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八零外贸女王 > 第3章 第 3 章

八零外贸女王 第3章 第 3 章

作者:水中天空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2 03:27:03 来源:文学城

三天后,天还未亮透,村口的打谷场上停着一辆破旧的解放牌卡车,那是村里往县农机站运送修理零件的。

苏晴到的时候,谢长风已经等在车旁。他依旧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工装,身形挺拔,在朦胧的晨雾里像一棵沉默的青松。他看了苏晴一眼,没说话,只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

驾驶室里已经坐了两个人,是村长和开车的司机老张。村长看到苏晴,又瞥了一眼谢长风,眼神有些复杂,但终究没说什么,只挥挥手:“挤一挤,赶紧上车。”

苏晴低声道谢,和谢长风一左一右拉开了副驾驶的车门。这年头,卡车副驾驶位置宽敞,挤三个人是常事。苏晴尽量缩着身子,避免碰到旁边的谢长风,但他身上那股清冽的皂角味还是隐隐传来。

车子颠簸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车厢里弥漫着机油和尘土的气息。村长和司机老张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村里的琐事,苏晴全程沉默,目光专注地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农田和村庄,默默记忆着路线。

谢长风更是惜字如金,闭目养神,仿佛周遭一切都与他无关。

一个多小时后,破旧的县城轮廓出现在眼前。灰扑扑的低矮楼房,墙上刷着斑驳的标语,街上行人穿着蓝、灰、绿为主色调的衣服,骑着叮当作响的自行车,偶尔有辆吉普车驶过,便能吸引无数目光。

车子在农机站门口停下。村长和老张要去办事,约好下午三点在原地汇合回村。

下了车,苏晴对谢长风再次道谢:“谢同志,谢谢你捎我这一程。”

“顺路。”谢长风语气平淡,目光扫过嘈杂的街道,“你去哪里?”

“外贸局。”苏晴说出早已想好的目的地。

谢长风点了点头,没再多问,只指了个方向:“那条路一直走,第二个路口右转,灰白色五层楼就是。”说完,他转身,朝着另一个方向走去,身影很快汇入人流。

苏晴深吸一口气,压下初次踏入这个时代县城的陌生感,按照谢长风指的方向,步履坚定地走去。

县外贸局的大门比想象中要气派一些,但也透着一种体制内特有的疏离感。门口挂着白底黑字的牌子,传达室坐着一个戴着老花镜看报纸的大爷。

苏晴整理了一下微皱的衣襟,走了进去。

“同志,我找一下局的领导,想咨询一下关于广交会翻译服务的事情。”她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不卑不亢。

大爷从老花镜上方抬起眼皮,上下打量了她一番,看着她身上打着补丁的衣服和脚上沾着泥点的旧布鞋,眉头皱了起来:“你?找领导?有介绍信吗?”

“介绍信?”苏晴心里一沉。她忘了这个年代,介绍信是通行证。

“没有介绍信不能进。”大爷语气硬邦邦的,重新埋首报纸,不再看她。

苏晴尝试解释:“同志,我是看到国家鼓励创汇的政策,我自己懂外语,想来问问能不能为广交会贡献力量……”

“政策是政策,规矩是规矩!”大爷不耐烦地挥挥手,“没介绍信,说什么都没用!去去去,别堵在门口!”

一股无力感瞬间攫住了苏晴。她空有满腹知识和雄心,却被一纸介绍信挡在了门外。这个时代无形的壁垒,比她想象的更厚。

她站在外贸局门口,看着进出的工作人员投来或好奇或漠然的目光,阳光照在身上,却感觉不到多少暖意。难道第一步就要夭折在这里?

不,绝不能。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不能走正规渠道,就必须另辟蹊径。她想起前世做外贸时,很多机会都隐藏在非正式的交流和信息差里。

她退到街对面,找了个不显眼的角落,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外贸局进出的人。她在观察,在等待。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就在她思考着是否要冒险去黑市换点东西,或者想其他办法时,一个身影引起了她的注意。

一个穿着蓝色中山装、干部模样、约莫四十多岁的男人,推着自行车从外贸局里出来,眉头紧锁,嘴里念念有词,似乎在为什么事情发愁。他车把上挂着一个黑色的公文包,包口没拉严,露出里面一叠文件,最上面一份的标题,隐约是《红星纺织厂产品介绍(英文版)》……

苏晴的心脏猛地一跳。机会!

她深吸一口气,快步走了过去,在距离男人几步远的地方,用清晰但音量适中的英语开口说道:“Excuse me, sir. I couldn't help but noticing the document on textile products. There seems to be a minor typo in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thread count.”(打扰一下,先生。我无意中看到您关于纺织产品的文件。在纱支规格的描述上似乎有个小笔误。)

男人猛地抬起头,脸上先是愕然,随即是难以置信。他震惊地看着眼前这个衣着寒酸、面色稚嫩的乡下姑娘,又警惕地看了看四周。

“你……你会说英语?”他压低了声音,用的是中文,眼神里充满了审视和不可思议。

“懂一些。”苏晴切换回中文,语气从容,指向他公文包里露出的文件一角,“如果我没看错,那份文件里‘40支纱’的英文翻译,写成了 ‘40s yarn’,标准写法应该是 ‘40-count yarn’ 或者至少空格写成 ‘40s yarn’。虽然很多人混用,但在正式产品介绍书上,规范的写法更能体现专业性,避免外商产生不必要的疑虑。”

男人下意识地抽出那份文件,快速看了一眼,脸色微变。那个错误确实存在,很细微,但被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路人指出,还是以如此专业的方式……

他再次看向苏晴,目光里的怀疑褪去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浓重的好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你是哪个单位的?怎么会在这里?”他语气缓和了不少。

苏晴知道关键时刻来了,她露出一个略带苦涩又充满诚意的表情:“我没有单位。我是下面红星公社的社员,自学了一点外语。听说广交会需要翻译,想来毛遂自荐,为国家创汇出份力,但是……没有介绍信,进不了门。”

她巧妙地将自己“懂外语”归因于“自学”,并再次强调了“为国家创汇”这个正当理由。

男人愣住了,上下打量着苏晴,像是在看一个稀世珍宝,又像是在评估一个巨大的风险。一个农村姑娘,自学英语能达到如此精准的程度?这太匪夷所思了。

但那个被他忽略的笔误又被实实在在地指了出来。

他沉吟了片刻,看了看手表,又看了看苏晴那双清澈而坚定的眼睛,终于下了决心。

“我叫周为民,是县外贸局进出口科的科长。”他自我介绍道,语气正式了许多,“你叫什么名字?”

“苏晴。”

“苏晴同志,”周为民压低了声音,“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你……下午两点,到局后面那条街的‘红星茶馆’等我。我们详细谈谈。”

苏晴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她知道,这第一块敲门砖,她终于撬动了一丝缝隙。

“好的,周科长,我一定准时到。”

周为民点了点头,推着自行车匆匆离开了,背影似乎都轻松了一些。

苏晴看着他远去,攥紧了手心,里面微微出汗。

她知道,茶馆的谈话,将是决定她能否抓住这次机会的关键。

她没有停留,转身汇入人流,需要利用这段时间,为下午的会谈做更充分的准备。这个年代,机会稍纵即逝,她必须抓住周科长期待下的那丝疑虑与需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