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综]红楼生存日常 > 第134章 元春2

[综]红楼生存日常 第134章 元春2

作者:今生安好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3-17 00:46:08 来源:文学城

一连几天,四贝勒忙于公务都没有进后院,抱琴忍不住叹了口气,原以为这回姑娘要得宠了,结果还是空欢喜一场。

元春倒是没心没肺的该吃吃、该喝喝,时不时的还说两句风凉话:“我说抱琴呐,咱就别盼了,行不?咱们家贝勒爷日理万机那么忙,哪有那闲工夫想起你家主子我这种小虾米?再说了,您家主子我这病的都快要嗝屁的模样,他看了不糟心啊?”

抱琴急的直跺脚:“哎呦,我的好姑娘啊,您快闭嘴吧!哪有您这样咒自己的?呸呸呸,童言无忌、大风刮去!您还得长命百岁呢!”

元春扑哧笑了出来:“可别,那我不成了老妖怪了?我可不想活那么长时间,一脸褶子、走路都走不稳,天呐,那画面太美,我不敢想。”

抱琴也忍不住被她逗乐了:“您这话可不敢在老太君面前说,她一准拿着拐杖打您。”元春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她倒是忘了自家就有个老太太。

抱琴又等了几天,四贝勒仍然不见人影,失望的她该干嘛干嘛了。元春心情很好洗了个热水澡,正准备要休息的时候,四大爷带着苏培盛来了。

元春翻了个白眼,装作一副风一吹就倒的病秧子模样。跟四贝勒说了两句话就捂着胸口,皱着眉头,一看就知道她不舒服。

四贝勒本来是被四福晋催着来看她的,原本打算留下来过夜。一看她这幅模样,哪还有心思留下?他又不是禽兽,也不缺暖床的女人,跟元春聊了几句,就去了别的院子安歇。

他前脚刚走,元春立马就满血复活,顶着抱琴的怒视,哼着小曲回房间睡觉去了。抱琴很铁不成钢的在后面直跺脚,多好的机会,都不知道把握,姑娘该不是摔傻了吧?

第二天一大早四福晋就收到消息,说昨晚贝勒爷歇在武格格的院子。四福晋淡淡的点点头,挥挥手让她退了出去。机会她给了贾元春,她自己不会把握,谁也帮不了她。

四贝勒后院的女人虽说不多,但其实也不少。终归是僧多肉少,四贝勒一个月歇在她院子里也就一两回,她一直都病着。渐渐地四贝勒就一个月来她院子三四趟,吃了饭抬脚就走。

元春觉得这样挺好,不就是陪着顶头上司吃顿饭嘛?她无视苏培盛和抱琴给她使眼色,拿着筷子只顾着给自己夹菜,至于四大爷,想吃什么?对不起,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

让她站着给四贝勒夹菜?想都不要想,她苍白着脸摇摇欲坠的往四贝勒身边一站,四贝勒就赶紧让她坐下一起吃了。

元春喝着厨房精心熬制的鸡汤,满意的翘了翘嘴角,陪着领导吃饭也不是没有好处的。这厨房准备的菜色都丰富了几分,嗯,今天这鸡汤熬得特别入味,她得多喝两碗。

原本四贝勒经常去看元春,惹得府里那些侧福晋格格都酸气冲天,但看四贝勒真的就是过去吃顿饭,从不留下过夜后,她们又一个个的放心了。

连带着元春的人缘都好了几分,一个不能跟她们争宠的病秧子,谁也不把她当做对手。

四福晋刚开始还替元春着急来着,后来看她整天怡然自得,小日子过得挺悠闲,也就随她去了。不过待她却又好了几分,元春乐的跟四福晋走的比较近,这可是未来的皇后,多交好总不会有坏处。

这天吃过早饭,抱琴就催着元春换衣服,嘴里还念念叨叨:“老太君和太太今天来看主子,主子您得换一身鲜亮些的衣服。”

元春看她拿的那些富贵逼人的旗装,摇摇头:“换一身素净的。”抱琴无奈只能选了一身天青色的旗装,梳头发的时候,元春又提要求了:“别弄那么复杂,来个简单大方的就好,还有那些头面不用都戴上,沉的慌,我头疼。”

等收拾停当给四福晋请安时,四福晋笑着打趣她:“今天怎么来的这么早?是不是要见到亲人,有些激动啊?”

元春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福晋您都猜出来了?多日不见母亲和祖母,实在是想念的紧。”四福晋笑道:“那我就不多留你了,赶紧回去吧,代我想老太君问好。”

元春给四福晋行了礼,领着抱琴慢慢的往回走。回到院子没多久,就有小太监领着贾母、王氏和邢氏走了进来。她们一见元春就要行礼,元春赶紧上前拦着,拉着贾母和王氏的手走到软塌上坐下,又请邢氏落座。

然后跟原身那样先询问家里的情况,在聊天时,元春有意无意的跟王氏暗示,她最近听四贝勒说起过,京城里查出好几家放利子钱、包揽诉讼的事情。听说要严惩,弄不好就是抄家灭族的祸。

王氏心里一紧,暗道回去就把她和王熙凤放的那些钱赶紧收回来,把尾巴收好。元春看她的模样就知道她听进去了。

然后又对贾母说:“祖母,宝玉年纪也不小了,千万别再惯着他,让他努力读书。我怎么听说他院子里一屋子莺莺燕燕的丫鬟?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传出去咱们府上的名声还要不要了?往后哪家官宦人家的姑娘肯嫁给他?”

贾母和王氏一听,就赶紧说回去一定好好管宝玉。元春缓了缓语气:“宝玉是我看着长大的,说这些也是为他好,咱们自家人知道他的性子,可别人不知道。我也不瞒着祖母和母亲,我在贝勒府的后院都能听说宝玉是好色之徒,你们说,这外面得传成什么样子?”

贾母和王氏倒抽了一口冷气,原本不太重视的她们,暗下决心回去后一定要把宝玉那院子里面好好收拾收拾。

邢氏就坐在一边喝茶,吃点心。贾母和王氏拉着元春的手,先是询问了她在府里的近况,元春先捡着好的说,比如福晋对自己另眼相待,很照顾啊。四贝勒也经常来自己院子来坐坐。

然后话题一转,就光捡着不太好的说了,比如说自己因为某某事被人说闲话了,因为某某人被冷嘲热讽了。

反正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自己在贝勒府里那是步步维艰,让贾母回去把家里那些蹦跶的厉害的蚂蚱们都给收拾了。不求家里能帮衬自己什么,但咱能不能低调做人,别总拖后腿啊?

贾母和王氏一听说元春入了四贝勒和四福晋的眼,正高兴着,就听见她说因为某些人和事儿被人冷嘲热讽,心疼的不得了。恨不得现在就回家把那些人给处理了。

贾母和王氏待了很长时间,临走时,贾母和王氏都塞给元春一个鼓囊囊的荷包。送走她们,元春把荷包扔给抱琴,让她去收拾。然后自己窝在暖炕上,想着怎么才能保住贾家不被抄家。

王氏别人的话听不进去,自家闺女尤其是元春这个她寄予厚望的闺女说的话,她特别的重视。回去之后,她就立刻招来周瑞家的,把元春的话这么一说。

周瑞家的顿时也忐忑不安起来:“太太,大姑娘怎么会无缘无故说起这个?难道是咱们做的那些事儿走漏风声了?奴婢做的很是隐蔽,应该不会吧?”

王夫人沉吟一会儿道:“俗话说的话,没有不透风的墙,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尽快收手,宁愿赔一些银子,也要把所有的账目、欠条都处理干净,决不能留下后患。”

周瑞家的应了一声,但想到以往自己从中扣下的好处,又有些舍不得,不甘心的劝王氏:“太太,没那么严重吧?咱们家什么身份,就算有人查起来,还有大姑娘呢!”

王氏摇摇头:“绝对不行,家里帮不上元姐儿,但决不能给她拖后腿,她在宫里谨小慎微这么多年,才走到今天不容易。四贝勒是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咱们还是见好就收吧。凤儿那儿里也要早点告诫她收手。”

周瑞家的见王氏心意已决,知道劝不动她,就应了,退出去后就赶紧按照王氏的吩咐去把事情给解决了。

周瑞家的虽然不聪明,但胜在听话,哪怕她再舍不得放利子钱那点儿回扣,但王氏说让她圆满解决,她就一折不扣的把事情给解决的没有留下任何后患。

那些不用付利息,只需还本金的佃户们千恩万谢,赌咒发誓绝不会说出去。尽管这次连本金都没有全部收回,但王氏心里一直悬着的那块巨石总算是落下了。

其实做这件事,她心里也不是不害怕。但想到其他勋贵夫人都曾这样做过,以他们家的身份就算是出了事也容易摆平,所以才敢伸手。

贾母回来之后,刚开始是也想严格管教宝玉来着,可架不住贾宝玉撒娇哀求,元春的那点儿嘱托就被她忘得一干二净,要星星不给月亮。

王氏倒是记住了元春的话,她虽然心疼宝玉,但更听闺女的话。她见贾母这边行不通,就找上了贾政,把元春的话说了一遍。

贾政一听就怒了:“这个孽障,整天不务正业、不求上进,还连累元姐儿,这回看我不好好收拾他。”

王氏扶额:“老爷,我跟你说话的目的不是让你打他,元姐儿也说了,光打不起作用。再说了老太太那里让打吗?这些年哪回我想管宝玉的时候,不是被她给拦了?”

提到贾母,贾政也有些挫败:“慈母多败儿,都是你和老太太把他惯坏了!”王氏不想跟他争论这些有的没的,她放缓了语气对贾政说:“我是这样想的,老爷您听听合不合适?元姐的话提醒我了,咱们家里女孩子也不少,宝玉这么大了,早该挪到前院去住了。”

贾政点点头:“是这个理,不过老太太那里不一定同意。”王氏翻了个白眼:“所以才让老爷您去劝说老太太,咱不为别的,得为外甥女的清誉考虑吧?都说男女七岁不同席,以前他们年龄小,可以不避讳,现在眼看着都要相看人家了,有些事,不能糊里糊涂再这么继续下去了。”

王氏看贾政听进去自己的话了,又紧接着添了一把火:“这搬到前院去了,在老爷您眼皮子底下,宝玉他再不好好读书,您不就可以随便修理他了嘛?只要关上门,不让人去禀告老太太,谁能传出去?我这也是为了宝玉好,元姐说了,她就算能在四贝勒和四福晋面前替宝玉说上话,可也得宝玉自身有能力、读书好啊。

贾政听了确实有些心动,于是隔几天给贾母请安时,他就说起了让宝玉搬到前院住的话。贾母有些不高兴:“住的好好的,干嘛要搬?不许搬!”

贾政劝了很长时间,又说起外面的传言,贾母这才松了口:“要搬也行,宝玉的院子得好好整修,可不能委屈了他。”贾政和王氏连连应了。

贾宝玉才不愿意搬到前院去住,整天待在贾政眼皮子底下,他想死的心都有了。可惜贾政心意已决,任凭他在贾母面前怎么哭、怎么闹,这事儿就算是板上钉钉了。

趁着搬院子的机会,王氏把贾宝玉院子里的丫鬟几乎换了个遍。凡是模样出挑的,比如晴雯、媚人、麝月、袭人等都被她找了个理由给打发出府了,只留下了沉默厚道的麝月、伶牙俐齿的小红、识大体的茜雪和几个小丫鬟。

原本袭人是不在被撵的丫鬟之列的,偏巧就是那么寸,周瑞家的无意中嘀咕了一句:“我怎么看着这袭人丫头眉心已经散了啊?”王氏顿时起了疑,找经年的老嬷嬷查探了袭人的身子之后,王氏彻底怒了。

宝玉年龄还小,她和老太太最信任看起来忠厚老实的袭人,就是想让她约束宝玉屋里的丫鬟,不让她们勾引宝玉,结果查了一圈,也就她不安分勾搭宝玉了。

王氏直接让人给她灌了药,和几个丫鬟一起打发了出去。贾宝玉心尖尖上的丫鬟都被撵了,他岂能罢休,一哭二闹三上吊,闹腾着要把人接回来。

撵都撵了,接回来?根本就不可能,贾母被他闹得头都大了,最后还是贾政出面,直接打了他两鞭子,他就彻底消停了。

贾母虽然心疼他挨打,但一想到这两天他闹得鸡飞狗跳的,心里竟然有了松口气的感觉。

贾宝玉一看贾母和王氏都不为他做主,只能抹着眼泪回了前院。还没躺下歇一会儿,贾政身边的小厮就来了,说让他到书房读书。

贾宝玉强忍着疼,拿着书进了贾政的书房。贾政先提了几个问题,结果他不是一问三不知,就是吭吭哧哧说不全乎。

贾政气的恨不得掐死他,指着书对他说,我今天布置的功课,回去要好好背,明天我要检查,如果背不下来,老子就打死你这个混账。

宝玉一脸委屈的抱着书回了自己院子,饭都顾不得吃就开始认真的背起书来。说起来贾宝玉的脑子其实真的不笨,他就是懒,加上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所以背书效率不高。

现在有贾政在后面逼着,只要是书背不会,就要挨打。刚开始他还奢望着史老太君能帮他,也就是简单的背背,把任务敷衍过去。

等到有一回贾政布置的书,他没按时背,贾政拿着戒尺把他的左手都敲肿时。他才清楚的认识到,贾政是来真的,他就算是跟贾母哭诉也是无济于事。

他每次跟贾母哭诉,贾母就会骂贾政,然后贾政就非常诚恳的跟贾母保证,下回一定改。回头却打他打得更狠。

周而复始,贾政只不过是挨骂而已,而他却是结结实实的挨打。时间长了,再硬的骨头也撑不住,更何况宝玉他的骨头向来就硬不起来。

就连一向疼他的母亲,都劝他好好读书,实在没办法的贾宝玉只能耐着性子,努力读书、背书、练字。

贾政只会死读书,他教导贾宝玉的方法就是读、背、练,那些四书五经他讲的是含含糊糊,贾宝玉学的是糊里糊涂。

也幸亏后来王氏又去看元春时,说起这件事,说宝玉现在跟着贾政读书,父子俩你教我学,宝玉学的可认真了。元春扶额:“母亲,父亲的水平,咱们娘俩还能不知道?宝玉跟着他学,啥时候能考上秀才?”

王氏嗔了她一眼:“你这孩子,瞎说什么呢!”元春捂着嘴笑了笑,王氏心里却打起了鼓,元姐儿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老爷说实话,那点儿水平可真是不咋滴。

王氏决定回去就给宝玉找好夫子,跟着贾政学,这孩子真有可能被耽搁了。回去后王氏没敢直接跟贾政说找夫子的事儿,她先找到宝玉,悄悄问他:“这段时间跟着你父亲读书,可听得懂?”

宝玉是一肚子苦水等着倾述,听得王氏觉得,再跟着贾政读书,宝玉就读傻了。等晚上贾政回正院用饭时,王氏小心翼翼的跟他提起了元春,贾政一听元春来了精神,就多问了几句。

王氏捡着好的给他说了一些,然后话题一转,说元春问起宝玉的功课,还说宝玉也不是个傻的,只要请个严厉的夫子好好教导,将来肯定能学有所成。

贾政点点头:“还是元姐有见识,宝玉这孩子就是欠揍,以前总是拈轻怕重,这段时间不是被我收拾的努力上进了嘛?”

王氏捧着他夸了好长时间,贾政得意的捋捋胡子。王氏看他心情颇好,就试探性的提起了给宝玉请夫子的事情,当然她肯定不敢说,是怕他耽误了儿子。

而是假借元春的名义,怕他忙完了公务还得操心宝玉的功课,这样长此以往身体肯定吃不消。又说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可不能给累着了。

贾政一听闺女关心他,高兴的合不拢嘴。王夫人就说家里不缺请夫子的银子,让贾政寻摸一下,有那严厉的的夫子尽管请了来。

贾政想想也是这个理,他年岁也不小了,整天盯着宝玉读书也是很耗费精力的。王氏不说倒也罢了,她这么一说,贾政就觉得这夫子得赶紧找,难怪这些日子他总觉得累。

王氏看贾政同意找夫子的事情,暗自松了口气。她就害怕贾政执拗,非得自己教宝玉。幸亏元春提醒的及时,她怎么就忘了贾政自己都没读出名堂,教出来的宝玉……

王氏走后,元春坐在那里想了想,换了身衣服去找了一趟四福晋,请她帮忙举荐个严厉的夫子。四福晋挺好奇:“要找个严厉的?”

元春笑了笑:“福晋有所不知,我这个幼弟,生性顽劣,祖母又娇惯溺爱的很。整天疯疯癫癫的,说什么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还说没出嫁的女孩子是无价的珍珠,嫁了人就成了死鱼眼珠。您听听他说的这是什么鬼话?”

四福晋被逗得笑弯了腰:“你这幼弟当真不是常人,这话说的太有才了!”元春自嘲的说:“那可不,我就经常说他是异人,异于常人。所以要找个非常严厉的夫子好好管教,前些日子我才劝着祖母和母亲,把他院子里那些花枝招展的丫鬟都给打发了。”

四福晋笑了一会儿,点点头:“行,这事儿我应下了,要严厉的夫子是吧?巧了,我这里还真有一位现成的,这位夫子姓李,进士出身,教导你弟弟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就是为人古板、孤傲了些,教导学生特别的严厉。”

元春听了心里一喜,她赶紧给四福晋道谢:“那就劳烦福晋您帮着说合一下,我弟弟虽然顽劣,但脑子其实真不笨,就是太懒了。就得李夫子这样的严厉的师傅好好管教。”

四福晋看她诚心要请李夫子,就给她写了举荐信和地址。元春道了谢回了自己院子,就派抱琴亲自回贾府一趟,让贾政拿着举荐信带着贾宝玉亲自上门去请夫子。

贾宝玉一听贾政不再亲自教导自己,松了一口气,却没想到他姐贾元春直接把他从火坑里提溜到了火海里。这位李夫子手段可比贾政高明太多了,坑死他,还让贾政和王氏欣慰的夸这位夫子教的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