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综)废太子穿越记 > 第354章 皇太子秘史(二)

(综)废太子穿越记 第354章 皇太子秘史(二)

作者:汤圆配元宵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2-06 02:28:21 来源:文学城

朱三太子,原名朱慈炯,明朝时获封定王,现名王之明,倒过来念就是“明之王”,不但如此,他儿子们的名字都符合朱元璋规定的取名规律,再加上他来了京城,却到思陵外烧纸祭拜,以上种种原因,使得皇帝确定,这个王之明就是崇祯帝的儿子朱慈炯。

当然,铁证是他在思陵外祭拜。

种种证据下,王之明不得不承认他就是朱慈炯,但恳求皇帝放过他一家。

“我之所以苟延岁月,就是为照顾我的血脉子孙。”

“除了我老妻之外,子孙们无一人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世,既然我已无复国之念,告诉他们反而是害了他们。”

看着朱慈炯为儿孙苦苦哀求的样子,那一瞬间,皇帝想到了很多事,想起了当初削三藩时被斩首的吴应熊父子,继而想到了恪纯长公主的声声泣血:“可怜啊,可怜你我生在帝王家啊!”

同时,他也想到了太子之前的话。

朱慈炯本人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垂垂老矣,这些年隐姓埋名,早已不具备造反的实力,而如今天下皆定,四海咸平,他没时间也没能力去造反,他有的只是一个名头,而太子之前的想法,已经为他选了一条生路。

皇帝觉得,他可以试试太子这个办法。

昭告天下,找到了朱三太子,把他和他的家人荣养在京里,这样既可以显示大清善待前朝皇子,宽宏大度,又可以断了别人再拿他的名头来做乱的心思。

至于看守在京里的朱三太子,他一介老翁,还能做什么。

皇帝打定了主意。

他说:“我可以不杀你的家人,甚至连你也可以放过,我还可以恢复你的身份,让你和家人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

朱慈炯心下一惊,说道:“皇上想要我做什么?”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朱慈炯是崇祯帝皇子,这些年不断有人借着他的名头造反,刚被抓住时他就做好了命丧黄泉的准备,可是皇帝说不杀他,甚至还给他一份荣华富贵,这让他心惊,就怕皇帝提出一个让他无法接受的条件。

皇帝微微一笑,“之前朕的确想杀了你,毕竟有句话说得好,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但来见你之前,朕的皇太子给朕出了个主意。”

朱慈炯敏锐地感觉到,提到皇太子时,皇帝的表情柔和了一些,面上也有了些骄傲。

朱慈炯不止一次听说过这位皇太子,是元后所出,周岁就立为太子,向来勤学刻苦,帝深爱之。现在看皇帝这副神情,便知传言不虚。

没想到这皇帝与太子之间倒是父子情深。

皇帝继续说道:“朕会封你为亲王,厚待你和你的家人,但是你们只能留在京城,在朕的眼皮子底下生活。亲王该有的,你们都有。朕会告诉整个天下,我大清善待前明皇子!”

朱慈炯接道:“同时也向天下证明,前明皇子,一直被用来造反的旗号,朱三太子臣服于大清。皇上您胸襟宽广,容下前朝皇子。从此以后,若再有人用朱三太子的名号造反,那必是假冒。”

皇帝也笑了,和聪明人说话真的很省事。

“那么现在,你是想接受朕的条件,还是想带着全家老小一起上路呢?”

皇帝给出了两条路,要么以朱慈炯之名做大清的“顺民”,大清标榜四海咸服的牌匾,要么全家老少齐齐下地府。

朱慈炯叹气。

看似给出了选择,其实根本就没有别的路可走。

若是只有他自己,大可以去地下追随父皇,一条绳子吊死自己,他这个前朝皇子也能落个好名声。他在国破后,已经活了这么多年,早就够本了。

但是现在,他已经有了一家子,有了牵挂……

那些孩子谁都不知情,当了一辈子的乡野村夫,难道还要他们受自己的牵连,丢了性命?

比起朱慈炯的犹豫,皇帝倒是凝神定气,显得风轻云淡,还复盘起刚刚的棋局,想着若改变棋路,是不是能吃下对方更多的子?

许久,皇帝见朱慈炯起身,跪地叩首,“臣,朱慈炯,叩见吾皇万岁。”

皇帝放下棋子,道:“平身。”

朱慈炯应道:“谢万岁。”

皇帝安抚道:“不必担心,天子金口玉言,绝不反悔。你和你的儿孙,朕都会善待,你做出的是正确的决定。”

朱慈炯叹道:“臣的儿孙都是乡野之人,还望皇上多多照应。”

& & & & &

胤礽来见皇帝的时候,发现皇帝一个人对着棋盘沉思。

看皇帝蹙眉的样子,好像棋局比政务还难处理一般。

胤礽不禁问道:“朱慈炯已经臣服,皇阿玛在担心别的什么吗?”

皇帝叹气,“朕不知留下朱慈炯是对是错,和他说话,比较舒服,朕可以把他当作知己。但一想到他的身份……”说着,就按了按眉头。

胤礽给皇帝端来一杯茶,又站在皇帝身后给他按着太阳穴揉了起来,力道不轻不重,皇帝赞道:“不错,就这个力道,往左一些,对,就这里。”

胤礽找到了具体位置。

皇帝继续说道:“他若只是王之明,该有多好啊!”

这样,他就可以毫无顾忌和知己畅所欲言。

胤礽劝道:“阿玛,您一直担心朱三太子,无非就是担心有人打着他的旗号起兵谋反,但现在您不需要担忧下去了,他本人没这个实力,公开身份以后,其他人就再也无法用他的名头来造反了。而且……”

他停顿了一下。

皇帝转过头去看他,看见太子带着自信的神情,对他郑重说道:“只要我们自身强大,外面有多少敌人都不用怕,不是吗?”

清晨的阳光投射在太子身上,他身上的刺绣闪着别样的光芒,让皇帝觉得今天的太子忽然摘下了一直以来的温润面具,变得锋芒毕露。

是了,他儿子今年才三十,正是一个人风华正茂的年纪。

褪去年少时的青涩,逐渐变得成熟,但年少时的理想并未消散,和年少时不同的是,他已经具备了实现理想的能力,他认清了现实和世界,却并未变得消沉,而是——在清楚现实和理想之间差距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学识、能力,尽可能地实现那个理想。

这是他的儿子!

这样一个年纪,热血仍在,却并不会热血上头做些冲动的事。

皇帝也年轻过,当然明白这样一个年纪,本就是自信、沉稳的时候,他也有过这样的时候。

那时,三藩平定,他也是这样意气风发。

也是这样的年纪。

现在,他老了,这让他觉得有些惶恐,惶恐于自己被抛弃,惶恐于自己的老去,畏惧死亡。

想到这里,他不禁叹道:“阿玛老了,做事都变得畏手畏脚了。”

胤礽道:“阿玛为何这样说?阿玛正值盛年啊!”

皇帝悠悠叹道:“自古皇帝难有长寿者啊!始皇帝、唐太宗都没有过五十啊!”

胤礽来到皇帝面前,单膝跪下,“可儿子一直都记得幼时,依偎在阿玛身边,阿玛教儿子吹排箫,带儿子去打猎,教儿子读书写字,您一直是儿子的天,是永远不会倒下的高山。”

皇帝听后,心里暖融融的。

太子的话就像这清晨的阳光一样,驱散了他心底最阴暗处的惶恐,这孩子是他亲自教导出来的,学识、品行,样样都称得上完美,而且他继承了自己的政见,就算他老了,躺在床上动弹不得,有这个孩子在,他还害怕什么呢?

他想:我只有这个儿子,他也只有我这个父亲。我为他付出了全部心血,他也全心全意信任着我。

我还在怕什么呢?

我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皇帝欣慰地伸手拍拍儿子的肩膀,“阿玛这辈子,真的是没白养啊!”

胤礽腼腆地笑笑。

皇帝又说:“你长大了,有儿如此,我将来也可以放心去见你额娘了……”

说起额娘,胤礽忽然就想起了刚出生时的事,他试探着问道:“阿玛,额娘会不会怪我?”

皇帝诧异道:“什么?”

胤礽道:“有人说,是我害死了额娘……”

“胡说!”皇帝斥道,“你是你额娘生命的延续,你延续着我们的骨血,是我们的希望,是谁在你耳边说这些放肆的话的?”

胤礽低下头,“这个,不记得了……”是真的不记得了,但是对他的影响是真的很大,每逢生辰,别的兄弟要么去生母宫里,要么去养母宫里,总能有个去处,而他只能去奉先殿看额娘的画像,从刚出生时皇帝说“他让我失去了他的额娘”起,胤礽的心头就有一个念头:

如果我没有出生的话,那额娘是不是就不会死了?

是我害死额娘的吗?

这样的想法越来越重,近些年更是如一块石头一样,压在了他身上。

皇帝安慰道:“胤礽,你听好,不是你害死了你额娘,你是我们期盼来的孩子,是我们求遍满天神佛求来的孩子,你不是累赘,不是罪恶,是上天赐予我的孩子。”

“我把心都给了你,你可知道?”

【1】给大家道个歉,《皇太子秘史》里那个恋爱脑和死轴死轴的太子,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如果太子不是恋爱脑,那整个故事就很简单了,我看前面几集,对如玉紫瑛一家真的太同情了。

本来想章节多点的,但现在无法做到。下一章是本单元失忆且和康熙腻腻乎乎的太子穿到本剧一废时。

【2】朱三太子:朱慈炯(1632年-?),明思宗朱由检第三子,母孝节烈皇后周氏,崇祯十六年(1643年)封为定王,别名朱三太子。

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李自成攻入京师,朱慈炯被俘,受封定安公,李自成败退时不知所踪,南明年间追谥为定哀王。

查继佐《明书》(罪惟录)言思宗第三子永王慈焕、第四子定王慈炯(一作慈灿),俱田贵妃出。

剧中用朱慈焕,本文采用朱慈炯说法。

山东汶上县地朱三太子案:有一老者长期在李来朋家里充当私塾,循规蹈矩,却没能逃过清廷鹰犬的魔爪。在严刑拷问下,老者供认自己就是明末的定王,李自成退出北京时,将他裏胁到河南,乘虚逃亡安徽,辗转到浙江,最后流落山东,隐姓埋名。他有六个儿子,字辈为“和”,末一字均为“土”部,正好与朱元璋《祖训》中所规定的燕王一系字辈完全吻合。其孙名钰宝,含有“临御宝座”之意。康熙帝审阅了全部案卷,明知此人确系崇祯帝的儿子,但杀之无名,于是硬说他是假朱三太子,重演摄政王在顺治初年杀明太子的故伎。这位一生颠沛流离,没有丝毫反清言行的75岁老翁连同其家人全部抄斩。孟森先生《明烈主殉国记》对这一起朱三太子案件作过多方位考证,确信此朱三太子为真。该文收入商鸿逵先生为孟氏编辑的《明清史论著集刊》上册。有关此案的详细调查材料,可参考《史料旬刊》第二期收录的康熙四十七年直隶巡抚赵燮的奏折。此朱三太子即定王,他于1708年被杀,已是个75岁的衰翁。

【4】剧中对康熙和清朝做了美化,说他想放过王之明一家人,但历史上朱三太子连同家人全部被杀,让我觉得讽刺,很难不联系历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54章 皇太子秘史(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