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唐小甜铺 > 第23章 租个小船

大唐小甜铺 第23章 租个小船

作者:林迟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0 22:21:44 来源:文学城

回到家中,崔棠便与阿娘贺清蕙商量:“阿娘,花灯会如此热闹,若能在船上卖甜品与冰茶,想必能赚不少银子。”

她心底早已已飞快盘算。节下的热闹,不止在岸,河上更是游人如织。若在船头支小案,冰粉放在保温桶里,舀出来仍冰凉;乌梅饮与冰茶各一大壶,香酸解暑;再以箬叶包裹蜜渍李子、糖霜山楂丸、玉露团,鲜甜可口、方便入口——男女老少,谁能不爱?

贺清蕙闻言,叮嘱道:“主意虽好,可那水路可不是随便就能上去的。”

穆云也在旁点头:“需先寻船家租船。七夕水路热闹非凡,不早定下,怕是连舢板都租不着。”

崔棠也知此节船难求,次日清早便托牙人徐文利帮忙。

徐文利听闻此事很快来了铺子,却苦着脸道:“崔小娘子,不是我不尽心,合适的小船早被商贩订走了。余下的,不是太大,就是太破。”

顿了顿,他压低嗓音,“还有些船……倒是有,只是——”

“只是什么?”

“崔家长房跟坊口那几个混不吝合起来占了些船,他们专收高价,三倍船租,不给就甭想下水。”

崔棠眉心一蹙,想起长房那些事,心里已隐隐不快。她索性带了穆云、陈大虎几人,直接去码头探路。

此时东市未开,码头早已人声鼎沸。船家们个个忙得脚不沾地,租价也是水涨船高。

崔棠选中一艘两人摇桨的小舫,船篷干净,船头恰好可以放下食案,正要议价,不料一阵阴影压来。

“小娘子租船吗?日租三倍。”是个身形肥硕的汉子,面上横肉堆叠,腰间绣着“刘”字的大红帛带——正是这一带有名的地头蛇刘三。

陈大虎一向直脾气,闻言便要争,崔棠抬手止了。她语调不卑不亢:“三倍价?怕是连州衙征税都没你们狠。”

刘三眯眼:“小娘子是新来的吧?这水路的规矩,可不是你一句话就能改的。这是我的地盘,没我点头,你们连船篷都别想碰。”

话里威胁分明。

崔棠气得涨红了脸,刚欲开口,却被穆云伸手轻按住肩头。少年神色冷峻,眸底寒意一闪即逝,低声道:“此处不宜多言。”

随即他抬眸,唇畔浮起一抹似笑非笑,望向那泼皮,语声清冷:“原来这安吉河面,是你们祖宗留下的私产?真是闻所未闻。”顿了顿,又似不经意般缓缓续道,“前些时日,县尊方才下令,禁人私设行规,扰乱市价。你口口声声称河面归你,莫不是要抗了官府的律条?若叫人传至县衙,不知你担得起担不起?”

刘三登时脸色铁青,却仍嘴硬:“我刘三说的,就是规矩,谁敢不依——”

话未说完,身侧的小喽啰已悄悄扯住他袖角,低声急切:“大哥,此令当真是县尊亲颁,前几日闹事的商贩才被杖责,你……还是谨慎些。”

刘三心头一凛,面上却挂不住颜面,只得狠狠甩袖,闷声道:“走着瞧!”话落,便带着人灰溜溜退去。

崔棠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暗暗腹诽:原来他连县尊新下的禁令都晓得,还道平日里出门,只是闲晃。她轻声调侃:“你倒是见多识广。”

穆云见她神情,心底微微得意,哼声道:“行在江南,怎能不了解官事人情?”

崔棠暗暗记下,确实是近日自己疏忽大意了。

几人找不到船只正要回,恰遇隔壁陈记杂货铺的陈娘子,正提着篮子往河边来。她见是崔棠,笑着打招呼:“棠娘也来赶热闹?”

崔棠面露苦色,便将事情一说。

陈娘子一拍大腿:“这有何难?我外甥在下游造船坊做活,手里有几只旧乌篷船,撑个三四人不成问题。你若不嫌旧,我这便带你去同他说。”

崔棠闻之,心下恍若拨云见日,暗叹平日里多结善缘,果然有好处!

一行人随她转到造船坊,只见河畔泊着几只旧船,篷色虽已褪去新亮,却收拾得齐整牢靠,船头船尾空处宽阔,摆上小案正好合宜。

陈娘子的外甥唤作郑二郎,二十余岁,身量宽厚,面皮微黑,眉眼间与陈娘子略有三分相似。见了来人,先行揖礼,再听陈娘子说明来意,便笑呵呵应允:“姨母带来的人,自然要照应。只取寻常船租,不会多算分文。”

崔棠忙拱手连声致谢。郑二郎憨厚一笑,摆手道:“都是熟人,不必见外。”

陈娘子在旁笑道:“你家甜品做得妙,口碑好,河上若卖得开,往后采买糖料、果子之人,岂不是都要来我铺子?你我互通有无,皆是好事。”

崔棠闻言,心下更觉暖意,笑着点头称是。

穆云站在那艘新租来的小船上,负手而立,神情颇为考究地打量。此船不过丈余长,船身窄巧,既能容三四人坐于船舱,也留了船头船尾两处空地,恰好可摆炉、置罐、挂灯。

“此处挂一对彩灯,船篷两侧铺荷叶遮阳,篷下悬香囊以驱蚊,船板上再铺藤席——清雅不俗。”

他说着抬手比画,眼底带着一分与生俱来的从容,少了几分玩世不恭。

崔棠立在一旁,正低头量船板的尺寸,闻言抬眸,心里暗道:果然是富贵人家出来的,连卖吃食也要讲排场。可不得不承认,若是如此布置,倒真有几分引人驻足的雅趣。

次日下午小船整装待发。

花灯会自七夕夜起,连绵半月。虽名为“花灯”,实则是水上集市与游乐并存的盛会。安吉县地处江南,居民多沿河而居,两岸街肆繁华,花灯节更是将水陆两市相连,白日买卖,夜里赏灯。

穆青与穆云轮流执桨,孙采薇与崔棠坐在船头,张罗售卖。陈大虎、陈妙儿则留守铺中,几人分工,铺子与船市皆不误。穆云挥桨,船头悬两盏杏黄彩灯,随风微摇,灯影映水,波光亦添暖意。

约莫申时,河上人声渐盛。来往舟楫日益繁密,酒楼溢出的肉香与街头歌伎的歌声交织,热闹非常。只是他们的小船,却冷清得很。偶有游船靠近,也只是远远观望,并不停留。

孙采薇忍不住小声嘟囔:“怎地一个客人都没有?”

穆云眉心微蹙,欲言时,崔棠眼珠一转,压低声道:“先把船挨近岸边吧!”

穆青依言轻拨船桨,船身慢慢靠近岸边。

崔棠从木桶中取出几个箬叶包裹的玉露团,又抓了一撮蜜渍李子,一把跳上岸,将吃食递给岸上正张望的几名打扮鲜丽的小娘子:“姐姐们尝一尝,这是冰镇过的玉露团,清凉解暑着哩!”

几位小娘子原本只图看热闹,接过一口,清甜入喉,齿颊生凉,顿时眼睛一亮,连声道:“吃起来好生清爽!”又追问何处有卖。崔棠笑着一指船头:“就在那个挂着'棠记'牌子的小船上。”

不多时,那几位小娘子便领着同伴靠近,尝了山楂丸与蜜渍李子,又啧啧称奇,连夸“好味道”。小娘子们此起彼伏的惊喜赞叹,引来周围的船客与游人纷纷侧目。

于是崔棠几人抓住时机齐声招呼,便有更多小娘子或是唤自家船家靠近,或是亲自前来,掏钱买上凉粉、果脯或一杯冰茶。

孙采薇喜得眼角生光,舀汤的动作都快了几分;穆青手忙脚乱,递箬叶时手心都汗津津的。

河面已有零星灯火浮现,灯彩摇曳,歌声香气混作一片,崔棠心中暗暗一松,毕竟租船成本不轻,若是赚不回租金,倒是一通白忙活。

如此几日下来,棠记甜铺在河上也渐渐有了名气。

是夜,河面灯火正盛,游人如织。

崔棠忽然见到人群中一张熟面,竟是秦娘子。秦娘子腹部微微隆起,身边有婢女搀扶,正随众来河上赏灯。她见到“棠记”的旗幌,顿时眼中一亮,唤婢女上前欲买冰粉。

崔棠忙迎上前,但却将冰粉收起,改奉玉露团与蜜渍李子,笑道:“此茶性寒,不宜娘子现下食用。若要解暑,不如尝尝玉露团与蜜李便好。”秦娘子心下微动,更觉崔棠体贴入微。

正是热闹间,忽听背后传来一声冷哼:“哟,我道是谁,原来是那破落户堂妹!”

崔棠一怔,转头望去,见来人正是长房崔林与崔宝,身后随着两个面目刻薄的家仆。

崔宝年纪尚小,并不懂事但却一贯嚣张,见船上陈列着的食物,眼睛都移不开了,扯着崔林袖子嚷道:“阿兄,阿兄——我都要吃!”

崔棠冷冷一笑:“要吃自然不难,拿钱来买便是了。”

崔林面露讥讽,语带挤兑:“自家弟弟要吃几样点心,你倒这般斤斤计较。看来你阿耶阿娘,也没好好教你待人之道。”

话及双亲,崔棠面色一沉,冷声回敬:“本就隔了一个房头,哪来的‘自家弟弟’?我可没听说阿娘又替我生了个弟弟。”一句话犀利直白,围观的人都忍不住暗暗发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