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综)废太子穿越记 > 第429章 番外 假如康熙成了朱炫烨(二)

从贺皇后传出喜讯的那天起,佟二舅就整日在佛堂念经,别人以为他是念经念上瘾了,实际上他是在佛堂诅咒贺皇后一尸两命,赶紧给他女儿腾位置。

尤其是在贺皇后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天,佟二舅把自己关在佛堂里就是诅咒,诅咒贺皇后带着她生的那个小杂种赶紧去见贺老头儿,不要耽误他佟家的未来。

也许是佟二舅强烈的怨气生了效,还是这后宫本就怨气横生,贺皇后难产了,挣扎生下皇次子后,血崩而亡。

年轻的皇帝懵了,要不是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以及手下的人顶用,贺皇后的灵堂都搭不起来。

等到灵堂搭起来,臣子们也纷纷按品级服丧,乳母抱着皇嫡子跪拜皇后时,懵了许久的皇帝一把就抢过了孩子,抱着孩子放声大哭:“你娘不要我了啊!不要咱们爷俩儿了啊!我的皇后啊!我的儿啊你可怎么办啊,将来有谁能护你啊!你也哭两声,怎么能让人说你不孝呢!”

贺皇后人缘不错,后宫嫔妃本就伤心她的离世,现在皇帝一哭她们也忍不住了,纷纷抹起泪来,就连群臣也是频频拭泪。

除了佟二舅,他还沉浸在贺皇后终于腾地的飘飘然之中,听到皇嫡子的哭声,才猛然想起来:这个小杂种还活着呢!

他那阴毒的目光循着哭声,却在司礼监梁七公的目光望过来之际,猛地低下头,心里暗骂:这阉人,眼睛可够毒的!

梁七公历经三朝,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若没点实力,怎么会坐到这个位置?他当然知道佟太后两个兄弟不是好的,也知道主子心系母家,但皇嫡子是大明的未来,不容小人作祟。皇后丧礼结束后,他就对太皇太后说佟二舅的眼神不对劲。

太皇太后可讨厌佟家人了,因为皇帝心心念着提拔佟家,不肯提拔孟家。她虽然一心想着娘家,但也不是不心疼孙子和重孙子的,太皇太后再笨也知道她将来要埋在皇陵,而不是孟家祖坟,她也怕下去之后挨文帝的打。

太皇太后去找皇帝,说皇帝以后肯定要续弦,继后要是再生下皇子,那仁孝皇后留下来的皇子就可怜了,民间都说有了后娘就会有后爹。

皇帝沉默地听完,他现在满心都是逝去的爱妻,觉得有了后娘就会有后爹这种事肯定不会发生在他身上,但是他也知道不会不再立后,正矛盾着,作乱的藩王给了他灵感。

宁王虽然大势已去,但仍然全了自己的皇帝梦,他自立为帝,并把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长孙立为太孙。

原来的世子和世孙:“……”

这就是想带着全家人一起上路的节奏啊!

消息传到京中,皇帝当然生气,但他脑袋一拍就是一个想法:“朕也要立太子!”

群臣:“……”

现如今的首辅上前问道:“陛下可是想立仁孝皇后所出嫡子为太子?可是皇嫡子才满周岁……”

大明朝的规矩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皇帝要立太子,臣子们默认就是立皇嫡子,但皇嫡子今年才满周岁,虚岁也大不到哪里去,立这么小的孩子,臣子们担心他承受不住这样的福分……

最好是皇子满十岁,种过痘彻底站住了,再立太子。顺便也给其余皇子封王,等到了年纪就去封地。

但皇帝不听,满脑子都是“我儿子怎么不能当太子了”,群臣只好听命,祈祷皇太子福大命大。

也有臣子悄悄议论:“现在定下储君名分也好,毕竟皇上以后要再立皇后的。”

同僚隐晦地看了看站在一群勋贵之中的陆国公,随即点头。

如果是贺家是书香世家,那么陆家就是大明顶级勋贵,陆家先祖曾随太/祖打天下,又在太/祖大清洗中活下来的,底蕴深厚。当年,先皇也在陆家女和贺家女之中犹豫,最终选择了贺首辅的孙女。但陆国公仍然把女儿送进宫做贵妃了,这位陆贵妃也被前朝后宫认为是继后的不二人选。

虽然这位陆贵妃传出来的名声一向是恭谨侍上,但……当年太皇太后在文帝后宫,也是十分低调一人啊!

现在皇后薨逝,皇帝把皇嫡子看得跟眼珠子似的,名分早定,省得以后再出什么波澜。

就这样,一岁半的朱保成就被乳母抱着,成为大明朝的皇太子了。

皇帝看谁都像跟他抢儿子的坏蛋,就让太子住在乾清宫偏殿,偶尔会带他到荣妃马氏那里,和皇三子一起玩耍,再一起用饭。皇长子和皇三子的待遇也比不上皇太子,他说皇长子勇猛,以后就给个北边的封地,皇三子喜好儒学,以后就封到鲁地去,那边是孔夫子讲学的地方,他这三儿肯定喜欢。

皇帝和荣妃闲话,太子和他的三弟弟一旁笑嘻嘻玩耍,史官拿着笔唰唰记下。

皇帝可宝贝他家太子了,无论是立储还是成功种痘,都要昭告天下宗庙,告诉天下百姓和祖宗:我有太子了!大明有继承人了!我儿子出花了,他占住了!

不但如此,还要大赦天下。

当然,让群臣觉得肉麻的是下面这件事:

皇长子六岁进学,但皇太子六岁的时候,皇帝却找借口不让儿子去书房,大臣不解,询问缘由。没想到皇帝却红了眼眶,“朕舍不得啊!”

臣子们:“……”

皇帝边流泪边说:“南书房作息严格,太子年幼,身体尚弱,朕实在是舍不得太子如此奔波啊!”

臣子们:“……”

前两年皇长子进学,陛下你可不是这个态度啊!

那时,皇帝是怎么说的来着了?

“入了学要尊师重道,一心向学,见师如见朕。”

臣子们还在无语,就听皇帝一边流泪一边说:“昔年,唐高宗上朝听政,晋阳公主和唐太宗亦如朕这般不舍啊!”

唐高宗成年,开始穿朝服上朝,晋阳公主公主流泣道:“哥哥现在也要和大臣们一样,不能再留在宫中了吗?”太宗也为之流泪。

臣子们有点无法理解,孩子不就是年纪到了去上学吗,怎么就哭成这样啊!

不过皇帝有一点说得对,皇太子身体不好,每到换季总要病上一病,为了太子的身体着想,晚一年上学也好。

仁孝皇后薨逝三年后,皇帝立陆贵妃为继后,结果一年之后陆皇后就急病薨逝,皇帝又是一阵伤心。那时起,京城就有传言,说皇帝命硬克妻,皇帝自然也听说了,于是群臣再度奏请立后时,他直接说自己克妻,不愿再失去爱妻,因此只把佟家表妹立为皇贵妃,让她代掌宫务。

佟二舅很失望,不仅因为他女儿只是皇贵妃,还因为他女儿至今没开怀,这可怎么办?据他所知,贺皇后生的那个小杂种压根看不上他佟家,等他的好外甥一驾崩,这京城哪还有佟家立足的地儿啊!

尽管好外甥对佟家已经够好了,又是让佟家和孟家、陆家、贺家联姻,又给佟家的姑娘赐婚,但他就是觉得不够!

佟二舅又是拜神求佛,又是找各种偏方,但佟皇贵妃却病得厉害,皇帝为了给她冲喜,立她为皇后,成功地把佟皇后送去见贺皇后和陆皇后了。

佟二舅:“……”好好的闺女,就这么没了,连个皇子都没能生下!

于是,他又把另一个女儿送进了皇宫,皇帝念着与母亲、表妹兼妻子的情分,封这个表妹做贵妃,但是这位佟贵妃和佟皇后一样,入宫几年不曾生育,佟二舅生生给等佛了,把目光移向其他皇子。

虽说本朝立嫡立长,但谁说没有操作空间呢?

此时,皇帝已经有了十几个皇子,佟二舅看来看去,一时间挑花了眼。

在这十几个皇子中,皇帝最喜欢的无疑是皇长子和皇太子。对皇太子,他说太子是大明未来的皇帝;对皇长子,他认为皇长子将来要到封地,趁他还在京城,就多看看他,一就藩,无诏不得进京,这辈子兴许就见不着了。

但是皇长子不这么认为啊!

虽然他和皇太子一样,拥有尚书房学历,但他可能是把所学都还给了老师,硬生生弄出一个“太子居贵,我居长”的名头,给自己留在京城找了个理由,那就是:“太子是嫡子,我是长子,一样尊贵!”

朝中有不少人都知道了他这话,一时间群情激愤,大家对尚书房的教育水准都产生了怀疑。

我们尊崇嫡长子继承制已有两千多年了,当年太子殿下是因为什么被立为太子的?因为他是嫡子吗?

不准确,因为他是嫡长子!

嫡长子,正妻所出的第一个儿子。

前面有多少庶子都无所谓,哪怕皇后娘娘生的皇子排行第十四,那他也是嫡长子!

臣子们也没有想到,嫡长子继承制都已经传承这么久了,居然还有人别出心裁,玩出花来!

明朝官员自认都是忠君体国的士大夫,对皇长子这种不安分的藩王那都是要锤到底的。于是,纷纷扬扬的奏折像雪花一样淹没了乾清宫,都是要求皇帝惩罚皇长子,并请皇长子立即就藩的!

皇帝呢?他有点舍不得大儿子,留中不发。

这可惹恼了前朝,于是在大朝会上,内阁首辅打头,六部尚书跟上,底下的侍郎等人齐刷刷跟上,无一例外,全都要求皇长子就藩。

皇帝还是舍不得大儿子,说就藩以后他就见不到大儿子了。

首辅是个猛人,直言皇长子不敬太子,有不臣之心,当场就问皇长子:是不是在外面自称长子,混淆嫡长子的概念,是不是有取代皇太子之心?

皇长子当然想入主东宫,但是他也知道这话不能说出来,情急之下选择拉别人下水,“我是在外面说我是长子,我也确实是长子,我没说错啊!那谁,老四还在外面说自己是半个嫡子呢!你们光说我干什么啊!”

皇帝:“啥???”

看热闹的皇太子:“啊???”

首辅:没想到啊,居然还有意外收获!

所有人不约而同地转头,去看缩在三皇子身后的四皇子。感受到大家的目光,三皇子果断往旁边跨了一步,把四皇子露了出来。

首辅严肃地问四皇子,“永王殿下,你在外面自称是半个嫡子?老臣年纪大了,不知这半个嫡子作何解啊?”

四皇子支支吾吾说不出来。

皇长子“嗨呀”一声,愉快地解释道:“老四他被孝懿皇后抚养过,但没有被记在孝懿皇后名下,所以就是半个嫡子,而不是整个的嫡子!”

所有人:“……”

虽然都知道老朱家的皇室代代有奇葩,但没想到这一代的奇葩这么密集。

有御史当庭举笏板出列:“臣要弹劾永王不孝!”

御史们可算找到了自己擅长的领域,进士出身,引经据典,将四皇子喷得找不着北。

孝懿皇后的确抚养过四皇子,但她还养过五到八皇子。如今你四皇子说自己是半个嫡子,以示自己的身份高于你的兄弟,但其他皇子也是孝懿皇后抚养的啊,按照你的逻辑,他们也是半个嫡子啊!

能混到中央的臣子们都不是简单的,很快也想明白了,四皇子弄出这“半个嫡子”的说法,还是奔着太子之位去的。不然他怎么说自己是半个嫡子,而不是半个庶子呢?

也不知道德妃娘娘知不知道他儿子在外面这么嫌弃她。

还半个嫡子!

何其荒唐!

朝臣们加足马力,从祖制到史官当年记下的皇帝所说,从皇家说到藩王再到百姓,从大明律法说到前几代的祸乱,要求皇帝严惩有不臣之心的皇长子和四皇子,要求削爵,囚禁凤阳高墙内。

皇帝当然舍不得,君臣几番拉锯战,最终皇帝下旨:皇长子和皇四子从亲王爵降到郡王爵,二人立即出京,前往封地,无诏不得出封地半步。

首辅:果然,咱大明的人喜欢折中。

半月后,四位皇子——除了老大和老四,还有老三和老五——在叩拜皇帝和母亲后,一同出京,前往各自的封地。

这时候就能看出四人的不同了。

老大和老四心思落空,二人还因为那别出心裁的名头受到了天下读书人的耻笑,一人被认为脑子有问题,一人被认为不孝,因此二人垂头丧气,一点精神也没有。

老三这边,因为他和太子关系好,太子给他带上了不少东西,还承诺以后有机会一定再让他回京城见荣妃娘娘,因此老三的心情还算可以,在路上就构思到了封地要修什么书了。

老五这边,他是孟太后养大的,皇帝对他的关注远不如前头几个哥哥。孟太后生性淡泊,养出来的孩子也憨厚老实,他的想法是:之国就之国吧,他又不是太子,早晚得之国,早一点晚一点都没关系。

随着四位到年龄的藩王离京,康熙朝第一场荒唐的廷辩落下帷幕。

皇帝有些伤感,太子劝慰几句,也没起什么效果,然后他的助攻就来了——东宫皇长孙出世,皇帝抱上了大胖孙子,喜不自胜,什么皇长子皇四子都被扔在脑后,天天就是:“我孙子呢,快抱来!”原本要给四位藩王送去的东西全都留了下来,皇帝说:“他们都是大人了,到了封地不愁吃穿的,这些东西我得给我孙子留着!”

太子松了一口气,朝臣也松了一口气,佟二舅也松了一口气。

天知道前些天朝堂上闹成那个样他有多害怕,生怕自己那点小心思也被人发现然后满朝弹劾。

佟二舅收敛了一些,又开始搞玄学,诅咒的对象变成了东宫父子俩。

更文了更文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29章 番外 假如康熙成了朱炫烨(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