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南境,暖风带着麦香吹进将军府。谢星徊正坐在窗前整理军务文书,院外忽然传来熟悉的呼喊声:“星徊!萧烬!好久不见!”
她猛地抬头,只见一个身着青色锦袍的男子快步走来,面容俊朗,眉宇间满是笑意——是沈砚,当年与他们一同在北境戍边的挚友,三年前因调任去了京城,如今终于归来。
“沈砚!”谢星徊起身迎上前,惊喜不已,“你怎么回来了?”
沈砚笑着抱了抱她,又与刚从军营回来的萧烬撞了撞肩:“朝廷调任,让我来南境协助你们打理军政,以后咱们又能并肩了!”
三人坐在庭院的石桌旁,侍女端上刚沏好的茶。沈砚看着院中盛放的海棠,感慨道:“还记得当年在北境,咱们连喝口热茶都难,如今南境这般安稳,都是你们俩守出来的。”
萧烬递给他一杯茶,眼底带着笑意:“也多亏了朝廷支持,还有弟兄们同心。”他看向谢星徊,目光温柔,“若不是她当年沉冤得雪,南境也不会有今日的太平。”
谢星徊脸颊微红,轻声道:“都是过去的事了。对了,你在京城这些年,可有什么新鲜事?”
沈砚打开话匣子,说起京城的繁华景象、朝堂的变动,偶尔也提及当年共同认识的旧部近况。说到兴起时,他从怀中摸出一个木盒,递给两人:“这是我给你们带的礼物,京城最好的玉匠雕的,你们看看喜不喜欢。”
打开木盒,里面是一对玉牌,上面分别刻着“守”与“安”,玉质温润,雕工精细。“‘守’给萧烬,守家国;‘安’给星徊,安余生。”沈砚笑着解释。
萧烬和谢星徊接过玉牌,相视一笑——这两个字,正是他们心中所求。
次日,萧烬带着沈砚去巡查边防。站在雁门关上,沈砚看着远处平静的边境,感叹道:“当年这里战火纷飞,如今连狼烟都见不到了。你们设的预警机制,还有与北境部落的互市,都做得极好。”
“互市能让两边百姓互通有无,减少摩擦。”萧烬指着关外的市集,“上个月刚和拓跋部落签订了互市协议,以后边境会更安稳。”
两人正说着,远处传来马蹄声。谢星徊带着一队骑兵赶来,身后还跟着几个北境部落的首领。“萧烬,沈砚,”她笑着下马,“拓跋部落的首领来送互市的文书,正好给你们介绍认识。”
北境首领见到萧烬和沈砚,恭敬地行礼:“多谢萧将军、沈大人守护边境,让我们百姓能安心生活。”
沈砚看着这和睦的场景,心中愈发敬佩:“你们不仅守住了南境,还赢得了北境部落的信任,这份功绩,值得称颂。”
傍晚回到将军府,沈砚看着院中并肩忙碌的萧烬和谢星徊——萧烬在整理军务地图,谢星徊在一旁替他磨墨,偶尔低声交谈几句,默契十足。他笑着摇了摇头,心中明白,南境的太平,不仅源于他们的勇武,更源于这份彼此相守、同心共济的温情。
夜色渐深,三人还在堂屋说着话,话题从当年的戍边岁月,聊到如今的南境安稳,又谈及未来的规划。沈砚看着眼前的两人,轻声道:“能有你们这样的挚友,这样的家国,此生无憾。”
萧烬和谢星徊相视一笑,举起茶杯:“为了南境,为了彼此,为了太平——干杯!”
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映着三人的笑脸,也映着满室的温情。谢星徊知道,有挚友归来,有爱人相伴,有百姓安乐,这样的南境,便是她心中最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