,只怕本身就不清白。”

是啊,本身有真才实学的人何惧再考一次?他们巴不得有机会自证清白呢!

不希望再考的,要么是才能不足但走了大运,要么就是使了手段的。总归这两种人,才是科举考试应该筛出来的人。

政事堂内坐的人各有各的思量。

世家想要息事宁人,寒门出身的则想要出头的机会。

于是在双方的博弈之下,殿试成了会试复试的主意就定了下来,报给了建成帝之后,中书省便开始草拟诏令。

三省的动作非常快,半天不到就张了榜。

萧长捷得到消息也非常快,她对这个处置结果丝毫不意外。

舆论就是这样,看起来来势汹汹,似乎有翻江倒海之势。实际上极其容易被引导,只需要抛出一个看似大公无私的解决方案,表明一下决心和立场,再等上几日,人们自然会因为忙于为生计奔波而忘记。后续的处置也自然无人关注,到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件事一样。

可他们若以为这样便能逃过一劫,那就太天真了。

谁也没想过仅凭一纸不知真假的试卷,就能扳倒一个正三品的礼部尚书,那也太容易了些。真正等着劈他们的雷,还在路上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