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陛下也想知道 > 第27章 秋雨前

陛下也想知道 第27章 秋雨前

作者:郁茵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5:02:34 来源:文学城

深秋的寒意,已不再是薄霜轻覆的浅尝辄辄,而是凝成了实质的、铅灰色的沉重,沉沉压覆在紫禁城鳞次栉比的琉璃瓦上。

御花园里,那些曾傲霜挺立的菊,如今也瓣缘卷曲,色泽黯淡,像是被无形的手榨干了最后一丝鲜活气,只余下僵硬的形态,在渐起的朔风中瑟瑟作响,透着一股繁华落尽、英雄末路的悲凉。

湿冷的空气裹挟着泥土**和草木枯萎的气息,无孔不入地钻进宫殿的每一道缝隙,也钻进宫人们单薄的衣衫里,砭人肌骨。

洒扫处的后院,比别处更添几分荒芜与阴翳。

高耸的宫墙投下巨大的阴影,将这片角落笼罩得终年少见阳光。墙角背阴处,青苔恣意蔓延,绿得发黑,湿滑黏腻。

几株老槐树早已落光了叶子,光秃秃的枝桠虬曲着伸向灰蒙蒙的天空,如同绝望者伸出的乞求之手。

秦彬便在这院中一隅,躬身于一口巨大的青石水缸旁。

缸内是刚从深井打上来的水,冒着森然的寒气。他正清洗着冬日需用的厚重宫毯。那毯子吸饱了水,沉甸得如同溺毙的巨兽,每一次提起、揉搓、捶打,都需耗费极大的气力。

冰凉的井水早已浸透了他手上纵横交错、新旧叠加的冻疮,初时是针扎似的锐痛,旋即化为一种深入骨髓的麻木,唯有指关节因用力而泛出的青白,透露着这劳作的非人艰辛。

水花不可避免地溅起,落在他洗得发白、甚至有些磨损的靛蓝色宦官服上,留下深浅不一的水渍,像无声泪痕。

他专注于毯角一块顽固的污渍,侧脸在灰暗天光下显得过分清晰,下颌线绷得极紧,是一种隐忍的弧度。

脖颈低垂,露出一小截白皙的、看似脆弱的皮肤,与周遭的粗糙环境格格不入,仿佛下一刻就会被这沉重的活计压折,却又始终以一种惊人的韧性维持着最后的体面。

他的动作并不快,甚至可以说得上迟缓,但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带着一种近乎仪式感的专注,仿佛在这卑微的劳作中,能暂时忘却身陷囹圄的耻辱与痛楚。

空气中弥漫着井水的腥气、旧毯子散发出的霉味,以及一种属于底层杂役区域的、难以言说的浑浊气息。

几个同样在此处服役的小太监,聚在远处的廊檐下,假意收拾着杂物,目光却像游弋的蛇,不时地、带着混杂着鄙夷、好奇与畏惧的神情,偷偷瞟向秦彬。

秦家“叛国”的滔天罪名,如同一个巨大而污秽的烙印,不仅烙在他一人身上,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将他与周遭世界彻底隔绝。

他像一座孤岛,承受着四周目光汇成的冰冷潮水的拍打,沉默而顽固。

就在这时,一阵不同于寻常杂役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踏在湿漉的青石板上,发出一种刻意调整过的、平稳而富有韵律的声响,每一步都透着宫闱深处训练出的谨慎与权威。

廊下的小太监们像受了惊的雀鸟,立刻噤声,迅速垂手躬身,敛目屏息,变得无比恭顺。

秦彬的动作没有丝毫停滞,直到那双一尘不染、用料考究的青缎面官靴稳稳地停在他眼前不足三尺的水洼边缘,靴面上精致的暗纹在灰暗光线下若隐若现。

他这才缓缓地、几乎是以一种慢动作的姿态,将手中沉重的毯子放下,让它沉入水缸边缘。

然后,他后退半步,撩起湿透的前襟,姿态标准地屈膝,跪伏下去,额头轻轻抵在潮湿冰冷、甚至带着青苔滑腻感的地面上。整个过程,无声无息,如同演练过千百遍。

“罪奴叩见李总管。”他的声音从地面升起,平稳得没有一丝涟漪,听不出任何情绪的波动,既无惶恐,也无怨怼,只有一片死水般的沉寂。

来者正是御前总管太监李德全,皇帝周澹然身边最倚重的心腹内臣。

他年约四旬,面皮白净得不见一丝血色,下颌光洁,眉眼细长,总是半眯着,让人难以窥探其真实情绪。

此刻,他脸上如同戴着一副精心雕琢的面具,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只是用一种审视物品般的、冷静到近乎残酷的目光,打量着伏在泥水中的身影。

“秦彬,接旨。”李德全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像一把薄而利的冰刃,划破了后院凝滞的空气,每个字都带着千钧重量,砸在每个人的心头。

“奴婢在。”秦彬维持着跪伏的姿势,声音闷闷地传来。

“皇上口谕,”李德全微微停顿,似乎在舌尖掂量着每一个字的份量,确保其能产生预期的效果,“罪奴秦彬,即日起,调往养心殿侍墨。钦此。”

这短短的十几个字,其威力不啻于一道惊雷,在死水般的院落里炸开。

养心殿。那是帝国机枢的核心,天子宸居、批阅奏章、召见重臣之地,是权力漩涡的最中心。侍墨,看似是亲近御前、掌管文墨的清贵之差,实则如履薄冰,凶险万分。

天子喜怒无常,笔墨之间关乎国运,一字之差,或许便是身首异处。

更何况,是对秦彬这样一个身负叛国巨罪、皇帝陛下深恶痛绝的钦犯之子?

这绝非简单的职务调动,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推向更深渊的流放,或是一场猫捉老鼠般残酷游戏的开始。

周围的小太监们虽不敢抬头,但彼此交换的眼神中充满了惊骇与难以置信,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空气中弥漫开一种无声的骚动。

秦彬伏在地上的身体,有极其短暂的一刹那的凝滞,仿佛全身的血液都在瞬间冻结。若非极度留意,几乎无法察觉。

随即,他如常叩首,额角离开冰冷的地面时,沾染了一丝湿泥。他的声音依旧平稳:“罪奴领旨,谢皇上恩典。”

他站起身,依旧垂着眼睑,目光落在李德全的靴尖上,等待着进一步的指示。

湿透的衣袖紧贴着手臂,勾勒出清瘦的线条,冰冷的水珠顺着指尖滴滴答答落下,在他脚边汇成一小滩浑浊的水洼,映出灰暗的天空和他同样灰暗的倒影。

李德全的目光像探针,细细扫过秦彬的脸,试图从那过分平静的表象下,挖掘出一丝恐惧、慌乱,或者哪怕是屈辱的裂痕。

然而,他看到的只是一张缺乏血色的、俊美却毫无生气的脸,如同上好的白瓷,光滑,冰冷,隔绝了一切内里的情绪。

最终,他几不可察地蹙了下眉,或许是对这份超乎寻常的镇定感到一丝意外,或许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变数生出些许疑虑,但他很快恢复了常态,只淡淡道:“杂家瞧你这身也不成样子。去换身干净衣衫,拾掇利落了,即刻随咱家去养心殿报到。那里的规矩,自有人细细教你。”

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仿佛在安排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是。有劳总管稍候。”秦彬应声,声音依旧没有任何起伏。

他转身,走向那间低矮潮湿、与杂物同处的下房,背影在荒芜的院落里,显得异常单薄,却又挺直得如同风中修竹,带着一种即将奔赴未知命运的孤绝。

一直在远处廊下暗中关注的云舒,此刻双手紧紧绞着衣角,脸上写满了担忧。她与秦彬几乎同时入宫,曾蒙秦彬无意中解过围,心中存着一份感激。

她深知养心殿是何等虎狼之地,尤其对秦彬而言,简直是龙潭虎穴。

见秦彬进去收拾,她犹豫再三,还是趁李德全转身与其他小太监交代事宜的间隙,快步悄声移到下房门口。

秦彬正将一套略整齐些的宦官服包进一个半旧的蓝布包袱里,动作依旧不疾不徐。

“秦……秦哥哥,”云舒压低声音,急急道,眼圈有些发红,“那养心殿……不比别处,规矩大如天,步步都是坑,你……万事一定要小心,能忍则忍,千万别……”

秦彬打包的动作微微一顿,却没有抬头,只是极轻地“嗯”了一声,算是回应。

这声回应太过轻微,几乎消散在空气中,但云舒知道他已经听见。

她还欲再言,却见秦彬已打好包袱,转身向外走来,目光与她担忧的视线一触即分,依旧是一片深不见底的沉寂,看不出任何波澜。

他走向等候的李德全,步伐稳定,仿佛不是去往一个可能吞噬他的深渊,而是去完成一项既定的、无可改变的使命。

秋风吹起他额前几缕墨黑的发丝,拂过他过于苍白的脸颊,那双曾经清亮如星、如今却沉寂如古井的眼眸里,倒映着紫禁城上空那片压抑的、铅灰色的苍穹。

前路漫漫,吉凶未卜,而他所能做的,唯有将这残破之躯,投入那权力与仇恨交织的烈焰之中,等待命运的裁决,或者……涅槃。

养心殿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并非紫禁城中最宏伟的殿宇,却是帝国真正的心脏所在。

其规制精巧,气象森严,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仿佛都浸透了权力的汁液,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威压。

跟随李德全穿过一道道戒备森严的宫门,越往里走,空气中的肃静便越发浓重。

先前洒扫处的嘈杂人声、甚至秋风掠过树梢的呜咽声,都渐渐被隔绝在外。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凝滞的寂静,只有他们单调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宫道上回响,显得格外刺耳。侍卫们按刀而立,眼神锐利如鹰,扫过李德全身后的秦彬时,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与冷冽。

终于,来到养心殿前的小广场。

汉白玉铺就的月台光可鉴人,映出天上流动的乌云。

殿宇飞檐翘角,鸱吻沉默地俯瞰着下方。殿门深邃,颜色是沉郁的暗红,如同凝固的血液。门前矗立的铜鹤香炉,并未燃香,却自带一股冰冷的金属气息。

李德全在殿门前略停一步,整了整本就一丝不苟的衣冠,方才示意门口的小太监通报。这一连串细微的动作,无一不在强调此地的神圣与不可僭越。

进入殿内,光线骤然一暗。与外界的秋寒不同,殿内暖意融融,地龙烧得极旺,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清冽的龙涎香与陈年墨锭混合的气息。

然而,这股暖香并未给人舒适之感,反而像一张无形的、温热的网,密密实实地包裹上来,让人呼吸都不自觉地放轻了。

殿内陈设极尽奢华,却井井有条,透着一股冷硬的秩序感。

紫檀木雕花的御案宽大无比,上面整齐地摆放着文房四宝、奏章匣子。多宝格上陈列着古籍珍玩,每一件都价值连城,却也像是被冻结在时光里的标本,毫无生气。

厚重的明黄帐幔低垂,遮挡了内室的景象,更添几分神秘与压抑。

御前首领太监姓王,是个面皮焦黄、眼角下垂的老太监,眼神浑浊,却偶尔闪过一丝精光。

他早已得了消息,见李德全带着秦彬进来,脸上堆起恰到好处的恭敬,迎上前与李德全低声交谈了几句,目光却像刷子一样,在秦彬身上来回扫视了好几遍,那目光里没有温度,只有估量和挑剔。

李德全交代完毕,意味深长地看了秦彬一眼,便转身离去,将他交给了这个王太监。

王太监脸上的笑容在李德全身影消失的瞬间便收敛得干干净净。他转过身,耷拉着眼皮,用一种平板无波、却透着刻薄的声音开始“教导”规矩。

从如何走路(脚步要轻,不能带风)、如何站立(躬身垂首,不能直视天颜)、如何传递物品(需用双手,高举过眉),到何时添茶、何时换墨、何时回避,事无巨细,繁琐至极。

“尤其是这墨,”王太监拿起御案上一方紫玉龙纹砚,语气加重,“给皇上磨墨,讲究的是‘轻、缓、匀、净’。水要滴得慢,力要用得巧,墨汁要浓淡适中,不能有一点渣滓,更不能溅出一滴污了奏章。”

“皇上批阅奏折,关乎天下苍生,若有丝毫差池,你十个脑袋也不够砍!”

他边说,边用那双枯瘦的手演示着,动作刻意放慢,带着一种炫耀式的娴熟,实则处处透着刁难之意。

秦彬垂手静立,如同最恭顺的学生,将每一句话都听在耳中。

他眼观鼻,鼻观心,面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对方训诫的对象并非自己。

只有在他偶尔需要微微调整站立姿势时,才能发现他背脊绷得笔直,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不愿完全屈服的倔强。

王太监训话的同时,眼角余光始终瞥着东暖阁的方向。那里,明黄的帐幔低垂,寂静无声。

但秦彬能感觉到,帐幔之后,有一道目光,冰冷、锐利,如同潜伏在暗处的猎食者,正透过缝隙,冷静地观察着这里的一切,观察着他这个新来的“玩物”如何在这套繁文缛节中挣扎。

那目光不带任何情感,只有纯粹的审视和掌控欲,带来比王太监的刻意刁难更巨大、更无形的心理压力。

整个养心殿,仿佛就是一个巨大的樊笼,而他就是那只被投掷进来的、无处可逃的困兽。空气香暖,却比洒扫后院的寒风更让人感到刺骨的冰冷。

第二次侍墨,是在一个午后。窗外天色阴沉,乌云低垂,似乎酝酿着一场更大的秋雨。

养心殿内早早掌了灯,烛光透过精致的宫灯罩子,洒下昏黄而柔和的光晕,却丝毫驱不散殿内凝重的气氛。

周澹然端坐在宽大的紫檀木御案之后,身着一袭玄色常服,袍袖边缘用金线绣着细密的龙纹,在灯光下流转着暗沉的光泽。

他正垂眸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章,朱笔御批,时而迅疾,时而停顿。

年轻的帝王侧脸线条优美如玉雕,长睫低垂,在眼睑下投下淡淡的阴影,遮住了那双闻名朝野的、狐般狡黠的眸子。

此刻的他,看起来专注而沉稳,甚至带着一种近乎优雅的宁静。

然而,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假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