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以山河起誓,我们BE了 > 第4章 第4章 困局

□□以山河起誓,我们BE了 第4章 第4章 困局

作者:听钧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24 11:52:11 来源:文学城

软禁的日子,在表面周到细致的服务与湖光山色的优美环境下,是度日如年的枯燥与压抑、愤怒和无力感交织的煎熬。

王含章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和巨大的恐惧彻底打倒。琅玡王氏刻在骨子里的坚韧与骄傲,以及民**学系四年严格训练出的理性与分析能力,让她强迫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冷静下来,尽可能摒除个人情绪,思索着一切可能的脱身之法。

她首先尝试与看守她的人进行有技巧的周旋。这些人对她表面上还算客气恭敬,但始终保持着距离,称呼一声“王小姐”,每日的饮食起居也照顾得无微不至,挑不出任何毛病。

她试图通过看似随意的闲聊,从他们口中套取只言片语的信息。“张哥,听口音您不是本地人吧?来这边工作多久了?”“李姐,今天天气真好,市区那边是不是也挺热闹的?”

她更像一个细致入微的观察者。

早餐通常在九点半准时由一位沉默寡言的中年妇人送来。

中午的安保人员交接班在十一点五十左右,会有大约五分钟的空档期,别墅正门的看守会相对松懈。

下午三点,会有一辆固定的补给车前来,运送新鲜食材和日用品。

而那些闪烁着微弱红光的监控探头,主要覆盖了大门、后门、主要路径以及临湖的露台,但别墅东侧靠近茂密杜鹃花丛的一小段围墙,似乎处于两个探头视野的交界边缘,可能存在极小的盲区。

她甚至尝试过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借着朦胧的月光或别墅区稀疏的路灯光线,像个潜伏的侦察兵一样,仔细观察别墅外围围墙。围墙约三米高,顶部光滑,嵌有碎玻璃,并且似乎有不易察觉的震动感应装置。

她也留意到,那辆每日来的补给车,司机和随车人员是固定的两名男子,车辆进入别墅区需要经过两道岗哨核查,停留时间不超过二十分钟,装卸货物后便迅速离开,几乎没有与别墅人员交流的机会。

对方的布置显然经验老到,考虑周全,防范得密不透风,如同一个精心设计的完美囚笼。她的几次看似不经意的试探,比如故意在交接班时走到靠近大门的地方张望,试图与送餐的妇人多聊几句家常,都石沉大海,同时被对方以更加严密的监控无声地化解。

交接班变得更加迅速且无缝衔接,送餐人员换成了更年轻、也更警惕的男性,对她所有的问题都只以“不清楚”“上面安排的”来回应。

这种有力无处使,使她仿佛陷入一张无形蛛网的困境,让她倍感煎熬、挫败,还有一种深深的、对自身无能为力的愤怒。她第一次如此真切地体会到,在绝对的力量和精密的算计面前,个人的聪明与努力是多么的渺小。

她只能通过那部唯一被允许使用的、能与外界有限联系的内线电话,与北城的亲人保持断断续续、且肯定被全程监听的沟通。

从父母强作镇定却难掩焦虑与疲惫的声音里,她知道他们正在动用一切可能的关系、付出巨大的代价极力斡旋,但对方显然谋划已久,提出的条件极为苛刻,态度也异常强硬,僵局一时难以打破,甚至可能正快速向更不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

“含章,”母亲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你一定要稳住,千万保持冷静,不要冲动,不要做任何可能激怒对方的事情,保证自己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比什么都重要!”

这苍白的话语,更像是安慰他们自己,也加重了王含章心头的负担。

她不仅要面对自身困境的煎熬,还要反过来劝说父母“不要着急”“自己一切都好”。

挂掉电话,她常常独自坐在房间里,望着窗外看似平静的湖面,内心如同放在文火上慢慢炙烤。

就在王含章于南方风景如画的牢笼中陷入孤军奋战的困局,苦苦支撑的同时,命运的齿轮,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带着几分讽刺意味的方式,开始转动。

周信然恰因一项涉及军地协作、保密级别较高的联合调研任务,带领一个小组抵达了这座繁华、暗流涌动的南方城市。他们下榻在城西一家不显山露水的军区内部招待所,与王含章被软禁的湖畔别墅区,直线距离不过几公里,却仿佛身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周信然的行程紧凑而高效。白天,他与小组成员走访相关的军工单位、科研院所和地方协作部门,收集数据,听取汇报,进行实地考察。晚上,则在招待所的会议室里整理资料,开内部讨论会,审阅厚厚的文件。

他依旧保持着军人作风,作息规律,言简意赅,对任务之外的琐事似乎毫无兴趣。这座城市的喧嚣与浮华,仿佛与他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王家的对立派系,那个在幕后策划了此次软禁事件的利益集团,不知为何竟意外得知了周信然的大致行程安排。他们像潜伏在阴影中的猎手,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可能打破平衡的变量。

于是,一些经过精心篡改、真假混杂、极具误导性的消息,开始悄无声息地流动起来。这些信息被巧妙地包装成“圈内人士的担忧”或“不便公开的传闻”,暗示着王含章在此地“行为不够检点”“与某些背景复杂的商界人士过往甚密”,甚至“可能做一些不当的利益输送,其言行已严重损害王家百年清誉”。

这些流言,首先出现在与周信然随行人员有接触的、当地某位消息灵通的退伍军官朋友的饭局闲谈中;接着,又通过招待所里一位与王家某位边缘人物有远亲关系的服务人员之口,“无意间”透露出来;甚至,在一次非正式的联谊活动上,一位自称是文化界人士的陌生人,在与周信然小组一名年轻军官交谈时,也“忧心忡忡”地提到了类似的风闻,并感叹“王家这位千金,到底是年轻,经不起这南国繁华地的诱惑,恐怕要辜负王老的苦心栽培呀”。

这些信息,如同滴入清水的墨汁,缓慢地扩散,最终,精准地流入周信然的耳中。

最先向他提起此事的是他的副手,一个跟他多年、心直口快的汉子。在一次晚间汇报结束后,副手犹豫了一下,还是开了口:“头儿,这两天听到些风言风语,是关于王老孙女的,好像说她在这边有点不太妥当。”副手说得含糊,但大家都是成年人,略微思索隐晦的含义已然明了。

周信然正在翻阅文件的手指顿了一下,头也没抬,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表示知道了。他脸上没什么表情,仿佛听到的只是无关紧要的市井八卦。

副手见他反应平淡,便也不再多说,敬了个礼离开了房间。

门关上后,周信然才缓缓放下手中的文件,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目光投向窗外城市的灯火。他眉头几不可察地蹙起。王含章?那个小时候爱哭鼻子、长大后看起来安静又带着点倔强的女孩?会在大好的上升期,跑到南方来“行为不端”?

他本能地觉得不对劲。这并非源于对王含章人品的绝对信任,因为他们接触并不多,更多的是世家层面的了解。而是源于一种军人的直觉和对情报真实性的敏感。

这些流言出现的时间、地点、传播方式,都透着一股刻意和巧合的味道。太集中,反而显得可疑。

他想起了临行前,与王老爷子通过的一个电话。老爷子语气如常,只叮嘱他在外注意安全,末了似乎无意间提了一句“含章那孩子最近也去南边学习了,年轻人多走走也好”,当时他并未在意。如今想来,老爷子那通电话,或许并非全然无意。

周信然讨厌世家间这些弯弯绕绕,勾心斗角,他更喜欢军营里直来直去的作风和明确的任务目标。但讨厌不代表不懂,身处他这个位置,有些东西避无可避。

他拿起内部加密电话,拨了一个号码,声音沉稳如常:“是我,周信然。帮我查一下,王家王含章,最近在南方具体的行程安排,接触了哪些人。注意方式,不要惊动任何人。”

他放下电话,目光重新变得锐利。无论这潭水有多浑,他需要先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王含章是否真的行为失当,还是这本身就是一场针对她,或者针对王家的局?而他,被人当成了其中一枚推进的棋子。

暗流,已然涌动,并在无人察觉的角落,悄然交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