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综)废太子穿越记 > 第409章 女医明妃传(一)

(综)废太子穿越记 第409章 女医明妃传(一)

作者:汤圆配元宵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8-07 02:20:14 来源:文学城

胤礽又成了朱祁钰,但和上回不同的是,他来到这个世界时,朱祁钰已经成年了,他的亲娘是历史上的吴贤妃,而不是胡善祥。

他刚有些放心,觉得这个世界应该糟糕不到哪里去,然后就接收到了原主的记忆。

这……该怎么形容呢?

还不如上个世界《大明风华》呢!起码那里没有一群奇奇怪怪的人爱来爱去,爱得死去活来,起码还有正常的臣子,起码还不是《大明风华》还不是那么黑景泰帝朱祁钰。

胤礽原本以为《大明风华》已经很黑朱祁钰了,但没想到这里才是真的把景泰帝黑得体无完肤。这剧不单黑了景泰帝,还黑了他的汪皇后、杭皇后,以及明朝著名女医谈允贤。

《女医明妃传》

一看到什么什么传,胤礽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甄嬛传》和《如懿传》,看到熟悉的字眼,他自然以为这是以一个女医为主角的电视剧。

后来,肯定会和皇帝王爷太后啊之类的皇家人物扯上关系——现在这些电视剧,不和皇族扯上关系就没法拍了一样。

【故事一开始,女主角谭允贤去徐侍郎府中送寿礼,因为太过寒酸,受到了主人和宾客的嘲笑,以及汪国公的女儿安和郡主汪美璘的冷眼。】

等等,第一句话就差点把胤礽的CPU给干碎。

“谭允贤?是我知道的那个谈允贤吗?”胤礽想起来自己上一世亲自封为女爵的茹氏英华,她的孙女就是谈允贤。“姓氏是弄错了吗,是谈允贤不是谭允贤啊!”

这怎么给人家改姓啊!

还有,“汪国公的女儿怎么会成了安和郡主?郡主不是宗室女子的爵位吗?”

鬼差点头,“就是你知道的那个谈允贤,至于为什么改姓,你往后看。还有,在电视剧里不要找逻辑,这么久了,你连这点都不懂吗?”

胤礽:“好的,我不找逻辑。”不就是把脑子丢掉,不要带着脑子看电视剧吗,他可以!

然后接下来的剧情走向颇有些让胤礽摸不着头脑。

【明英宗朱祁镇继为皇位,孙太后辅政,英宗年少荒诞,亲信东厂太监头目曹吉祥,孙太后以此为由迟迟不肯归政。】

胤礽再度失语。

“你要不要看看你在说什么?孙太后辅政?张太皇太后被你给吃了?还孙太后不肯归政,当初,宣宗病逝,大臣想要张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她老人家说的都是不能破坏祖宗之法!孙太后不还政,你以为她是慈禧呢!”【1】

“辅政大臣呢?难道也和顾命八大臣一样,被孙氏给砍了?没被砍,怎么会坐视孙氏不肯归政啊!就明朝的言官,难道不是闻风而奏吗?真把孙氏当慈禧了吧?!”

【孙太后想将铖王立为新君,曹吉祥唯恐东厂地位因此受到撼动,遂背着皇上派人追杀铖王。】

胤礽:“……”

等等!“我怎么所有字都认识,放在一起却看不懂?”

“孙太后想要立朱祁钰?朱祁镇不是她亲生的吗?他为什么要立别人的儿子?东厂曹公公?《武林外传》里终于落网的那个曹公公吗?”

胤礽的注意力转到《武林外传》上面,然后被鬼差拉回来,“看好,是曹吉祥!而且,不是有一种说法,认为朱祁镇不是孙太后所出,而是她阴夺宫人之子吗?”

胤礽不禁皱紧眉头,“是哪里来的野史?”

鬼差笑呵呵,“你家写的,《明史后妃传》。”【2】

胤礽:搞了半天,小丑居然是我自己!

还有,“我记得她出生于天顺五年,这里怎么还是正统年间啊,平白无故给人添了几十岁,又搞什么幺蛾子!”

然而马上胤礽就恍然大悟,“我明白了!把谈允贤改得和朱家兄弟差不多大,这样就能把她和朱家兄弟拉郎配了!和皇帝王爷扯上关系,这不就有年龄优势了吗?这俩上位下位搞得那样频繁,谈允贤的命运也就跟着跌宕起伏了,就有剧情冲突了,就能推动剧情发展了对不对?”

胤礽高兴得一拍手,“不愧是我!”

接着往下看。

【谭家祖上为御医,却因被奸人陷害而遭遇灭顶之灾,允贤的爷爷为了庇护家人上吊自杀,以此谢罪,允贤的哥哥也在逃亡的途中不治丧命。谭家从此改名换姓,换为杭姓,允贤的父亲也因此入军职,以期立下军功早日晋升,在朝堂上为家族洗清冤屈。】

胤礽再度失语,他摸了摸头发,疑惑地对鬼差说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谈允贤的父祖都是官身吧?当初我给茹英华受爵的时候,特意记住的,这怎么还成了御医了?还全家改姓杭?”

鬼差:“剧情需要,你怎么还这样一惊一乍啊,不是见多识广吗?”

胤礽十分不开心地反驳,“我是去过不少世界,也见过不少匪夷所思的事,但谈允贤可是著名女医啊!我是实在想不到,居然有人拍电视剧消遣她?还什么改成杭氏,她的事迹,只要照着史实拍,就可以了啊!”

干嘛非得给她添上几十岁,让她和朱家兄弟谈恋爱呢?难道她就不能有自己的闪光点吗?

可能在那些高高在上的编剧眼里,小人物真的不配吧!他们只配出现在社会底层,在必要的时候给当个胡搅蛮缠的反派,当为主角付出所有的炮灰。

接下来的事情果然如胤礽所料,朱祁钰被刺杀,谭允贤救了他,朱祁钰爱上了谭允贤。朱祁镇见证了谭允贤的善良、执着,也爱上了谭允贤。

然后,就是谭允贤升级打怪之旅。她与朱祁钰互生情愫,私定终身,最终过了明路,但也因外出行医,引来了未来婆婆吴贤妃的不满。

哦,正常,这类女主都要有一个反派的,和她作对的婆婆。

再然后,又经历了一系列乱八七糟的事情,比如,未来婆婆不想让我行医,我断然拒绝,宁可不嫁,也不放弃医术;比如,太医院见我医术出众,都跑来陷害我;比如,我的未婚夫说他有苦衷,让我相信他,本来还不明白什么事,但是我看到他张灯结彩,娶了汪美麟做王妃。

我失魂落魄,我伤心欲绝,此时又遭到了情敌的陷害,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我的好姐姐兼好妯娌建议我:假死出宫。

我听从了她的建议,来到了出征在外的原未婚夫他哥哥也是我的好友那里,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之后,他竟然不听我的,将采买药品这个差事交给了贪财的王振。还要亲自上阵,与瓦剌名将对打一番,结果却因为轻敌被也先狠狠鄙视了。

再之后,他不幸被俘了,而我也很不幸,跟着他被俘了。

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他没有屈服,用尽全身力气说传位于朱祁钰,“朕已经退位,现在大明的皇帝是朱祁钰!”

看到这里的胤礽:“……”

有没有搞错啊!朱祁镇那个狗东西还能亲口说传位朱祁钰?

他还在瓦剌阵营里玩绝食……

胤礽真的很想扶额苦笑了,历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朱祁镇被俘之后带着瓦剌大军去叫门了!这里居然说他在绝食抗争,说他是个硬茬子!

说他因为轻信王振,说他年少轻狂,轻描淡写地把土木之变给略过去了,一切都是王振的错,朱祁镇只是太年轻,信了不该信的人?

土木之变何等惨烈,到这里只是三言两语就过去了?

二十多万好男儿埋骨他乡,显忠祠里足足六十六个牌位,这些都不重要,都没有你情郎的一滴眼泪重要,是吧?!

还有,什么朱祁镇亲自上阵,土木哗变时,是有一位和英宗年纪、身材相仿的大臣假扮英宗,吸引敌军注意力,最终于土木之变中殉难。但是英宗夺门之变后,却忘记了这位替君死难的忠臣。

胤礽还记得,他的名字叫申祐。

朱祁镇于夺门之变后再次登基,对“土木之变”中死难之臣均予追封、赐谥号,但唯独缺申祐。对此,后世颇多不平。

直到嘉靖大礼议时,申祐终得朝廷赐谥“忠节”。嘉靖十年,巡按御史郭弘化令思南府、婺川县分别立祠以祀之,祠名“申忠节公祠”。【3】

此时,距离土木之变已过去了八十三年。

所以,作为一个一直把行医救人当作毕生使命的医者,谭允贤你是怎么对那些因为无能君主而殒命的将士们视而不见的?!

对,是谭允贤,不是谈允贤。

胤礽不承认这个女人是历史上那位著名的女医谈允贤。

他平复了心情,接着看剧情。

先说瓦剌这边,谭允贤不知怎么的,得到了也先的喜爱,也先甚至要把朱祁镇五马分尸,以此威胁谭允贤嫁给他。

为了挽救情郎的性命,谭允贤只能答应也先的要求,也先一高兴,就说娶谭允贤做正妃。

胤礽:“……”这是古早玛丽苏剧情吧?所有男人都爱我?

“皇帝爱我,王爷爱我,帝国太师也爱我,所有女人都在迫害我,都不允许我和我的爱人在一起!”

他再度仔细看了看剧情,然后猛然惊呼:“我说这个谭允贤怎么越看越眼熟呢?这不是马尔泰若曦吗?!”

鬼差也凑过去,仔细看了看,“还真是啊!”

瓦剌这边的事也是啰哩啰嗦,主打一个虐恋情深、升级打怪,胤礽不想关心这些,他转头去看京城这边,然后他就又被雷到了。

【此时的大明朝堂也正为了瓦剌来袭的消息而焦躁混乱着。胆小如鼠的汪国公竟想出了弃都逃跑,避难南京的主意。多亏了于东阳的极力劝诫,才总算暂时止住了如潮水般涌来的无耻附议。尽管刚愎自用,但此时的太后却展现出了她最为伟大刚强的一面。在她心中,即便倾尽天下之力,也要保住京师,保住朱氏王庭。太后的动情高呼也深深地打动了郕王,他郑重宣誓必定与北京城共存亡。】

等等!

孙太后伟大刚强?

于东阳是谁?胤礽望向鬼差,鬼差连忙去查,然后告诉胤礽:“就是于谦,这里改成了于东阳。”

胤礽:“!!!”

我特么的——

等等!他连忙把剧情往回翻,鬼差问道:“怎么了?”

胤礽于百忙之中回答他:“之前出现个于大人,女主还认他为义父了,是不是这个于东阳?”

鬼差也好奇地往回翻,他们一同见证了奇迹:

【于家夫人小产,于大人虽与夫人情深意重,但却拘泥于男女有别而不肯为其夫人请男大夫看诊。】

【允贤为于夫人施针止血之后,开出药方,两袖清风的于大人因为其中的一味药材“阿胶”颇为昂贵而苦恼,见此情形,元宝随手给出一个金元宝让其解燃眉之急,而刚直不阿的于大人却一昧拘于旧礼,不但不受反而要开门送客。元宝、允贤同于大人这个“老顽固”据理力争,最终说服了于大人接受二人的帮助。】

【于大人携于夫人到访杭府,欲谢允贤救命之恩,允贤本担心于大人向父亲言明她再次私自行医救人的事实,非常紧张,但于大人此次竟比当日豁达开明得多,不仅帮允贤隐瞒了真相,还向杭父坦言想要认允贤为义女的意向,杭父应允,于杭两家自此结为通家之好。】

胤礽:“……”

我的长生天!于谦竟然认谭允贤为义女了!

所以呢?日后朱祁镇杀了于东阳,是杀了自己的义岳父?

既想要黑于谦,又舍不得他的历史光环,拿来给女主铺路!

胤礽攥紧了拳头,决心弄死这群妖魔鬼怪。

只是单纯吐槽这部剧,不涉及演员,我对演过杨家将的演员带着厚厚的滤镜的。

【1】 《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大臣请太后垂帘听政,太后曰:“毋坏祖宗法。第悉罢一切不急务。”

【2】《明史·后妃传》称“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而英宗生母,人卒无知之者。”

《明史稿》称孙贵妃“子宫人子”;

查继佐《罪惟录》称孙贵妃“宠冠后宫,宫人有子,贵妃子之”;

毛奇龄《胜朝彤史拾遗记》称“宫人有身者,贵妃隐之为已有。二年十一月,宫中传言贵妃生皇第一子”,又称“及妃称有子,……子为皇太子,是为英宗”;

王锜《寓圃杂记》称“宣宗胡皇后无子,宫中(一云纪氏)有子,孙贵妃攘为己子”。

【3】申祐(1425年—1449年),字天锡,务川火炭垭人(今贵州省务川县大坪镇龙潭村人)。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举人,正统十年(1445)进士。官四川道监察御史,为人刚正不阿,勇于弹劾,正统十四年(1449)殉难于“土木之变”。

申祐都随侍帝驾旁,为英宗挡敌开路,战斗中,申祐舍生忘死,以致身上的鲜血都溅到了英宗衣服上,然终不能脱困。最后,英宗不得不下令在群臣中选与自己相貌相似的大臣,代乘帝舆突围。因申祐貌似英宗,故假扮英宗乘帝辇突围,

死难于乱军之中,时年仅24岁。

景泰元年,朝廷下五道敕命:一、申祐死难、特赠进阶文林郎,职如故;二、申祐之父申俊(已故),特赠进阶文林郎,四川道监察御史;三、申祐嫡母张氏赠孺人;四、申祐生母李氏赠孺人;五、申祐妻李氏特封孺人。景泰三年,特赐申祐子申链恩生。

英宗夺门之变后,对“土木之变”中死难之臣均予追封、赐谥号,但唯独缺申祐

名。对此,后世颇多不平。

嘉靖年间御史箫重望在其奏疏中言及此事时说:“……所以坐享太平,获晏安全盛

之业,伊谁之力也哉!奈何天顺改元登极,竟忘代驾之功,通纪不挂一字,谥与荫典不及一言,而土木堡忠臣庙渺焉无闻,公道淹没,后之人臣,亦何乐于以忠自见者。反不若景帝即位,尚悯孤忠之死难,深怜塞草之凄怆,宠锡以敕命,连荫二子……”

礼部尚书程敏政在其奏本议稿中亦有言:“……君子骨弃鳞介之乡,名落封

简之牍,致有血溅帝衣,而不获颐脂鼋鼎……,国祀无闻,乡祀无闻,里中不尝一豆,袭荫忘其裔……”;

崇祯史部文选司郎中杨廷昭在《忠孝申御史公实迹序》中说:“……何同难之十六君俱已开国成家,告圭庙食,燔柴之夜,独不分公一盃羹乎!”。以致“通纪不挂一字”“史俱缺文”。

嘉靖皇帝大礼议,编写《明伦大典》,推崇礼制,于是终得朝廷赐谥“忠节”,嘉靖十年(1531)巡按御史郭弘化令思南府、婺川县分别立祠以祀之,祠名“申忠节公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09章 女医明妃传(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