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综)废太子穿越记 > 第337章 康熙王朝(一)

(综)废太子穿越记 第337章 康熙王朝(一)

作者:汤圆配元宵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2-06 02:28:21 来源:文学城

扶苏:这又是一个奇奇怪怪没有脑袋的世界。

李承乾:但是这个电视剧的演员和包装还不错。

刘据:演员的演技不错,歌曲也不错。

胤礽:但他们出现在这里就是不和谐!!!

其余三人纷纷点头:是啊,这么好的演员配置,这么好听的歌曲,怎么就是歌颂保成他爹的呢?应该是歌颂我爹(阿耶)才对啊!

不怕小伙伴儿生气,因为保成他爹真的不够格啊!

胤礽觉得经过那么多乱七八糟小世界的荼毒,自己的修养已经很不错了,但是现在他才发现,自己的涵养还是不够,还是不够淡定。

他……谁告诉你们我额娘是索额图女儿的!

谁告诉你们我玛法他真的剃光头出家了!

谁告诉你们我和……我竟然和前朝遗孤有那么一腿!

乖乖,现在连庶母都无法满足他了,这群编剧要让他把魔爪伸向前朝遗孤?

一时之间,竟不知是和庶母不清不楚罪名大,还是和前朝遗孤不清不楚更让人头疼。

扶苏安慰道:“淡定,这只是《康熙王朝》,说不定以后你还会经历《雍正王朝》《乾隆王朝》呢!”

该说不说,胤礽觉得扶苏说的还是很有可能的。

毕竟康雍乾是一部分影视圈编剧公认的祖宗,不歌颂康雍乾似乎就没法在影视圈里混。

& & & & &

开头就很炸裂,顺治皇帝想把三阿哥玄烨交给董鄂皇贵妃抚养,敢问我玛法的“第一子”去哪里了啊?还说董鄂皇贵妃得了天花,传染给了三阿哥,但是三阿哥吉人天相,有苏麻喇姑从宫外带回草药相救,因此捡回一条命。

等等,好像有哪里不对。

苏麻喇姑不是乌库玛嬷的侍女吗?和她年龄相仿,从科尔沁到沈阳,再到北京的啊!这剧里怎么改成和三阿哥差不多大的年纪,还管乌库玛嬷叫婆婆啊!

扶苏:“年龄相仿啊!”

刘据:“救命之恩啊!”

李承乾:“青梅竹马啊!”

胤礽扶额,他似乎预料到将来会发生什么了。

皇太后动了点儿心思,让康妃佟氏把草药给董鄂氏送过去的时候,让她不要说三阿哥如何如何,只说:“这是牛吃的。”

皇帝一听,这还了得,牛吃的你还敢拿来给我的爱妃吃!

当即就把药篮子给掀了。

于是董鄂氏病亡。

皇帝失其所爱,痛不欲生,想要出家,皇太后和众臣劝了又劝,哪怕找来了倍受皇帝信任的玉林通和尚也没能拦住,只能眼睁睁看皇帝出家,并任由玉林通把劝皇家出家的和尚行森给烧死。

但是,胤礽记得行森没被烧死。因为他玛法压根就没出家,所以他说的话还是圣旨,圣旨一下,玉林通自然就听了。

这又是一大不同点。

皇位由三阿哥玄烨继承,辅政大臣还是那四个。鳌拜也渐渐专权跋扈起来,等小皇帝长大一些,就想从鳌拜手里夺权,结果却被鳌拜给反将一军,不单大失颜面,还使四位辅政大臣去其一,即苏克萨哈。

太皇太后回来了,把小皇帝斥责了一顿,然后在某日,带着苏麻喇姑,微服去了“病重”的索尼家。

一根拐杖递过去,赫舍里家大开中门,索尼即刻带着索额图出来跪迎,一点儿也没有之前在朝堂上药吃没了,气都喘不上的样子。

太皇太后在索尼家里,见到了索额图的孙女赫舍里氏,好一顿称赞,最后说,皇帝也到年纪了,她相中索尼家这个赫舍里了,想把赫舍里氏嫁给小皇帝做皇后。

这是拉拢,然而面对这种拉拢,索尼和索额图父子感激涕零,忙跪地谢恩。

只是……

那什么,索额图真不是我额娘的爹啊!他是我额娘的叔叔!不能因为本宫的正牌外祖父早逝,你就当他不存在,还给我额娘换个爹吧?

抓狂中。

胤礽想的是这点。

李承乾则是注意到了另外一点,“你们看,刚刚太皇太后对保成他娘是怎么个称谓?”

众人回想了一下,当时赫舍里氏出来给太皇太后奉茶,太皇太后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就惊喜道:“这不赫舍里吗?”

胤礽也觉察到了不对。

李承乾缓缓解释道:“一般长辈称呼晚辈,为表亲切,可直接称呼其名,或者昵称、乳名之类的。但太皇太后可是直接就说赫舍里,连氏这个字都没加。要说称姓的话,这屋子里三个赫舍里呢!”

扶苏也咂出了味儿,“会不会是这个编剧,就以为赫舍里是保成他额娘的名?”

胤礽直接戴上了痛苦面具:还带这样的吗?能不能靠谱点啊!

接着往下看。

太皇太后定下了皇后的人选,小皇帝很不满意,因为他听说——

“我额娘长了个柿饼脸?”胤礽错愕道,随即脱口而出,“你咋不说你还长了个麻子脸呢!”

另外三人咳嗽几声,把笑声憋回去。

总觉得保成把他爹嫌弃到天边儿去了。

新婚之夜,皇帝终于确定,赫舍里氏并不是个柿饼脸,高兴地直甩手。

胤礽不高兴地冷哼,“色中饿鬼,见色起意,色迷心窍……”他把所有带“色”的成语都念了一遍,就这样都觉得无法形容对皇帝的感觉。

皇帝在收服九门提督吴六一之后,终于将鳌拜一伙一网打尽。皇帝朝堂上得意,在情场上却失意了,太皇太后打算将苏麻喇姑赐给皇帝,直接就让她做德妃,但是苏麻喇满心念的都是皇帝在集市上遇到的伍次友,并不愿意做皇帝的妃子。

她把头发都剪了,说宁可出家也不愿做德妃。

太皇太后念着当年她救皇帝一命,以及这些年的情分,下令在宫里建一座尼姑庵,赐苏麻喇姑永久居住,让她带发修行。

胤礽:如果我没有见过苏麻喇姑什么样子,就真的信了。

但是苏麻喇姑是乌库玛嬷的同龄人,比老爷子大了四五十岁呢!

你要我怎么代入!

也许是经历了情伤,小皇帝一下子就长大了,成熟了(换人了),开始作妖了。

他要削藩。

无论是太皇太后,还是臣子闷,都劝皇帝削藩不能操之过急,但皇帝年轻气盛,听不进去,还把被吴三桂诬告的朱国治给升了云南巡抚,让他就近监视吴三桂。期间,又经历了一系列事,什么以个人魅力收服周培公,将有冤情的民女锁儿送回乡申冤,再就是出宫找了个交紫云的姑娘,对紫云颇有好感。

实际上,紫云则是起义军首领杨起隆的妹妹,杨起隆一边联络吴应熊,一边联系妹妹,让她趁机暗杀皇帝。

看到这里,扶苏皱眉道:“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刘据问:“什么感觉?”

扶苏道:“杨起隆在历史上以朱三太子朱慈炯的名义起义,先不说他假冒朱三太子的名义这回事,毕竟起义嘛,总要给自己找一个光鲜的身份,一个能让人信服的身份。”【1】

在座或多或少都干过起义造反这种事,因此很是赞同地点头。

扶苏当年在倚天世界起义时,打出的旗号是驱逐鞑虏,复汉唐盛风。胤礽造自家反的时候,高举“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帜。

起义给自己找个光鲜的祖宗,扯出一个能招来任的理由,无可厚非。

扶苏接着说道:“也不能指责他在失败后隐姓埋名逃亡,毕竟他能站出来,就比很多人强了。我是想说,这个角色贼眉鼠眼的,对待妹妹都假惺惺的,给人一种野心家、阴谋家的感觉,看面相就是一反派。”

李承乾懒洋洋,“那当然了,你看这是康熙王朝,给保成他爹歌功颂德的,能不把起义军首领定成反派吗?”

这当然了,不要觉得人家编剧的屁股歪,因为他的屁股本来就是歪的。

杨起隆联络宫中太监,意图生乱,并让妹妹伺机给皇帝下毒。妹妹紫云并不愿意,并劝哥哥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做大清朝的顺民。

京城这边是这么个样子。

而云南那边,吴三桂已经在准备造反了,朱国治让钦差大臣速速离开,将此事告知京城,自己留下来等死。

啊,不是他自己,还有他的妻子儿女。

朱国治说:“夫人,你也是个诰命夫人,不能落入敌军之手。”

朱夫人问孩子怎么办,朱国治说已将孩子送往京城。但在朱夫人自缢后,朱国治手持利剑,杀死一双儿女。

李承乾喃喃道:“狠人啊,用全家人的命成全他的大义。他特么的不说把孩子送走吗?”

刘据挖挖耳朵,“无毒不丈夫,这才是能炮制出江南奏销案、哭庙案的狠人呢!”

扶苏问道:“什么案?”

刘据:“江南奏销案、哭庙案。”指指胤礽,“保成离得近,让他解释。”

胤礽首先说了一下朱国治此人,清廷因他不肯随吴三桂造反,为其所害,给了他很高的评价,雍正时期,他还入了昭忠祠。

但是朱国治这人吧,哪怕他是清廷的好奴才,胤礽对他也很厌恶。

他任江苏巡抚期间,搜刮无度,人送绰号“朱白地”,意思是朱国治所到之地,万物灭绝,只留下白茫茫一片大地,炮制奏销案、哭庙案。更有一点,罗织罪名,杀害金圣叹。

现代的那一世,任大学教授的亲爹不止一次在孩子面前大骂朱国治,说他杀害文学批评大家,后来被杀也是活该。

亲爹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研究生专业古代文学,研究方向为先秦文学,他说:“先秦文学很难,学了会后悔,但不学更会后悔,因为读懂先秦文学就找到了中国文学的根。”

但令人惊奇的是,亲爹博士专业是文学批评。

胤礽:厉害了我的爹。

说回奏销案和哭庙案。

哭庙案很简单,就是朱国治任命的县令任维初一方面徇私舞弊,中饱私囊,贪污公粮,高价转卖给百姓,引起了百姓的不满。另一方面,任维初不顾当年灾荒粮食歉收,百姓生活艰难,催缴赋税。种种原因,使得以金圣叹为首的几个文人在顺治驾崩后,写了《哭庙文》到苏州文庙控告县令,并将矛头指向朱国治。

朱国治大为震怒,当即下令逮捕了在场的倪用宾等五名秀才。此后,朱国治又将《哭庙文》的起草者金圣叹作为首犯逮捕,与参与此事的倪用宾、顾伟业、薛尔张、唐尧治、冯郅等相关人员予以治罪,一同判处死刑,此即为“哭庙案”。

而奏销案发生在哭庙案之后的几个月。

清政府以追缴钱粮为理由,将上年未完成钱粮交纳的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以及江宁府溧阳县的数万官绅士子革黜,且大多刑责逮捕,对江南士绅打击甚重,这就是当时震惊朝野的“奏销案”。

《清史稿》记载:“国治疏言苏、松、常、镇四府钱粮,抗欠者多,分别造册,绅士一万三千五百馀,衙役二百四十人。敕部察议。部议见任官降二级调用,衿士革,衙役照赃治罪。”

当时江南著名缙绅吴梅村、徐乾学、董含等人皆被罗列在内,探花叶方霭因为欠一钱,也被革黜,故民间有言“探花不值一文钱”。

奏销案和哭庙案的背景其实并不复杂,清初江南士绅依然保持原有的社会地位,把持乡里,带头拖欠赋税,官府赋税征收无法按额完成,赋税积压数额巨大,朝廷财政收入减少,由此造成清廷财政吃紧,军饷告急,严重威胁自身统治。绅衿地主自身的张狂行为,加之清初江南地区满汉矛盾的尖锐,反清活动的此起彼伏,都为“哭庙案”与“奏销案”的发生埋下了伏笔。【2】

另外,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朱国治与任维初相互勾结,私吞钱粮款。

因此,当江南士绅以“哭庙”为名对清廷追缴钱粮一事予以示威和反抗之时,以朱国治为首的地方官员大为震怒,为掩饰他们贪污赋税钱粮上的事实,反诬陷士绅哭庙惊动圣灵,乃蓄意谋反。【3】

所以,这么个东西,在这部电视剧里反倒成了英雄。

大义凛然,宁死不屈,血溅战旗。

怎么说呢,有点讽刺。

扶苏道:“他倒也没屈膝投降。但是如果不了解历史的话,就真以为他是这么个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人。”

就忽略了他曾经中饱私囊、诬陷学子,杀害多人的行为。

这到底是故意的还是有意的?

更别说,吴三桂之前弹劾朱国治纯属诬告,一点儿没提江南的事。

刘据道:“当然是有意的,人家是为了夸保成他爹,怎么会让观众觉得这家伙真该死呢?应该是这家伙成了英雄,才好衬托保成他爹啊!顺便再衬托吴三桂这人多么可恶。”

他们接着往下看。

杨起隆的妹妹紫云并不想伤害皇帝,于是饮下了原来给皇帝准备的毒酒,倒在康熙怀里。无论是宫里,还是云南,现在都乱成了一锅粥,吴三桂已反,索额图拖后腿,就在这个乱糟糟的时候,皇后赫舍里氏难产,在生下一个儿子后,撒手人寰。

皇帝在赫舍里氏临终前,告诉她,给儿子取了一个名字,叫胤礽,并立皇子胤礽为太子。赫舍里氏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离开了人世。

观看的四人:“……”

扶苏:“保成你好像是先有乳名,后有大名的吧?”

刘据:“而且保成你好像还有个哥哥,对吧?”

李承乾:“出宫找女人,导致发妻难产,他竟然还有脸说你克母?”

扶苏给出否定意见,“不,这些电视剧为了保住康熙的慈父形象,都没有让他在废太子的时候说这句话。这个既然是给康熙歌功颂德的,肯定也不会说的。”

所以,咱们可怜的保成还是处于万人嫌的地位。

胤礽用手捏捏怀中抱枕,不说话。

“错都是保成的,好都是康熙的,康熙爱着发妻,很想把发妻唯一的孩子给扶上皇位,但无奈太子太不争气了。所以,一切都是保成的错。”李承乾总结出经验,“无论什么事情,都推到保成身上就是了。哼!保成你要是想去揍他们一顿,我李承乾肯定帮场子!”

胤礽继续捏抱枕。

皇帝不想当皇帝了,想退位,让太子胤礽登基,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四人:啊这。

虽然是虚构的,但这可能是保成离皇位最近的一次了。

胤礽捏紧了抱枕:“这个可以有!”

你就退位去做太上皇吧!

上一章的提要不知道该写什么,所以写了那个,表示深宫终于可以完结了,不是说整本完结哈哈哈。我找个时间改过来。

【1】杨起隆:清代康熙初年起义者。康熙十二年(1673),杨起隆组织信徒举火起事,自称“朱三太子”朱慈炯,年号“广德”。部下八旗家奴黄吉、陈益以及其他三十余人在鼓楼开会时,被家主检举,清廷派兵包围,杨起隆不得不提前两天起事,失败。“齐肩王”焦三,护驾指挥朱尚贤,阁老张大等数百人被活捉随即磔死遇害。杨起隆弃众奔陕西,七年后被捕伏法。杨起隆在逃期间,其部下有的揭穿其伪朱三太子身份,也有的坚称其为真皇子,并以明宫侍者的身份指认岳乐所获怀疑为朱慈璊的僧人为假,直接导致其被杀。

1680年在陕西凤翔被逮捕而送回北京处斩。

【2】【3】内容来自《清初江南赋税问题探析———以“哭庙案”与“奏销案”为例》,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找资料看看。

另外,哭庙案,奏销案,通海案被称为江南三大案,但是清廷讳莫如深,此三案不见官书记载,现在能找到的资料也很少。

金圣叹:明末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有关他的轶事典故不少,比如给舅舅钱谦益写对联“一个文官小花脸,三朝元老大奸臣”;死后耳朵里滚出两个纸团,一个写着“好”,一个写着“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37章 康熙王朝(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