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错位镜像 > 第1章 第 1 章

错位镜像 第1章 第 1 章

作者:远留其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2 09:20:24 来源:文学城

九月的风还带着夏末的余温,穿过教学楼走廊,掀起少年们衣角的同时,也翻动着少女们的裙摆。

栾黛绮靠在走廊尽头的窗边,目光落在楼下篮球场上来回奔跑的身影上。162公分的身高让她必须微微踮脚才能看清全场,这个细微的动作却牵动了昨天训练时拉伤的肩膀肌肉,一阵隐痛让她轻轻吸了口气。

“所以这就是你拒绝加入射击社的原因?”身旁的好友林雨晴顺着她的目光往下看,“手伤又复发了?”

“不是。”栾黛绮收回视线,将滑落肩头的长发拨到耳后,“只是想换个环境。”

她没说实话。离开待了两年的射击队,转学到这所普通高中,并非她所愿。但自从三个月前那件事发生后,母亲坚持认为她需要“正常的高中生活”,而不是每天在靶场和学校之间两点一线。

“那考虑好加入哪个社团了吗?文学社?戏剧社?”林雨晴数着手指,“还是说你要去篮球社当经理?听说他们正在招人。”

栾黛绮轻轻摇头,目光却不自觉地被篮球场上一道突兀的身影吸引。那人太高了,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他站在三分线外,接到传球后甚至没有屈膝,只是手腕轻轻一推,球便划出完美的弧线,空心入网。

“那是练澄珂,七班的转学生,和你一样,这学期刚来的。”林雨晴注意到她的目光,“据说是因为父母工作调动才转学过来。189的身高,在篮球场上简直就是作弊,对吧?”

栾黛绮没有回应。她的视线凝固在练澄珂身上,出于某种射击选手的本能,她立刻判断出他的身高、臂展、甚至他投篮时那超乎寻常的稳定性。那不是普通高中生会有的姿态——过于从容,过于精准,仿佛肌肉已经记住了成千上万次重复的动作。

就像她一样。

“走吧,下节课要开始了。”她最终说道,转身离开窗边。

同一时刻,楼下的练澄珂抬手接住队友传来的球,却莫名感到一道视线落在自己身上。他抬头望向教学楼高处,只看见一个转身离去的纤细背影和随风扬起的黑色长发。

“看什么呢?”队友跑过来拍了拍他的肩。

“没什么。”他收回目光,将球传回给对方,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腕上的旧伤疤。

这所学校的篮球场对他而言太过矮小,篮筐的高度也似乎比标准矮了几公分。一切都不合手,就像他此刻身上这套过于贴身的校服。转学是他自己的决定,与其在原来的学校继续被当作“那个人”的影子,不如找个没人认识他的地方。

“练澄珂,再来一记三分!”场边有女生喊道。

他置若罔闻,只是默默跑到自己的位置。在这里,没人知道他曾经是全国青少年射击锦标赛的冠军,更没人知道他曾因一场意外被迫离开赛场。篮球不过是他用来填补空缺的运动,一种不需要太多专注力就能完成的消遣。

当他再次抬头望向那个空荡荡的窗户时,不知为何,那道消失的身影却在他脑海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象。

---

下午最后一节课结束的铃声响起,学生们如潮水般涌出教室。栾黛绮收拾好书包,独自走向学校后方的旧体育馆。那里有她需要的安静,也可能有她正在寻找的东西。

根据她前几天的打听,旧体育馆地下一层有个被遗弃的射击场,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是学校特色课程的一部分,如今早已闲置。对她而言,那却是这片校园中唯一可能让她感到自在的地方。

推开沉重的铁门,灰尘在从门口透入的光束中起舞。栾黛绮打开手机照明,沿着楼梯向下走去。空气中弥漫着霉味和金属锈蚀的气息,却让她莫名安心——这是她熟悉的味道,混合着枪油和旧靶纸的特殊气味。

地下室的灯居然还能打开,几盏昏黄的照明灯亮起,揭示出一个令人惊讶的空间。虽然布满灰尘,但设施基本完整:五个射击靶道,后方还有观察窗,墙上甚至挂着已经泛黄的安全守则。

她放下书包,走到第二个靶道前,伸手抚摸着台面上的痕迹。这里被使用得最多,台面边缘已被磨得光滑,左侧有一小块区域几乎没有灰尘,像是最近有人用手撑过。

栾黛绮皱眉,警惕地环顾四周。空无一人。

她从书包内侧口袋取出一个长方形的丝绒盒,打开后,里面是一把她私人的气手枪。离开专业队伍后,这是她唯一保留下来的物品,也是她与过去生活的唯一联系。

装好枪,戴上专业的护目镜和隔音耳罩,她从包里取出自带的靶纸贴在远处的靶架上。然后回到台前,站定,闭眼,深呼吸。

当她再次睁开眼睛时,整个世界已缩小到前方的靶心。

举枪,瞄准,扣动扳机。

一声轻响后,她放下枪,查看结果。十环,但偏右半环。肩伤影响了她的稳定性。

“手腕太僵硬了。”

突如其来的声音让她浑身一颤,猛地转身举枪对准声音来源。在角落的阴影里,一个高挑的身影缓缓走出——是白天那个篮球场上的高个子,练澄珂。

“这里是禁止进入的。”她冷声道,枪口仍对准他。

练澄珂举起双手,表情却毫无惧意,“门没锁。而且,据我所知,这个射击场已经废弃多年了。”他的目光落在她手中的枪上,“□□,气手枪,4.5毫米口径,初速约110米每秒。不错的选择,就是后坐力有点大。”

栾黛绮缓缓放下枪,但眼神依然警惕,“你怎么会知道这些?”

“和你一样,曾经在某个地方待过。”他走近几步,目光扫过她刚才射击的靶纸,“你的站姿有点偏,重心太靠右了。不是习惯问题,是右肩有伤,所以在下意识保护它。”

这番精准的分析让她彻底怔住。在射击这个相对小众的运动中,能一眼看穿她问题所在的人寥寥无几。

“你是射击运动员?”她问道,同时注意到他走路的姿态——步伐平稳,上身几乎不动,这是长期负重训练形成的习惯。

“曾经是。”练澄珂简短地回答,走到旁边的靶道,从口袋里拿出一把折叠刀,“不过现在只是普通高中生。”

他随手一挥,小刀旋转着飞向远处的靶架,精准地钉在了靶心位置。

飞刀。这不是正规射击训练的内容,但他的动作干净利落,显然是长期练习的结果。

“你为什么在这里?”栾黛绮终于问出关键问题。

练澄珂收回小刀,转头看向她,“和你来的原因一样。寻找一个能让自己呼吸的地方。”

他们的目光在空中相遇,那一刻,栾黛绮仿佛在他眼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同样离开曾经熟悉的领域,同样在这所普通高中里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

“栾黛绮,高二五班。”她最终说道,将气手枪放回盒中。

“练澄珂,七班。”他点点头,“我看过你去年的比赛视频。省青少年锦标赛,气手枪项目,金牌。”

这个意外的揭晓让她愣在原地。她从未想过在这里会有人认出自己,更没想到他会看过自己的比赛。

“你怎么会——”

“研究对手是基本功课。”他打断她,“虽然我们项目不同——我是步枪选手——但顶尖运动员之间总会互相关注。”

步枪。这解释了他的身高优势,也解释了他那异于常人的稳定性。在射击界,步枪选手以惊人的核心力量和稳定性著称。

“那你为什么放弃了?”她轻声问道。

练澄珂的表情瞬间冻结,那道无形的墙再次降下。“有些事情发生了,就回不去了。”他转身走向门口,“建议你离开时擦掉台面上的指纹,这里虽然偏僻,但保安偶尔会巡逻。”

他离开后,栾黛绮独自站在空旷的射击场中,空气中还残留着某种张力——那是两个曾经同类的人相互识别时产生的微妙反应。

她回到靶道前,重新举枪,但这次她注意到练澄珂说得对,她的重心确实太靠右了。调整姿势后,她连开三枪,全部命中靶心。

那种被理解的恐惧和欣慰交织在一起,让她久久无法平静。

---

第二天午休,栾黛绮在食堂再次看到了练澄珂。他独自坐在角落,面前放着一本翻开的小说,但目光却落在窗外。周围有不少女生偷偷看他,却没人敢上前搭话。

189公分的身高在日本高中生中实在太过醒目,再加上他那张没什么表情却轮廓分明的脸,使他自然而然地成为众人焦点,也自然而然地与周围隔开一段距离。

栾黛绮端着午餐托盘,犹豫片刻后,还是走向了他的桌子。

“可以坐这里吗?”

练澄珂从窗外收回目光,点了点头,“请便。”

她坐下后,两人陷入一阵沉默。栾黛绮注意到他手边那本书——不是流行小说,而是一本关于运动心理学的专业著作。

“你的肩伤,是盂唇撕裂吗?”练澄珂突然问道。

栾黛绮手中的筷子一顿,“你怎么知道?”

“看你举枪时的微表情,还有你避免大幅度活动右肩的习惯。”他平静地说,“我经历过类似的伤病,只是部位不同——手腕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

这对射击运动员来说几乎是职业生涯的终结。栾黛绮顿时理解了他放弃射击的原因。

“恢复得不好?”她轻声问。

练澄珂抬起左手,露出腕部一道浅浅的疤痕,“永久性损伤。可以正常生活,但无法继续专业训练了。”他说得轻描淡写,但眼中一闪而过的阴影泄露了真实情绪。

“抱歉。”

“没必要。”他合上书,“你现在还接受正规治疗吗?”

“每周两次物理治疗。”她下意识地揉了揉右肩,“医生说如果三个月内没有改善,可能要考虑手术。”

“手术风险很大,尤其是对我们这种需要精细肌肉控制的运动员。”他一针见血地指出。

“我们”?这个词让栾黛绮心头微动。尽管他已经离开赛场,但仍把自己归为射击运动员的一员。

“我知道风险,但如果不能继续射击...”她没说完下半句,但相信他明白。

练澄珂沉默片刻,从书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撕下一页写下一串数字,“这是一个专门处理运动员损伤的康复师联系方式。告诉他是我推荐的,他会给你折扣。”

栾黛绮接过纸条,注意到上面的字迹工整得近乎刻板,每个笔画都一丝不苟——这是长期进行射击训练的人常有的特征,极致的控制力渗透到生活的每个细节。

“你为什么帮我?”

练澄珂抬起头,那双总是平静无波的眼睛里终于有了一丝涟漪,“也许是因为不想看到有人重蹈我的覆辙。”

就在这时,一群喧闹的男生经过他们的桌子,其中一个不小心撞到了栾黛绮的椅子,她的汤碗应声翻倒,橙黄色的味增汤洒在练澄珂放在桌面的书上。

“对不起!对不起!”男生慌忙道歉。

练澄珂的第一反应不是抢救书本,而是迅速抓起餐巾纸擦干书页,动作急切得近乎慌乱。

“只是本书,不用这么紧张吧?”撞人的男生试图开玩笑。

练澄珂没理会他,只是专注地抢救那本湿透的书。当他把书倒过来抖掉水分时,一张藏在书皮夹层里的照片飘落在地。

栾黛绮弯腰捡起,在归还前不经意地瞥了一眼——照片上是一个约莫十四岁的男孩,穿着国家队青年训练营的队服,手中高举奖杯,站在标准的射击场前。男孩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与眼前这个面无表情的练澄珂判若两人。

但引起她注意的不是照片中的人,而是他身后的背景。那个射击场她再熟悉不过——国家体育训练中心,她曾在那里参加过三次集训。

更巧的是,照片一角,背景人群中,有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正在举枪瞄准。尽管画质模糊,栾黛绮依然认出那是十四岁的自己。

那一刻,世界仿佛静止了。

她抬头看向练澄珂,他正盯着她手中的照片,表情复杂。

“这张照片...”她轻声说。

“三年前的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他接过照片,小心地放回书中,“那是我赢得的最后一个冠军。”

他没注意到照片背景中的她。这个认知让栾黛绮莫名松了口气,同时又有些失落。

“你很想回到那个时候吧?”她问。

练澄珂合上受损的书,将它小心地放进书包,“人不能总是活在过去。我现在只是普通高中生,打打篮球,看看书,准备升学考试。”

但栾黛绮知道他在说谎。一个真正的“前”运动员不会保留着三年前比赛的照片,不会一眼看出别人的技术缺陷,不会在书本被打湿时露出那种近乎恐慌的表情。

射击就像血液,一旦流入体内,就再也无法彻底清除。

“今晚七点,旧体育馆地下一层。”她突然说,“我要测试几种不同的持枪姿势,需要有人记录数据。”

练澄珂明显愣了一下,“你为什么认为我会去?”

“因为你需要它,就像我需要射击一样。”她站起身,收起托盘,“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是一类人。”

离开食堂时,栾黛绮能感受到他的目光落在自己背上,如同昨天她感受到他在篮球场上的注视。

---

晚上七点,地下射击场。

栾黛绮独自调试着设备,心里并不确定他是否会来。距离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十分钟,空旷的场地里只有她自己的呼吸声。

也许她判断错了。也许练澄珂真的已经放下了过去,开始了新生活。也许他对射击的留恋只是她的错觉。

她举起枪,对准靶心,却迟迟没有扣动扳机。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铁门开启的声音。她回头,看见练澄珂站在门口,手中拿着一个文件夹。

“我迟到了。”他简单解释,走到她身边,“这是数据记录表,按照国际标准设计的,包括稳定性评分和弹着点分布分析。”

栾黛绮接过表格,发现上面详细列出了各种评估项目,专业程度不亚于她在省队使用的训练记录。

“你什么时候准备的?”

“下午自习课。”他轻描淡写地带过,从包里拿出一个便携摄像机,“如果你不介意,我可以录下你的动作,便于慢动作分析。”

她点点头,然后突然想起什么,“你不需要参与实际射击吧?你的手腕...”

“记录和观察不会影响。”他架好摄像机,调整好角度,“开始吧,先从标准姿势开始。”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栾黛绮尝试了五种不同的持枪姿势,而练澄珂则详细记录每一种姿势下的表现。他的观察敏锐得令人惊讶,能捕捉到她自己都未曾注意到的细微习惯。

“第四种姿势,你的右肩比左肩高了约两度,导致弹着点整体偏右上。”他指着记录表说。

栾黛绮放下枪,揉了揉酸痛的肩膀,“医生建议我尝试左眼主导瞄准,但感觉很不自然。”

“因为你的大脑已经习惯了右侧模式。”练澄珂走到她身边,“介意我碰你的肩膀吗?”

她犹豫了一瞬,然后点头同意。

他的手指轻按在她的右肩和后背上,调整着她的站姿。“重心再向左移一点...对,就这样。现在感觉怎么样?”

栾黛绮举枪试了试,惊讶地发现肌肉的紧张感减轻了许多。“好多了。你怎么会懂这些?”

“受伤后,我花了大量时间研究运动生物力学。”他回到摄像机后,“某种程度上,不能亲自上场后,我反而更理解射击的本质了。”

这句话中隐含的苦涩让她心头一紧。

“最后一组测试,”她说,“然后今天就到这里。”

当最后一发子弹击中靶心时,栾黛绮放下枪,转身面对练澄珂:“你为什么来?真的只是为了帮我?”

练澄珂关闭摄像机,整理好记录表,长时间沉默后终于开口:“那天在篮球场上,我看到你站在窗边。你看着球场的样子,就像在看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与我第一次拿起步枪时的感觉一模一样。”

“什么感觉?”

“明知自己不属于那里,却不得不假装融入。”他抬起头,直视她的眼睛,“我们确实是一类人,栾黛绮。但这不一定是好事。”

“什么意思?”

“离我太近的人,往往会被我的阴影笼罩。”他轻声说,语气中带着她无法理解的警告。

“我不怕阴影。”她回答,“我曾在最刺眼的阳光下比赛,知道如何应对强光。”

练澄珂微微勾起嘴角,那是她第一次看到他笑,尽管转瞬即逝。

“明天同一时间?”他问。

“如果你方便的话。”

他点头,开始收拾设备。当他转身准备离开时,栾黛绮突然叫住他:“练澄珂,那张照片...你当时知道我在背景里吗?”

他停下脚步,却没有回头,“第一天在这里见到你时,我就认出来了。2019年全国青少年锦标赛,气手枪少年组冠军栾黛绮。我看了那场比赛,你的最后一枪,10.9环,完美绝杀。”

这个认知让她怔在原地。原来从一开始,他就知道她是谁。

“那你为什么不说?”

“因为那时候的你,眼中只有靶心。”他终于转身,目光复杂,“而现在,你的眼中有了其他东西——犹豫,恐惧,不确定。我不确定你是否还想被认出来。”

他说得对。离开专业队伍后,她一度害怕被人认出,害怕那些“天才少女为何陨落”的疑问。练澄珂的沉默,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体贴。

“谢谢。”她轻声说。

他摇摇头,“不必。明天见。”

练澄珂离开后,栾黛绮独自站在靶道前,思考着他说的每一句话。他们像是两面相对放置的镜子,互相映照出彼此的模样——同样的过去,同样的伤痛,同样无法割舍的热爱。

但她也隐约感觉到,在练澄珂平静的表面下,藏着比她想象中更深的阴影。那道阴影与他放弃射击的真正原因有关,与他腕上的伤疤有关,与他警告她不要靠近的原因有关。

而奇怪的是,这个认知并没有让她退缩,反而激起了她的好奇。

就像瞄准一个未知的目标,她需要更多的数据,更多的观察,更深入的分析。

而作为一名优秀的射击手,她最不缺乏的就是耐心和精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